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道德
⑴ 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一样的定义吗
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不一样的定义,区别如下:
1、定义:
社会道德: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2、本质:
社会道德: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
社会公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1)社会公共道德扩展阅读:
社会公德的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5、渗透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公德
⑵ 公共道德,才是一个社会的真正文明表现,我们该如何行动
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公共道德,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为人友善,善解人意,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积少成多,更要热衷公益,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在我看来,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聚少成多,聚沙成塔,这个社会才能够更好地运转下去。
一、为人友善,善解人意第一点是,我们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友好、真诚、善良,并且懂得善解人意。比如说,在非常热的夏天,我们接到外卖员的电话应该果断下楼去拿,并且积极地对外卖员说辛苦了。比如说关爱快递小哥,他们在夏天干活儿也不容易,要主动地感谢他们,态度友好一些,不要给他们找麻烦,多体谅体谅。
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如果觉得对就给我点个赞吧,有什么意见在评论区留言。
⑶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什么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如下:
1、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要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3、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5、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要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7、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8、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⑷ 社会公共道德的名人名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三国·刘备);
才者,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容资治通鉴》);
做得成宰相,不一定能做得好一个人(土耳其);
恶人胸中的学问,像疯子手中的利剑(欧洲);
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培根);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百失节(罗马尼亚);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培根);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希腊);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⑸ 社会公德有哪些
主要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
(5)社会公共道德扩展阅读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
⑹ 社会公共道德的基本特点
任何一个社会的良好运作,不但需要有严明的法治,同时还需要公众对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认同和自觉遵守及维护。因为人乃群居的动物,在公共的空间里有必要相互顾及,以使自己的自由不致于妨碍他人的自由。道德的最基本的作用,乃在于界定人们各自的范围和界线,以免侵害他人和被他人侵害。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得到共同遵守,人们才有可能谈得上其他的各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属于个人道德的自由追求。公共道德规范是社会公众必须遵守的,那是众人在公共交往中所达成的最基本的共识;而个人道德追求乃因人而异,一般不能强迫他人遵守。
中国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将社会的基本道德和个人道德区分开来的思想,相反,却常常将其混为一谈。历史上占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所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圣人将自己的“不忍之心”、“仁心”推广于天下,便是王道。儒家主张“爱有差等”,而墨家主张“兼爱”,爱他人之父母如同爱自己之父母。当然,所有这些道德理想都可以说是很高尚和冠冕堂皇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难以实行,反而常常成为封建社会以伦理道德杀人的工具。鲁迅就曾深刻地揭示过封建社会“吃人”的“道德”。于是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高调,另一方面是社会实际道德行为的虚伪和堕落。满嘴仁义道德与满肚子男盗女娼,便构成一种奇特的互补的社会景观。因此,圣人之德,凡人是难以企及的。而究竟是否有纯粹的“圣人之德”,实也可大加怀疑。以圣人自居的皇帝们,不是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么?那又凭什么要百姓们“存天理,灭人欲”呢?
如此说来,将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与个人的道德理想追求区分开来,实乃重构现实社会道德的明智之举。在中国由大一统的传统计划经济社会向趋向平等、多元化价值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今天,这一点更显得必要。社会生活中的平等性,文化价值追求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都要求人们对社会交往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达成共识,以便互不相扰、各得其所。无可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构筑独立自主的伦理道德主体方面,在培养人的平等、自主的品格方面,起了基础性的作用。但基础性条件的存在并非充分必要条件。由于种种历史因素的交叉影响,和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比较起来,我们在道德领域内,确有种种的混乱和令人忧虑的现象。我们尚不能就一些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达成共识,并使人们普遍自觉地遵守;我们还常常将一些不同层次的道德追求混同于社会公共道德,以至于层次不清、主次颠倒,使道德伦理脱离实际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场所,人们肆意地高声喧哗和乱吐乱扔;在公共汽车门口,人们相互拥挤;在经济交往中,虚假广告满天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商品无所不在;人们随意地倾泄和排放各种污染物,既污染社会又污染环境。所有这些都使人们相互妨碍、伤害,并进而妨碍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公共道德准则都不能遵守,那我们又如何能谈得上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呢?
让人们对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达成共识,从社会公德做起,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所以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八荣八耻”。 社会公德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通俗易懂,易于实行,只要具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就可以做到。
社会公德应用的范围是人们的公共生活,面对所有的人。在这个范围内,人们发生交往的身份不是原来的身份,而是场所的性质所赋予他的身份。在飞机车船上,是乘客的身份;在宾馆客栈,是旅客身份;在商店里,是顾客的身份;在影剧院里,是观众的身份;在公园里,是游客的身份;在网吧里,是吧友的身份;等等。社会公德所反映的是公共场所中人们不带阶级性身份性色彩的关系,它是社会中全体成员在公共场所中共同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中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在内的任何人都要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
⑺ 公共道德是指什么
社会公共道德,又称善良风俗,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公共道德观,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⑻ 社会公共道德的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因素来维持,正因为它的多因素制约作用,所以,把它比作一个生态的话.当它处在不稳定的时候,要想恢复稳定,就必须付出巨大而惨痛的代价.当它处在稳定的时候,要想破坏这种稳定,也必定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做到.在这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公共道德.什么是社会公共道德,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上存在的大家都认可并在无形中执行的一种道德.社会公共道德,经历了人类文明以来数千年的变化,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性质的定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但这都只是一个大体框架内的细微变动而已.具体而言,我们中国的社会公共道德的形成应该首推孔孟.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儒家学说.诸如儒家的核心内容五德,五常提出的忠孝观,历经两千年的变化,终究没有异化或没落.在当今社会中,仍旧是百姓所公认的社会公共道德.再如四维当中的礼,义,廉,耻,所拓展开来的内容,一样,都是我们社会中所公认的道理.
社会公共道德是社会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远古人类,没有确立明确的社会公共道德,他们以生存为目的,通过战争,狩猎等暴力行为或得食物,而不管食物是动物还是成为战俘的人类,他们都残忍的吃掉.
文明社会逐步形成,社会公共道德开始定型,人们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开始否定屠杀,虐待,统治者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建立起法律,通过法律约束百姓的过激行为,同时法律成为社会公共道德的实体表现,百姓通过对法律的认读,来学习并了解社会公共道德.并自行约束自己以及周围的人.这样,通过每一个人的辐射,整个社会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无形的约束力.即便有一天,正常的社会结构崩塌,统治权力暂时失去制约能力.社会道德也能产生及大的能量,辐射到具体事件中去,形成一种威慑力
社会结构稳定的时候,法律的作用大于等于社会公共道德.法律具有强制性,对于触犯违反的人来说,更有杀伤力.同时,统治者也是通过法律所定义的刑罚条件,来判断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人的罪恶程度.量化社会公共道德能量.当今社会,国家法律的形成便是由当今社会,以及近代以来所重新形成的新的社会公共道德的标准来定制的.人若违反了公共道德,犯了罪,诸如,某人因为不孝,经常虐打自己的父母,在当今的社会道德中,并不算太大的罪过.因为所定制的法律上,对此罪过所定的刑罚,只是劝戒,并不归罪.但是同样的事件,若处在清以前的中国社会,这便是十恶不赦大罪.多半便是要斩立决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社会公共道德是随时变动的.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有一个大体的样式存在,只是在不同时间,同一罪过有不同的看法而已.同时,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社会公共道德寄托于法律,是法律的灵魂.法律借助于公共道德的标准,量化罪责.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公共道德危机也就是这些我们应该遵守和维护的社会公共道德被人们所遗忘,没有被人们很好的遵守,形成全社会不好的风气,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等,比如范跑跑事件,去帮摔倒老人反而被诬陷等等。 。
社会结构不稳定的时候,也就是统治者权力无法控制的时候,由统治者制定的法律会顿然崩坍.人们不再愿意相信且执行法律.而往往通过暴力来对抗法律.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公共道德随着法律而消逝.这就像一个人一样,法律的躯壳死了,道德的灵魂依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有些人在乱世中重新得到了权力.他们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暴力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这个时候,平时隐忍的人们便会聚集起来,反抗暴力.比如明末的剃发易服,在此前的汉人,对于头发 和衣服,已经赋予一种肯定的象征,这是文明的象征,这是礼仪廉耻的象征,当多尔衮的稚发令下达的时候,本已经沉寂的人们愤怒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新的统治者让自己放弃廉耻,放弃对自己祖宗的忠孝.他们重新的集结并大规模的反抗新的统治.虽然结果仍旧是失败,但这个例子足够证明.社会公共道德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是能掀起翻天大波的.
当今社会,本不想多做评论,但有的事情已经把社会公共道德破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法律形同虚设.人们如同野兽一般,放弃了道德,而追逐着金钱.不择手段.通过坑害别人的利益来快速的得到金钱.得到名望,得到权力.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什么女儿为骗取公租房,而把老母亲置在柴房,猪圈啊.什么为了申请廉租房,而夫妻假离婚啊.什么为了拿到保险金,谋杀亲夫,亲妇,父母,儿女.什么少女产子即抛弃或杀掉啊.等等,不可胜数.
只能叹,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这是一个耀眼的时代,不是神奇在现时,不是耀眼在现时,而是在后代,一定会成为各种讽刺,批判小说的取材点,而名扬历史.
社会公共道德是衡量社会好与坏的基石,是决定社会稳定的充分因素.它通过法律条文约束社会,维护社会.保证社会.同时它也拥有巨大 的能量,当社会摒弃了社会公共道德,逆向而行之的时候.它会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吸引着人们团结在一起,推翻旧的社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社会.
⑼ 社会公共道德————急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巧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编辑本段]【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⑽ 公共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共道德,又称善良风俗,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公共道德观,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礼貌谦虚
为人要有礼貌,这是做人处世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对人有礼貌表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礼节礼貌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要求人们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言谈谦虚,待人和气,亲切热情。彬彬有礼的人,必然赢得人们的依赖和尊重。谦虚不是自卑,更不是贬低自己,而是一种外在的内在修养,表现为与人交往时虚怀若谷,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不夸耀自己,自吹自擂,举止言谈谦恭有礼。
坦诚相见
人与人之间相处和交往,不仅要讲究礼貌、谦虚和气,尤其需要坦诚相见,使人放心,这样才能赢得朋友,易于找到患难之交,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如果你能给予他人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真意的赞扬,而不是用虚伪的奉承来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易于与人合作。
成人之美,助人为乐
我国古代的孔子就大力倡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个人应当与人方便,切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或见死不救。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会时时快乐,事事顺心,总有需要别人帮助救济的时候。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主动帮助别人,以助人为乐。同样的道理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帮助别人,为别人做好事,就会使人由于你的存在而愉快,因你的存在而欣喜,因你的出现而鼓舞。反过来,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因为,感恩图报,礼尚往来,是人的共性要求与意识。
遵守秩序
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遵守公共秩序,为的是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是自己从事公共活动的必要条件。遵守公共秩序要求人们要有纪律观念,有较强的律己自控能力。纪律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人,很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纪律观念的强与弱,又同人们的律己自控能力的高低有关。讲究卫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内容,是造成优美环境,使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它历来是社会风尚的一个方面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敬老尊师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敬老爱幼尊师敬贤的美德。孔子把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当作自己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语》有云:“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所以,尊师敬贤是“天理”之所使然。一般来说,老年人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社会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应该受到后辈的尊敬。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的关怀和照顾。师长是人生的向导和知识的传播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尊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贤者,一般是指那些德高望重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类精英,对他们表示钦佩亲敬,表达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类的追求精神。今天,尤其应该恢复发扬敬老爱幼尊师敬贤的传统美德,以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生产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每个公民都有法定的责任有义务,保护和增加社会公共财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3条)从此我们不难看出,爱护公物不仅是公民的道德规范,也是宪法规定的法定道德义务。
公共场所的建筑物、古代文物、花草树木、娱乐器具、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公共财物,所以,为保护在公共场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制订公共场所的纪律。人们应该正确认识纪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而言的,并受一定纪律的约束和限制。纪律是广大群众利益的体现。没有纪律,人人为所欲为,也就没有广大群众的自由了。人人遵守纪律,按公共场所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人都可以得到相对的自由。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共场所的各种服务和便利。爱护公物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不仅要爱惜公共财物,还要同侵犯公共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遵法守纪
遵法守纪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通过法纪的他律,确立公民的道德自律,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政治、经济和其他活动,以至于公民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秩序,都有赖于法律的规范,国家的稳定,也有赖于法纪的保障。广大公民必须培养守法的精神,严格地自觉地遵纪守法。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社会有正常的秩序和稳定的环境。
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的公共生活准则,它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晴雨表,是社会风尚的最起码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反映。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和蔓延,有助于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环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作为社会公德的新添内容,它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广泛遵守和维护。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上,它依赖于每个社会公民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主动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