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对法治民政的几点思考

对法治民政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5-26 05:51:21

A. 结合六五普法启动和工作实际,谈谈你对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学习培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一)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采取政府常务会前学法、专题法制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领导干部有计划地学习法律知识。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具体工作由政府法制机构承办。各级行政学院要将依法行政知识列入领导干部初任培训、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每年年底前要向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报告本年度领导干部学法情况,由法制机构汇总后报同级政府。 (二)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的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对拟任各级各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要把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作为任职前考察的重要内容,其中对拟任执法部门领导职务的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凡有重大违法行政行为或者法律知识测试不合格的,不予任命。 (三)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要把法律素质确立为公务员的必备素质,增加法律知识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相关科目中所占比重。实行任职前的法律知识测试制度,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务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对在职行政执法人员,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每年组织一次通用法律知识和新法律法规培训考试,由政府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专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一)改进政府立法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制定政府立法计划要多渠道征集立法项目建议,起草、审查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推行政府立法听证制度,凡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项目,都要组织听证。所有政府规章草案都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公开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立法项目,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探索建立政府立法风险评估机制,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项目,要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政府立法协调机制,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法规规章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起草部门在起草阶段要听取相关部门意见,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阶段要对不同意见进行协调,经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要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本级政府决定。探索建立政府立法尤其是经济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加强政府规章解释工作。 (二)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认真实施《河北省规范性文件制定规定》,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制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须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全面推行部门规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审查制度,政府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在签发前报送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发布实施。实行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制度,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当地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经政府法制机构合法审查的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由政府法制机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向社会发布。各市、县(市、区)、乡(镇)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报上一级政府备案。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三)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评估和定期清理制度。要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制定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的规定。从2011年开始,政府规章一般每隔5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和废止、失效的政府规章目录。实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最长不超过5年;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不超过2年。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需要继续施行的,应当重新经过审查、决定和发布程序。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一)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各级各部门要通过修订政府工作规则或者出台专门文件,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各级各部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要将方案交本级政府、本部门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法律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坚持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各级政府都要建立法制专家咨询机构。 (三)完善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行政机关作出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涉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组织听证。要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保证听证参加人的广泛代表性。听证活动要依法按程序公开进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在听取公众意见和听证中,对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 (四)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明确风险评估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式,凡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要对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 (五)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决策制定机关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加强对决策实施情况的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要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权力正确行使 (一)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要加大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力度,2011年在所有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实行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逐步向其他县(市)推广。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职能较多的部门原则上只建立一个综合执法机构,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县级以上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存在的执法争议,要积极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及时提出解决意见,报同级政府决定。县级以上政府要协调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执法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县级以上政府要完善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将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必要经费统一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法细化执法流程,明确行政执法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完善行政执法告知、说明理由、回避、调查取证、听证、集体决定等制度。适时启动我省行政程序方面的立法。进一步推进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在各级各类行政执法部门中全面推行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改进行政执法方式。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要坚持文明执法,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用语规范。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理与疏导结合,积极推行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加强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实现行政执法流程网上管理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县级以上政府法制机构每年要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并针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意见。 (三)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行政执法职责,明确执法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切实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到位。县级以上政府要把所属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范围,定期组织评议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要对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法定职责,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格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没有依照《河北省罚没财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取得《罚没许可证》的部门和单位,不得实施行政处罚行为。要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上岗执法必须持有省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人员持有国务院垂直管理部门依法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要向所在地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参加所在地政府法制机构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接受所在地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检查。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 (一)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级行政机关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程序,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外,都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级行政机关要指定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立政府信息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拓宽办事公开范围。所有面向社会公开的政府部门都要进一步拓宽办事公开领域,凡社保、医保、低保、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农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管理和服务事项,都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流程和结果。要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逐步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网上公开运行。同时,要推动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事业领域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三)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在继续采用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明白卡等形式基础上,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网上审批,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六、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一)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除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外,各级政府还要选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每年年底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对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采纳。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正确对待和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鼓励人民群众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检举。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人民群众检举的问题,接受举报的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发生问题的行政机关要及时核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发生问题的行政机关不处理的,上级行政机关要责令其作出处理,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强化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制度。要通过请示报告、执法检查、审查批准、重大行政行为备案、评议考核等形式,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日常监督。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当前,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等公共资金的审计工作。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监察,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各级行政机关要支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 (三)坚决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县级以上政府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并严格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法决策和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等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七、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一)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解决在行政程序之中。提高行政复议能力,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加强人员力量,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要健全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促进行政复议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要积极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县级以上政府要将行政复议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加大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宣传力度,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纠纷。各级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都必须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和途径。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对依法确实不属于复议范围或者应当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事项,认真解释,告知当事人法定解决渠道,决不允许简单地一推了之。要创新行政复议申请方式,简化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复议申请的行为。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对信访中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纠纷,要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质证等手段办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公正作出裁决,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该责令履行职责的责令履行职责,切实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要注重和解、调解方式的运用,促进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实现“案结事了”。 (二)积极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起诉后,要按规定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并指派法制机构或参与被诉行政行为调查、决定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鼓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 (三)完善行政调解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由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具有行政调解职能的部门要依法完善行政调解制度,规范调解程序。适时启动我省行政调解立法工作。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 八、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健全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将依法行政摆上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工作统筹部署、一起推动。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协调和领导。市、县(市、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要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区推进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措施。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本意见的要求,对本地、本部门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认真分析,找准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科学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每年还要明确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扎实地推进依法行政。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所属部门和下级政府、上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有关政府部门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通报批评。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向本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要继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强化考核考评。认真贯彻《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本地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从2011年开始每年年底对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向社会通报考核结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省政府每年遴选若干个考核结果优秀的市、县(市、区)政府,授予“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遴选若干个工作部门和单位,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五)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市、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县(市、区)政府可在政府机构限额内单独设置,也可在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挂法制办公室的牌子,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有专人负责法制工作。要加大对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和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 (六)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心组织普法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广泛宣传各级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措施、主要成效和经验,营造推进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

B. 如何优化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环境的思考

公平有序、自由竞争、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有优良的法治环境作为保障,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和约束。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优化区域经济法治环境,进一步推动区、县(市)依法行政,当前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县(市)政府法制工作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切入点。要从本地区依法行政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区县(市)政府法制部门服务区域经济的位置和重点,做到定位准确,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显著。二是要针对当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重点突破。对思想认识不到位、依法行政观念不强、不依法决策等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要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学法真正提高区、县(市)行政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能力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依据法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将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人民群众作为财富创造主体、法律制定主体和法律实施主体的地位,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灵魂。四是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城乡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环境优化。

C. 结合工作实际,巩义市民政局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局党委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将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蒋志强局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文迪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抓好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在全市民政工作大会上与民政业务工作一同部署,制定下发了《20xx年度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计划》、《XX市民政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XX市民政局重大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备案制度》等文件。为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将依法行政工作与民政重点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核。

二、注重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我局以普法促执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和民政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参加依法行政培训,今年,对原有3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的相关证件进行年审,并为1名工作人员新办了行政执法证。积极参加各类民政业务和执法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二是组织《行政强制法》、《法治XX建设纲要》、《关于深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学习培训,各科室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权限,确保依法行政。三是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在政府网站、民政网站、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等大力宣传有关民政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公开民政业务的办事程序、工作动态等,年内在政府网站上公布了近20条与依法行政工作相关的信息。四是围绕民政中心工作进行宣传,特别是对社会救助工作、婚姻登记、殡葬改革集中执法工作以及社团登记管理、救灾救济救助、社会事务管理、退伍安置等惠民政策,都及时进行了宣传,有的还举办了专题培训,促进了依法行政,规范了服务管理。

三、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健全我局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修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发布协调、年报、考核、信息统计等8个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发布平台设置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内设机构、领导信息、法规文件、工作动态、决策信息、行政行为、财政信息等内容,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做到及时在政府门户网站、局域网上公开有关文件政策、工作动态等,建立依申请公开机制,并做到及时受理、办理;在机关大厅建立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程序和时限、收费项目、价格以及依据等,并及时更新内容;切实做好行政许可审批的窗口服务工作,实行“一站式”受理、办结,我局在市政务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有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和收养登记两项,今年市本级已办理的社会组织成立登19个和收养登记6个,没有一例违规审批。二是积极推行网上电子政务服务工作,政务外网平台专线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联通,并连接到分管领导,实行网上政务服务审批,全程接受监督。三是根据法制办的要求,认真开展行政执法案郑评查工作。20xx年5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我局共办理行政许可案件23件,没有行政处罚案件,没有要求举行听证的处罚案件,没有被依法认定为错案的案件,全部按规范要求立卷归档。市文昌商会成立的许可案卷被评为“十佳行政许可案卷”。

四、规范权力运行,依法依规行政。

一是我局严格按照《XX市民政局权利运行制度汇编》和《XX市民政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实用办法》规范行政行为。按照市法制办和政务中心的的统一安排部署,对原有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继续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流程,新增二项许可事项进驻政务中心。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成立的审批由法定的90个工作日提速为10个工作日,变更登记由30个工作日提速为5个工作日;殡葬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由60个工作日提速为30个工作日;福利企业证书核发由20个工作日提速为10个工作日;涉外收养登记由30个工作日提速为20个工作日;殡仪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殡仪馆、火葬场、殡仪服务站、骨灰堂)审批由60个工作日提速为30个工作日;养老设施建设项目(养老公寓、敬老院(所)、日间照料中心等)审批由20个工作日提速为14个工作日。。全年未受理行政复议案件,无违反法规的行政行为发生。二是严格执行《XX市民政局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范围、决策程序及要求、 决策保障、决策监督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实现重大事项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同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制度,促进各项民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五、公文办理严肃、规范。

一是发文严格按“两办”发文制度办事,严格依制办文,发文程序规范,文件内容做到不与法律法规相违背、不与政策不符、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文件格式按“两办”规定力求规范。二是按要求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照《XX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坚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先报市政府法制办“三统一”后再发文并在民政网站上公布。年内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有《关于对殡葬行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通告》。

六、真抓实干,机关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1、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医疗保障水平。一是全市月均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5.1万人,全年预计发放3.9亿元;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6.8万人,全年预计发放 4.3亿元。二是共保障五保对象6.3万人,发放五保供养金1.69亿元。完成23所乡镇敬老院新改扩建,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50人。三是全年预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17亿元。四是全年预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33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低保对象及低保边缘户的特殊生活困难。

2、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有新突破。我市今年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房屋5031间,其中民房4300余间,一般损坏房屋9400余间,需要重建的农村住房达2030户。全年实际完成倒房重建2166户,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高度评价。

3、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一是抓好城乡社区建设,确定20xx年为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年。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加大社区用房建设财政投入力度,每建好一个社区用房市财政配套支持3万元,区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市、区援建帮扶单位对社区用房建设要给予支持,对其建设有关费用酌情予以减免。市内三区52个无房社区采取市、区“领导联点、部门援建”方式,44个社区已全面启动,其中14个社区已竣工,其余在20xx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今年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扩大到每个乡镇,共有252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巩固基层政权,群众性自治组织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强民主监督,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稳步实施,提高了村(居)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四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今年,XX区第二次推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XX县推荐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XX县,XX区红旗路街道、百春园街道、XX区小江湖街道和白云社区、十井铺社区、百寿厅社区推荐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均获省厅验收。五是扎实做好第九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

4、继续加强殡葬行业整治,努力实现“阳光殡葬、惠民殡葬”。年初,由于各种原因,殡葬行业乱象逐步反弹,群众对此颇有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大谋划、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市在城区内继续开展磊规模的殡葬秩序集中整顿行动。通过高密度的宣传、高频率巡查和高强度的执法,公共场所搭棚治丧现象逐步减少,大呜大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非法殡葬服务大为收敛,下半年火化率明显提高,有力维护了我市殡葬改革的成果,推进了我市殡葬改革的进程。全年火化遗体共2985具。同时,根据湘民[20xx]58号文件精神,我市出台了邵民[20xx]4号文件,规定从20xx年起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每具尸体火化可免除费用1520元。今年全市各县(市区)共免除群众困难、及五保对象惠民费用110万元(含无名尸体处理费),极大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殡葬改革工作的热情。

5、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2.7万人次。一是认真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今年,全市共接送流浪未成年人回校园9人,维护了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精心做好“传递温暖、关爱救助”主题宣传月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夯实社会参与救助工作群众基础。三是全力开展申报国家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工作。重点指导了市救助管理站申报国家二级救助管理站,XX市救助管理站申报国家三级救助管理站,评定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市救助管理机构的逐步规范正规。

6、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基本落实了90岁—99岁的高龄老人每月60元的津贴发放和百岁老人津贴提标工作;落实了省、市两级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工作,共确定了25个省级、14个市级养老服务示范点,并把示范点纳入农村幸福院项目。继续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发证工作,并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完成了全市“敬老文明号”的评选活动。通过乡镇街道、县、市三级的推荐审核已评选了25个全市敬老文明号,并在网上进行了公示,反响较好。

七、加强执法监察,督促民政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今年,我局把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作为重要岗位效能监督岗位,把科长和分管领导作为重要岗位监督对象,把孤儿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监察项目,确定把孤儿身份的认定、孤儿基本生活费的发放及动态管理情况作为主要监察事项。10月17至25日,局纪检监察组织了对全市孤儿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了XX市、XX县、XX县、XX县、XX县和XX区20xx至20xx年孤儿政策落实情况,共走访了8个乡镇18户24个孤儿,其它县区进行了自查。综合抽查和自查的情况,各地孤儿保障工作落实得较好。

我局在依法行政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建设“法治邵阳(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汇报)”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升民政服务法制化水平。

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法制办的正确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民政工作重点,不断夯实民政法制工作基础,增强民政干部法律意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规范民政执法行为,严格民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年度依法行政考评内容及量化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荆政办发[20**]83号)要求,我局2**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自查自评情况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我局党委历来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把依法行政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民政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与全局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努力做到坚持把依法行政与开展民政普法教育相结合,与机关绩效考核、系统创先争优、行风建设、治庸问责等活动相结合,与促进全市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相结合。为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邓会友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易怀铭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推动了工作的有效落实,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执法科室和人员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依法行政工作融入到了机关日常工作当中,做好“四个坚持”工作: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决策公开制度等。二是坚持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行政执法的有关内容在办公场地、民政网站和新闻媒体上公示,增强民政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知晓度。三是坚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工作台帐,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四是坚持坚持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按时上报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和相关统计报表,确保了全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局依法行政工作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进行。

二、突出宣传教育,致力提高法治意识

一是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扎实有效。为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我局法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领导责任制,落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项经费。今年以来,我局利用重大节假日、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殡葬管理条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进一步提高了市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荆州跨越大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二是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法制宣传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组织法治宣传队伍,深入城乡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对婚姻法、惠民殡葬改革、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城乡低保调标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宣传普及,散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20台次。同时,XX区、XX区民政局开展了社区干部培训班;石首、江陵、监利、松滋、洪湖等县市民政局举办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法律知识培训会;XX县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市依法选举新一届村委会,为全市换届选举探索了成功经验和模式。

三是大力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今年,市直民政系统累计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培训会5次,主要就民政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培训。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法制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了《宪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劳动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法律知识。同时,对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进行了严格监督,进一步加强民政执法人员培训和文明执法监管,使其更好地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以法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做好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农村活动,确保“法律六进”取得了实效。

三、规范行政执法,努力建设法治民政

(一)简化办事流程,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今年以来,建立完善了“两集中、两到位”后的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审批集中办理,将审批科室成建制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并确保了审批事项现场办结率达到100%。简化了工商经济类、社会公益类社会组织登记程序,对城乡低保、结婚和收养登记、民办福利机构审核、革命烈士和伤残等级评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福利企业资格审核认定、公墓和殡仪服务站审核、老年证核发等10余项行政审批和转报事项的办理时限在承诺时限上大大缩短,提高了办事效率。民间组织登记简化程序,将7个步骤简化为4个必要程序,将法定审批时限60#from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天缩短到只要材料齐全当天受理30天内办结,且全部实现网上年检和网上审批,真正实现了公开、透明、高效。

(二)配合中心工作,服务“四城同创”工作大局。

今年以来,XX市殡葬执法大队以立足部门职能,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为己任,配合城市管理行动,积极服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做到人性化管理、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全年累计接待群众咨询电话、来电来访50余件次,未发生一起超越行政规定权限进行行政执法的行为。

1、不断创新管理举措。一是殡葬执法大队统一实行挂牌上岗,标牌注明姓名、照片、岗位等基本信息,方便群众服务需求;二是殡葬执法大队对照公开承诺认真践诺、切实履行和维护殡葬法律法规,坚决打击乱葬乱埋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根据来队咨询有关殡葬法律法规和电话投诉殡葬违法违规等,值班人员认真记录姓名、电话、服务内容等,及时处理群众提供的重大、复杂、疑难有关殡葬问题。

2、不断提升法制意识。一是在殡葬宣传过程中,严格落实“四个一”的服务标准,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个解释、一句道别,让群众感到温馨;二是为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尽量缩减工作流程、缩短办事时间,耐心细致地做好执法规程解释、宣传工作,让群众对殡葬执法的依据、程序、标准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三是大力推行公正廉洁执法,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从一根烟、一瓶水等点滴、细节做起,坚决管好口和手,以严于律己、公平公正的姿态,切实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3、不断加强责任落实。一是公开服务承诺,使群众了解殡葬法规的同时,对服务承诺践诺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坚持开展回访活动,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多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愿、民需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方法、提高殡葬执法水平;三是强化问责机制,对执法失误,延误群众理丧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真心实意向群众赔礼道歉,并采取有效措施,挽回影响,取得群众的谅解。

(三)彰显人本情怀,执法操作亲情化、人性化。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民政部门持之以恒的工作理念。市救助管理站将真情救助、爱心救助贯穿执法工作的始终,把服务对象当亲人,用实际工作诠释了依法行政的人本内涵,常年救助对象达5000人次。特别入冬以来,该站加大救助工作力度,针对低温恶劣天气,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有效应对严寒天气给救助工作带来的严重威胁。

一是加大街头救助工作力度,救助专车每日上街主动救助、现场救助次数增多,日均达五车次、20人以上,并在夜间增派人手确保街头无冻死、冻伤人员。

二是向社会公示24小时救助服务电话,在新闻栏目不间断播放救助服务滚动字幕,并在各大媒体向市民发出倡议,市民若发现街头、废弃房屋、楼道有流浪乞讨人员的,倡导协助救助管理站将其护送至站内或拨打24小时救助电话。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社区救助点”服务功能,组织社区志愿者加大巡查力度。据统计,入冬以来,市民帮助护送救助对象30多人次。

三是站内24小时供应热水和提供免费卫生食品,确保24小时提供救助服务。站内针对救助对象特殊性,采取集中供暖,在活动区域增设供暖设施。受助区内全部更换加厚被褥,确保每张床有二铺二盖(二床垫絮、二床棉被)。每日由专人组织滞留在站儿童在空调室内开展文体活动。

四是为每一位接受救助人员提供全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对街头不愿到站内接受救助的人员,除提供食物、衣物和御寒的棉被外,还特别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情况和思想状况,并尽可能与其家人联系,对其进行劝导、劝返。

(四)依法履行职责,在发展民政事业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试点先行,科学组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广泛宣传发动基础上,坚决贯彻“两个直接”和差额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定时间,把握好组织准备、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建章立制五个阶段,科学组织、精心实施,自20xx年6月15日试点开始截止目前,全市所辖9个区县,2464个村民委员会参加了换届选举(其中因拆迁缓选的11个),一次选举成功2024个村,达82.1%,另行选举成功54个。为了确保整个换届选举过程的合法、公平、正义、有序。我市在市、县、镇三级设立了监督电话,让老百姓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信可访。如XX区在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民政局分别设立了换届监督举报办公室,并将办公室电话号码印在《致村民公开信》上,发至每户村民手中,专门负责换届工作中接待答复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处理,换届期间共答复基层干部、群众来访、来电咨询16件。

二是深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全市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坚决打击和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活动,严肃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累计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 份,依法取缔 家行业协会。积极推进婚姻登记体制改革,制定应对预案,做好登记高峰日的服务工作,例如,今年11月11日,是80后、90后年轻人公认的“世纪单身节”,且有“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的美好寓意,众多年轻情侣把这一天定为告别单身、喜结连理的日子。 为了满足广大婚姻当事人的服务需求,XX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实行亲情服务,11月11日当天上午,工作人员自觉提前半小时上班,在结婚登记窗口采取排队发号的办法受理申请、颁发证书,并主动缩短午休时间、延时下班为在现场排队的男女青年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全天共有102对新人喜领结婚证,婚姻登记中心单日办证量超过往年“七夕”节。

三是不断完善低保救助体系。大力实施社会救助阳光温暖工程。在全市15个城区街道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中心城区8个),在全市63个城市社区建立了“低保之家”(中心城区42个),推行低保工作一站式服务。初步建立了随物价上涨的生活补贴联动机制,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困难。再次提高医疗救助报销比例,从今年7月1日起,全市医疗救助比例由40%提高到50%,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在试点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村低保和五保提标是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全面完成提标工作。

四是完善信访接待督办机制。我局重视抓好联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和完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排查、零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信访工作达到了“四无”(无越级集体上访,无进京上访,无信访老户、积案,重大信访问题无漏报现象)。与此同时,认真收集与报送综治信息,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单位”、“大事不出区”、“群体性问题不上交”,实行局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局领导变上访为下,深入基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今年,我局共接处群众来信来访817批次,2287余人次,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政工作处理不当而引发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四、建全法治监督体系,有效监管民政执法行为

一是认真开展专项清理工作。按照XX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编制《XX市行政审批目录》的紧急通知(荆政法办〔20xx〕7号),我们对民政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经清理确认,我局负责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社会团体及社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维持不变。根据市政府法制办《关于做好行政强制规定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荆政法办〔20xx〕10号)的要求,我局组织专班,组织民管、福慈等相关业务科室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中的行政强制规定进行了专项清理。经清理,我局在履行社团组织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职责和处理土葬等违法行为中的强制性规定,均依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殡葬管理条例》,现行的规范性文件中没有行政强制规定。

二是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件换证工作。根据市法制办的统一安排,我局购买了相关学习资料做到人手一套,并组织申领换发执法证件的人员进行了统一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向市法制办统一申请办证,市民政局系统有61名干部顺利取得了行政执法证。

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审查。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报送备案规定,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各科室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适当,规范性文件出台前经过局法制机构审核,并在出台后15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备案。

四是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今年8月,我局对法制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后,选派新任法制工作人员参加了民政部主办的全国民政系统行政复议应诉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加强民政行政复议工作纵向和横向联系,学习了外地民政系统的很多好做法、好经验。

D. 法治政府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看法

1、法治政府性质体现人民性。 2、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有限性。 3、法治政府行使职权规回范性。 4、法治政府管答理服务高效性。 5、法治政府诚信透明公正性。 看法: 1法治政府应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那个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制政府。 2建设法治政府,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建设法治政府,它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必须在法制健全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民主政治,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确认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权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这是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E. 如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市场经济是复法治经济和信用经制
济。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应当率先垂范。一是通过增进公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建立控制性的责任制度,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保持政府法
规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等措施,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二是通过做好行政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为建设法治型政府奠定基础、提供支撑和保障。

F. 谈一谈你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针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这一方针的确立 ,必将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全方位的影响 ,从而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对于我们切实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理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 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种理想的治国手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可运用的治国方略.但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依法治国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三)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另外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四)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当前,在违法必究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干部搞特权、有责不究、重犯轻罚.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
求求你,打字挺累的!望采纳,谢谢!嘻嘻!thanks!

G. 法治民政和阳光民政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谓“法治民政”,就是民政工作法治化,让民政部门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作为接受制度的规范。所谓“阳光民政”,就是要让民政部门的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继而帮助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简而言之,法治是硬件,监督是软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H. 如何在基层推进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被普遍认为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一大亮点。
一、在基层推进依法行政意义重大
市县乡三级基层政府都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面广大群众,直面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其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不仅会关系到政府的形象,而且还会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享了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而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行政法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作。行政法通过创设行政公开制度、行政责任制度和对检举、揭发、控告、申诉和来信来访等行政制度的规定,既确保了公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的政府是广大人民的希望,也是时代的要求。
由于我国有着的封建专制的影响,缺乏法治传统,在体制下行政权又不适当地强化,行政权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政府行为不规范问题严重,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而行政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在一些行政单位尤其是基层,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牢固。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作法。在一些基层单位看来达到目标比手段重要、完成任务比途径方式重要、看到结果比程序重要,把法治作为自己完成任务目标的方式之一,有选择的“执法”,有用的用之、有碍的不用或者改之。在基层政府长官意志往往比较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视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无人负责或者推脱推诿时有发生;有的干部只考虑自己的晋升权在哪、干的活应该让谁看到、自己的仕途怎么走才更顺畅,因此往往出现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只重视上级领导的讲话、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导致行政执法水平不高;有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依法行政缺乏具体实际的内容。
(二)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工作体制有待完善、系统、顺畅的。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承担着依法行政工作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地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较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也比较顺利。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与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从机构设置情况看,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一级政府未设置专门的机构,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政府法制机构内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从知识结构看,目前,政府法制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目前的法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不少政府的法治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人员流动比较大,接受培训时往往应付了事,造成了政府法治机构人员法治水平普遍不高。政府法制工作在一些基层政府看来是不得不设立的一个部门,在开展总做中往往要受地方“发展大局”的影响为地方“发展大局”服务,在对于违法执法人员的处理上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严重影响监督效果和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依法行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造成了文件的合法审查、机构的合法性和执法的合法性和力度等审查的确实或者有时的越位。
(三)违法行政问题突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作用,最终要靠行政执法来落实。同时,执法活动是面向社会的活动,客体是社会上的公民和各种团体,因此行政执法活动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行政执法来认识和评价政府,认识和评价法律,行政执法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权威。目前,一些地方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执法主体不合格;部门职能重叠,职能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甚至在一起违法案件出现之后,几家单位抢着去罚款,谁先罚了是谁的。目前,一些基层执法队伍经费的一项来源是罚款和收费,而且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也就越多,使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甚至在一些交管部门在罚款后不开具罚款单,罚款的去向让人怀疑,在基层往往听到这样的话“开单...钱,不开单...钱。”往往差距较大,作为客体的被罚款对象多数选择不开单,这就促使了违法行政的蔓延,造成了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收费已经成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准绳”。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利,争罚款,争收费。执法程序在一些地方呈现“随意性”。有的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申辩权;有的不告知行政执法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法律权利;有的颠倒程序,先罚款后定性;有的该适用普通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该适用简易程序的,却适用了普通程序。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从文化素质看,基层执法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偏低。大多数执法人员没有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一般也就集中参加几次法律方面的有关培训,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素质, 在基层有一个应该引起关注的现象:不少政府的执法人员一般只知道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单位的职能,对于关系较远的单位的职能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分不清人大和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不知道宪法是干什么的,对于一些涉法案件甚至不知道归哪个司法机关受理,这不能不说是普法活动的一个不足。基层干部往往把自己宣传的东西告诉群众,自己却只当成一般的任务应付了事,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群众法治意识渐强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行政法制宣传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思想的转变,没有思想的转变就没有行为的改善。首先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出发、从党的方针政策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事例出发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法治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没有法治就没有大发展、违背法治理念必将受到惩罚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继续做好面对人民群众的普法活动。在一些基层政府把普法看成是不得不干的任务,把贴几张标语、进学校讲一次课看成普法的成果,不愿也不像话费力气去开展此项活动,甚至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越高自己的管理越难。他们习惯于落后的“人治”,这个区域是我的天下我说的就是规定,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法治一旦增强,自己的行为将受到约束、利益受到限制,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地位将动摇,因此暗中抵制普法活动。殊不知,普法运动就是为了更好的依法行政、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好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纠正基层政府的违法或者有法不依行为,让行政变的更科学、更合理。要创新普法性质,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双向互动、有来有往,在形式和思想上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使群众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改变“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加强基层政府法制机构设置。在乡一级政府设置政府法制机构或者乡镇一级政府的抽象和具体重要行政行为要经过上级法治部门的合法性审查,使依法行政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体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地县市政府法制机构力量,使地市县法制机构人员达到一定规模,使“倒三角”为“倒梯形”,进而发展为“正梯形”,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同时,市县两级的政府法治部门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很难有效的监督级别比自己高、权力比自己大而且是用人用钱来源的政府,因此,建议提高市县两级法制部门的地位和职权,在用人用钱上或者至少是业务上归上一级人大或者政府管理,在重要行政行为、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把法制部门的意见作为生效的要件之一,对于法制部门提出异议但是政府仍然施行的法制部门不应承担责任,对于法制部门签字同意认为合法的实际却是违法行为的政府相关责任人和法制部门签字人、责任人都应承担责任,并且设定合理的追究期限。让法制部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切实强化其职能和责任。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不少人认为,政府法制工作队伍这一群体不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和专门知识,不过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只要政治可靠、服从组织调动和工作安排就可以胜任,不像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那样有法定的准入标准。这种忽视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职业特点的认识,导致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岗位要求等同于一般政府工作人员。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没有“门槛”和职业定位,导致社会对政府法制工作认识的缺乏。实际上,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比一般的公务员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这一职业群体必须共同经过系统学习而获得法律理论知识、法律思维知识以及法制工作能力方面的一致性。建议建立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准入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定具有司法从业资格方可上岗的门槛,在人员岗位上不易流动性过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成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主力军和政府法制工作的业务骨干,力争成为优秀合格的政府领导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
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法制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作为行政机关的成员,自然要服从行政机关的领导。从事的政府法制工作,作为重要的法律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首要的要求是对法律负责。一般情况下,这样做也符合行政首长的意志。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对法律负责的行动违背了个别行政首长的个人意志,行政首长也不应非法干预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或者以此随意撤换其工作岗位。因此,要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职业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政府领导应大力支持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独立开展工作,让他们放心放胆去干,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切实加强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加强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加强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力度,并通过这种专门的执法监督,保证行政执法活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要通过监察、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行政执法中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对执法过错者予以坚决追究,情节严重的,要给予行政处分直到调离、清除出执法队伍。
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首先,要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实践中,往往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除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外,许多时候是以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为尚方宝剑的。而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乱收费、乱处罚问题,也往往根源就出在规范性文件上。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抓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舆论监督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措施。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社会新闻媒体要敢于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单位行使监督权就是行使人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全社会的支持。建议对于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行政案件本级和上级政府应该建立台账和记录,改变以往重大舆情事件只是听听本级政府汇报、说明一面之词的简单做法,应该建立双方都有记录、都能说话甚至互相辩论的冲突解决机制。
制定准确的监督标准,增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实效性,如逐步制定和完善党纪、政纪量化监督标准,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监督的机关、权限、范围、方式、程序等加以明确规定,使监督本身有法可依。

I. 如何加强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规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为了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早日实现文明法治社会。加强法治建设要从五个方面来思考,抓住关键,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加强法治建设。

第一:党委发挥领导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逐步做到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国家意志来实现领导,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确保法治建设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第二:人大发挥主导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级党领导下,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把法治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体系也应当成为法治建设的组织实施体系。在组织协调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权时,扎扎实实而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一府两院”(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发挥执法主体作用 。行政机关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也是机构和人员最多的部门,大部分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机关在法治建设中占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优化经济环境、增创法治优势的关键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样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环节。应该说,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处于执法主体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其范围是广泛的,可以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进行监督,通过会议、视察、调查、提案和建议案等多种形式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

第五:发挥人民群众主力军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论干什么工作,搞任何事情,开展何种活动,只有群众支持和参与,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们抓法治必须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相信群众,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并把如何加强法治建设总的思路交给群众,请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献计献策。

拓展资料:

为了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早日实现文明法治社会。在现阶段,必须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办法,切实加强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和规范法治工作机制,认真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强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

J. 解答:谈谈你对法治政府的理解

法治政府应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那个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制政府。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含义
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权力主体和管理者,政府部门极易主观行事,而多年来又没有形成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度约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调整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的立法角度,即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性立法转变为允许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做法律法规允许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允许的一律视为不允许。与此同时,要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改革,必须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但也要看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重要的是坚持方向,把握原则;重要的是不浅尝辄止,延搁拖沓。
编辑本段四项制度
(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方面:决策机关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无正当理由不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的,未答复听证申请,造成不良影响;听证机关在公告听证事项、遴选听证代表、主持听证会议、撰写听证报告和办理听证事项的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听证报告严重失实的;决策机关或决策发言人不出席或不派员出席听证会,或者在听证会上作不实陈述,以及提供虚假信息或虚假、错误资料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就要启动问责。 (二)重要事项公示制度方面: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对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事项,公务员录用、职称评定、重要的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事项,在实施前是否向社会进行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采纳合理部分。如果该公示未公示,或公示内容虚假,或不采纳群众合理意见和建议的,应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三)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方面: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布的服务承诺事项和落实情况,公众关注以及其他应当向群众通报的重要事项等。其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其成效、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政府部门服务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等,要求每季度通报1次,公众关注以及其他应当向群众通报的重要事项,要适时进行通报,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通报。对应当通报或按时通报但没有通报的,或通报情况失实、信息错误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形,要进行问责。 (四)政务信息查询制度方面: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要通过“96128”政务信息电话专线、政府网站、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等场所设立的政务信息公告栏和电子信息屏等设施、信函和来访等方式,为公众查询政务信息提供服务。县(区)政府和市、县(区)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要求,认真办理和解答公众查询事项。对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的,不积极开展政务信息查询服务工作的,不提供或不及时更新政务信息目录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隐瞒或者不提供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的,公开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政务信息的,有偿或变相有偿的方式提供本机关已经决定予以公开的政务信息的,故意提供虚假政务信息的,在提供政务信息时,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等情形,应当进行问责

热点内容
印度劳动法裁员补偿 发布:2025-01-11 21:07:39 浏览:247
医疗机构器械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1 21:06:04 浏览:45
注会经济法中担保的时间 发布:2025-01-11 21:05:09 浏览:379
贵州保护条例 发布:2025-01-11 21:00:27 浏览:122
改年龄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20:48:30 浏览:370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的内容 发布:2025-01-11 20:12:40 浏览: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20:07:44 浏览:359
reach法规第七条 发布:2025-01-11 19:57:29 浏览:125
民事诉讼法18条19条 发布:2025-01-11 19:07:54 浏览:238
民法中的监护 发布:2025-01-11 18:17:39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