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平凉
❶ 调查报告3oo字
根据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区政府及民政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在社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各级领导重视,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自2001年开始城市社区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制定了《崆峒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内容。多次召集社区建设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社区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街道办事处也都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社区居委会签订了《社区创建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责任,细化了任务,使社区建设工作做到了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四落实”,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健全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区民政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指导各社区制定完善了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管理岗位及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干部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和工作制度,逐步形成了权责利比较明确的社区管理体制,理顺了内外关系,使社区各项工作做到了有序运作,有章可循。同时,一些社区居委会还结合辖区实际,修订了《社区居民公约》等制度,明确了社区居民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参与的社会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优化队伍结构,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区政府及各街道办事处注重从拓宽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入手,选派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同时采取面向社会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从下岗待业人员、退伍军人中招聘了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改善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城区3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居委会共聘用工作人员80人,平均年龄31.6岁,比原居委会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1.3岁。共聘用居民小组长148人。同时,区上建立了社区干部培训制度,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还不定期组织民政、街道和社区负责人赴外地学习社区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干部视野,提高干部素质。
(四)强化自治意识,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各街道社区都能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各社区普遍推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民自治活动。社区居委会的班子成员都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同时,逐步健全完善和推行《协商议事会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等民主决策和议事制度,使广大居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五)树立培养典型,社区职能逐步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将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加强软硬件建设。区上通过项目争取、自筹等方式,投资5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9个社区的办公地址和办公用房,购置了办公设备,使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示范社区的标准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按照新型小区建设目标,抓了示范楼院、示范小区、示范街道的培育,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积极实施“社区文明细胞工程”,制定《文明市民三字歌》,印发《给社区成员的一封公开信》,利用黑板报等多种舆论工具,深入宣传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和义务监督岗,清洁和保持城市卫生。开展便民服务,帮助孤寡老人和低保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中街办事处在全市率先开发了数字社区管理系统,搭建了社区信息化平台。宝塔、东大街、解放中路、西门口四个社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一站式”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卫生部门在各街道社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区民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实施“星光计划”项目,修建了区老年服务中心和解放中路、东大街、西门口3个老年服务站,进一步活跃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目前,城市各社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了服务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的环境保洁、娱乐、便民、就业、社会福利等服务体系。同时,社区承担了计划生育、城市低保、社会综合治理等多项行政事务性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在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各种示范创建活动,全区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省、市级社区建设示范典型。调查中,对社区服务情况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97.5%。
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需要。平凉城区社区阵地建设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之宣传不到位,“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一些驻辖区单位对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配合不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社区建设主要依靠财政供给,缺乏其它相应的投入来源,因而硬件建设欠帐较大,工作基础薄弱。全区12个社区中,还有三天门、解放北路两个社区租借办公场所,大部分社区没有居民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拨付社区的办公经费少,每月只有200元。有一些部门只强调工作进社区,而不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社区相应的经费。因此,尽管社区的事务日益增多,工作量逐步加大,但办公经费没有保障。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社区聘用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级别设置较低。全区各街道社区共聘用工作人员80人,他们有的在社区工作长达30年,工作敬业扎实,现在每人每月只有350-500元,都缺乏必要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目前,城区12个社区管辖人口和承担的工作量都不亚于一个中等乡镇,但都按股级对待。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街道社区的布局还不尽合理。我区现有的社区布局是在2000年前原有街道居委会基础上建立的。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已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社区工作需要。目前,全区有3个社区居民超过1.5万人,西门口社区2.04万人,三天门社区1.64万人,新民路社区1.6万多人,这远远超过“每万人城市人口规模设置一个社区”的要求。
三、对今后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社区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集中研究解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要逐步理顺工作关系,建立新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要认真贯彻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使社区真正做到“落实自主权、履行协管权、行使监督权”。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和“政社分开”的原则,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好城市基层政权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逐步把行政事务与社区事务区别开来,真正属于社区事务性工作,应放手由社区居委会去做。有些不属于社区任务的行政性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费用问题。
(三)要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环境。区上要积极向市政府和市建设规划部门汇报衔接,将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使社区建设与城市改扩建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进行。要在积极争取省上投资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社区建设经费,重点解决社区办公场所、人员报酬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预算投入。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社区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适当提高社区的政治待遇,保持社区工作班子和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要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服务是社区的最基本功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体、教育、安全、流动人口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以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社区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样可以么?
❷ 曹操最伟大的功绩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关于他的功绩和人格优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只想说说他作为三国封建社会中残忍的一员的倒行逆施之“功绩”
兴平元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部下作乱而杀,而这乱兵成了山贼。实际上,当时曹操刚收复青州乱民,组建了青州军,势力强大,陶谦是想结好曹操的,这是一个误会。可是曹操尽起其所有兵发徐州以报父仇,你针对陶谦也就是了,可是他却沿途行凶,“所过多所残戮”。很过分!黎民何罪?
马超、韩遂兵叛西凉,战败,马超逃到汉中,韩遂跑到金城,投靠氐王千万,建安十九年春正月,夏侯渊奉曹操之命追杀到氐境,氐、胡骑兵抵抗,夏侯渊在兴国大破他们,屠城!
在枹罕,河首平汉王陇西宋建称王三十几年,夏侯渊奉命从兴国出兵攻枹罕获胜,屠城!平凉州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身为人臣的曹操废伏皇后,杀皇后,一女子何罪之有?
建安二十三年,邺发生大火,城中传言曹操被烧死了。曹操听了大怒,召集全部官员,说救火的人站左边,没动窝的站右边,大伙心想,救火应该没罪,全站在左边,可是暴君却说:“不救者非助乱,救火者乃实贼也”“皆杀之”。什么逻辑!盛怒之下滥杀无辜!
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宛城太守侯音携民叛乱,请降关羽,曹仁奉命出兵平乱,侯音死宛城破,屠城!
华佗,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外科手术的鼻祖,麻醉剂、体操的开山祖,他给曹操看头疼病,说要开刀,曹操疑其和吉平一样要杀他,大怒,将华佗下狱,严刑拷打,华佗熬不住认罪,曹操要杀,荀彧求情,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后,华佗在狱中折磨致死。这是中华医学(尤其是外科手术)、中医药学(麻醉剂的产生远不会推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损失!
至于因为政治斗争而杀人,倒也算了,因为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摘抄)
操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由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以后的中国反动势力的统治需要,曹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作为中国社会最为典型的反面人物出现的,奸雄似乎是曹操的代名词。在曹操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社会所有反面人物所拥有的恶劣品质,即阴险、狡猾、奸诈、嫉妒、虚伪、凶恶、残忍。的确不可否认,曹操作为封建统治者,作为封建割据者,总有其道德品质消极的一面。但是,曹操始终为统一中原,统一全国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至死仍然不忘记统一大业。在这点上,中国任何有正义感的人都应该看到,并给予肯定。伟大的历史学家吴晗就是基于在曹操统一中原、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断言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历史人物。
国家的统一,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本质需要,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本质需要,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曹操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社会混乱,人民遭难,生产停滞的历史背景下,为中原统一、国家统一而屯田纳士、迁都幽帝、杀伐征战、文攻武略,这无疑是合乎时代潮流、顺应历史趋势、反映人民诉求、表达民族意志,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生产发展的。因此,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曹操这些行为具有很大进步的和正义的。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又逐步消灭北方各个封建割据势力直至统一北方。在统一北方后,曹操又率军南下,意在消灭孙权、刘备这两股割据势力并进而统一全国。由于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加上曹操本人军事决策和指挥失误等原因,曹操大败而还。但是,曹操仍然没有放弃统一中原、统一全国的事业,不断巩固和扩大他的统治范围,并且从经济、军事、政治、思想等方面着手准备,以待时机。应该说,西晋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这与曹操本人创造的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与曹操本人一直努力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总而言之,曹操作为封建统治者有着其虚伪和自私的一面。但是,曹操后半生是为着中原统一、为着全国统一而一直忙碌着、一直操劳着,在国家统一上,他是作出不小的历史贡献的
❸ 甘肃省平凉市八年级生物地理会考总分是多少2022年
中考科目各科满分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体育50分。九年级历史成绩按40%、道德与法治成绩按20%,八年级地理和生物成绩各按30%换算后计入总分,最终合成中考成绩总分为820分。
2022年兰州中考招生统一考试10科总分为74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50分,地理、生物各4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外语包含30分的听力、口语考试分值,物理、化学、生物各包含10%的实验操作分值。
❹ 历史上有骨气的人
文天祥:厓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政府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夏完淳: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1647年夏七月,他决定渡海加入鲁王政权军队。夏完淳至孝之人,临行前,他回乡间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准备与二老告别之后再出发。清廷眼线多多,夏完淳甫一回家,即为人侦知。清廷人马俱至,逮捕了这位少年英雄。由于他是朝廷重犯,被立刻押赴南京受讯。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十六岁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后八十天。其间,他不仅智斗大汉奸洪承畴,巧妙羞辱了这位满清鹰犬,并且自激自盛,赋诗写词多篇,表达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 1647年,九月秋决,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手提鬼头大刀、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面对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岁美少年,他那杀砍掉无数人头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发颤发抖,最终只能闭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
❺ 有关桥的神话故事
1、西夫桥
在九襄老街也就是以前的汉源街庙沟头有栋桥,叫西夫桥。
传说,有一个挑客,从打箭炉(即康定)出来,就从庙沟头的大路上过,那儿有一股泉水。这天,有个女人来这儿挑水,看见一群小白鸡在水中戏耍,她走过去的时候,那群小白鸡就钻进旁边的石洞去了。她知道有宝物,于是就站住没有走。
还有挑客挑起担子走到那儿,也是不走,原来他也看到了。两人就你等我,我等你,都想等别人走了自己去捡。
挑子客说:“大嫂,你咋个挑起水不走?”女人也说:“挑子客,你挑到这里为啥不走?”后来都知道对方也看见了。于是他们两就商量一起去搬开石头看个究竟,如果有什么就对半分。
结果搬开一看,原来是一坛银子。于是两人就开始将坛子里的银子往外检,快到底的时候,看到这坛子底下一张纸,纸上写着:“夫妻二人埋,夫妻两人捡”
原来他们两个前世是夫妻,这世来各人投生一方,这坛子银子又走到一起来了。这下子两个就你舍不得我,我舍不得你。但是大家都已有家室了,一个是有丈夫的,一个是有妻子的了。
这又怎么办呢?于是两人就说:“干脆这样子,我们把这坛银子拿来修栋桥。”这桥修成后,就叫夫妻桥,后来大家说错了,就说成西夫桥。
2、朽木桥
朽木桥在崆峒山北峰,东、西、北三面都是壁立的悬崖,南面只有两米宽的一条道通往中台。古时候住在中台的出家人,曾架起一座独木桥,供僧道和游人上供、叩头烧香。可时间长了,独木桥因常年累月被风吹雨打,渐斩变成了朽木桥。
传说,凡是正人君子、忠臣良将、孝子节妇,过此桥时都安然无恙;不孝双亲、伤天害理、不义之人过此桥时,就过不去。
很早以前,住在平凉城内有个贩盐商名叫范三界,他从陕西盐池县把盐运回来,又给平凉、固原、陇西一带高价卖出去。使他一下财源滚滚,成了平凉城内数一数二的富豪。这范三界有了钱,便财大气粗,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强占民女、无恶不做,害得平凉城内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老子恶霸,儿横行。一天,他的三儿子范强在逛柳湖,发现一位姑娘长得十分美貌,便欲行无礼。谁知这姑娘是个烈性子,强行反抗、宁死不从,这范强一看到不了手,一下恼羞成怒,把姑娘活活捏死,扔进柳湖中扬长而去。
姑娘的父亲蒋治才得知女儿被恶棍害死,他气愤难平,当即告到了知府。谁知这位知府手下的办案人员自已被范三界用金钱收买,给姑娘判了个自投湖水的冤案。可蒋治才岂能罢休,他天天到知府,击鼓鸣冤吵得知府坐卧不宁,没有办法,最后只得让蒋治才上堂。
知府说:“此案已经了结,你还有什么冤可讲?”蒋治才心想:此时想以法治人是不行的,我得让范强这个狗杂种自己去送死。于是他想到了朽木桥,便对知府说道:“崆峒山有座朽木桥,让范强和我一道去过朽木桥,若他能过去,那我便不告他了,若过不去,那我女儿定是他所害。
我若过不去,那就是我冤枉他了。”知府一听,心想:那朽木桥年代已久,蒋治才年纪已大,眼花脚软,肯定过不去,岂能与一个年轻小伙子比高低呢?又一想:人家原告要求这样做,我何不答应他呢?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范强一听要过朽木桥,心里一下害怕了,心想:这人是我害死的,怎么能过得去呢?唉,试试看吧。便强打精神装模作样。
过桥那天,知府带着文武官员坐阵观看,到底谁死谁生,把这一案早早了结,省得蒋治才天天闹事。他问下官:“准备好了没有,开始过桥断案。”下官回答说:大人,一切就绪,请下令吧。”
“好!现在过桥开始,你们俩谁先过?”
蒋治才抢先说:“老爷,我先过。”
“好!那就让蒋治才先过,若你摔下悬崖,可别后悔。”
蒋治才“哼”了一声,昂首阔步来到朽木桥边,一步一步慢慢地往过走,当他走到桥的中央,只见那桥上下呼闪了几下,朽木粉乱飞,当时观看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可蒋治才面不改色心不跳,稳稳当当地走了过去。
范强见他过了桥,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本来他就做贼心虚,见蒋治才过了桥就更加害怕了,心里一害怕,在过桥时就更加小心,一小心就有些心慌意乱。
正当他走到桥心。只觉桥向下堕,一时他慌了,想跑过去,可一跑,桥上下一闪一步踏空,从万丈悬崖摔了下去。一时群众中议论四起:“罪有应得,天有报应啊!”
知府一看,心里一惊,没想到朽木桥真灵,于是当场作诗道:正人君子忠良将,过桥安然心无恙。不孝父母伤天理,必做桥下死鬼魂。从此朽木桥的美名也就传了下来。
3、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4、长寿桥
泰山黑龙潭上,有一桥飞架东西,似龙潭横生一道浓眉,与游人传情;如山涧跃出一条彩虹,为龙潭增姿加色。桥身朱红,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鸟瞰龙潭胜景,纵观西溪豁达之秀色,确是美不胜收。这便是引人注目的长寿桥。
长寿桥,是一九二四年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张培荣所建,不过不是为了方便百姓。据说张培荣怕老婆怕得出了名,尽管在兵士面前威风凛凛,在老婆面前却是俯首贴耳,百依百顺,对他来说,老婆的言语就是圣旨,就是军令。
张夫人驾驭着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便挥霍无度,肆意玩乐。一天,她听说泰山风景优美,许多人都在那里修炼神仙,她也心血来潮,想修道成仙,立地成佛。于是就让丈夫到泰山来征地造庙。
张培荣"领旨"来到泰山,他见黑龙潭附近,青山四围,绿树成荫,翠竹亭亭,银杏参天,清流夹道,步移影换,上有傲徕、芙蓉两峰拔地通天之雄伟,下有龙潭飞瀑、细流淙淙之清幽,真乃绝胜佳处,正是修道成仙的好地方。
于是决定在此建庙,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所修之庙便取名"无极庙"。无极庙修成,张夫人便身穿道装,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中,张培荣率所属各县的大小官绅和附近的百姓,对"无极真人"叩首作揖,顶礼膜拜,并刊印无极真经,散布各县,开卷便是无极真人的道装神象。
张培荣尊其夫人为神女仙子,自愧不如,便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立于无极庙门外。庙在溪西,出入下山都要过河涉涧,实在不方便,张培荣又在百丈崖上修了一座长桥,为了取悦张夫人,让她道成仙,长生不老,便将此桥取名为"长寿桥"。
再说无极真人,十天半月坐在莲花宝座上还觉得新鲜,时间长了那莲花宝座也感到不怎么好坐,实在受不了庙里生活的清苦,便不声不响地"隐退"了。
5、神仙桥
神仙桥由于丰隆村背靠南泉河,因而地下水质十分优良,用现在喝过丰隆村水的外地人的话说,就是清爽甘甜。即使寒冬腊月,村里人也敢喝从井里刚打上来的水。
因此,丰隆会造酒的人特别多。那时,著名的酒坊有两家,一是前街的史家,一是后街的刘家。刘家酿酒时间较长,大多销往济南等地;史家酿酒稍晚,主要销往中都市。甭看史家后起,由于使用的是村南古井里的水酿造的,因而入口很爽,咂之香味弥久不去。
当时丰隆村西有一条排泄南泉河水用的泄洪沟,沟上原建有一座木桥,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坏不堪.好在泄洪沟已几年没用,所以人们去中都时,都要从沟底爬上爬下,十分吃力。史家酒坊主人老史有四十多岁,因为起步晚,没敢雇工。
老史两口子负责酿酒,往中都市送酒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儿子和大女儿身上。那时进城不像现在有许多交通工具,靠的就是一双脚。史家有一辆独轮小车,俗称红车。纯木器制作,连车轱辘都是木头做的,推起来很费劲。
史家兄妹往县城送酒只能靠这辆红车。每隔三五天,鸡刚叫过三遍,兄妹俩便一个在后推,一个在前拉,将酿好的酒送往中都市。兄妹俩最头疼的就是过那条沟,每次过都得折腾出一身臭汗。
有一次,兄妹俩又要过沟时,来了一位倒骑毛驴的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问兄妹俩要不要帮忙?兄妹俩当然巴不能得。于是没用兄妹俩动手,那辆装有两大篓酒的红车便在白胡子老爷爷的推扶下轻飘飘地过了沟。
兄妹俩既惊讶又感激,妹妹见白胡子老爷爷身上有个酒葫芦,便说:“老爷爷,俺给你盛点酒吧!俺家的酒可好喝了。”白胡子老爷爷一脸馋像地解下葫芦递过来。妹妹灌满酒刚递过去,他就情不自禁地咂着嘴喝开了。
从此,只要兄妹俩过沟,白胡子老爷爷准在那里帮忙。兄妹俩每次都给老爷爷灌满酒葫芦。三个月后,老史去中都市结账,发现酒钱比往常少些,回来细诘儿女,方知兄妹俩遇到白胡子老爷爷的事。
老史想,哪能这么巧?说不定这个白胡子是个老神仙!于是对兄妹俩说:“再遇见白胡子老爷爷时,就把车上的酒都给他,让他在沟上给咱建座桥。”
隔了没几天,兄妹俩又往中都送酒时,白胡子老爷爷又和他们不期而遇了。妹妹没等白胡子开口,便甜甜地说:“老爷爷,这次俺把车上的酒都给您,求您在沟上给俺建座桥行不行?”老爷爷抚着白胡子笑眯眯地问:“谁让你这样说的?”“俺爹呗!”妹妹笑嘻嘻地答道。
“好!”白胡子老爷爷点点头,然后解下酒葫芦递给了妹妹。奇怪,以前往葫芦里灌酒,只几下就灌满了,这一次装了快一篓也不满。
兄妹俩又继续装下去,两篓酒光了,酒葫芦也满了。白胡子老爷爷用手一指,那葫芦轻飘飘地就到了他手里。他一边咂嘴弄舌地喝着,一边对兄妹俩说:“回去告诉恁爹,下次再来时,桥就修好了。”
到了兄妹俩再次送酒,来到泄洪沟前时,一座造型俭朴,结实耐用的小石桥果然横亘在沟上。左右望望,白胡子老爷爷却不见了。
老史和村里的乡亲们白天来到桥上,看到桥是用石碑建的。下到桥底朝上看,看到张果老几个字,方才明白,张果老喝了人家的酒,自觉理亏,于是用自己庙里的石碑搭建了这座桥。
❻ 临沂出过什么名人啊
琅玡古郡人杰地灵,沂蒙大地英雄辈出。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让大家了解沂蒙人民骄傲自豪的历史,现按历史年代列举如下。
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尚(又称姜太公),祖籍东海(今日照,原属琅玡)。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文王渭水访贤拜为国师,协助武王建立周朝受封为齐侯。
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要数郯国(今郯城县北)的郯子了,据传当时二十七岁的孔子曾求教于他,留下了“孔子师郯子”的千秋佳话。以其孝道著称于世,并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闵损是鲁国费邑(今费县)人。被尊为“宗圣”的曾参是儒学派的重要代表,祖籍鄫(今苍山向城),后居鲁国南武城,其父曾蒧也为孔门贤人。公正无私有君子之德的谵台灭明,也是南武城(今属平邑县)人。还有,鲁国名人秋胡是琅玡(今临沂)人。春秋末,博学多闻曾任鲁国太史,著有《左传》《国语》的左丘明是鲁国(今苍山县)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两度出任兰陵令,晚年定居兰陵。他是儒家后期的代表,法家的前驱,第一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著名论断,成为思想史长河中的灿烂明星。
公元二百零六年,刘邦称帝后,为汉丞相的萧何是兰陵(今苍山兰陵小仲村附近)人,其孙萧秉彪官至谏大夫。兰陵律条村的邱颖,为汉王朝树起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第一座里程碑。
西汉前期的著名儒生官至郎中令位列九卿的王臧、西汉中期的儒生孟卿、孔门著名弟子高柴是东海兰陵(今属苍山)人。山东著名儒学大师西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叔侄合力辅教太子的疏广、疏受,西汉名儒后苍也是东海兰陵人。兰陵萧何六世孙萧望之,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其子萧育、萧咸、萧由是西汉后期大臣,萧望之之孙萧绍官至御史大夫。著名经学家匡衡是东海承(今苍山鲁城)人,他学识渊博官至丞相,“凿壁偷光”就是他的一大传闻。西汉中期的知名儒者澓中翁是东海郯(郯城北)人,西汉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郯(郯城西南)人,其子于永是西汉后期大臣,他官至御史大夫,孝名远闻。西汉后期的著名儒生毋将永是兰陵人、白光是东海(郡治在今郯城)人。东海郯人薛宣、薛明、薛修、薛惠也是西汉时较有名气的大臣和官员。还有,西汉时期著名政论家贡禹是琅玡(今属诸城)人,他忠直敢谏,能大胆揭露政治腐败。
西汉末年,海曲(原属临沂,今属日照)人吕母于公元十七年首先起义,成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位女英雄。公元十八年,琅玡(治所今诸城)人樊崇在莒县起义,临沂的徐宣、谢禄、郯城的杨音、沂水的逢安等起兵响应,建立了赤眉军政权。郯城的刁子都,也是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
东汉作家卫宏是东海(今郯城西南)人,官至议郎,有《毛诗序》传世。著名学者缪斐是东海兰陵人,东汉尚书郎颜盛,任青徐二刺史时迁居琅玡孝悌里(今费县诸满二村)。汉明帝时,领导山东数十万治河大军的杰出水利专家王景是琅玡(今即墨)人。东汉末年的天文学家、算学家刘洪是盖城(今蒙阴)人,他发明的珠算技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还有,东汉末年领导黄巾起义时创立并传授太平道的于吉是琅玡人。
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琅玡阳都(今沂南县)人。其子诸葛瞻随父入蜀,任骑都尉平尚书事等职。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为孙权主要谋士,长子诸葛恪为吴国将军,次子诸葛乔在汉中为驸马都尉。三国时,魏国官吏诸葛诞是琅玡阳都汉司马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深受曹操赏识官至尚书令。三国孙权猛将行盛是琅玡莒(今莒县)人,曾以少胜多以勇猛闻名。魏文学家官至尚书光禄勋的缪袭是东海兰陵人,经学大师王朗、王肃父子是东海郯人。还有三国时泰山郡华县(今费县方城一带)人臧霸,他投陶谦,助吕布,归曹操,文帝即位后官至执金吾为朝中权臣。
晋初,尊为文明皇后的王元姬(王肃之女)为东海郯人,弟王恂、王虔为贵戚大臣。泰山南城(今费县)人羊徽瑜为西晋太后,羊亮、羊祜、羊弦之为西晋著名大臣,羊诱为西晋著名将领。兰陵人缪播、缪胤是西晋大臣,束晳是西晋文学家。西晋时期的著名大臣还有卧冰求鲤的王祥、孝贤闻名的王览、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及从弟王衍、王澄为琅玡临沂人。
东晋时期,琅玡临沂王氏涌现了好多著名人物。如王敦、王导、王舒、王彬、王棱及王导之子王悦、王恬、王洽、王劭、王荟都为东晋著名大臣或官员。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妻郗氏、七子王献之是名震于世的著名书法家。东晋时较有影响的大臣和官员还有王徽之、王彪之、王胡之、王洵、王珉、王谧、王钦、王桢之、王允之,祖籍均是琅玡临沂。王导从弟王廙为晋元帝司马睿姨弟,功书画,善射御,为多才多艺的东晋大臣。
东晋时,泰山郡华县(今费县诸满)人颜含随元帝南迁后官至光禄勋。东海郯人王雅,曾任尚书左右丞、太子少傅。东海郯人何无忌为东晋著名大臣,鲍靓为著名官员。兰陵承人蒯恩,为东晋著名大将。临沂人孙泰是东晋五斗米道著名道首,王诞为东晋著名官僚。东莞莒人宋武敬皇后之弟臧熹,整顿纲纪招抚流民为东晋著名官僚。泰山南城人羊欣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师,还是一位医学家,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琅玡阳都人诸葛恢做过临沂令,官至紫光禄大夫。东晋时任淮阴令的萧整为萧望之十四世孙,是兰陵当时的头面人物。东晋末,东莞莒人刘穆之、刘秀之为刘宋开国元勋。东晋、南宋之际的著名战将虞丘进是东海郯人。还有,晋末临沂人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经历三年之久,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南北朝宋武敬皇后臧爰亲是东莞莒人,刘裕掌握东晋政权后,她严谨律己不谋私利。其兄臧焘为南朝宋大臣、学者,官至光禄大夫。南朝宋孝武文穆皇后王宪嫄,和为人刚正的孝明帝皇后王贞凤为琅玡人。南朝宋著名大臣颜师伯、颜竣、王僧朗、王蕴、王惠、王华、王偃、王景文、王镇之、王敬弘、王准之、王弘是琅玡人,羊玄保为泰山南城人,徐羡之、徐豁、刘瑀、臧质是东莞莒人,徐佩之、徐湛之是东海郯人,萧思话、萧斌、萧简是兰陵人。还有著名官僚臧澄之、臧凝之、刘衍、臧敦、臧敞、臧寅、臧绰是东莞莒人。著名官僚王微、著名官吏王钊、隐士王景、学者王珪之是琅玡人。南朝宋著名诗人颜延之、历史学家王韶之也是琅玡人。著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何承天,著名文学兄妹鲍照、鲍令晖和文学家徐孝嗣是东海郯(今苍山长城、二庙一带)人。
这时期,南朝宋齐大臣王奂、王琨、王僧绰、王僧达(文学家)、王僧虔(书法家)是琅玡人,萧惠开、萧惠基、萧景光、丘巨源(学者)、李安民是兰陵人。宋齐官僚文学之士刘祥、撰写《晋书》的史学家臧荣绪是东莞莒人。还有,南朝宋齐官僚至老手不释卷的王逡之是琅玡人。
❼ 平凉监狱
你好,能理解你的心情,监狱可以探监也可以邮寄包裹(只要你知道详细地址),但是探监要知道具体嫌疑人的接见时间和所在监区,探监和邮寄包裹是监狱的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是有些人说的什么打点呀以及监狱黑暗什么的,那纯粹是对监狱以及监狱干警的污蔑。要相信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不是那些用心不良的人胡说的那样的。去看看朋友也行,去平凉监狱东区可以坐4路公交车,去平凉监狱西区可以坐2路公交车,也可以直接坐出租。要邮寄包裹可以打电话到监狱总机再详细查询你要找的人,但是不要邮寄违禁物品。
❽ 《寻秦记》、《汉武大帝》、《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别
汉武大帝的失实之处:
1.最大的笑话:司马迁的胡子!有关人员搪塞说那是司马迁还没受宫刑前,但是,最后一集老司马迁觐见刘彻他那一撮山羊胡子啊~比刘彻的还长~
2.汉武大帝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刘彻的庙号是"世宗",谥号是"孝武",不是"武大"! 正确的是"汉-武-帝",而不是"汉-武大-帝". 如果用"大帝"这个词,一般是,前面加一个名词.比如:"康熙-大帝".
大帝这个称呼中国一般不用,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孙权。但他的谥号就叫“大帝”,所以“大帝”这个称呼只用来称呼孙权。至于康熙大帝,则是外国人给起的,这也说明康熙帝在欧洲还是有点名声的。
3.剧组在横店秦王宫取景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那个宫殿一看就不是汉朝的,汉朝的宫殿,殿顶通天柱下方会有刻有龙尾鱼或者鸱吻,可是汉武大帝中,宫殿房顶却十分的平坦。无非在原来的四海归一殿上挂上块匾额,就成了未央宫了。最标准的汉代宫殿是涿州的铜雀台,虽然殿厅面积显小
4.电视剧里的有些用语是不太合时代的。比如“贵妃”(当时的后宫没有这个称呼)
5.第三集中,袁盎去见窦婴,和他讨论削去吴国豫章会稽两郡不可行之事,居然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来,真是震得我肝胆俱裂,要知道这句话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说的话,真实不知道为何汉朝的人居然会说出一千七八百年后的才有的话来,真是不可思议。
6.第三集中,西柳营的故事,明明是汉文帝视察细柳营的故事为何变成了他儿子汉景帝?!汉文帝视察细柳营后第二年,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后来的景帝)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❾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说的是哪场改革
说的是: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
背景
积贫积弱
北宋立国后,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于内庭设"中书门下"(政事堂),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民政权,为限制宰相权力,增设副宰相"参知政事";军事上,废除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增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由"三帅"分别统领禁军,为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又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控调兵权。财政上,设置三司(盐铁、 度支、户部),三司使由皇帝亲信担任,掌控财政大权。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各级官员缺乏进取心,"冗员"问题突出。
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守内虚外策略,奉行"养兵"之策,废除府兵制,改为招募。至仁宗时,总人数已达140万,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养兵的费用,竟达到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形成"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同时,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宋代统治者也常常付出大量金银和布匹,以金钱财富买得一时平安,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内忧外患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庆历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宋代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12月,李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同时,外敌的侵扰给北宋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北宋建国以后,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由于北宋政治腐败和军队软弱涣散,虽然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败告终。
起因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康定二年(1041年),元昊进兵渭州(今甘肃平凉),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于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好水川之战)。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进抵定川寨,宋夏会战,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师9400余人(定川寨之战)。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澶渊之盟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于1042年遣使求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 。最终宋仁宗遣富弼为使,"岁增银、绢各十万匹、两" 才得以解决。
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震动了宋廷,根据推论三,多年沉闷的政治空气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欧阳修上书要求改革吏治,尹洙在上书中指出"因循不改,弊坏日甚"。宋仁宗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遂欲更天下弊事"。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总算开始行动了。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范仲淹的改革是在北宋初的小康局面已经逆转恶化的时期中产生的。其时, 冗官、冗兵、冗费严重, 贫弱局面已经形成,统治危机日趋恶化。仁宗即位元年,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农民大量逃亡,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一年多如一年, 一伙强如一伙"。甚至京畿开封府所属各县, 也有盗寇出没。当时, 已有一些官员感到危机的严重, 富弼就曾说: " 自此以往, 只忧转炽, 若不早为提备, 事未可知!"
经过 条陈十事
宋仁宗在召对中,对范仲淹、富弼等特别礼遇,并曾多次催促,要求执政大臣马上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庆历三年(1043年)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俗称"四谏"),锐意进取。八月,仁宗罢免副宰相王举正,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九月,宋仁宗召见范仲淹、富弼,给笔札,责令条奏政事。范、富二人随即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谏官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1、澄清吏治
①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仁宗时,官员升迁采用"磨勘" 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间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范仲淹对此提出新的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政绩卓著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并规定京朝官及郡县官吏,有人保举在三年任期届满即与磨勘升迁,否则便要等到满五年之后,方行磨勘。
②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宋初以来,,恩荫制度造成官僚滥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范仲俺对此提出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③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④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仲淹认为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建议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
⑤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公田,即职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范仲淹建议朝廷均衡一下他们的职田收入;没有发给职田的,按等级发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对那些违法的人,也可予以惩办或撤职了。
2、富国强兵
①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范仲淹建议朝廷降颁布诏令,加强农桑立法,命令全国各路转运使及其所管辖的乡县真正重农桑,奖农桑,使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官吏黜陟的重要内容。
②减徭役。宋代的赋税与力役基本上沿袭了唐末及五代的制度,宋初虽作了一些调整,但赋税残酷、力役烦苛,赋税、徭役迫使贫苦农民纷纷破产,也激起农民起义反抗。对此,范仲淹主张合并户口稀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傜役;节用、节俭,裁减统治者的奢侈耗费,做到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③修武备。(整治军备)。范仲淹主张恢复府兵制,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度的时光务农,一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此项,因辅臣反对而作罢)。
3、厉行法治
①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针对朝廷过去颁布的法令"烦而无信"的弊病,范仲淹提出朝廷今后颁行条令事先必须详议,"删去繁冗",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这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
②推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宋代皇帝三年一郊祀,照例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但多未彻底施行。范仲淹要求取信于民,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
厉行变革
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朝廷任命张温之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王素为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沈邀为京东转运按察使、施昌言为河东都转运按察使。这样,十条中的第四条(择长官)首先见之于行动。在选择诸路转运按察使时,范仲淹翻阅班簿,发现不称职的一笔勾去,毫不留情。富弼不无担忧地说:" 一笔勾下去,就会有一家人痛哭啊。" 范仲淹则回答说:" 一家哭总好过一个地区的百姓哭。"
十月二十八日,仁宗下诏,施行磨勘新法。新法实行后,明黜陟也就见之于行动。
十一月十九日,朝廷对恩荫制度,作出新规定;二十三日,下任子诏,增加恩荫的年龄限制和恩荫范围,但对但对高、中级官僚的子孙及期亲、尊属仍用旧制,没有任何限制。
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十三日,颁布贡举新法,加强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比重,并允许州县立学,把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
结果
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仁宗对朋党之论也开始产生怀疑,范仲淹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的说法予以反击,欧阳修也撰写《朋党论》一文上奏仁宗。
五月,范仲淹与韩琦上疏仁宗"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并奏请扩大相权,由辅臣兼管军事、官吏升迁等事宜,改革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
六月,夏竦令人依照石介笔迹,诬蔑富弼欲行伊霍之事,私撰废立诏草。仁宗虽不相信,但范仲淹等人惶恐不安,时边事再起,范仲淹请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为陕西、河东宣抚使,仍保有参知政事的头衔。八月,富弼亦以枢密副使离京,出为河北宣抚使。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同一天,,富弼亦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第二天,,杜衍被罢为尚书左丞,出知兖州。
二月初四,罢磨勘新法、任子新法。三月初五,韩琦罢枢密副使, 加资政殿学士, 知扬州。至此, 主持变法改革的主要人物, 全被逐出朝廷。二十三日,废除科举新法,恢复旧制。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罢河北都转运使,改知滁州。至此,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影响
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 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 、"厚农桑" 、" 修武备" 、" 减摇役" 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十事" 宣布后, " 修武备"一项, 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了; 其它各项虽然从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 十月开始推行, 但也无法贯彻下去。仅仅这样一点微弱的改革, 当时一般官员已认为"规摹阔大,论者以为难行" 。"任子恩薄磨勘法密, 侥幸者不便, 于是谤毁浸盛, 而朋党之论, 滋不可解"L 。庆历新政最后在守旧官僚的激烈反对中, 宣告失败。
经过严格考核,一大批碌碌无为或贪腐的官员被除淘汰,一批务实能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了,财政、漕运等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开始有了起色。正直的士大夫纷纷赋诗填词,赞扬新政;民众也为之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庆历改革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资费更是加倍,民族矛盾又十分尖锐,宋廷财政空虚,就拼命进行搜刮,庆历年间农民和士兵的斗争刚刚下去,各地农民又开始新的斗争。嘉佑四年四月,刑部官僚上报说,由于民贫乏食,一年当中曾发生"劫盗"九百七十起之多!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改革运动已在酝酿之中,这就是王安石变法。庆历改革对熙宁时王安石的改革, 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是在庆历新政的基础上扩大和深化的。
评价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 义庄" 、"族产" 、"族规" 、" 乡约" , 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 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 、"厚农桑" , "减摇役" 。
以上这势都是书宋两次改革对专制丰只中来集权一体化的调节和加强的措施。从社会的改进, 历史的发展来说, 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 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 财政经济的治理, "重农桑" 、"均公田" 、" 减摇役" 、" 青苗法" 、" 免役法" 、"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 市易法" 等等, 限制了兼并, 扩大了财政税源, 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庆历新政主要只限于在政治机制上作些表面的微小的改革, 不敢太多地接触到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
失败原因
封建体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改革封建官僚体制,说起来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来,却似难于上青天,这对宋代来讲更是如此。因为在宋代,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通过恩荫,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级官衔或差遣,且宋代恩荫,不仅极广,而且极滥,每遇大礼,"臣僚之家及皇亲、母后外族皆奏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并"不限才愚,尽居禄位"E8](卷 ∞。据朱瑞熙先生在《复杂多变的宋朝官制》一文中的统计,宋代的州县官、财务官、巡检使等低、中级差遣,大部分由恩荫出身者担任。这种等同于官僚世袭的制度,使官僚机构中充满了坐食禄米的权势子弟,导致了"荫序之人,塞于仕路","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卷 。因此,要打破或限制官僚贵族这一特权,无疑会因触动官僚贵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就是为什么王安石变法首先从经济、军事制度的改革做起,而绕过了澄清吏治这类最敏感的社会问题的原因(当然,这里面亦有减少改革阻力的因素)。
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而庆历新政却恰恰触犯了皇室利益。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当时北宋的官僚,已经是暮气深沉的腐朽政治集团,真要实行上述改革,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得丢官。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北宋皇室的政策是抑制武将,其办法一是重用文人,二是实行更戍法,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国防,而废除庆历新政,则是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改革。
朋党之争
除了少数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富商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新政触犯了自身利益,他们就坚决反对,群起而攻之。随着新政的推进,反对的声浪不断高潮,包括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加入反对大合唱,攻击范仲淹等人为"朋党"。
"朋党"之所以被当作打击的利器,从而引起仁宗的反感与猜忌,因为"朋党"会危及皇帝的权威,触犯其核心利益。朋党之争,一直是困扰北宋政局的死结,并且延宕到南宋时期。庆历新政因为朋党之争而夭折,王安石变法也因为新旧党争而失败。朋党之说基于儒家思想君子与小人的观念,这是简单对立、非此即彼的思想观念,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人性或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结党的未必是小人,言利或谋利的也未必不是君子。一旦被提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就会被一些政客用作打击政敌的武器,而且极具杀伤力。
新政弊端
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范仲淹的用人, 王安石就曾经批评他"好广名誉, 结游士, 以为党助, 甚坏风俗"9 。事实上, 范仲淹所任用的推行新政者, 往往议论多, 而实际行事少, 有的甚至好标奇立异, 发空论, 言行不检。例如石介, 连拥护新政的欧阳修也觉得他" 自许太高, 低时太过, ⋯ ⋯ 好异以取高" L 。反对新政的更指责范仲淹等"凡所推荐, 多挟朋党, 心所爱者尽意主张, 不附己者力加排斥, 倾朝共畏"L 。
❿ 与桥有关的民间故事
1、西湖断桥
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另有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2、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3、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途经赵州遇到洨河阻挡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动和帮助下一夜之间造成赵州桥,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与柴王爷闻讯而来一探究竟,两人施用法术企图让桥梁倒塌,但鲁班还是徒手力顶赵州桥。
4、天仙桥
兰坪县河西地区的大羊与箐花交界处,有条小河叫“鱼怕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天仙桥。桥下深谷几十丈,桥头奇岩怪石,叫人看了毛骨发怵。传说这座桥是神仙搭救一对恋人而成的。
大羊山下的迟不寨里,有个叫温卜的普米小伙子。这人天生聪明,为人又诚恳,可惜阿爸去世得早,只落下年老体弱的阿妈,母子俩生活过得很贫苦,但温卜对阿妈十分孝顺,母子俩倒也很幸福。
5、卧龙桥
在板泉镇西北方向,有六里之遥,佃户村的东南汪,有两孔不起眼的红石桥,人称“卧龙桥”。汉朝中期,外戚王莽专权,毒死了小皇帝,又扶了两岁孺子婴做太子,自己便做起代理皇帝,觉得不过瘾,就废了太子,当了真皇帝,改国号叫“新”,京城仍在长安。
他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因政治腐败,越变越坏,加上连年天灾,怨声载道,逼得人民走投无路,各地纷纷起义。这时,南阳郡春陵乡的豪强刘秀,利用族人、门客、乡里也组织起义,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号,到处攻城占地,不幸被王莽军包围。
刘秀带着十二勇士冲出重围,去搬救兵。莽兵紧追不舍,勇士们分为两组且战且逃。莽兵越追越急,勇士越战越少,渐渐抵挡不住。刘秀独自一人,打马如飞,奔跑了几天几夜,马浑身汗透,气喘吁吁,咴咴乱叫,奔跑间被一石块绊倒,再也起不来了。
刘秀急忙爬起来,继续往东南逃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刘秀遍体是汗,四肢无力,再也挪不动脚,见一石桥,就一腚坐在桥板上,心想:这样追兵来了不就白白送死吗?
得找地方藏起来。想钻桥底,觉着不妥,见桥西头南边有一小土井,边上还长些蒿草,正是隐蔽的好地方,他起了几起没起来,就爬到井边,滑到井下,幸亏是个废井,不深,底下是些湿土,他背依着井壁,两腿伸开,只觉浑身乏力,不一会就进入梦乡。
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就觉着在脖子处,有一个东西把他咬醒,刘秀忙伸手去摸,见是个蝼蛄虫,气得把蝼蛄撕成了两截。从井里好不容易爬上来,已是夕阳欲下,见有一农夫坐在桥上正在休息吸烟,刘秀忙向前施礼:“请问老人家,这是何处?”回答:“沂州东乡佃户村。”
又问:“可有人马过去?”又答:“还是中午时分,有些兵将拿着刀枪,早都过去了。”刘秀长叹一声:“谢天谢地,天不灭刘。”
刘秀又回到土井,看有东西丢在那里没有,只见有两截蝼蛄,没有别的,细看其爪好像还在动,心中顿感多有亏欠,幸亏被蝼蛄咬醒,要不就误了搬兵。
他忙从井边的小柳树上撅了一小枝,上边插在蝼蛄头上,下边插在蝼蛄身子上,又成了个完整蝼蛄,就丢在湿土上,说也奇怪,不一会那蝼蛄又活了,钻到土里去了。
从这以后,蝼蛄的身子变成两截的了,不信您把蝼蛄头拔下来,里面还插着当年的柳枝呢。井边上那棵柳树可苦了,被皇帝折了枝头,不让长,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些气攻到树干上,长成了一个个的大瘤子。不信您好好看看现在的那些老柳树,都长了很大的树瘤,就是那时气的。
此时刘秀睡足有了精神,马上搬来了救兵,解了兵困之危,之后节节胜利,取了长安,杀了王莽,夺定天下。这就是“光武兴,为东汉”。至于那卧龙桥,在大跃进时期整地时,被埋于土下,但它的美丽的传说,还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