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好的法治课堂

好的法治课堂

发布时间: 2022-05-23 07:26:45

Ⅰ 如何上好初中道德法治

课堂教学的师生地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互动关系。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而主体参与意识的最终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理性思维能力等为制约条件。处于儿童期的初中生,这些条件尚未成熟,还处在自我主动参与意识的感性理解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对如何实现初中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行特殊研究。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的提高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参与各项活动这种更直观、更具体的方式,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参与地位及意义,以达到主体的感性实现,“参与”成了实现学生主体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脚点。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参与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说是主体地位实现的标志,就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而这同样需要有操作上的具体落脚点,如果没有操作上的保证,对教师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的操作上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会流于空泛而得不到实在的体现,参与是非常具体可见的 。
一、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切实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实施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层次。有些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的情感需要设计教学,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简单或者繁琐,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容而忽视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二、重视布置课前任务,适当分散教学难点。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为下一堂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这点至关重要。学生圆满地完成课前任务,有时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教师要力求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当前课堂常见的方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四、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该从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塑造学生。语言本身就具备表情达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的沟通。对学生出现的与教师所提问题无关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应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每一个反应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

Ⅱ 如何上好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

首先,课堂“生活化”。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其次,“开放式”课堂。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设立开放式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最后,“实践”课堂。课堂呈现形式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多要求,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好课,我推荐老师使用一些教学参考书,比如《优秀教案》,里面的内容可以轻松满足老师的上课需求。

Ⅲ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版导,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入手,对如何在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和课后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些基础运用策略.

Ⅳ 怎样评价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

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是授课的生动与活泼,最主要的是能够很好吸引听课的学生,让他们心灵受到震撼和感动!受到良好教育!

Ⅳ 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开学已经月余,入手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老师们,还用的习惯吗?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教学难题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品德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它涉及到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要把品德课上出实效,就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一堂入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满足:“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标准。

1

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生活性”

1、新课导入生活化

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2

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开放性”

开放性的品德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具体包括:

广阔的教学阵地,打破传统教学场地的限制

互动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体

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如: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

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与法治学习考核相结合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3

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

教育专家分析:部编版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产生直接影响。应该如何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向和立场,一线教师有诸多困难。

针对部编版新教材,二一教育特邀全国优秀一线教师制作最新课件、教案,他们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深钻教材、对新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看法。

这套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练习

完美解决了老师的授课难题

《道德与法治》热门推荐精品推荐

最新《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同步课件+教案+素材

2018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同步课件+教案+素材,课件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动画生动形象,活动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具有启发性,目前本资料包发布第一单元资料!

八下第二单元

Ⅵ 如何上好一节法制课 ——基层司法所长开展法制教育之我见

基层司法所长开展法制教育之我见
笔者认为,要上好法制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特别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分清具体对象。法制课的对象一般分为小学生和中学生两类,由于对象年龄差异、知识层次不同,因而备教案的侧重点(即选题)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小学生一般可以介绍一下法律的概念,着重讲解面对违法和犯罪时如何防范应对,比如在校发生侵权行为时可以告诉老师,在校外如有危险可大声求救和拨打110,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重点讲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比如,学会识别和抵御诱惑,敢于大声呼叫,要勇敢地说不,能尽情倾诉,要明确身体隐私部位不可被别人触摸,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出门要结伴而行或由大人带领,不可乱跑,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规则等。对于中学生则应当首先介绍当前社会上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特点、帮助其分析原因,其次以案释法,帮助他们远离违法犯罪,比如要谨慎上网,预防网络不良诱惑方面的违法犯罪,谨慎交友、预防以哥们义气带来的违法犯罪,谨慎玩耍,预防意外伤害方面的违法犯罪,谨慎娱乐,预防侵害损害方面的违法犯罪等等。在授课时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参照。多结合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几个法律问题,使他们远离黄、毒、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重点。但备课内容一定要充实,同时要通俗易懂,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2、熟悉所要讲的内容。在上课时,要尽量能脱稿而讲,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跑题,说起来无边无际。
3、要做到三多三少。多举近期的事,少讲久远的事;多讲身边的事,少讲外地的事;多讲与学生有关联的事,少讲成人的事。
二、要注意仪容仪表。
前去授课的同志,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如果是政法系统的同志,一定要着正装,以达 到好的效果。
三、要注意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
四、要尽量使用普通话、同时要做到语言严谨精炼。
讲课的老师要坚持使用普通话,使听者能听准、听清,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因为是法制课,所以,讲课的同志一定要做到语言严谨精炼,做到讲课内容的科学完整。
五、要努力做到有焦点、有观点、有视点、有亮点。
这是较高的要求,每节课,授课者最好能掌握主动,成为课堂里的焦点,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避免他们走神、开小差。还有就是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要有鲜明的观点,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帮助孩子们立大志,慎交友,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外要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有亮点,要及时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作者系兴平市南位司法所李掌宪)

Ⅶ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有趣

换个方式学道德与法治课

一、一节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与法制课:

师:孩子们,你们是否喜欢听故事?

生:(高声喊):喜欢。

师:故事的名字叫《孩子病了 》

张爷爷家的小孙子伟伟发高烧了,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上班了,家中只有爷爷和奶奶老两口,眼看着孙子大祎的小脸烧得通红,老两口急得在屋里直转磨,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说来也巧,邻居李叔叔刚好来张爷爷家串门,看到伟伟在发高烧,急忙和她爱人开车把正在发烧的伟伟和爷爷奶奶送到医院。经医生确诊孩子得的是气管炎,需要输液,李叔叔帮助老人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后,看看天色已晚,心想大家都折腾大半天了,老人也累了饿了,便让爱人留在医院陪着张爷爷张奶奶,自己坐公交车回到家中包饺子。

等到张爷爷一行从医院回来后,李叔叔急忙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家面前。老人非常感激的说:“你忙了半天,还给我们做饭,真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李叔叔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咱们都是一家人!”

师: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的脑海中也一定出现了许多自家与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故事。你也讲给大家听听那个好么?

生:老师,我讲,我讲!我讲一个与邻居小伙伴发生的有趣的事。

生:我讲一个妈妈不在家,我在邻居家吃饭、过夜的故事!

生:我讲一个邻居大哥哥帮我复习功课的事!

。。。。。。。

师:大家的故事可真多,看来你们和邻居的关系都搞得不错!

师:其实生活中的邻里关系并不像大家说的都搞得那么好,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邻里之间,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也有不少。

师:是呀,邻里之间只有和睦相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真是:邻里结的好,犹如得大宝啊!

这节道德与法制课与我们以往的课有啥不同?它会带给我们怎样有益的启示?

二、评析:

听故事,其实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一听有故事可听,孩子们立即竖直了小耳朵。随着老师抑扬顿挫的精彩故事,小家伙们马上陶醉在了故事情境之中。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还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自家与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情景,也一个个的娓娓道来。有的孩子甚至回忆起了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其中不乏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又不失童真童趣。不时赢得一阵阵欢笑声以及掌声。

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又引入了一个,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邻里之间,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的小故事。这样的一个反面案例,孩子们在欣赏故事之余,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并一致认为邻里之间确实应该和睦相处。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但明白了今天要新授的课题。更懂得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的道理。轻松愉快中慢慢接受了新知,达到了教学目的。

整节课,老师激情满怀,热情洋溢。师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乐趣!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讲故事这种模式。打破常规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的活动,让他们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资料表明,在现在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如果上课类容枯燥、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有消极怠工的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多,学习不积极等。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思想日渐成熟的他们,在学习中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在教学中也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死板的教学形式将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热情退化。而故事教学则正好是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老师预设的一个悬念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望。故事的逻辑特点无形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吸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在教学的设计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主线来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故事发展的情节,也可以利用故事来辅助教学,相信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Ⅷ 怎样上好一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1、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 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教学活动生活化
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Ⅸ 小学生怎样学好道德与法治课

小学阶段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十分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评价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学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上学路上》一课教学结束之后,我不是以书面成绩简单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是根据学生本堂课参与度、小组合作效率、提堂提问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参与度越高,小组合作效率越高,回答问题正确率越高,最终获得的评分也就越高。除了我本人作为教师参与评价之外,我还请学生对自己本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请小组成员彼此互评。这种多样化评价主体的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他们觉得自己也被当作课堂主人公,相当有成就感。评分完成之后,我挑选出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同学,对他们进行了公开表扬,每人得到奖励,还鼓励其余学生向这三位同学看齐。学生羡慕极了,表示自己下次也要更努力学习,以获得大家的认可。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频道失控 发布:2025-01-04 11:22:04 浏览:989
最新日本民法 发布:2025-01-04 11:04:57 浏览:942
手抄道德经 发布:2025-01-04 11:00:43 浏览:883
亲婚姻法 发布:2025-01-04 10:56:25 浏览:403
法律援助微信在线 发布:2025-01-04 10:30:56 浏览:625
美国刑法诈骗 发布:2025-01-04 10:21:48 浏览:287
广州司法局电话 发布:2025-01-04 09:59:37 浏览:209
法的渊源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04 09:41:26 浏览:163
民事诉讼法不支持监督 发布:2025-01-04 08:46:34 浏览:971
什么方法治痣疮效果好 发布:2025-01-04 08:26:23 浏览: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