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青少年法治课
⑴ 青少年线上学法是什么
”青少年线上学法“是微信公众号。
是发挥新媒体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运用,加强线上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要求,为深入开展活动,普及法治教育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促进青少年网上互动学习参与度,组织开展“学法小公民”青少年普法的线上答题活动。
答题内容与成绩:
《宪法》《民法典》《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每周“一课一练”、推荐图书及挂图内容。
答题活动的综合成绩由考试成绩和个人积分组成。正式考试成绩的分数加上个人积分的百分之一为最终成绩,并以此作为排名标准。
⑵ 民法典与青少年有关的内容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未成年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不能够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有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⑶ 青少年应如何正确认识民法典
作为受教育二十多年的青年人,很惭愧,对于民法的认识,我仅限于课本之上。
民法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法律之一,它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建立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等民事法律。
一、关于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的内容,是适用于所有的民事关系乃至商事关系的最基本、最普遍、最一般的事项。
二、关于物权法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的归属与利用关系的法律制度,是国家经济体制与财产权制度的基石。
三、关于人格权法
所谓人格权,指以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为标的的权利。人格权因出生而取得,因死亡而消灭,不得让与或抛弃。
四、关于侵权责任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危险和损害的社会。这些危险和损害多半是由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法(草案)为了充分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合法权益,设立专编规定侵权责任法。
五、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
所谓涉外民事关系,指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权利和义务诸因素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与外国有联系。
民法也坚持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一、平等原则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四、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如果说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那么诚实信用应是题中之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昭示:无论法律多么严谨,也无法限制复杂多变的市场制度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民法规定该原则,使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能主动干预民事活动,调整当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关系符合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据该原则作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的漏洞旨由于该原则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用而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司法专横的工具,对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与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⑷ 青少年该如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青少年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应该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要监督国家有关机关的执法行为。
⑸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民法典内容有哪些
1、应当学好民法典,保障民生权。学法、懂法,我们先行动。
2、弘扬法治精神,保障人民权益,争做宣传大使,成为民法小先锋。
3、若行万里路,要读万卷书,万卷书中不可缺民法典。
4、民法典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让我认识到生活中原来这么多事务都有法律的规定,我要把它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学习。
5、法律是社会的准绳,多一部法律,多一片晴朗的天空。而民法典,就像网络全书,相信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美好的变化。
6、我们有幸见证我国民事立法的“里程碑”、公民权利保护的“新篇章”,也必当承担宣传法制知识、捍卫法律尊严的社会责任,做《民法典》知识的学习者和践行者,做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⑹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因为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一些法律常识。当然也可以自学,例如《民法典》可以自学,因为生活中遇到的多数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⑺ 教师应该怎样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现在的社会都是法制社会,青少年也要懂法学法,利用好身边的法律保护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上好法律课,可以根据民法典去学习法律。
⑻ 要把民法典纳入什么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好民法典提出的五个“加强”,重点从宣传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执法、司法普法以及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8)民法典青少年法治课扩展阅读:
实施好民法典,是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规范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制度,保护着人民的合法权利。
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我国采取的是先制定单行法、后制定民法典的思路,民法典的出台,使原来制定的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等单行法同时废止。
要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利用法律解释来完善民法典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在变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民事立法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⑼ 怎样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加强宣传,尤其在青少年之中开展广泛宣传,在大中小学中设置相应的课程
⑽ 民法典青少年内容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未成年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不能够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有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