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德经
① 《老子》和《庄子》分别又称为什么
《老子》和《庄子》分别又称为什么?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全文分《道经》和《德经》两个篇章,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德经》,共81章。全文只有5千多字,因为老子的思想是大道至简,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讲不出来的。所以这是老子唯一流传下来的一本道家哲学著作。
《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子》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庄子所指的″德″,指领悟大道,因循变化,顺其自然。他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亡。他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的,道是无始无终的。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于万物,存在着无条件的统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活在世上须豁达,泰然处之,逍遥自在。
② 庄子与道德经的关系
读懂道德经者,非庄子莫属啦,看看庄子的思想,道家思想到这基本就断流了!
道德经的思想,世人不懂,独庄子明了大意,运用无形~~~
道的生活具象化,再升华,这就是庄子~~~
③ 庄子道德经的问题
老子认为,“自以为是”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其表现是刚愎自用。老子认为,只有真正自知,人们才不会固执己见。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是高明的,而强不知以为知就是弊病了。老子针对当时的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病态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在对这些病态的人作了剖析之后,又将圣人的“不病”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以此进行对照。老子说圣人没有毛病的原因,是圣人能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长此以往,他也就没有什么毛病了。圣人贵在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所以圣人日益完善,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生存,都和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生活在大集体中,若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首先我们必须克服自以为是的弱点。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错了,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为可怕。这种盲目心理能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刚愎自用带给人的是失败的痛苦,而不是成功的幸福。刚愎之人常常是狂妄之徒,狂妄的人常常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而自己也常常因为这种无意而受伤。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没有才华,他不能施展才华的原因是太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多少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大凡具有大将风度之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刚愎之人,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最糟糕的要算是既刚愎而又无能之人,刚愎使他什么都敢干,无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有时刚愎者尽管心中已感觉到自己错了,但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一点最让周围的人受不了。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手段,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做不可。长此以往,就会发现别人都躲着自己。一个骄傲自满的人必定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面对一个狂妄而骄横的人,我们无需与之理论,时间自会证明他的实际价值,事实自会惩戒他的无知可笑。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虚心的原则,要明白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策略,才能处处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刚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完美无缺的,因而常常表现得骄横跋扈、一意孤行,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总是低估对手,这样就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导致判断失误,遭到失败。庄子在《问世》一篇中,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位木匠大师,来到齐国的曲辕一地旅行,发现有棵巨大的栎树被当成神木祭祀,那棵树极为庞大,树荫下可供几千头牛休息,树干需百人方能环抱,高度不亚于山,在离地面七八十尺之处,有树枝长出,每枝树枝都足以造一艘船,更难得的是它竟长了几十枝。为了一睹神树的风采,来访者络绎不绝,使附近热闹得像个市场。匠人的弟子们屏息欣赏大树,但师傅却看都不看一眼,便匆忙地走过,弟子们连忙赶上,并问道:“师傅,自我们拜师以来,还没见过这么优秀的木材,你为何不停下来瞧瞧呢?”“别打诳语,那块木头一无是处!用它来造船,船会沉没;拿来做棺木,很快会腐朽;做成家具,不久就会坏掉;拿来制造门窗,还会流出树汁;当做柱子,马上会引来蛀虫,你说,它有何用呢?”大师傅结束旅行,回到家中的那天晚上,大树托梦给他:“你是拿我和谁比较呢?是对人有益处的那些树吧?像梨树、柚木它们的确有用,会结好吃的果实,但也因这些果实,它们的树枝会被折断,会被扯裂,无法享受上天所赐的寿命。它们是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减短了寿命,因自求于世俗价值,反而被践踏。大凡世间之人与物,都为了追求有用,而重复犯下愚蠢的行为。然而,我与它们不同,我一直保持着无用之身,在即将终夭寿的现在,我庆幸自己实践了无用之用。如果我有用,一定早就被砍倒了。”匠人醒来后把梦中的情形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旨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神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说:“闭嘴,别说了!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神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④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是什么,又叫什么,由什么所著
《道德经》和《庄子》,《道德经》由老子所著,又称《道德真经》,《庄子》由庄子所著,又称《南华经》。
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4)庄子道德经扩展阅读: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2、《庄子》的主要内容
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
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老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经
⑤ 庄子与道德经的关系
庄子思想是道家的,跟道德经同宗,但他又有些自己的创新想法。道德经主张无为,顺应自然法则规律,庄子的也主张无为,但要求天人合一,即与自然合体,而不是一味地顺从。
⑥ 求《道德经》《庄子》译文
道德经译文: http://tieba..com/f?kz=226435673还怪详细的庄子翻译一般不好,大都直译,很难懂,建议买本《于丹(庄子)心得》,个人很爱这本书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三清: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四帝:四御(四帝) 四御是道教所崇奉的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的合称。
第一位是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被视为总执天道的神灵。
第二位是中央紫微北级太皇大帝,被视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的神灵。
第三位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被视为辅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级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间兵革的神灵。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祗,被视为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⑦ 老子的《道德经》几乎没有人能够看得懂,那庄子是怎样发扬它的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大名如雷贯耳,但他也曾向老子求教,老子就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老子原本是周朝守藏室史,但后来他不想在仕途中继续,就准备西出函谷关,去过清静自由的生活。
庄子对历史的发展演变,也跟老子一样,一点都不乐观,他认为黄帝“使民心一”,尧“使民心亲”,舜“使民心竞”,禹“使民心变”,导致“天下大骇”,有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但这不是历史事实。庄子对人和天地的比较,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道尽了人生短暂的慨叹,也是一种豁达的心态。
⑧ 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
你好,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庄子的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⑨ 关于道德经和庄子解读
道德经不好说。庄子一书,可以有点建议。 正统的阅读理解,推荐张默生先生的内《庄子新容释》。 如果要轻松一些,可看南怀瑾老先生的《庄子喃哗》。 如果要浅显易懂,可看“JT叔叔”的“儿童庄子班内容”,网络搜索即可。 建议按以下顺序阅读。仅供参考。 1.先读古文,形成概念。不懂的地方看注解或者直接略过。 2.略有概念之后,再看近代的各版本。(如上推荐) 3.按近代人的意思理解之后,再读原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4.再读前面看的近代版本,看看自己的理解有哪些书中提过,而原来阅读忽略。 5.再看原文,自行品味。 ——————【如果只是阅读,前五步即可。】—————— ——————【如果深入透彻,加做后五步。】—————— 6.读古代的庄子注解版本。品味古人的意思。 7.自己读解庄子。虽粗陋,但出发点合适自己。 8.体会古人注解背后的文化不同。以吸纳学术观点。 9.从庄子原意和现代文化,分析今人著作中,刻意修改或者回避不提的学术要点。 10.再次读解庄子,原文、今文、古文一起来……
⑩ 《道德经》和《庄子》有哪些不同别说啥作者不同,写法不同,一类的
道德经是经济基础,庄子是上层建筑.道德经是智慧,庄子是艺术。道德经讲的是道举的是理,庄子讲的是逍遥,举的是例。道德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庄子格局广阔,行文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