法治文化宣传
『壹』 如何提高法治文化阵地使用率
一是深入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深入推进“法律八进”活动,以宣传“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内容,制作了5大系列30块展板,在机关展厅(过道)、文化广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居民较多的村(社区)、企业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进行巡回展示。组织并参加全市“依法信访”主题宣传月活动动员会,副市长祝亚伟以“用法治思维推进信访工作”为主题做了重要讲话。
二是深化巩固传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在全市集中建成一批有特色亮点、群众看得见的法治文化阵地,目前,全市已有法制宣传户外广告牌137个,法治文化公园5个,法治文化广场7个,法制宣传电子显示屏583个。开展法治文化长廊展示展评活动,到6月底,全市共有33个长廊申报立项。平湖、海宁、桐乡等地专门编排法治文艺节目,通过“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浙江行”、法治文化演出、送戏下乡等形式,开展多形式“五水共治”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依法治水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及全国的评选活动,整理汇总并向省普法办选送了47件2013年度法制好新闻作品。
三是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
完成2014年度嘉兴市领导干部浙江普法手机报征订工作,为全市238名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征订了全年的浙江普法手机报。深化“嘉兴普法”微博群为品牌的法制宣传新媒体建设,目前已有粉丝14669人,发表宣传微博1343条。开通“嘉兴普法”微信平台,提升质量,扩大知名度。积极组织参加省“新华频媒”法制宣传专栏宣传活动,上报普法宣传短片,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群众性和渗透力。
『贰』 如何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新时期法制宣传中的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
法治文化是一种以弘扬法治精神和传播法治理念为宗旨的法律实践活动。一方面,它培养形成了人有关法的理念、心理和习惯;另一方面,它给大家灌输了对法的崇尚和信仰意识。大量的法律法规是一种法治文化,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文化。以往的普法宣传重点就是放在了“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上,这在客观上给人们造成普法就是“学法”、“知法”和“懂法”的印象。但普法的实质,应当是传播先进文化精神和文明理念的过程,仅仅机械、教条地讲法条、说法言法语,这不是法制宣传的根本目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这一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法”的理解与追求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层面,标志着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建设将走入一个新时代。而法治文化所蕴涵的法治观念意识、价值取向,正是宣传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工具,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制宣传中“弘扬法治精神”的有效载体,必将促进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崇尚,提高法治建设的“软实力”。
二、法治文化是传播现代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1、法治文化在宣传的效用上有着巨大潜力。文化是宣传工具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任何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在文化上的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渗透其间,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无论是影响力、渗透力,文化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建设法治文化,就是要发挥文化的作用与魅力,通过倡导和组织各种法治文化活动,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中,自觉接受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治思想、法治习惯的熏陶,享受着法治文明带来的身心愉悦,在自觉自愿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法治文化在宣传的形式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我们更多运用的宣传方法是政治教育的模式,集中大课学习、小课宣讲,板报宣传,条文灌输,重形式轻效果,重知识轻理念,这种宣传模式很难激发起自觉自愿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法治理念的传播与渗透了。法治文化则不同,它的形式可以活泼,它的内容可以多样,可以涉及到道德与法律、情感与法律等方方面面。它能将理性与感性、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能适应普通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需求。近几年在全国各大电视传媒开辟的一些法治栏目,都在进行着这些方面的实践,力图用观众最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着现代社会的法制文明,其实就是法治文化的一种表达。在今天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宣传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法治文化在传播的功能上有着突出的优势。首先,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文化传播覆盖面是一般工作所无法比拟的,发展法治文化,就是要通过增强覆盖面,将法治理念传播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让每个公民都能接触到、感知到;其次,从传播的主体来说,法治文化的传播主体更加广泛,有法制宣传工作者、专家学者、学生、甚至是文艺工作者,只要有热情,就可以参与到法治文化建设的大潮中,充当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再次,从传播内容来看,法治文化内容比较宽泛,只要与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律习惯法律内容等有所关联,都可以成为文化的内容。同时,法治文化也有助于将法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从而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发展与交融的成果。最后,从传播的方式来看,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不同的现代媒体,文艺阵地、宣传阵地都可成为传播载体,多渠道、多平面、多视角的传播模式必将帮助大家获取更多的法律信息与资讯,对法也将会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三、法治文化是推动当前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动力
1、法治文化与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结合。当前法制宣传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驾护航。法治文化建设有助于将法治思想渗透到文化的传播中。因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适应和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文化,是实践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先进文化。它将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为已任,培育和发扬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观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参政议政的水平与能力;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的理念。
2、法治文化与推进基层的普法宣传紧密结合。任何文化要富有生命力,必须来源于社会,贴近广大群众,才能发挥它的感染力,得到社会的共鸣。法治文化容易扎根基层,增强文化与群众的互动,扩大群众的参与渠道,提高群众的参与深度。如今年镇江市组织开展了“律师送法进村入户”活动,就是一项增强群众与法律互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各行政村与律师结对,向每家农户发放便民联系卡,律师定期到各村、各农户家中宣讲法律,传播法治理念、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法律难题、帮助村委会解决管理中的法律问题,而农民也可以通过联系卡,随时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这种形式的推广,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让法律知识的传输、法律思想的熏陶始终保持在自己的身边,权利始终得到保障,法律也显得不再那么神秘、高不可攀。同时,这项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矛盾纠纷随时得到解决,大家的心情舒畅了,社会文明的风气与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3、法治文化与解决群众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文化从来都不是悬空和抽象的,它总是积存于人们的观念内,又反映在人的行为中。因此,法治文化的作用发挥,可以帮助解决人们内心对法、法治的精神需求。如句容市在平时的普法工作中,发现句容的广大农民在近阶段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是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相关法律法规,因此,运用普法讲师团巡回宣讲、司法所干警业务培训、村务公开栏、电视栏目、开展法律咨询、组织法制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面的土地拆迁相关政策、法律等的宣传,让大家了解立法的目的、社会的权利义务、个人的权利义务,无论是政府、企业家、群众个人,通过这些法律文化与内容的熏陶,都学会了更加理性地处理这些问题,有助于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方利益的维护。
4、法治文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紧密结合。宣传教育注重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对实现其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审美观念以及鉴赏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法治文化可以使人们在参加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中,自觉接受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的熏陶。如我市普法办在2003年与市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一档电视栏目《法治12分》,采用发生在镇江的案例进行以案说法,节目播出后,收到非常好的普法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市民的认可。前不久,我市举办了大型的法治文艺汇报演出活动,全部采用基层选报上的节目,表现了各地、各部门的法治工作情况,节目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第一素材的表演,正是基层社会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真实写照,而朴素的表现形式让所有的观众受到了感动并产生了共鸣,演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而我市润州区举办的“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了十个子活动:举办群众自发演出的法治文艺演出、举办了“环保杯”法律知识竞赛、“检察杯”法治论坛、开展了法治文化书画摄影展、以案释法巡回报告会、法治讲座、法律知识图片巡回展、开辟了法治文化街(社区、广场、市场)、评选10件法治新人新事、开展学法读书征文活动。该系列活动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让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营造了非常好的传播法治观念、法治文明的良好氛围。
人类文明的方向是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而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的方向。今后的中国是沿着依法治国的道路不断前行,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必然离不开法治文化的传播与推动,因此,立足文化的视角,创新观念、创新载体、创新形式,从人民需要出发,从人民满意出发,从宣传效果出发,增强法治文化在法制宣传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法制宣传工作一定会大有作为,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谱写出新的篇章。
『叁』 如何加大法制宣传,营适法治文化氛围 调研
一是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四大工程”,奋力助推“文化繁荣”。将法治文化融入崇州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中,把弘扬法治文化与实施“文化强市”结合起来,把培育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与建设结合起来,为崇州“十二五”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为提升西蜀文化繁荣发展增添创新力。
二是全面实施普法规划,着力增强普法对象法治理念。结合“法律七进”活动,崇州将通过实施普法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公民法律素质、公务员依法办事能力、党委政府和其他组织依法管理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在崇州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浓厚氛围。
三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督促责任单位打造一批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和法治崇州建设的示范点,把深化普法依法治理与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回应群众诉求、引导群众行为,在法治框架内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在目标考核、日常督促方面下大力气,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四是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完善城乡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产业功能区建立法制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崇州“法的传播”宣讲队的基础上,成立普法讲师团,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使法治文化随时随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在传统宣传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网络媒体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法治传播,扩大法治文化的受众面,强化法制宣传,使创建法治城市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为崇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肆』 法治的标语
法治复的标语
1、人人是普法宣传员制,处处是法制风景线。
2、做守法市民,建法治城市。
3、和谐咸阳是我家,法治建设靠大家。
4、法律在我心中,我在法律之中。
5、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6、遵章守法事事顺,违法犯规时时难。
7、维护法律秩序,争做守法公民。
8、深入推进“法治咸阳”建设,全力打造“法治城市”品。
9、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10、法治是稳定的基石,和谐是发展的保障。
11、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司法。
12、学法、懂法、守法,为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浓厚的法制氛。
13、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14、开启法律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15、有益书常读,违法事莫为。
16、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17、风雨同舟建设法治咸阳,并肩携手打造法治城市。
18、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大力推进依法治市!
20、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伍』 如何创建法治文化阵地
一是深入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深入推进“法律八进”活动,以宣传“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内容,制作了5大系列30块展板,在机关展厅(过道)、文化广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居民较多的村(社区)、企业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进行巡回展示。组织并参加全市“依法信访”主题宣传月活动动员会,副市长祝亚伟以“用法治思维推进信访工作”为主题做了重要讲话。
二是深化巩固传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在全市集中建成一批有特色亮点、群众看得见的法治文化阵地,目前,全市已有法制宣传户外广告牌137个,法治文化公园5个,法治文化广场7个,法制宣传电子显示屏583个。开展法治文化长廊展示展评活动,到6月底,全市共有33个长廊申报立项。平湖、海宁、桐乡等地专门编排法治文艺节目,通过“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浙江行”、法治文化演出、送戏下乡等形式,开展多形式“五水共治”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依法治水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及全国的评选活动,整理汇总并向省普法办选送了47件2013年度法制好新闻作品。
三是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
完成2014年度嘉兴市领导干部浙江普法手机报征订工作,为全市238名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征订了全年的浙江普法手机报。深化“嘉兴普法”微博群为品牌的法制宣传新媒体建设,目前已有粉丝14669人,发表宣传微博1343条。开通“嘉兴普法”微信平台,提升质量,扩大知名度。积极组织参加省“新华频媒”法制宣传专栏宣传活动,上报普法宣传短片,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群众性和渗透力。
『陆』 党建文化法制宣传员什么编制
党建文化法制宣传员如果是通过正规的考试录取的,那么就是属于事业单位的编制。
如果只是临时招聘的,那么就是属于临时工的编制。
『柒』 如何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法治文化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
(一)网络平台
随著现在人手一手机,手机已内离不开任何一名员工,所容以可能给企业建立公众号,利用公众号来宣传企业的法治文化。
2.在企业的内部网站上加入法治文化,进行法治宣传。
(二)宣传栏
利用公司的宣传栏,定期进行法治方面的宣传。
利用公司的广播站,定期进行法治方面的宣传。
利用公司的图书室等,进行进行宣传。
(三)培训与教育
新入职员工的法治教育。
在职员工的法治教育。
『捌』 如何加强本单位法治文化建设财政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为内容,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而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具有宣传、教育、引导、激励和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思想领域、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加强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对于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和经常化的特点,必须要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真正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五”普法、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和谐社区评比和党的建设等整体规划中,同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广电、新闻部门等单位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积极抓、其他条口协同抓、各个社区自觉抓、列管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机制;
二是落实保障。要将法治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要将法治文化宣传过程自然生成的各种产业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采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集法治文化活动经费,弥补经费的不足,实现法治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要充分发挥地区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工作者、法制新闻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以及法治文艺骨干等人才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要注重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规律、工作推进方式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的研究探索,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整合资源。要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借势、借力、借脑、借资,不断动员各部门、发动全地区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构筑“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履行主管职责,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克服“小马拉大车”的消极心态,学会“借助外力”、“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凝聚各单位、各部门和各阶层力量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从而实现法治文化工作主体多元化、内容专一化、方式协同化、效益最大化,实现由“主演”到“导演”,由“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二、创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活力。近年来,鼓楼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高位谋划,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创新,不断拓展普法渠道和载体,社区法律学堂实现了普法工作由零散式、分散式、随意性向阵地化、长效化运作的转变,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形成了部门联手、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丁山法治文化生活体验馆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提升了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要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要发挥地区优势,在巩固、深化和创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巩固法治文化宣传广场。要在现有法治文化宣传广场提挡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进取,不断寻找新的法治文化构建空间,多角度、深层次立体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要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培训基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法园地、禁毒教育基地、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服务中心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型普法宣传阵地、基地,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展厅、法治文化小区、法治主题公园等场地的规范化建设,广泛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物权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妇女儿童保护、低保审批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的法律法规,让居民茶余饭后有法律知识可学,走路散步有法律规定可看,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氛围;
二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中心。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功能,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组织规划部、法治文化产品联合开发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督查部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协会”等的职能作用,注重依托“法律大讲坛”、“高校学生普法讲师团”、“公共安全律师服务团”、“司法执法工作者普法宣传讲师团”和“法治文艺演出团”等专业团队进行法治文化宣传,让群众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由灌输式向渗透式、单一化向多样化、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
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馆。要在巩固和深化社区法律学堂品牌优势、平台优势和机制优势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办公场所,对社区法律学堂进行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法治文化生活体验馆。要通过设置“法律(援助)咨询室、人民调解室、禁毒工作室、电子阅览室、关爱之家、法制议事园、电影放映厅、电影文化陈列馆、多媒体播放系统、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多媒体播放系统”等功能室,让居民通过互动性的法治文化生活体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质,引领地区性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让法治文化成果惠及民生。
三、创新载体,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效能。法治文化建设的难点在于概念虚、基础弱、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必须要下细功夫、实功夫、慢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地区的法治水平。
一是加强融合。要因地制宜设置一批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相融的法治文化设施,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度。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争取民利,通过“万人问卷、千人督查、百事展评”、“百姓点题、政府破题”等形式,梳理法治建设实事项目,依法整治事关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让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 通过开发制作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杯垫、环保袋等各类载体, 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各类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
二是抓好结合。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律六进”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构建“法治、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居民群众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企业单位诚信守法的法治理念,不断提升地区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找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相结合,通过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融入到人们的头脑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浓烈氛围,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行,与社会进步同步。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以法治理念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以法治精髓主导社会管理创新,用法治精神统帅社会管理创新全局,用法治眼光审视社会管理各种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管理的战略,加快从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要注重克服创新就是突破法律的片面认识,更加注重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机制的整合、要素的集成和方法的改进,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
三是注重整合。要统筹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善于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模拟法庭、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要利用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机开展法治文化广场活动,集中组织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现场解答居民的法律问题,努力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区(县)和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等活动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水平,大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