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刘云法学院

刘云法学院

发布时间: 2022-05-23 09:54:01

① 刘云的学术简介

(一)专著1.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1.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4.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5.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1.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2.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3.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4.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5.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6.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8.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10.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12.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1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14.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16.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19.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20.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28.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3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31.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32.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33.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5.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41.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44.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48.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53.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54.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59.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62.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63.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70.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71.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75.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② 我先问刘云是好人吗

是好人,请看资料
1、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黄埔军校一期生

刘云(1900—1930),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随吾,别号宠才,又名可炳,出生于湖南宜章一个小商之家。
1921年高小毕业后,赴长沙报考中学时,因受进步同学影响,报名参加留法国勤工俭学会。留法的第一年,在巴黎法尔曼飞机工厂做工。翌年,考入工厂附近的一所飞机学校,学习航空机械,
1922年在巴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因参加反对法国当局迫害中国学生的斗争,被法政府遣送回国。
回国后即转入广州西江陆军讲武堂学习,不久,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4年6月,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并担任学生队第四队队长。次年初,与蒋先云、周逸群等学员一道,在教职员和学员中发起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会刊《青年军人》等进步刊物。
毕业后,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教务主任兼党代表,成为我国航空史上最早的共产党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冲破英美帝国主义对广东革命政府的经济封锁和石油垄断,凭着两架老式教练机,为学校训练出首批10名飞行员。在讨伐陈炯明叛乱战斗中,曾多次与德国飞行教官一道驾机飞抵陈炯明盘踞的惠州,侦察敌情,散发传单,投掷炸弹,成为中国共产党员中最早驾机作战的军人。
1925年9月,受广州国民政府委派,与唐铎等5人一道,赴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1926年冬,转入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陆军大学)中国班学习,并担任中国班班长。1928年6月,以旁听者的身份参加了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1930年6月,正当即将毕业之际,奉中共中央指示,毅然中断学业,告别新婚的苏联籍妻子,与刘伯承、左权等一道回到上海。
回国后,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兼长江局红军总参谋长,曾化名刘志明、李志浩、宋推,以商人、教员身份在武汉组织和领导鄂东南等地的工农武装斗争,同年9月2日,在武汉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蒋介石闻讯后竟连夜从南京飞抵武汉劝降,遭到严词拒绝,9月6日,英勇就义。

③ 刘云的代表性学术成果

代表性科研成果:
(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全球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79970059)和“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组织模式与管理研究”(74073005),建立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组织机制与管理模式理论框架,首次开展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及影响的专利计量分析,对于我国企业认识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运行机制,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技术溢出效应,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性建设计划项目“中国基础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创建“中国基础研究网”,为中国基础研究政策、管理、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构建了权威性的数据平台。
(3)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前期专项“中国科技评价体系的调研与构建”和“科技评价前沿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研究”,研究成果直接支撑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的决定》以及科技部发布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新时期我国科技评价体系的建立。
(4)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长期规划项目“提升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战略研究”,研究成果被《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采纳。
(5)主持完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监测模型研究”,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著名教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首次提出“三个一流”国际科技资源概念,并建立系统的监测指标与模型,构建了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监测系统。
(6)主持完成国防技术基础计划重点项目“国防科技评价制度体系研究”,负责起草《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科技管理发展规划》和《国防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研究成果对改进和完善国防科技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7)作为科技部组织的《“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参与调研和负责起草了《“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
(8)主持撰写“中美科技合作第12届联委会”专题报告—《中美基础研究比较》,并作为中美科技政策论坛的特邀主报告。
(9)主持完成国防科工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主要国家国防工业技术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促进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问题研究”、“国防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开拓国防科技管理新领域,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模式、构建国防科技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10)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科学基金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与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25年来的科学基金整体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提供支撑。
代表性著作:
刘云,董建龙.《英国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8.
刘云.《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组织模式及影响》,科学出版社,2007.12
张先恩,刘云.《科学技术评价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3
郭万清,刘云.《外向带动战略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8.
陈德棉,刘云,陈玉祥.《化学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0.

④ 刘云的个人介绍

刘云,男,汉族,1977年7月出生。云南省数学会理事、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代数与几何教研室主任兼数学系副主任,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基础数学专业。主要从事代数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理学院数学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⑤ 刘云的个人信息

姓 名:刘云
性 别:女
民 族:汉
学历:博士
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出生日期:1969年6月
职务: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⑥ 刘云的基本信息

刘云 ,男,1963年生于安徽合肥,管理学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评价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985”二期工程“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责任教授组长。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安徽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刘云教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科技政策、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跨国投资与产业竞争力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理论、科技评价理论方法、基础学科发展政策、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监测、科学基金战略与管理、国防科技创新管理、区域外向经济理论、专利挖掘与知识产权战略、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科技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攀登计划特别项目、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性建设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防技术基础计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重要科研课题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向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等部门提交专题研究报告40多部。
近年来,刘云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或参与了国家和有关部门多项科技规划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在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构建》、《“十二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规划》、《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规划》等科技规划制定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积极将民口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先进理论方法引入国防科技管理领域,推进军民结合国防科技创新战略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创建军民结合科技评价和创新管理研究平台,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⑦ 刘云的工作经历

2001.11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科技评价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2006-2008年,任应用经济系系主任。
2010.1-.美国佐治亚理 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访问教授.
2002.10-12.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日本科技促进会(JST)、美国佐治亚理 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高技术评估研究中心(TPAC)等机构进行高访与合作研究。
1998.10.-2001.10.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预测研究室主任,《预测》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硕士生导师,2000年晋升研究员。
1991.12.-1998.9.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8.9.-1998.9.合肥联合大学创建职业技术教育系,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1991年任讲师,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⑧ 刘云的个人基本情况

刘云,男,汉族,1973年2月生于湖北仙桃,籍贯湖北汉阳,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后,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湖北省语言学会会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1992年9月至1996年6月,武汉大学分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学位论文:《系统提要》与《暂拟系统》的比较研究,指导教师:李汉威);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性状小句自足的条件和成活的方式,指导教师:吴振国);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指导教师:李宇明);
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后,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颁发的博士后证书(博士后报告: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合作导师:俞士汶)
1999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7月-2001年4月任助教,2001年5月-2002年6月任讲师;2004年7月-2010年6月,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7月任教授至今。

⑨ 刘云的履历

1973.09——1976.09,在宁夏农学院园林系学习;
1976.09——1984.02,在灵武县林业局工作;
1984.02——1985.07,灵武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1985.07——1986.08,灵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6.08——1990.10,灵武县东塔乡党委书记;
1990.10——1991.11,灵武县委宣传部部长;
1991.11——1992.07,灵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2.07——1994.07,灵武县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
1994.07——1997.12,灵武市委副书记(期间:1993.07—1996.07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7.12——1998.09,灵武市委副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09——2001.01,陶乐县委书记;
2001.01——2002.11,平罗县委书记;
2002.11——2003.02,固原市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2003.02——2003.08,固原市工委副书记;
2003.08——2004.02,固原市委副书记;
2004.02——2004.04,中卫市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筹备组组长;
2004.04——2004.05,中卫市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05——2011.04,中卫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12月,当选为中共中卫市第二届委员会书记;
2007年12月,当选中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04,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主席助理。
2013.01——2015.06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中共宁夏自治区委第九届候补委员 、第十届委员。

⑩ 刘云的生平

刘云,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后,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湖北省语言学会会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1992年9月至1996年6月,武汉大学分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学位论文:《系统提要》与《暂拟系统》的比较研究,指导教师:李汉威);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性状小句自足的条件和成活的方式,指导教师:吴振国);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指导教师:李宇明);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后,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颁发的博士后证书(博士后报告: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合作导师:俞士汶)1999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7月-2001年4月任助教,2001年5月-2002年6月任讲师;2004年7月-2010年6月,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7月任教授至今 。

热点内容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发布:2025-01-07 19:12:29 浏览:74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发布:2025-01-07 18:36:01 浏览:812
韩国领养法规 发布:2025-01-07 18:07:44 浏览:122
阜阳中级人民法院段书记 发布:2025-01-07 18:02:35 浏览:109
淘宝的确认收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7 16:49:09 浏览:80
婚姻法离婚吧现在改为什么 发布:2025-01-07 16:44:24 浏览:179
衡阳法学会 发布:2025-01-07 14:48:33 浏览:862
教育储蓄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吗 发布:2025-01-07 14:21:23 浏览:933
中华民族共和国行政法 发布:2025-01-07 14:03:34 浏览:363
什么法律援助事项不查经济 发布:2025-01-07 13:08:23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