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感弱
㈠ 道德情感是什么
忠
【原文】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睢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子环刃而辱骂,真卿誓死于希烈。忠肝义胆,千古不灭。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
高爵重禄,世受国恩。一朝难作,卖国图身。何面目以对天地,终受罚于鬼神。昭昭信史,书日叛臣。噫,可不忍欤!
【译文】侍奉君主应当尽心尽力,这是做臣子应有的大节。如果为国家和人民谋利,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颜杲卿曾痛骂安禄山,就算是割掉舌头的痛苦也没有阻止他的行为;张巡守卫睢阳没有食物的时候,把爱妾煮给士兵吃而没有流泪。
面对李希烈养子们的举刀威胁和侮骂,颜真卿面不改色,对李希烈表示了誓死不屈的决心。他的忠义气节,永远都不会消灭。苏轼也曾说:“他们的赤胆忠心在天上就像日月一样光芒四射,在地就像山岳一样宏伟壮观。”
有人享受高官厚禄,世代受到国家的恩德,可一旦大祸临头,为保全自己而出卖国家。这种人有什么颜面来面对天地呢?他们最终是会受到鬼神惩罚的。难怪正史中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叛臣的名字!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能动摇自己对君主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呢!
【点评】古人把“忠”作为人生第一信条。我们今天则把“忠”分成忠烈和愚忠。通常划分的界线是,是否值得去为其尽忠。于是,我们把岳飞、诸葛亮等人说成是愚忠,因为那个蠢皇帝是不值得为其尽忠的,何不自立门户呢?我们尚且不谈论所谓的历史价值。其实这个问题关乎一种价值观。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王就是国家,忠君就是爱国。赶上好时机摊上个明主是臣子们的福气。如果生不逢时,派上个很愚蠢的君王,那么做忠臣就需要些勇气了,时时做好要死谏的准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于是有了死得值不值得之说,这的确关乎价值观。我们无法说哪种价值观是正确的,只能说更敬佩哪种价值观。有些时候,那些比生命、比现实价值更重要的东西。往往更值得我们敬佩。
的确,人生于世,就应该有点精神,就应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孝
【原文】父母之恩与天地等。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
难莫难于舜之为子,焚廪掩井,欲置之死,耕于历山,号泣而已。
冤莫冤于申生伯奇,父信母谗,命不敢违。祭胡为而地坟,蜂胡为而在衣?盖事难事之父母,方见人子之纯孝。爱恶不当疑,曲直何敢较?为子不孝,厥罪非轻。国有刀锯,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欤!
【译文】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天地一样广大;为人子女服侍父母时,要怀着孝敬之心。对父母要轻声细语、悦耳动听,晚上要将父母安置好,早上要向他们请安。
做儿子的再难也难不过舜,他的父母用火烧仓库,用土填井,想把他置于死地,他在历山耕田,也不过只是大声啼哭罢了。
要说冤,再也没有比申生和伯奇更冤的了,父亲相信后母的坏话,他们又不敢违抗父命:晋献公祭地,地为什么会凹起来?毒蜂为什么会系在伯奇后母的衣服上?只有侍奉最难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儿子的纯洁之心。父母的爱恶不太妥当,就算是心中有疑问也不能计较!
做儿子的不孝敬父母,这种罪可不轻啊。国家有刀锯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的恩情深如大海,做孝子的怎么能够不忍受父母对自己的责难呢?【点评】父母之恩,等同于天;为人子女应尽孝道。这个道理几乎每个人都懂,但往往做起来很难。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很少有时间回家;由于两代人观念的悬殊,我们往往和父母发生争吵。其实,是否真正孝敬父母,常常体现在这些琐事当中:不能回家的时候,隔几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有空的时候,少出去游玩一次,回家看看;回家的时候,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和父母聊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坐下来慢慢沟通,平心静气地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尽孝道,其实做起来就那么容易。
仁
【原文】仁者如射,不怨胜己;横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齿于桓魁之害,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人欲万端,难灭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齿刚易毁,舌柔独存。
强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为仁,请服斯训。噫,可不忍欤!
【译文】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样,不应怪罪胜过自己的人;别人骄横地待我,自我反思就行了。
孔子不记恨桓魁对他的中伤,孟子对臧仓的诋毁没有丝毫怨恨,他们认为在己者有义,在天者有命,一己私欲又怎么能战胜天理呢?他靠他的财富,我靠我的仁德。牙齿再坚硬也可能毁坏,舌头再柔软也能得以保存。尽力去宽恕别人,这样就离仁德很近了。
【点评】《说苑》中载有常枞和老子关于齿毁舌存的对话,说明性如刚硬的暴横容易毁坏,而性如柔软的仁义却能长久保存,这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关于以仁止暴、以柔克刚的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晋武帝时,名将石苞镇守淮南,他治军有方,管辖地兵强马壮,颇有名望。这引起了当时在淮南担任监军的王深的忌妒。他向武帝进谗言说石苞与敌国吴国暗中勾结,恰缝此前风水先生也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乱。于是,武帝便真的派兵去讨伐。石苞知道皇帝的此举,其中必有误会,于是,放下武器步行出城,等候处理。武帝得知石苞的做法后,顿时恍然大悟:如果石苞真有反心怎么会亲自出城接受惩罚呢?如果真勾结敌兵,怎么没有敌人来救援呢?经过这件事后,武帝对石苞的怀疑打消了,并愈加重用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别人无礼对待,这则“仁”的箴言是否让我们明白该怎么做了呢?义
【原文】义者,宜也。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
李笃忘家以救张俭,祁奚忘怨而进解狐。
吕蒙不以乡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爱客败绩而不诛。叔向数叔鱼之恶,实遗直也;石蜡行石厚之戮,其灭亲乎?当断不断,是为儒夫。勿行不义,勿杀不辜。噫,可不忍欤!
【译文】义,也就是处理事情恰当准确。以它为准绳行事立身,是没有错的,就算是要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该处罚的,就算是亲朋好友也不能包庇;该推荐提拔的,就算是仇家也不能故意发难。
李笃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救张俭,祁奚不计前嫌推荐解狐。吕蒙不因触犯法令的人是同乡而枉法,孔明不因败绩之人是自己的爱将而不杀。叔向多次责备叔鱼的邪恶,实在是想留下正直人的名声,石碚杀掉了儿子石厚,这样的行为应该说是大义灭亲吧。
该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不要杀无辜之人。舍身取义,大义灭亲,是大家所推荐的,为了义,又怎么能够不忍住自己的私情呢?【点评】其实道义就是维护正道的精神,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有那么长时间的繁荣,可以说正是道义的力量使然。东汉灵帝时,正直而遭诬陷的张俭到孔家避难,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他。事发后孔融说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他们的母亲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一门争死”,侠义感人。孔融、李笃、祁奚、吕蒙、孔明、叔向、石等这些人让人钦佩的正是他们自觉维护道义的精神。其实,无论在什么时代,遵守道义都应该是个人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了道义,那他必然没有归属感;一个社会不重道义,人们必将互相欺诈,社会终会走向没落。一个人、一个社会都应具备一点精神。当我们面对“义”时,自己的私情又算得了什么呢?礼
【原文】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钼麂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译文】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拟制的一些行为规范,也是对人们行为一种制约束缚。出门时就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长者,用民时就要像亲临重要的祭祀。一定要以恭敬作为基本准则,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废除的。
钮麂因宣子的恭敬而叹服他;汉军因鲁城守礼而停止攻打。
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的茅容,臼季途经冀地在田间发现了冀缺的道德。
子路在临死的时候都不忘系好帽带,曾子将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辞世。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礼教啊!他们对礼的恪守足以垂教后世!
【点评】在封建社会,礼义廉耻是人们要遵守的道德标准,而其中对于一个人“礼”的要求又居于首位。“礼”,说白了就是一种规规矩矩的态度。现代社会中,我们也依然将“文明礼貌、讲究礼仪”作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礼”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以使得社会变得有序而和谐;对于一个人来说,“礼”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使我们把事情办得更顺利。对他人能做到彬彬有礼,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平。试想,如果在老板、客户面前,你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甚至态度粗鲁,有谁愿意重用你,愿意和你打交道呢?智
【原文】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武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噫,可不忍欤!
【译文】樗里、晁错都被人称誉为“智囊”,前者因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得以保全性命并得到善终;后者因性情耿直、仗义直言而被腰斩于市。
人不能没有智谋,但凡事都施用智谋,则会引起很多人的抱怨,而招致灾祸。所以孔子称赞宁俞善用智谋,而认为被砍断了脚的鲍庄智慧还不如秋葵。
士会用杖打儿子,是因为他才疏学浅却炫耀于朝廷;颜回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可是表面上看起来却很拙笨。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地增长智慧。
【点评】生活复杂多变,我们要学会一套生存的本领。任何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任性而为,但很多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事情越来越糟,反而离自己的意愿更远。《红楼梦》中,林妹妹性情耿直、眼里不揉沙子,最终只落得个抑郁而死,没能和宝玉有情人成眷属。假如她能学宝钗一分的“愚”,贾母也会将心偏向自己的外孙女吧。由此看来,做人要有原则,但做事不可不讲究方法。有一句名言说:取相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事,就要像钱币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则。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这样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信
【原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杨以承信而释劫。
范张不爽约于鸡黍,魏侯不失信于田猎。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颊舌自动,肝膈不知。取怨之道,种祸之基。诳楚六里,勿效张仪;朝济夕版,曲在晋师。噫,可不忍欤!
【译文】自古以来,人都会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失信于民,就不能保全统治。尾生因守信的行为而使他扬名后世,解杨也因为履行承诺而获得释放。
范式、张邵没有违背告别时的欢饮之约,魏文侯不因为行酒和下雨的缘故而失信于虞人的狩猎之约。
世间有轻薄的风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说话不算数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厌恶甚至招致祸害。不要学张仪,诳骗楚国,把割地六百里的诺言改口为六里。晋国早上还受到秦国的惠顾,晚上即遭其攻击,是咎由自取。唉!有信方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国,怎能不克制对“信”的动摇之心呢?【点评】是否讲诚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昔日,商鞅在变法条令公布前夕,怕老百姓不相信朝廷变法的决心,就在国都南门立一根木柱,张贴告示说:“谁能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就给十两黄金。”可是没有人相信。商鞅于是又贴一张告示:谁能搬动这根木柱,而且从南门搬到北门,可得五十两黄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的心理,把这根木柱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立即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这种信守诺言的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他变法的决心,为变法成功争取了群众基础。的确,对于个人来说要以信立身,对于国家来说要以信立国。诚信乃世间之珍宝,人无信不立!只有信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沟通。
疾
【原文】六气之淫,是生六疾。慎于未萌,乃真药石。
曾调摄之不谨,致寒暑之为衅。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圣贤之训。
故有病则学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则守嵇康养生之论。
勿待二竖之膏肓,当思爱我之疾疚。噫,可不忍欤!
【译文】阴、阳、风、雨、晦、照六气过分了就会产生疾病。在没生病时就谨慎预防,这是治病的最好良药。
如果衣食调理不当,就会遭遇风寒暑热的侵入而产生疾病。有病就应该及时治疗,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医药却迷信巫术,结果耽误治病,枉送性命,实在是背离了圣贤的教诲。
所以,有病的时候要采用在病中转移心思,静下心来,那么病就会好起来。没病的时候信守嵇康的修心养生之道。
切勿等到病入膏肓再求医,应当重视治病的苦口良药。疾病尚有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
【点评】人生存在世间,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健康的身体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肌体健壮,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锻炼,在没有生病之前注意加以预防;二是心理健康,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常常让我们倍感疲惫。学会自我调节,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是我们都应学会的养生之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身体和生命赌明天的人越来越多。殊不知,疾病来时,总是悄无声息。做工作我们要懂得细水长流的原则,如果总是疲于奔命、过于劳累,就等于竭泽而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明白这个道理。
变
【原文】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虿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桓温一来,垣之手板颠倒;爰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
郭唏一动,孝德彷徨无措;亦有秀实,单骑人其部伍。
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噫,可不忍欤!
【译文】干什么事情都不会被突发的事故所吓倒,得益于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意志不坚定,胆量不够且毫无准备的人,在突然发生的变故前只会手足无措。
勇者因为有思想准备,所以与猛兽搏斗时毫无惧色,但是与突然而至的蜂蝎相遇时只能仓皇逃跑;愤怒时与和氏璧共存亡的人,却也吃惊于铁锅被打破。
桓温带兵“朝见”皇帝,王坦之吓得连手板都拿颠倒了,而谢安却泰然处之.与其开怀畅谈。
郭晞仗势欺人,白孝德敢怒不敢言,而段秀实却无所畏惧,独自一人去见郭晞,劝其弃恶从善。
中书省丢失官印,裴度镇静自若;三军高呼起哄,张泳面无惧色。面对变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去应对,否则就会手忙脚乱。唉!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抑制住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点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你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有所防备,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此,防备也无从谈起。那么。面对突发的变故,学会变通,沉着应对,便是最为重要的了。关于遇事沉着、机智应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中国驻美纽约总领事要离职回国,纽约市商会为其饯行。美国汉学家夏德被请来做总领事临别致辞的翻译。然而这位中国领事讲的却是一口福建话,夏德一句也听不懂。在领事开始致辞后的一分钟,夏德有些手足无措,他当然不能提出自己听不懂。面对尴尬处境,夏德很快镇静下来,还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样子。领事演说完毕后,夏德从容站起,用英语声情并茂重新演说一番。他的演说热情洋溢,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夏德是怎样听懂的呢?其实,他只是将错就错,自己进行了一番发挥而已。然而,他的沉着机智却使得事情顺利进行了下去。由此看来,沉着镇定地寻找方法,是遇变的良策。
侮
【原文】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壮侮老,勇侮懦,邪悔正,众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识盛衰之有时,则不敢行侮以贾怨;知彼我之不敌,则不敢抗侮而构难。
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谓忍侮于小。太王事匈奴,勾践事吴,是谓忍侮于大。忍侮于大者无忧,忍侮于小者不败。当屏气于侵杀,无动色于睚眦。噫,可不忍欤!
【译文】富有者欺压贫穷者,有官得势者欺侮无官失势者,有力气的人欺侮没力气的人,凶狠之徒欺侮弱小之辈,年轻人欺侮老年人,有勇气的人欺侮懦弱之人,狡猾之人欺侮正义之人,多数欺侮少数,这是人世间的常情,人的通病。然而,如果认识到事物均有盛衰交替,那么就不会轻易欺侮别人,而招来怨恨和祸害;当身处弱势时,不去对抗无知狂妄之徒的欺侮,就能避免反抗所带来的灾祸。
商汤感化好事的葛国、周文王诚服作乱的昆夷,这些都是忍侮于比自己小对手。周武王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匈奴,勾践臣服于吴国,这些都是忍侮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不会招来灾害;忍侮于比自己弱小的对手不会失败。面对侵夺应不急躁,面对冷眼应不动声色。以德报德,是一个君子应该做的;以怨报德,是小人的行为;以怨报怨是愚者的做法;以德报怨,才是仁者的所为。面对各种欺侮,我们必须明白一条:审时度势,保存实力,以图将来。唉!由此看来,遇到侮辱怎么能不忍一忍呢?【点评】人与人之间总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因此,社会中总也不能避免以强凌弱现象的存在。当你处于弱势之时,要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要能够忍得一时之侮。勾践卧薪尝胆臣服夫差,能忍得十年之侮,最终实现了复国振兴的宏愿。“忍侮”的过程让他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具备了灭吴的能力。当你处于强势之时,也要做到不以强凌弱,因为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强大,另外,善待处于弱势之人,也可以赢得人心。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放还,换来的是孟获的誓死相随。由此看来,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将来的目的。对于受侮辱和辱没他人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谤
【原文】谤生于雠,亦生于忌。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则孔子非圣人;问孟轲于臧仓之齿颊,则孟子非仁义。
黄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马援之薏苡。以盗嫂污无兄之人,以挞舅诬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荆棘满怀,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祸天刑,彼将自取。我无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欤!
【译文】诽谤生于仇恨,也产生于忌妒。如果去问武叔有关孔子的为人,则孔子不是圣人;假如问藏仓有关孟轲的言行,则孟子不行仁义。
(流言)把王吉的衣服说成是黄金,将马援的薏苡的果实说成是明珠。污蔑连兄长都没有的人与嫂子通奸,诬陷娶孤女的士人殴打岳父,这是什么样的人啊!
人面兽心,满腹诡计,口出恶言。这样的人就算扔给豹虎,连豹虎都不肯吃。作恶的人一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只要自己没做亏心事,就无愧于天地。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胸坦荡,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点评】诽谤他人,往往是出于忌妒和仇恨。一个人口出恶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让人难以信服;喜欢造谣诽谤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因此面对别人的诽谤,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面对诽谤,愤怒或争辩,只能让自己陷于烦恼之中。然而,有时我们也需反省自己。无风不起浪,造谣诽谤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过失和不足呢?从诽谤中吸取教训也是面对诽谤应该做到的!
誉
【原文】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夸燕石为瑾瑜,诧鱼目为骊珠。
尊桀为尧,誉跖为柳。爱憎夺其志,是非乱其口。
世有伯乐,能品题于良马;岂伊庸人,能定驽骥之价。
古之君子,闻过则喜。好面誉人,必好背毁。噫,可不忍欤!
【译文】不考虑是否合乎礼仪,一味奉承别人的人是谄媚的人。不辨是非,喜欢听别人赞扬的人是最愚蠢的人。说燕石为美玉,将鱼目当骊珠。将暴君桀尊为仁主尧,把强盗跖称誉为贤者柳下惠。说话颠倒是非,这难道不是善恶不分吗?世上有伯乐,能够识别良马;庸人和凡才又怎么能够确定坏马和好马的价格呢?古代的圣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非常高兴。就连和盗跖一样的人,也认为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也一定是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的人。所以,要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别人称誉自己,则一定要格外小心。
【点评】奉承话往往是没有根据的,说话人往往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他们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博取对方的赏识,只好采取这种不花力气而又有效益的途径——谄媚。他们往往为了博得上司的欢心而不惜贬低自己的人格:说话的口气和表情低声下气、俗不可耐。奉承话让人一听就大倒胃口,因此,喜说奉承话的人往往被称为“马屁精”。
然而,有一种话和奉承话相似——那就是称赞。其实称赞有时候也有一定的“奉承”成分,但它立身于“有其事”,而且称赞往往是出于善意。称赞的语言永远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现代紧张枯燥的生活中,称赞话可以缓解一个人紧张的神经,给生活带去一份美丽。在办公室共事,一般人往往容易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别人的优点及长处。因此,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由衷的赞美,就成为办公室难得的美德。无论对象是你的上级、同事,还是你的下级或客户,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赞美而动气发怒,大家一定会心存感激而对你产生好感。
奉承话让人生厌,赞美话让人自信,如何来讲,就要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谄
【原文】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
孙弘曲学,长孺面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
郭霸尝元忠之便液,之问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车之履温,都堂拂宰相须之丁渭。书之简册,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欤!
【译文】与地位高过自己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是领会了和人交往的关键。花言巧语、察言观色。被认为是为富不仁的小人。
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献媚,西汉的长孺为人倨傲、正直,能当面指责汉武帝的过失。萧诚因柔善美言,张九龄因此而断绝了和他的交往。
郭弘霸品尝魏元忠的粪便,宋之问为张易之奉便器,赵履温甘做安乐公主之牛马,丁渭在都堂为寇准擦试胡须上的汤渍。这些人的谄谀行为,都被记在了史册上,遭受后世的耻笑和唾弃。唉!谀媚之人遭世人如此唾弃,又怎能不收敛自己的谄媚之心呢?【点评】其实,真正聪明的人绝不是那种以谄媚求荣的人。
喜欢谄媚的人可能会得宠,但却往往很少有善果。文中提到的唐代的宋之问非常讨好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在张易之大小便时,都会为其送上便具。然而,后来张易之失势,宋之问也遭贬。赵履温甘做安乐公主之牛马,后来公主失宠,赵履温父子共同受刑,百姓争相割其肉。
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谄媚之言。谄媚者遇到“不识相”者,往往自取其辱。文中所说的唐朝的郭弘霸在武则天时期凭借谄媚的本事当上了御史,御史中丞魏元忠生病,他前往探望,要求察看魏元忠的大小便,并用手指蘸了放入口中尝,以此来判断病势的轻重,但魏元忠却相当厌恶他的谄媚,并将其谄媚之话传开,郭弘霸一时成为笑柄。宋朝时,参知政事丁渭在都堂为宰相寇准擦试胡须上的汤渍,寇准戏谑他说:“参政是国家的大臣,怎能为上司拭胡子呢?”以致丁渭羞愧万分。
面对权贵,不少人卑躬屈膝,这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做法。不畏权贵,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的气魄,才是真正的勇士所为。而一个人只有荡涤谄媚之心,才会真正有所作为。
笑
【原文】乐然后笑,人乃不厌。笑不可测,腹中有剑。
虽一笑之至微,能招祸而遗患。齐妃嗤跛而却克师兴,赵妾笑蹙而平原客散。
蔡谟结怨于王导,以犊车之轻诋;子仪屏去左右,防鬼貌之卢杞。
人世碌碌,谁无可鄙。冯道兔园策,师德田舍子。噫,可不忍欤!
【译文】心中快乐,发自内心地笑,别人就不会厌恶。卢杞
㈡ 道德情感
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在个人的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具有 3种作用:①评价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状态,表明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宜性;②调节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倾向,强化或削弱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认识和实践;③信号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绪形式如表情、动作,向他人传递其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或从他人的某种情绪形式获取自己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个人一旦对某种义务和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也就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诉诸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个人在实践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
道德情感是人类独具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又是与人的非理性因素之——情感机制——结合最牢的一种道德意识。尽管人们实际上总是把这样那样的道德情感带进自己的生活和劳动中,但远不是所有人都自觉意识到道德情感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理解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对道德情感功用的低估、无视,甚至否定,是当今社会一部分人产生“情感冷漠”、“情感压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机”的主观认识根源之一。而对道德情感功用的高估或夸大,又导致一部分人产生“情感滥用”、“情感泛滥”、“情感至上”、“情感主义”行为。所以,全面、深入地考察并科学地阐明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就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且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踉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①人的精神属性包括理性和非理性两大部分。理性指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人类理性的作用极其巨大:客观规律的发现,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社会进步的实现,都依靠理性的力量。非理性指不属于理性范围的直觉、灵感、无意识、情感、意志、欲望等认识形式和心理因素的总和。
什么是道德情感呢?道德情感是人对道德原则、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共鸣,又是人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的向往之情。它们可能表现为积极的、肯定性的情绪反应,如:道德自豪感、尊严感,利他行为后的愉悦感,也可以表现为否定性的,但同样是积极的情绪反应,如:羞愧感、内疚感等。但无论哪一咱情绪反应都以当下或者未来出现满足、愉快、安心、尊严等自我肯定的情绪体验力精神报偿。
”道德情感是从社会形成的道德出发,用道德原则的观点感知各种现实的观点时,人所体验的所有情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见论文P10
这样给道德情感下定义会把道德教育引向唯认知主义的道路.近来许多有关情感的研究对这仪定义提出了质疑.道德情感不是依附于道德认知的产物.它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运行机制.有着道德认知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发生的过程包括情绪激活,认知评估,情绪体验三个相互关联,过渡的环节.道德情感既是人对道德的认知,评价的结果,也是人对道德的感受,体验的结果.它可以不借助于理论,观念等手段,不通过逻辑思维而直接通过感觉,知觉,想象,依靠情绪记忆中的生活积累进行道德判断.道德情感的发生即包含了人的逻辑思维形式,又包含了人的感觉知觉形式.在道德情感中既有清楚的道德的”自我意识”,又有个体的强大的下意识的东西.在道德情感中,人的意志能力不是慑于外在的强制的约束,而是出于情感体验所转换成的个体的需要和愿望.其情感是理性中的情感;其理性是有情感渗透的理性.在道德情感里理性,意志,情感水乳交融,对道德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道德情感在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人对道德情感教育重视不够,在进行道德教育是片面强调道德认知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而忽视了道德情感教育.这样,德育的收效就不理想.
道德认知不一定能导致道德行为,其中介是以道德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一种道德行为的发生,除了取决于道德认知外,还取决于个体对道德认知在情感上的共鸣.一个人如果仅仅只有道德认知能力,而无情感上的需要,那么他和外部所建立的道德关系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个体很难产生强烈的道德动机,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主动地进行道德活动。
1)休谟认为"理性,由于冷漠而又超然,因而不是行为的动机,它仅仅通过给我们指明到达幸福或避免痛苦的手段而引起我们出自欲望或爱好的冲动。而情感,由于它产生快乐或痛苦并由此构成幸福和苦难,因而就能变成行动的动机,是欲望和意欲的第一源泉和动力。"(《道德原则研究》,论文P12)
2)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见论文P12)
3) 朱小蔓说“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视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我们确信一个人的认同、遵循某种价值,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见论文P12)
道德情感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玲 发表于 2007-3-24 10:36:00
1. 它是道德行为的动力
人类先天具有趋向积极情感体验和回避消极情感体验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情感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决定着人对某种情境是回避还是接近,是喜欢还是厌恶,从而决定人采取何种行为方式. 斯宾诺沙认为 "爱不是别的,乃是为一个外在的原因的观念所伴随着的快乐.恨不是别的,乃是为一个外在的原因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凡我们想象着能足以增进快乐的东西,我们将努力实现它;反之,凡我们想象着违反快乐或者足以引起痛苦的东西,我们将努力祛除它或消灭它."<伦理学>见论文P13
2. 它影响道德认知的选择
道德情感制约着个体对道德认知对象的选择,规定着道德认知的重点,影响道德认知的速度和走向,因为人的情感具有强化定势的机能.过去在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会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构成横常的心理背景.在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他它会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进行协调。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是道德认知充满活力;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回压抑人的道德认知能力,或将道德认知引想歧途.
3. 使个体情感内容泛化."爱屋及乌"
道德情感不但会指向道德情感客体本身,还会扩展到与该客体相关的一切方面,出现扩散、泛化现象。假如我们发现某人对我们所爱之物感觉快乐,则我们将对他有一种爱的感觉;反之,如果我们发现某人对我们所爱之物感觉痛苦,则我们将对他有一种恨的感觉。比如:母亲因为爱其子女,可能会爱喜欢他孩子的老师。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而且会因为这种情感而萌发爱一切为国作出贡献的人,憎恨一切背叛祖国的敌人。.斯宾诺沙认为“假如我们想象某物具有与平常引起心灵快乐或痛苦的对象相似的性质,虽然某物不是这些情感的致动因,我们仍然会仅仅因为这些相似之处,而对那事物发生爱或恨的情感。”《伦理学》见论文P13
道德情感的生成
玲 发表于 2007-3-25 10:26:00
道德情感:个体与外部进行具有道德的性质的活动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它要以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推理为基础,儿童没有道德情感。随着他的成长,个体与外界交往增多,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和冲突着增加,个体的体验和感受不断丰富,就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有社会含义的道德情感。有的人能养成社会所希望的道德情感而有的人却不能。原因很多:自身的认知,个性差异,环境,教育,安全感,归宿感,敬畏感,自尊感等一些扎根于人类本性的、自然的,对道德情感的发生发展具有驱动和保证作用的情感。
皮亚杰认为:“有三种情绪或情感能够影响儿童的道德生活:1)爱的需要,它以各种形式在人丛婴儿到青少年期的发展中起主要的作用;2)儿童对比他自己强大的人有一种畏惧感,这在他的服从和信奉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3)混合感情,同时由爱和恐惧构成,这是所有伦理家所着重强调的重要情感。”《皮亚杰教育论著选》见论文P14。
㈢ 谈谈我院学生道德素质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谈谈我院校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摘要: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新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等等。这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缺乏基本的正义感和社会公德,价值观扭曲。因此,我们要提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关键词:师范生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状况 对策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为了有效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较高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我们对我院的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1.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分析
1.1思想政治道德方面从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支持改革,关注时事政治,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不良倾向。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但一些同学因受社会上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思想很现实,轻视政治和道德的修养,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1.2学风建设方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由于我院属于3A线的专科师范类学校,因此,有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低人等的现象,因而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求知欲望低下,每学期的前中期真正用心学习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的学生,这都表明我院学生的学风状况并不是很好。
1.3对课余活动、文化建设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希望结合专业特点,多参加课余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等工作,锻炼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参加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不够健康活跃,有不少同学把许多时间用在打牌、上网、玩游戏、逛衔等上面,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1.4学校管理与制度方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支持和配合学院的各项日常教育和管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实行这些管理没有必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总之,同学们一方面希望学校严格教育和管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习,同时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另一方面又强调个性发展,希望有更多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在调查中,我们还感觉到,大部分同学希望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得到学校或老师在学习、个人发展、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思想道德素质的几点思考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院的学生思想道德面貌总体上是健康的,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对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缺乏深刻认识,道德情感冷漠,缺乏基本的正义感和社会公德等。
当然,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们逐渐摆脱了盲从,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分配不公、收入悬殊等现象,加上以权谋私等各种腐败现象以及通过各方面渗透的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等消极现象的影响,对他们不良思想道德的产生起着恶性导向作用。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我校师范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环境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成长,因此他们说话行事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些都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3)学校的影响。长期以来,我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在学校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虽然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不违反校纪校规,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获得评先资格。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德育课程的要求往往采取抵触甚至逆反的态度,很难把德育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道德素养。学生在试卷上对一些非道德问题批判得有理有据,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认知,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较低的道德标准,出现道德知行不统一的现象。
3 做好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对策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校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为一个十分混杂的矛盾的复合体,产生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努力寻求对策,充分把握他们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加强教育和引导,真正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出成效来。
3.1功日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
3.1.1功口强理论学习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武装,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1.2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从而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和民情,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人生理念。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起来。
3.1.3大力开展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Ⅸ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知行统一,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同时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2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风建设,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针对我校学生因存在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学习缺少动力,自信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加强学风建设,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当前我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3.2.1力口强学风建设,更新观念要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白我国多层次生产力的国情,需要多层次不同要求的人才。二是要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严格考勤,强调行为规范,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找原因 寻对策,做好个别教育。三是要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促进教学相长。 面任课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实务锻炼,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拓宽知识而。同时要广泛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2.2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把稳定专业思想,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使学生树立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的思想,真正认识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能力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以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即是说,即使是师专学生,但只要能做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跑起来能干,照样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针对人才竞争的新形势,着重解决学生被动消极的思想情绪,教育学生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明确发展目标,奋发学习,练好基本功,立志成
3.3建立和完善我校德育管理体制
3.3.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长期以来,我校都是党委抓德育,行政抓智育,它强调 专职德育工作队伍和专业化教育的作用,但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整体效力。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校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不断优化学校德育的整体功能,构建学校德育的新体系,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合力效益。
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明的奖惩,促使Iit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加以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做到党、政、团多方相互配合,院、系、班三级齐抓共管,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实际效果。
3.3.2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认真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资助工作,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安心学业。并且积极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做好就业指导和相应的思想工作。
3.4力口强队伍建设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干部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敬业奉献。
3.4.1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和爱护学生,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爱而不偏,通过自己的形态语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尊敬人、做好人。
3.4.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一要选好学生干部,并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率作用,促使他们在专业学习、能力培养、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IIii真正成为广大同学的榜样,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3.5劝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5.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是要结合师专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搞好第二课堂建设。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进交往与友谊,建立和谐、友爱、健康的校园人际关系,让浓厚的学术工程图学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三是要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巩固专业知识。
3.5.2做好对社团活动的组织、指导随着我校院系的调植物生命素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整和改革,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也突出了学生社团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社团的管理和重点扶持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社团活动,并加强指导。
3.5.3加强校刊、校园网的管理与建设加强校刊、校内广播的建设,加强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通过对我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调查,我认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要全面发展,就不能片面发展,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和健全人格的导引,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构建高专师范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Ⅸ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
[2]彭寿请《高校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O4(4).
[3]杨海波《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及改进对策》[J]云南电大学报,2006~).
[4]中共中央颁发的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5]王德广 当前中国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困难》[J]l中国电力教~,2004(3).
㈣ 幼儿道德情感培育的三种路径是什么
三种路径如下:
1、直觉的道德情感,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如,看到摔倒的老人马上将他扶起来。
2、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培育要注重文化涵育。情感滋养与文化涵育相辅相成。情感使文化积淀更具温度,使人们在文化记忆中产生思想激荡与升华,而文化也能使情感体验更具厚度,使人们在情感认同中获得思想鼓舞与教育。优秀的文化能感染人、激励人、涵养人。
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第一要义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在良好的道德感知上,孩子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其实在很多教育实践当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德育建设。但是在中国古代教育当中,人们非常重视德育的建设。因为德是才之帅。希望以上的知识分享能够让各级各类学校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㈤ 低道德感是什么意思
低道德感的人,道德对他的束缚力比较小,他不会因为做了违反道德的事而像一般人一样产生愧疚心理。大概就是这意思
㈥ 什么是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内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容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体验。指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道德准则要求进行道德活动时所产生的爱慕、憎恶、信任、同情等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道德认识密切相关。它是道德意识的一个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等反映着主体对社会客体的态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一致时,便出现积极稳定的内心体验;两者矛盾时,会产生消极的、不稳定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要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基础上逐步形成。
㈦ 道德情操指什么
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怙感和操守的结合。
不同社会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操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优良传统,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感和革命坚定性的结合,表现为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深厚的无产阶级情感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惜牺牲、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
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底,是自己与心的较量。如果你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
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
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难过,过了这道坎,还有下道坎,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面对这些关关坎坎,我们必须勇敢往前走,即使心里感到害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一切都会过去的,不信,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已经跨过了多少坎坷,闯过了多少关。
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面对情感的波折,面对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烦意乱?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请一定要强大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当你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一切困难,皆可战胜,一切问题,皆可解决。心强则胜,心弱则败,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们内心的脆弱。
真的,我从来不怕现实太残酷,就怕自己不够勇敢,我从来不怕生活太苦太难,就怕自己不够坚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
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越活越好
生活的美好,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于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种不顺心,各种不如意,将阴霾驱散,让美好留在心中。
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阳光,人生才芬芳。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一颗强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让我们越活越好。
生活有点欺软怕硬,如果你内心很脆弱,生活就会打压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生活就会奖励你,眷顾你,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㈧ 感情变得很冷淡,对周围环境反应也不大,道德感变弱是怎么回事
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看到了太多的世态炎凉,看到了太多不想看到,但却很普遍的事情,小时候课本上与老师教的知识在社会上见不到,看到的只有好人没好报,看到的只有卑鄙者的成功,社会就是这个社会,虽然我很悲观,但我说的是事实。
㈨ 浅谈道德理性及与道德情感的关系
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
(9)道德情感弱扩展阅读:
在个人的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具有3种作用:
1、评价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状态,表明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宜性;
2、调节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倾向,强化或削弱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认识和实践;
3、信号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绪形式如表情、动作,向他人传递其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或从他人的某种情绪形式获取自己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