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故事
A. 关于革命先烈、战斗英雄科学家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先迹事迹和故事
著名的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B. 道德模范郭明义的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回齐大答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C. 甘祖昌原型是谁
甘祖昌原型:甘祖昌(1905年3月23日—1986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江西省莲花县人,被称为“将军农民”。
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副科长、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后勤部部长等职。
先后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数次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祖昌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是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副主席。
(3)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扩展阅读
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
1957年甘祖昌申请回乡后,国家按规定给予他适当的待遇。在农村的二十九年里,甘祖昌同志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一直坚持参加劳动,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甘祖昌回乡后,组织上照发给甘祖昌薪金,据统计,1957年至1984年间,甘祖昌工资收入加原有存款共计102452元,其中支付用于国家建设的有79032元,占总收入的70%多。为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甘祖昌是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副主席。
D. 20岁男孩“背瘫母上学”感动无数人,却不惜变性成女人,现状如何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我们都得到了许多优秀的美德传承,也是因此,我们才可以拥有现在的发展,生活中,也才有了各种激励人心的正能量故事,使得我们可以去拥抱明天的太阳,并且去享受时间的美好,这不你们还记得15年前他“背母上学”,被评全国道德模范,为何如今变性成女人?
E. 青岛市2009年道德模范人物名单及事迹
貌似现在没有这个评选了,叫感动青岛十佳人物
王天飞——一躬鞠出文明 创城匹夫有责
王天飞,男,53岁,交警市南大队宁夏路中队协管员
作为一名协警员,王天飞在马路中央用鞠躬的方式,劝阻想要横穿马路的行人改走地下通道,被网友称为“最动人协警员”。
王天飞执勤的香港中路、徐州路路口,紧靠家乐福超市,加上周边的写字楼和车站,行人众多,尽管有过街地下通道,但是横穿马路的行人仍然是非常多。他在工作时,往往是劝着这边的市民,另外一边就有市民横穿马路,一声声刺耳的哨子警示声挡不住行人横穿马路的脚步。面对这种情况,王天飞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耐心的劝阻打算横穿马路的行人都走过街通道,实在有人不听劝,他就给对方鞠个躬,用真情感化他们,遇到不理解的,对他冷嘲热讽的,他也能够坦然处之,他总是说:“只要是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我鞠个躬算什么。”
执勤时,王天飞经常会遇到游客问路,他耐心详细的向求助群众指路,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他就带着群众到周围摊点上打听或给熟悉这一带的交警打电话询问。每当遇有孕妇、老人打算搭乘出租车时,他总是热心相助。他用朴质的情怀保障着过往行人的安全,为群众幸福安宁的生活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王丰玉——领养聋哑孤儿 彰显慈母情怀
王丰玉,女,40岁,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家庄社区居民
王丰玉十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瘫孤儿陈涛,在棘洪滩,提起她,没有人不心生敬意。
陈涛今年已年满二十六岁,十年前查出患有严重的小脑全方位萎缩,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陈涛病后,他患病多年的妈妈也因劳累、忧虑导致病情加重,也瘫痪在床。陈涛的父亲又查出患有淋巴癌,不幸病逝。五个月后,陈涛的妈妈因悲愁过度又撒手人寰。就这样,没有任何自理能力的陈涛成了可怜的孤儿。
陈涛的父母病逝后,王丰玉跟周围的邻居每天轮换到陈涛家为他洗衣、送饭,后来为了方便照顾陈涛,她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把瘫在床上的陈涛接回自己家,承担起照顾他生活的全部担子。
王丰玉自身家境也不宽裕,儿子正在上学,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把陈涛接回家后,王丰玉只能辞掉手中的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妈妈”,全家仅靠丈夫在村里开个小店零售汽车配件为生活来源。陈涛吃饭需要一口一口的喂,大小便需要随时照顾,而且有时还会出其不意打人抓人,望着不通人情的陈涛,王丰玉只能默默承受。为了让陈涛能够更好的恢复,王丰玉每天不停的跟他说话,为他擦洗身子,定时让他听音乐、听广播,在王丰玉的悉心照顾下,陈涛现在已经偶尔能听懂王丰玉的话,对王丰玉表现出孩子般的依恋。
电影《寻找微尘》创作演出团队——再现爱心故事 弘扬微尘精神
“微尘”是青岛的一个爱心公益品牌,是青岛人民用爱心创造的奇迹,记录了青岛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为让“微尘”真诚、无私的爱继续感动世人,传唱神州,电影《寻找微尘》艺术化地再现了“微尘”事迹,传颂了“微尘”精神,向伟大的新中国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电影《寻找微尘》创作团队历经两年精心策划,对“微尘”真
实感人的事迹进行了再创作,让“微尘”的爱心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得以记录和传扬。影片共起用了唐国强、倪萍、夏雨、黄晓明等45位青岛籍影视演员,而且所有演员都是不计报酬参演,使拍摄《寻找微尘》的过程,成为青岛籍演员诠释和宣传“微尘”精神的过程。
《寻找微尘》先后在全国放映750场,观众达15万人次。先后入选国庆献礼重点影片、中国第十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重点影片、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北京放映重点影片、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等。《寻找微尘》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观众认为影片让微尘精神成功再现,树立起青岛城市的精神坐标。
曲建和——身残乐观为民 热心奉献社会
曲建和,男,55岁,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山东路社区楼长
他肢体残疾却乐观向上,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全部的情和爱奉献社区,服务群众,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赞誉。
1999年,曲建和下岗,肢体残疾二级带来的行动不便使他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妻子收入微薄,女儿正在上学,家庭生活瞬时陷入了困境。在社区居委会的帮扶下,化解了他一家老小的生活难题。他心怀感恩,不顾身体的疾痛,毅然选择了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踏上了十年来风里雨里为民代办之路。2001年社区成立老年活动室及图书室,他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 2003年残疾人联络员制度建立,他担任社区残疾人联络员;2004年,社区成立为民服务代办站,他当上了社区服务专职代办员,2007年,市北特刊推广发行,他又干起了特色市北发报员……社区服务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参与,社区的大街小巷都有他的身影。当你走进小区,提起曲建和,几乎人人都认识他,人人都会夸他。居民们说,他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编外主任”,他是用一条腿服务群众的热心楼长。
三年下来,曲建和共为社区居民代缴各种费用12000多笔,金额达60余万元。在曲建和的口袋里还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居民群众反映的各类情况,并及时与社区干部进行交流,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朱 丽——斗邪临危不惧 再写情满旅途
朱丽,女,23岁,青岛交运集团公司第八分公司青岛至胶南班线的随车乘务员
2009年10月11日,朱丽与驾驶员张术秋一同执行胶南至青岛班次工作任务,当车辆行至双埠加油站时,三名男子强行上车。朱丽见三人可疑,不断提醒三人找座坐好。这时一人用身体挡住朱丽,另两人欲对一睡觉旅客划包行窃,朱丽大声提醒这位旅客使小偷未能得逞,三人恼羞成怒,抓住朱丽的头发,围攻殴打朱丽。驾驶员张术秋见状,加速向瑞昌路公安检查点驶去,正在殴打朱丽的三人见情况不对,转而抢夺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并猛烈击打驾驶员张术秋的头部、胸部,喝斥驾驶员立即刹车。为保证全车乘客生命安全,驾驶员只好刹车,三人挣脱张术秋、朱丽,最终离车逃去。
在工作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朱丽仅在车厢制止盗窃乘客财物的行为就有五次,每一次制止歹徒都使犯罪分子恼羞成怒,他们有拿刀对她进行恐吓谩骂的,有扇她耳光、撕扯她头发的,有围攻她实施拳打脚踢的……面对凶狠的歹徒,朱丽总是临危不惧,勇敢站出来与歹徒抗争。长途客车行驶途中,乘客往往精力不集中,犯困瞌睡,正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与歹徒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细心好学的朱丽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乘车途中应对不法分子的做法。她在售票夹的背面提前写好“注意看管随身行包”等内容,一旦发现有欲行窃的歹徒,她就用票夹提醒拍打被歹徒盯上的乘客,给乘客以暗示和警惕,这样既提醒到乘客,又可以避开和歹徒起冲突从而保护自己。
孙莎莎——背着母亲上学 孝老感恩情深
孙莎莎,女,19岁,即墨市南泉镇北泉村人,临沂师范学院学生
8岁那年,孙莎莎的母亲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为给母亲治病家中债台高筑,半年后,不堪重负的父亲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年仅8岁的孙莎莎身上。没有灶台高,就踩着板凳煮饭;没人帮忙,常常孤身一人劳作在自家的2亩责任地里;冬天家里冷的像冰窟,母亲的病加重了,疼得整夜整夜无法入睡,孙莎莎就把母亲的脚放到自己怀里取暖……。
2005年,孙莎莎以优异的成绩被即墨一中提前录取。为了照顾妈妈,她决定背上妈妈到学校附近租房上学。高中三年,她每天早晨5:00便起床做饭,然后帮母亲穿好衣服、洗漱,等母亲吃完饭匆匆收拾一下就背上书包跑向学校;中午放学铃一响,她第一个冲出教室,回家做饭、洗衣服;晚上9:30下了晚自习,她先帮母亲按摩疼痛的关节,安顿母亲睡下后开始复习一天的功课、预习第二天的新知识,睡觉的时候往往已接近凌晨。就是靠着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这一次距离家更远了,18岁的孙莎莎毅然决然地又一次“背”着妈妈踏上新的求学路途。
在新的环境,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悉心照顾好母亲,同时还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赚取微薄的酬劳补贴家用。在孙莎莎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
李 适——奋力挑战病魔 永葆本色长青
李适,男,56岁,青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督查专员
李适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2007年12月,因长期积劳成疾患胃癌,病倒在工作一线,经手术治疗后,2009年2月重返工作岗位。
李适是新时期安监干部的优秀代表。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法规多,专业性强。半路出家的李适,自踏入安监大门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经他起草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的在全国全省领先,有的填补了青岛市空白,为全市安全生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安全事故,人命关天。调查处理事故,李适坚持严谨当头,做到现场第一、事实第一。经他手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作出的行政处罚,涉及51家企业,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在安监岗位上行使执法权,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种种诱惑。不少人想请李适“帮忙”,在一些事故的处理上放一马。但每每有人求情时,李适总是对他们说同一句话:“我只负责在现场收集材料,最终怎么定责,我说了不算,安监局说了也不算,法律说了算!”
2007年,李适因长期积劳成疾患胃癌。在胃癌治疗期间,他依然不忘自己的职责,瞒着家人到区市安监局给基层进行安监培训。2009年10月28日,市委做出《向优秀共产党员李适同志学习的决定》。
吴英美——不顾个人安危 老妪冰河救童
吴英美,女,83岁,胶南市临港经济区兰西村村民
2009年3月22日上午11时许,胶南市临港经济区兰西村的5岁男孩李宇航在村东河的桥上玩耍时,被其他顽皮同伴推倒掉入一米多深的河中,瞬间就被滚滚河水淹没。
这时正在附近倒垃圾的83岁老人吴英美发现有孩子掉入水中,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及个人安危,只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当老人接近男孩时,河水已经没到她的肩头,她一把抓住李宇航,将他托起来一步一步向岸边挪动。等到了水浅的地方,吴美英已经筋疲力尽,于是她就跪抱着孩子慢慢爬行。而后在闻讯赶来的村民帮助下,李宇航被成功救起。
上岸后,浑身湿透的吴英美老人不顾寒冷和疲劳,把已经昏迷的孩子顶在膝盖上,将他头朝下,用力拍打他的后背,帮他吐出河水,李宇航最终脱离危险。
赵美芹——献身山区教育 精彩红烛人生
赵美芹,女,39岁,莱西市吴家中学教师
1994年大学毕业后,赵美芹一直在距城区40公里的河里吴家中学任教师。选择了大山,就选择了艰辛和付出,十六年间,她送出1000多名山里娃,把爱和青春留给了大山。1996年,班上的赵丽丽同学生病住院一个周没上学,赵美芹让爱人晚上骑摩托车带她上门给这名学生补课。山路崎岖不平,一
次,摩托车被石头颠了一下,两口子一头栽了下去,赵美芹脸皮大面积擦伤,眼角划了很深的口子,缝了好几针。为不耽误上课,第二天,她脸绷着纱布站在课堂上,当同学们明白原因时,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美芹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名叫王清宝的学生,父亲因公去世,母亲带其改嫁。由于家境贫困,经常为交学费的事与继父发生口角,他一气之下辍学了。赵美芹多次家访,了解情况后,替他交了学费,并耐心开导,王清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逐渐理解了继父的辛苦和不易,重新回到学校,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山东工业大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美芹的付出,不但赢得了学生的拥戴,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多年来,在她之前、之后来到山区执教的老师陆陆续续选择了离开,赵美芹也曾多次有过这样的机会,可她每次都选择了放弃。她明白,自己的根在大山、魂在大山,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实现飞出大山的梦想,她必须留下来,而且无怨无悔。
姜丰寿——情倾慈善事业 一心回馈社会
姜丰寿,男,54岁,青岛国运集团董事长
1980年,姜丰寿毅然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创业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01年,姜丰寿成立了青岛国运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岗人员再就业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姜丰寿不忘兴业为民的创业初衷,先后安置下岗失业职工、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1900余人。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姜丰寿和他的国运集团不仅没有裁减员工、下调工资,反而为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870余个,并不断提高员工待遇。
企业发展了,姜丰寿牢记自己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的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005年,姜丰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重点对口帮扶菏泽。在四年时间里艰苦创业,总投资2.1亿元,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2009年,为了帮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姜丰寿出资500万元、签约20年,设立了“李沧区慈善会•姜丰寿慈善冠名基金”,用于李沧区慈善救助项目,成为青岛市个人出资设立基金会的第一人。
几年来,姜丰寿先后为慈善基金会、爱心超市、四川地震灾害、敬老院、部队、残疾学校、白血病患者、贫困地区修路建桥、清理浒苔、抗击非典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达1087万元,以实际行动为民营企业回馈社会做出了表率。
蔡一清——志在固守海疆 救兵壮烈牺牲
蔡一清,男,原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艇长
蔡一清是原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艇长。在部队服役期间,蔡一清潜心研究世界各国先进潜艇作战理论和知识,积累军事资料300多万字,他瞄准主要作战对手,组织官兵研究探索了18项作战法训法,完成10多个战术课题研究应用,创下军事训练与考核6项第一,参与研究的课题荣获“全军科
技进步奖”。他率艇参加并圆满完成10余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指挥潜艇水下发射3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2007年10月19日,315艇结束考核浮出海面。此时,海上风急浪高,因牵挂舰桥和前甲板消声瓦的损坏情况,蔡一清再次登上舰桥,与刚交了望更的声纳班长陈晓刚一起,打开上甲板厕所门来到上甲板查看。这时,一个大浪袭来,将陈晓刚打落水中,蔡一清听到喊声急忙转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伸向陈晓刚,试图将他拉上来。不想,此时一个更大的涌浪扑了过来,将蔡一清也打入海中,他在自身已处在危险的情况下,仍奋力地接近陈晓刚,试图把他救上艇。蔡一清被救上以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2009年,蔡一清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作为全国重大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
F. 有关适合小学生演讲的道德模范故事
发生在我身边[de]道德故事 17806208-02 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de]道德故事。我也曾经历过一些道德故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de]贝壳,在阳光[de]照耀下一闪一闪[de]。
记得一个星期天[de]早晨,我和妈妈到市场买菜,有一车绿油油[de]小青菜吸引了妈妈[de]目光,我们来到车前,妈妈弯腰买菜,我在旁边等她。忽然,我发现妈妈身旁[de]一个阿姨在付钱是不小心掉了十元钱,她一点也没感觉到。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发现了。她走过来,用脚踩住钱,蹲下来,假装在系鞋带,刚把钱拾起来时,就听见一个小女孩大声说:“阿姨,你[de]钱掉了。”当丢钱[de]阿姨正疑惑得看着地面时,小姑娘指着中年妇女说:“阿姨,你[de]钱掉了,是这位阿姨帮你捡起来[de]。”中年妇女[de]脸通红通红[de],只见她把拾到手里[de]钱递给丢钱[de]阿姨,甩头走开了。这短短[de]一幕让我意识到:这小小[de]十元钱,在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心中[de]位置是多么不同啊。小女孩一定知道,那些不属于自己[de]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拿[de]。
记得还有一次,在放学回家[de]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弓着身子吃力得骑这一辆装满蔬菜[de]三轮车。那是一段上坡[de]路,路很陡,老人骑得很费劲。尽管他竭尽全力,车子仍像蜗牛一样慢悠悠[de]向前移动,甚至将要滑下来。这时,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眼看他力不从心,我急忙跑过去,帮他推车。老人顿时感到轻松了一些,三轮车在我们[de]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坡。我[de]脸上也憋得红红[de]。老人转过头来,用感激[de]目光看着我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叫声么名字?在那上学呀?”我抹着脸上[de]汗水自豪地说:“我叫少先队员。”老人笑了,我也笑了,天边[de]晚霞也笑了。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de]小事,虽然平凡,却不能忽视,就像《钓鱼[de]启示》一文中[de]父亲讲得那样,“道德是一个是与非[de]问题.....”我要向钓鱼[de]孩子那样,做一个有道德有志气[de]人。
-
</TABLE>
G.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要具体事例
一、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忙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
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明白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十分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用心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
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齐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好处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5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拾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硕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应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父母愁眉不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不使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下上学,去西安打工。学校了解到状况后,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学校号召动员大学毕业生用心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
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忙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国家西部建设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带着一封感谢信来到给他贷款的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学业的银行表示感谢,并告诉行长,“母校不仅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
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用心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自费为种植农户印发资料,帮忙三家制药企业透过了GSP认证,高票当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在西部做认证时积累的经验,王一硕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潜力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许多企业邀请他帮忙做认证工作。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王一硕归还国家贷款的潜力也日渐增强。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以诚信为本,以守信为荣。2005年底,虽然离还贷期限还有10个多月,但他决定提前还贷。学校为他举行了还贷仪式,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6770元钱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06年,王一硕被团中央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当选教育部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1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1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之后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构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能够勉强呼吸。
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祝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取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
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15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
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
五、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15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
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