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

发布时间: 2022-05-28 02:23:31

Ⅰ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与通讯产业蓬勃发展的21世纪,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图书馆开始向网络图书馆转型。图书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操作,而且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图书馆人员应加强多方面的素质修炼,以应对新的形势,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 一、提高政治素质

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可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的服务机构,而图书馆理员要充当这些文献信息的“知识导航者”,要在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要在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当今世界信息庞杂,良莠不齐,要求图书馆员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给读者引进和推荐低级庸俗、不健康的或反社会主义的报刊、书籍。为此,作为图书馆理员应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

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二、提升业务能力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检索管理和服务模式向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网上信息资源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多种数据库组成,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综合知识与技能;必须拥有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知识,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常用的联机专业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懂得修改图书馆的联机目录查询,能利用远程登陆检索其它图书馆目录等等。

2.要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图书管理员应该具有快速、准确地采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3.要有敏锐的判断能力。能充分利用网络,有效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敏锐地捕捉、收集、加工最前沿的最新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方法,教育经验和教育成果等信息,有目的地、主动地,快、准、全、新地给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有用信息,更好的为学校教学和教科研服务。

4.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图书馆馆藏的外文资料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要求图书管理员应具有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包括网络语言和英语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准确地辨别信息的价值,并知晓到什么地方,以何种检索手段获取所需信息。

5.不断加强培训学习。目前,基层图书管理员中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且专职的少,兼职的多。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馆领导要采取切实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争取使每一位馆员都有机会参加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

“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这是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的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为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供了准绳。

1.热爱本职工作。在当今功利色彩浓厚的社会背景下,从事图书馆行业的人往往不具备敬业精神,懒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职业道德来说,基层图书情报人员应该首先认识到图书馆事业在提高整

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图书馆事业当做崇高的事业,坚定地树立起敬业乐业精神,从而加强自己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2.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图书馆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首先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并且能推荐相关的最新信息资源。其次,还要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建立读者信息资源反馈体系,及时更新最新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知读者需求,解读者所急。第三,也可以结合各单位的具体特点定期开展各种有关数据库及网上资源检索和使用方面的讲座,使读者较快地掌握最新信息。

3.具有奉献精神。图书馆的日常实际工作就是为读者找书,给别人充电,牺牲自我,服务他人的一项工作,图书馆员只有具有奉献和敬业精神,外借才能做到一个“勤”字,阅览才能做到一个“静”字,咨询才能做到一个“实”字,古籍整理才能做到一个“细”字。

  • 四、增强法律意识

图书管理员必须熟悉和掌握与信息服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有关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图书馆员是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又不违背知识产权法。必须具有信息保密意识,在信息产品的提供中,必须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做到所提供的信息客观、公正、合理、合法。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对于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信息正确、有效、安全畅通,以纯洁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服务中,遵纪守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经纪人。

Ⅱ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为哪几个基本大类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的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讨、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验实习、试题习题、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网络、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原版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2)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扩展阅读:

一、集成分类说明

1、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分类号统一称谓。

2、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3、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4、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5、马克思主义、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学科划分,大陆和台、港、澳等地区均可适用;与其相关图书类型和品种按本分类法分列入各相应学科和级位。

6、为了解决图书分类体系存在的混乱,必须调整理顺各级学科概念,学科类别,将派生学科归入传统学科,适当列举新学科。取消“文化、科学、工业与技术”的学科门类划分,重新确立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将之分解列入各相应学科。

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制背景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1975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80年代后,更以主流图书分类法取代其他分类方法,独领风骚,近于“普及”了。

文献信息量在文化和职场政策及出版市场的的刺激下急速增长,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其原理是不变的,“致用性”是最高原则。

然而,中图法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是不是科学的方法?笔者就其使用情况在服务一线作了较为深入的观察,结论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先天不足,存在严重缺陷,其科学性和致用性令人失望!

由于中图法酝酿于文革之中,出版于文革结束前夕,其时代的思想局限性十分明显,版本一改再改,修修补补仍没有实质性突破,其编制体例不科学,甚至错误。

又,中图法产生的时代是闭架时代,尽管多次修订,却并未顾及开放借阅这一主体易位的巨大变革,与生俱来的流弊制约了图书馆传播事业。

Ⅲ 如何报读广州图书馆管理员培训

从事图书馆工作不需要一定具备什么职称,你可以留意相关的招聘公告,去应聘就可以了,图书馆不是一定要招收图书馆专业的。
你学的是计算机,如果你能力好,图书馆是非常需要的。

广东省图书资料专业职称资格条例[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广东省图书资料专业研究馆员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图书资料专业研究馆员须具有广搏的科学文化知识,精通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及时跟踪国内外图书资料专业的发展动态;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能运用新技术传播和开发文献信息,在重大业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有创见,主持完成高难度的科研课题或工作项目,业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和指导中级以上专业人员的能力,是图书馆学及图书馆工作某一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图书资料专业的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参考客询、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读者,爱护书刊资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且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不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根。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5年以上。
(二)虽不具备上述学历(学位),但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5年以土;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独立完成并公开出版本专业有重大学术价值或显著社会影响的专著(字数不少于20万字),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或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或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2.国家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第四条: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对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可选考外语或古汉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1、获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专业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文献信息开发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根据有关政策及社会需求,把握文献信息开发方向,开发有影响的专题文献信息。
2.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
3. 主持并参与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从事文献采访、编目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主持制定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确定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例、复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2.熟练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以上专业规范、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或主要参与组织、实施全国或地区性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
3.精通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担任总审校。
(三)从事读者服务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全面主持或指导读者服务工作。
2.全面运用中外文各类工具书及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机器检索方法),从事各各类高难度参考咨询务或用户辅导工作。
3.主持2项以上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过2名以上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四)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列条件:
1.主持缩徽、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工作,承担大型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
2.主持或主要参与制订全国或地区图书资料部门的展规划,对本专业技术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上述四类人员的条执行。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的研究3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主持或主要参与市(厅)级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的研究4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主持完成技术开发、文献信息开发、读者服务项目3项,取得显著效益,经有关专家认可。
2.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大中型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业务工作标准、规范、规章及业务管理制度,其中5项付诸实施,效果显著。
3.在业务改革、技术创新方面业绩显著,在图书馆界取得领先水平,经专家鉴定认可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调查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独立撰写学术专著1部
(二)独立撰写学术论文5篇以上
(三)独立撰写学术论文4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
第九最附则
(一)凡符合以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图书资料专业研究馆员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见附录。

广东省图书资料专业副研究馆员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图书资料专业副研究馆员须具有较广搏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国内外图书资料专业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能运用新技术传播和开发文献倍息,在业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有创见,完成较高难度的科研课题或工作项目,业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和指导中级以上专业人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获取倍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图书资料专业的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读者,爱护书刊资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且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不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根。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取得馆员资格后,受骋馆员职务两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馆员资格后,受聘馆员职务5年以上。
(三)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图书资料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馆员资格后,受聘馆员职务5年以上。
(二) 虽不具备上述学历,但馆员资格后,受聘馆员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馆员资格后,受聘馆员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独立完成并公开出版本专业有重大学术价值或显著社会影响的专著(字数不少于15万字),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2.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第四条: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对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可选考外语或古汉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1、获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专业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文献信息开发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根据有关政策及社会需求,把握文献信息开发方向,开发有关专题文献信息。
2、较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
3. 主持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较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从事文献采访、编目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主持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例、复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2.熟练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参与市(厅)级以上专业规范的编制工作。
3.熟悉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协助总审校。
(三)从事读者服务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全面主持或指导某项读者服务工作。
2、全面运用中外文各类工具书及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机器检索方法),从事各类参考咨询服务或用户辅导工作。
3.主持1项以上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过1名以上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列条件:
1、参与缩徽、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工作,承担较大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
2、参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技术人员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上述四类人员的条执行。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市(厅)级科研成果一、二等等奖1项或三等奖2 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主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的研究2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主要参与市(厅)级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的研究3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主持完成技术开发、文献信息开发、读者服务项目2项,取得较显著效益,经有关专家认可。
2.、主要参与制定大中型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业务工作标准、规范、规章、规程及业务管理制度,其中3项付诸实施,效果显著。
3.在业务改革、技术创新方面业绩显著,在同类图书馆中处于领先水平,经专家认可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调查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独立撰写学术专著1部
(二)合作(排名第一)撰写学术著作一部和独立撰写学术论文1篇以上
(三)独立撰写学术论文3篇以上。
(四)独立撰 写学术论文2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
第九最附则
(一)凡符合以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图书资料专业副研究馆员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见附录。

广东省图书资料专业馆员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图书资料专业馆员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外图书资料专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和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专业工作,取得较好的业绩,能对自己的业务成果进行理论论述,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指导初级专门人员的能力,较熟练运用外语获取倍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图书资料专业的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读者,爱护书刊资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且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不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根。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从事图书资料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二)获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受聘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受聘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受聘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
(五) 中专毕业,从事图书资料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受聘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
(六)虽不具备上述学历,但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受聘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受聘助理馆员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2.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第四条: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对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可选考外语或古汉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1、获硕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专业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文献信息开发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参与文献信息开发选题,内容分析及实际开发,在一些重要专题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
2、参与文献信息编辑工作,撰写题要、文摘、题录和一般性文献信息专题综述。
3. 熟悉信息产品营销,积极推广、传播文献信息。
(二)从事文献采访、编目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熟悉藏书和出版发行情况,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规意。
2.了解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熟悉分编工作全过程,在文献形态描述和内容标引方面起骨干。
3.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三)从事读者服务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主持借阅服务工作,胜任一般性参考咨询。
2、承担读者调研任务,分析阅读倾向,开展优质服务。
3.熟练运用中外文工具书及文献书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机器检索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读者服务工作。
(四)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工作的人员,须具备列条件:
1、参与制定或实施本部门技术工作总体方案。
2.、了解缩徽、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工作,并熟练运用其中一技能。
2、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承担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上述四类人员的条执行。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等奖以上或县处级科研成果一、二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参与完成本单位组织的科研项目或文献信息开发课题两项。
(四)独立编写本单位的业务制度、技术规章、工作细则或提出业务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两项并被采纳应用。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调查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合作撰写学术著作1部
(二)独立撰 写学术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2篇以上。
(三)独立撰写论文1篇和在市(厅)级以上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2篇以上。
(四)独立撰 写论文1篇和专题调查报告2篇以上。

第九 附则
(一)凡符合以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图书资料专业副研究馆员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见附录。

附录: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慨念的特定解释:
(一)凡贯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称职以上"含“称职”,“5年以上',含“5年,'。
(二)相关学科:指信息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大众传播学、计算机及图书馆现代技术科学等。
(三)科研成果奖:指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优秀著作奖等。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四〉课题、项目:指国家、省(部)、市(厅)、县(处)级及本单位下达或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由协作合同规定的。
(五)学术著作(著作):指具有专门、系统学问的著作(含专著、论文、古籍注释、学术性著作编译、全国通用教材等),工具书须视学术含量,由有关专家审定。
(六)学术专著(专著〉:指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概念准确、反映研究对象规律,并构成一定体系,属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学术著作。凡文章汇编、资料手册、一般编译著作、普通教材及普通工具书都不能视为学术专著。
(七)论文:指通过逻辑论述,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回答学科发展及实际工作问题的文章。它必须包括论题(研究对象)、论点(观点〉、论据(根据)、结论、参考文献等。凡对事业或业务工作现象进行一般描述、介绍的文章(不含评介、综述),不能视为论文。
(八)市级:指地级以上市,含地级市。
(九)公开发表、出版:指论文、著作在有“CN',刊号、“I33N"或“ISBN',编号的出版物上发表或出版发行。

广东省图书资料专业职称申报资格条件(助理馆员、初级)
评定标准
基本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胜任一般图书资料专业工作的岗位,解答读者一般咨询,并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能对专业工作实践作一般性的理论总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学历资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图书资料工作1年以上。

⑵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图书资料工作3年以上,或取得管理员资格后,从事图书资料专业工作2年以上。

⑶中专毕业后,从事图书资料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管理员资格后,从事图书资料专业工作4年以上。

⑷高中毕业,从事图书资料工作10年以上,其中取得管理员资格4年以上(仅适用于县以下单位的专业人员)。

2、从2006年起资历计算截止时间为8月31日。

计算机
1、考3个模块;

2、免试条件:①计算机专业大专以上。?? ②计算机室(中心) 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 ③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或水平考试,获计算机程序员以上证书;④获人事厅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合格证书(2007年底前有效)。⑤1956年12月31日前出生。

继续教育条件
1、任现职期间,结合专业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2、非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的人员,应参加图书馆学(或情报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经历能力
具备下列条件:

1、每年须完成本岗位所规定的专业工作任务。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 ①熟悉本单位读者服务机构的设置、布局及其职能,并能向读者进行书刊宣传工作;②熟悉本部(室)藏书情况,能给读者提供相关参考的图书资料,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工具书,解答读者一般咨询;③了解读者的需求,结合本部(室)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⑵从事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信息需求调查和发展信息用户活动能力;②掌握一定的信息来源及其搜集渠道,并能从中进行筛选、剪辑及其他信息开发的辅助工作。

⑶从事文献采编工作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 ①了解馆藏文献基本情况和出版发行主要动态,熟悉本馆采访条例,能胜任文献采访的辅助工作;②了解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能胜任一般的文献分编工作。

⑷从事图书资料技术工作的人员对缩微、音像、计算机、多媒体及文献安全保护等技术的某一方面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设备有保养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业绩成果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本部门组织的项目或文献信息开发课题1项以上。

2、协助编写本部门的业务制度、技术规章、工作细则,或提出业务建设的可行性建议1项以上,并被采纳应用。

3、充分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专业水平及工作业绩较突出,获得同行的好评和单位认可。

Ⅳ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什么何其难也

——图书馆核心职业道德观的现实考问 [摘要]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对图书馆的核心职业道德观进行现实考问。[关键词] 图书馆 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前言 本人从事图书馆工作十余年,对图书馆职业界的种种常规现象不能说是全面了解,也可以说是耳闻目睹,基本上了解。关于如何理解“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图书馆核心职业道德观,对照这一图书馆的核心职业道德观的现实表现,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既有许多话要说,又有许多感慨要发,还有许多的困惑不能排解。最近读了业内核心期刊《图书馆》上的一篇文章,是蒋永福先生的,题名叫《从尊重纳税人到尊重读者》,颇受感染和启发,似乎也找到了自己之所以困惑的答案。蒋永福先生最切痛的感受是:“在中国图书馆界,真正普遍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理想,何其难也!”“中国图书馆界普遍缺乏人文关怀!”[1]在这里,笔者感受到蒋永福先生强调的是“真正”两个字,问题的关键也在于这“真正”二字。应该说在我们的图书馆界,关于“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提法也并不少见,也可以说是耳详眼熟,但令人遗憾的是与真正的要求和真正的到位相比,这多是表面文章而已。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也深有同感,感觉我们有一部分图书馆人说是都能说得很动听,好像我们人人都在不竭余力的为读者着想,但实际上做的却相距甚远,甚至是另一回事儿。不然,如果做一个我们图书馆的真实的读者调查,关于图书馆员对读者的服务状态,读者的认同率和满意率究竟有多少?恐怕是不那么乐观的。要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者从国外归来后,对国内图书馆的服务状态那样连发感慨了。如:“反观在国内,我多少也算是一个搞学问的人了,却很少去图书馆,我周围的很多人亦是如此,但我在加拿大留学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于是我不止一次的寻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除了客观条件上的差异外,还有那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这些差异的根本是什么?”[2]是的,连读者都在反思中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差异问题,我们作为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人则更要反思一下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里笔者不禁要发问:为什么作为我们核心职业道德观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理想会何其难也?作为正在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人,如蒋永福先生是图书馆学的学术大家,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领域颇有研究,而笔者只不过是信仰图书馆人文精神、再普通不过的一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已,对我们所钟爱的图书馆事业的不足状况均深感切肤之痛,这实在不是在单纯揭自家之短,揭自家之伤疤,而是出于对自己职业的深切之爱,痛定思痛,不抹脂粉,盼望疗救,以期使我们所钟爱的图书馆事业在深具人文精神的健康大道上良性发展。对造成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粗浅的认识,试做如下分析。1考问一:为什么我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执行机制上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我们图书馆多个从业规程中,都有相关的规定。关于我们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规性规定,近几年出台的不少,不能说我们没有,但我们由于缺乏具有法律约束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法律规定,至今我们没有制约性较强的图书馆法和读者服务的强制性规范,这些个规范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仅仅停留于倡导的意义上而以。尤其是这些缺乏强制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作用到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中,影响力和约束力显然不是那么明显。甚至在有些地方执行也行,不执行也行,有没有都无所谓。这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而考察当代西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和感到,他们的图书馆立法较发达,较完善,尤其是对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规定较细致、全面和深刻,又许多强制性的规范来保证图书馆服务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因此“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服务理念在他们的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就能真正的落实到位,这就为高水平的、人文化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法律或法规的层面上提供了较有力的保障,在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各项服务规范就能畅通无阻,最终得到读者的真正认同和满意。 由于我国图书馆发展环境的特殊性,我们还远远谈不到我们的图书馆立法,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因此可以无所作为,这一块儿园地就是空白。虽然如此,当前我们的图书馆界有赖于职业道德和自律规范机制的制定和落实。首先要突出其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不是可有可无,不是仅仅停留于倡导一类的层次上;其次要加强执行的力度,制定相当严格的执行标准,并按这个标准来考核和衡量图书馆的工作,其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把读者的反馈意见作为考核和评估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读者真正满意了,那么我们的所有图书馆服务工作还有什么遗憾的吗?最近中国图书馆学会指定并颁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系统地明确了当代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职业伦理和行为操守。这是我们当代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性认识,是保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落实和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2考问二:为什么我们图书馆员灵魂深处的从业观念意识难以真正认同这一价值理念? 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你真正理解“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科学内涵和价值体现吗?在你自己的工作中,你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真正落实“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吗?能真正做到“以读者心事为己任”吗?在我们的图书馆界,关于我们图书馆员的从业观念,虽然我们也在口口声声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但苛刻一点儿讲,如果从我们较为普遍的图书馆服务的实际效果上来说,这有许多是基本上挂在墙上的口号一类的东西。我们有谁在进行认真的反思:我们的语言和行动究竟有多大的差距?首先在我们的从业观念上,从图书馆员的内心深处来说,笔者认为我们有很多图书馆员包括笔者在内,是难以真正认同、理解这个价值理念的。也就是说,这一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只停留于我们的思想的表层中,或者说是表面的认识中,用的时候(例如工作总结、评职称的文章)就拿出来表白一番,而并没有太多的诚意。没有去深刻的体会与把握并毫无保留的运用于自己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践。实际上,我们所信誓旦旦的关于对“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解,拨开来,拨到内层,发现我们的认识深处,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说到底与现在的读者服务的需求相比,那内容已经很陈旧,就那么点东西而已。 范并思先生在谈到当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惑现状时提出,图书馆学要“研究观念而非概念”,“图书馆学基础应该研究那些从宏观的角度或者抽象的角度制约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东西,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观念。”“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先进观念,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出现就能被普遍接受的。先进观念需要理论家去发现、升华、传播,使它变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如果说传播图书馆事业发展先进观念是整个图书馆学的事情,那么发现新观念、从理论上总结与提升它们,则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任务。”[3] 我们知道对图书馆事业来说,工作于第一线的图书馆员毕竟是图书馆职业的主体,他们人数多,影响大。因此关于图书馆员的观念及观念更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反观我们图书馆服务与国外先进图书馆服务的差距,从从业的观念上来讲,就在于我们的多数图书馆员在从业的思想深处对诸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等服务观念的根本淡漠有关。3考问三:为什么我们的员工素质一直是制约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瓶颈? 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的任何领域,员工素质直接决定其管理的效果,这是现代管理的一条定律。所以对各行各业的管理实效来说,重视员工的素质问题,是管理制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对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来说,我们的图书馆员工素质就直接决定着我们的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之所以我们的读者服务工作水平总是上不去,读者对此意见很大,读者并不总愿意来我们的图书馆,或者我们的图书馆对读者就缺少自觉的吸引力,无庸讳言,这与我们整个图书馆员工队伍素质的偏弱、表现差和不作为是有极大的关系的。 例如,部分图书馆员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认识不清,认为图书馆的活儿太轻松,自己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胜任。因此他们不能认定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职业的价值取向。加上我们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改革落后,图书馆长期作为“安置人员”的去向,于是图书馆就成为一个各类人员的大杂烩,在思想意识中认为那就是一个养神经的地方,在他们心目中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图舒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谈不上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献计献策,谈不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更谈不上为图书馆和读者服务想方设法做贡献。 话又说回来,我们的图书馆虽不可避免的成为“安置”重地,虽是无可奈何,但我们也还是应该有相应的对策的。我们为什么不对我们现有的员工进行培训并加大培训力度呢?这是我们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途径。现在对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层来说,关键的事情是对图书馆的员工素质问题尤其是员工素质的培训问题,他们的意识和责任在哪里?他们重视这个问题吗?他们是刻意的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说得客观和不客气点的话,我们的各级图书馆管理层,对这个问题好像意识不清醒也不深刻,行为上也多无表现。做个比较,如果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层也能像酒店管理者那样重视,对图书馆员的培训也象对酒店员工的培训那样正规、严格,那么,我们的图书馆服务的品牌效应也不该比酒店服务的品牌效应差多少,但事实上我们都不难感觉到我们图书馆服务的品牌效应也许远不如后者的品牌服务的效应明显。所以,一个急迫的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层必须重视对自己员工的进修、培训、再教育问题,是切切实实的重视,而不应该只停留于铺天盖地的什么学术探讨和工作规划中。4考问四:既然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给读者的服务感受皆与图书馆员的创造性工作表现有关,读者满意来源于馆员满意,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关系中的读者监督评价机制和馆员个性价值却难以体现? 我们知道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读者,即“读者第一”。社会上任何服务行业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只有依靠其服务的对象来评判和监督,进而做出相应的、带有个人喜好性趋向的选择,才能反过来有效作用于该服务行业的管理。从理论上讲图书馆也不例外,读者服务的优劣也要依靠广大读者来评判和监督,但读者却很难选择,因为图书馆在我国有些地方或者说是绝大多数地方的情况是:仅此一家。实际上我们看到,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环境的特殊性,我们的读者很少能够有机会来参与对图书馆的监督。虽说他们对自己所去的图书馆也评判自由,但他们的意见也很少能反映到图书馆的上级部门对图书馆的各种考核中。在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评估体系中,缺少来自于最有发言权的读者的反馈意见,这不是个别现象,但这也足够说明我们的读者服务工作中读者是缺乏有效的监督评判的,我们的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是缺乏读者的监督评判机制的。就这种情况如何能真正体现出我们的“读者第一”原则呢? 我们还知道读者满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馆员满意,也就是说馆员的工作素质和状态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读者的满意度。我们历来对读者的有关问题即读者学论述较多,“读者第一”几乎人人理解,毋庸置疑,但对“馆员第一”的说法持异议的业界人士之所以还比较多,甚至不认同这一说法,从另一个侧面也恰好反映出我们对自己员工即图书馆员的价值和人力资源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开发不力。也就是我们的图书馆管理中关于馆员个性价值这一块儿,在图书馆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也一直是缺位的。图书馆员是当作图书馆事业的整体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来讲的,虽然我们的刊物上也在连篇累牍的探讨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关问题,但在我们的图书馆管理意识和机制上以及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具体人员管理中,图书馆员作为“现代人”的个性价值和个性潜能,多被忽略了。他们的个性潜能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发机制的激发,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工作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就很难真正体现出来。5考问五:为什么我们的整体图书馆职业精神呈现低落和萎缩的状态? 图书馆需要不需要自己的职业精神?回答是肯定的。在当代物欲横流和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看事物的表面而不看实质,我们图书馆人在新时期的精神淡化问题正日益突出,我国图书馆的服务状态一直不佳,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急待提高。图书馆人正迷失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图书馆人需要不需要自己的精神乐园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在《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一文中指出:“我以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4]林汉城先生也指出,图书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图书馆精神的内在动力,他认为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症结是图书馆精神缺失,面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首要举措是图书馆精神的培育和弘扬。[5]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状态如何,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图书馆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图书馆精神主要包括对图书馆人对图书馆职业的清醒认识和浓厚兴趣,包括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勇于探索的创新观念、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等。图书馆事业建设,我们图书馆人是需要这种精神状态的。 反观当前的中国图书馆界,明显缺乏这样的职业精神。贵州民族学院的陈凡馆长在一篇文章中,对西部高校图书馆员的“精神贫困”做了分析。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精神贫困”这一提法非常醒目,对我们当前图书馆界的精神散失可谓是一针见血,有的放矢。其实,笔者认为,我们的图书馆“精神贫困”不是什么个别想象,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了,就是在我国东部硬件建设比较发达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思想中,这一“精神贫困”状态也是十分突出,国外畅行多时的公共图书馆精神远未在我们的图书馆界树立起来。因为图书馆员物质待遇的差距带来的心理失落和安于现状的传统习惯带来的从众心理,图书馆事业存在的滞后的机制,导致图书馆人的功利意识膨胀,浮躁风气蔓延,图书馆员的事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呈现整体滑坡的趋势。 对我们当前图书馆的职业精神:是消极对待?还是积极重建?当然是积极重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面临着职业精神的重建问题。要下大力气对图书馆员进行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养,首先是体制上要激活图书馆员的生存意识,进行适合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改革,其次我们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具体工作中要大力的提倡和鼓励,有效激发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意识,树立职业精神追求。另外我们还需要在我们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和图书馆员的后续培训中注入图书馆职业精神和职业哲学的内容。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培训一般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员的职业精神、职业哲学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后果是很多图书馆人缺乏执着的职业信念,不能正确的把握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以至在工作顺利时沾沾自喜,出现困难时就怨天尤人。相对而言,英国图书馆员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也曾濒临窘竟,图书馆时常经费短缺,教育机构出现生源不足,甚至图书馆员也囊中羞涩。然而,它的职业精神保证了英国图书馆一如既往地提供着最优秀的服务,图书馆也因此成为英国社会中最受爱戴的文化机构,让图书馆职业成为英国最受尊重的职业。这值得我国图书馆职业、专业教育和培训改革中认真学习与借鉴。图书馆 2003(1) 4吕俊图书馆机构改革中的人性化设计 图书馆学研究 2004(7)5陈凡 贫困化——西部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忧患 贵图学刊 2003(1)

Ⅳ 李国新的学术论文

1.近20年日本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状况述评、图书馆学刊,1983(6)
2.打开古代诗文集资料宝库的钥匙.文史知识,1884(10)
3.二十五史的续补与考订──《二十五史补编》.文史知识,1985(9)
4.论乾嘉目录学.北京大学学报,1986(4)
5.谈谈有关中文工具书课程的几个问题.四川电大,1987(6)
6.秘书监的士族官僚化与官修目录的衰落.大学图书馆学报,1990(4)
7.品评人物之风大盛与传录体目录的勃兴.山东图书馆季刊,1990(4)
8.关于中国传统目录结构体系的论纲.贵图学刊,1991(3)
9.论中国传统目录结构体系的哲学基础.北京大学学报,1991(4)
10.关于《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图书馆杂志,1991(2)
11.年鉴与其他类型工具书编纂方法的比较研究.年鉴工作与研究,1992(2)
12.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图书馆,1992(1)
13.编译网络全书的条目编排问题.辞书研究,1993(5)
14.文化品性:古典目录深层内涵的展现.图书馆,1993(1)
15.论年鉴体.年鉴工作与研究,1993(3)
16.社会需求与传统类书的现代化.辞书研究,1994(1)
17.论年鉴的栏目与栏目化.载:年鉴编纂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
18.保存古代典籍,研究传统文化.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1)
19.日本图书情报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5)
20.日本的年鉴及其发展.北京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系专刊,1997
21.日本的综合数据库型年鉴.年鉴信息与研究,1998(1)
22.疾贪讲评.中华活页文选,1998(10)
23.刘国钧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纪念衡如师百年诞辰.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
(6).与孟昭晋、王锦贵合作/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编《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一书收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4.文史研究与计算机文字处理(上)
25.文史研究与计算机文字处理(下)
26.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与信息表示
27.计算机的文件组织、操作及病毒防治
28.计算机中资料信息的管理和查找
29.文史研究与利用计算机编制索引
30.文史研究与利用计算机制作图表
31.文史研究中常用的特殊编辑处理方法
32.计算机化文史工具书的利用
33.文史研究与Internet利用(上)
34.文史研究与Internet利用(下)/24~34为“文史研究与计算机应用”系列,共11篇(与陈文广合作),发表于《文史知识》,1999年(1)-(9),(11)-(12)
35.论图书馆的法治环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中国图书馆学会编《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一书收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6.一个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国际性观念:为利用者保守秘密.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
37.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图书馆,2000(4)
38.日本“图书馆自由”案例研究.图书馆,2001(4)/《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12)全文收载
39.中国图书馆立法:思路、基础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4)
40.图书馆相关法的边际与内容分析.情报资料工作,2001(6)/《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3)全文收载
41.关于中国图书馆立法的若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3)全文收载
42.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图书馆,2002(1)/《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5)全文收载/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百年文萃:空谷余音》(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收载
43.中国年鉴的创新之路——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年鉴信息与研究,2002(1)
44.中国古籍资源数字化的进展与任务.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中国图书馆年鉴2001年卷全文收载/《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4)全文收载
45.图书馆服务与利用者权益保护.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4)/《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2)全文收载
4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6)/《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2)全文收载
47.现代图书馆观念的确立与本土化.河南图书馆季刊,2003(4)
48.法治精神、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与特色.中国文化报,2003年5月28日第4版
49.《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突破和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5)
50.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伦理纲领(译文).载: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年卷全文收载
51.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上).图书馆建设,2004(1)/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年卷全文收载
52.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下).图书馆建设,2004(2)/《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年卷全文收载
53.核心期刊、社会影响力与《文史知识》.文史知识,2004(10)
54.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载:丁有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5.立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载: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百年大势——历久弥新.科学出版社,2004
56.图书馆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图书馆建设,2005(1)/《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4)全文收载
57.图书馆在著作权问题上的理念、权利与行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
58.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时代任务.图书馆,2005(2)
59.知识被利用才显示出力量.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5年5月5日B3版
60.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11)全文收载
61.信息传播与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新华网北京频道,2005年8月25日
62.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共赢的著作权保护局面.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5年10月5日B4版
63.《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将会给图书馆带来积极影响.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0月21日
64.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县级图书馆的振兴与乡镇图书馆的模式.图书馆,2005(6)
65.国际图书馆界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立场.图书馆论坛,2005(6)
66.基本保障的实现 馆长水平的提升 服务效益的改善 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5年12月5日B13版
67.推动图书馆事业走向社会——就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接受新华书目报记者采访.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5年12月5日B4版
68.基层图书馆现状勘忧(《光明日报》专家视点).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4日
69.图书馆制度 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人民日报2006年1月13日第16版
70.凝聚力量 重点突破 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图书馆立法提供支撑.图书与情报,2006(1)
71.和谐的著作权有利于每一个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3)
72.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的组建与工作思路.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
73.无传播就无权利——图书馆界围绕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的呼声与行动.图书情报工作,2006(7)
74.博弈和制衡未有穷期——留在我国第一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实施之际的历史记录.图书情报工作,2006(7)
75.图书馆活动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6年7月18日B42版
76.图书馆的职业责任与社会使命: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的图书馆服务.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6年7月18日B45版
77.中国图书馆法治环境构建:法律保障与行业自律.图书馆建设,2006(5)
78.1980年~2004年中国图书馆法治研究述评.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4)
79.图书馆:从数字出版到数字利用的重要桥梁.图书馆论坛,2006(6)
80.图书馆自由宣言(译文).日本図书馆协会図书馆の自由委员会编.図书馆の自由に関する宣言1979年改订-日韩中英.日本図书馆协会, 2006
81.50年耕耘开拓 50年桃李芬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继续教育50年.载:王锦贵主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继续教育5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8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图书馆.当代图书馆,2006(3)
83.入门之向导 创新之思考——《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读后.年鉴信息与研究,2006(5)
84.论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改革——围绕图书馆立法的制度设计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7(8)全文收载
85.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若干问题.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7(7)全文收载
86.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天津),2007(4),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台湾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主办)33卷1期(两刊物协议,互选文章同时刊发)
87.立法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纪念《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表一周年笔谈).图书与情报,2007(5)

Ⅵ 有谁知道首都师范学院怎么样

本科生:
首都师范大学现有 47 个本科专业, 63 个专业方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 9 个学科门类,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方向) 14 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方向) 49个。 小学教育、世界历史、比较文学、音乐学 ( 教师教育类 ) 、美术 ( 教师教育类 ) 、英语 (教师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教师教育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类)、生物科学、生物科学 ( 教师教育类) 、生物技术等 11 个专业 ( 含方向 ) 是学校首批重点建设的专业。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入学后,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主“选课”、“选时”、“选师”;设有“一本一辅”、“一本一专”、“双学位”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从2000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实验室开放基金”工作;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每年有一、二百名在校本科生赴国外合作学校参加学分转换项目,以及各类短期出国项目;广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目前注册的学生社团有110个,我校的北京大学生军乐团成立于1991年,在第一、二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第一名。
研究生: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点10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另可接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我校2009年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于1954年建立。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的市属重点师范大学图书馆。
学校简介: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履行搜集、加工、存贮和传播文献信息的职能,与各院(系)资料室互为补充,共同承担为全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保障的任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和科研方向紧密联系,文献收藏以本校各专业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文献、教学参考文献、科学研究参考文献,以及有关工具书为重点。目前,我馆共有各类图书文献260万余册(件):印刷型文献22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70.7万册(1949年以前出版的图书17万册、线装书7000余种,含善本书 376种)、外文图书22.6万、中文报刊24.1万册、外文报刊2.3万册);电子图书 14万册、电子报刊24万册;非书刊类数据库14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134个,外文数据库9个。(以上数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2月)

我校于2002年投资新建了北一区图书馆,有效地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迄今为止,图书馆总面积已达26743平方米,现有阅览座位3312个,每周开放时间105小时。

为了满足师生的需要,改善现有的条件,首都师范大学还将在良乡建立 新的图书馆,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了使读者更方便地使用馆藏,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图书馆近年来在服务形式上提出了"藏借阅合一"的方针。除开展一般的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分层次开设"利用图书馆基础知识讲座"和"文献信息检索"等公选课;开展复印、视听等多种技术服务,使读者服务工作逐渐向主动服务、多层次服务和现代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重点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重点学科文献、教学参考文献、基础教育学科文献,特别注意加强非书资料和网络文献资源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形式的馆藏文献和数据库体系;引进先进、适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全文检索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加工与发布系统,建设完善图书馆局域网,满足读者及图书馆管理的需求;加强以网络文献服务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开发网上资源,初步形成以网上文献报导、网上信息导航、网上教育培训、网上馆际互借、网上咨询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在馆藏规模、服务质量和水平、现代化手段应用、网络化程度、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高等师范院校一流水平。

图书馆积极争取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参加地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成为CALIS联合编目的全国第一批B级成员馆;成为CALIS全国第一批馆际互借的试验馆。按照CALIS的要求,积极参加学位论文数据库、学术资源导航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根据北京市教委和北京高校图工委的意见,我校图书馆积极组织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承担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管理中心的任务,使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严格遵守《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首都师范大学工作人员服务公约》和《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文明用语》,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将加速提高馆藏水平、服务水平、科研水平和自动化管理水平,完成从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文献情报中心转变的历史任务。

Ⅶ 职业行为的职业行为的道德责任

职业行为的发生都会伴随着一定的道德价值产生,职业行为体现着一定的道德关系,正因为此,才有职业行为的道德责任可言,才有必要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责任感。
我们不仅要认识从业者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一定的道德责任,而且有必要弄清他应该在什么范围和限度内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有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责任感。
制约从业者职业行为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人的行为选择以及行为的实施,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种职业道德问题时,除了要分析行为者的主观原因之外,还必须分析和指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客观的社会原因。
对此,学术界较为一致的大概有以下三条界限:
1.客观上存在着选择的可能性。就是说,只有当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使人们有可能做某件事或选择某种行为,才能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对于客观上根本不可能选择的行为,当然不能要求人们承担道德责任。
2.主观上有选择的能力。就是说,从业者必须具有承担道德义务、职业选择和实现行为的能力。对于没有能力选择某种行为并加以实施的人来说,不具有相应的责任。这里所说“能力”的含义一是指从业者具有正常的理智、正常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指从业者具有实现某种行为选择的特定的能力。
3.道德义务上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选择的行为。就是说,对从业者本分的工作或分内之事,如果去做了而且做好了就算尽了道德责任,如果没有去做或没有做好,那就负一定的道德责任。同时,如果从业者按照合理的道德规范和要求选择自己的职业行为,就尽到了道德责任,反之,就要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
从业者对所选择的职业行为的责任限度是由以上三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在这个限度内,从业者必须对所选择的职业行为和后果负责。因此,我们在判断从业者职业行为的道德责任时,应当把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总之,在职业生活中,职业道德责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除非缺乏任何客观可能性,除非行为者不具备能力或者能力受到了特殊条件的限制,每个从业者对企业、社会、别人都承担有一定的责任,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就是要求广大职业人员把职业道德责任变成自觉履行的道德义务,做好本职工作,这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最一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案例一: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分析
一、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服务育人。即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为教职工与学生服务,为造就人才服务。由这一基本任务出发,在图书馆员的执行过程中即派生出一系列的职业行为。
二、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分类
图书馆员也是社会的一员。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可将其职业行为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行为,二是个人行为。
社会行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行为;二是社会规范行为;三是目的任务行为。一般来说大的经济行为是由国家、学校以至图书馆领导层决定的,如资源配制,事业经费投资,馆内经费开支和制度的设定等。社会规范行为,就是不论何职业岗位在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以及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目的任务行为可分为被动服务行为与主动服务行为。被动服务或称基本服务,是图书馆员每天必须履行与完成的例行行为。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工作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较规范,需日复一日的重复进行。如借出与收还,归架与整理、按时上下班等。主动服务行为的工作量一般较大,程度较难。如调查研究读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推介书刊、编译文献、组织报告会、读书座谈会、演讲会、做文摘等。主动服务行为,根据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也会转化为被动服务行为,即某种服务行为被制度化要求必须实行。
以上职业行为一般是由于外界的约束,是他律的结果。
个人行为则是自我约束、自我表现的结果。如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敬业、勤奋、进取、合作等精神,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言行、衣着、审美观、价值观等等。这些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为读者服务的品质质量。
四、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与动机
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动机是某种需求未被满足的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MasIow1908-1971)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成一个需要等级。如图1:

一般来说,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追求多一级的需要就成为继续奋进的动力。当然,在某一时刻,可能存在好几类需要,但各类需要的强度不是均匀的。对某一群体来说,对各层次需要的强度也是不同的。就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我认为,大多数的需要层次在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之间。因为目前在国家扩大内需、扩大教育的形势下高校教职工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一般不存在生理需要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安全需要也不是主要矛盾,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法制也逐步健全,一般都参加了医疗保险,有的还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等;且图书馆员在其职业范围内的社会交往中对外没有较大的、明显的利益冲突。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需要也成为第一需要,比如在引入竞争机制、择扰上岗时就存在一个失业的威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需要,就是企求表现自己的全部潜能和创造力的需要。应该说不论在哪一类群体中,这类人是少数。
根据上面的分析,对图书馆员职业行为的讨论重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放在社交和尊重需要这个层面上。
三、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与职业道德
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图书馆业道德准则(试行)》,这是图书馆人员应当遵循的行业规范,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具体化。其“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忱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传播”,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核。一般来说职业道德是指导职业行为的规范,从内容上它包括有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两部分。因此,职业行为与职业道德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意识是潜在的、难以量化的部分,而职业行为多半是外在的、能够体察到的部分(当然也有无法量化的时候,比如热情服务的程度、微笑是否发自内心、某一个眼神所表达的意思及强弱程度等)。
具体讨论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动和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规范某些职业行为,可促进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快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建设。
3.使遵循职业道德更具体化,便于操作与评价职业道德水平。
4.建议与看法
(1)上面提到爱的需要(即社交需要)这个层面。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友谊、爱情、配偶和孩子,还希望为团体所接纳或参加某个组织,有良好的人际系,这是合群性的反映。根据这一特点,图书馆可相应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生活会、座谈会、学术交流会、外出参观、旅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等。还应积极参加教代会组织的民主管理活动,注意关心他们的家庭、工作环境,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即QWL值,以调动他(她)们的积极性,达到增强凝聚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的目的。
(2)关于尊重需要这个层面,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赏识和尊重。尊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增强信心,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有价值、有实力等。
相反,这种需要一旦受到挫折,便会使人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觉得自己软弱无能,低人一等。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逃避现实的绝路。现实告诉我们,自己欲求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注意尊重他人,尊重组织,并竭诚为他人,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这个层面的人特别需要加强学习。首先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的专业水平,要有实力表现自己,有实力为读者提供“文明热忱便捷”的服务。再一个就是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交了学费,理应得到相应的服务,这一点在商品市场及其它的服务行业,人们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图书馆,图书馆员不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会提供出不同品质的服务,就提供了不同的利益分配,这就是对读者利益分配问题。明白了这个道理,对“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关于职业道德的学习,还应包括学习新近提到的自由理念,公平原则以及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以助我们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知识的改变是态度改变的基础,而态度的改变是人的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我们应牢固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使图书管理员的职业行为更加符合新形势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3)前面提到《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具体化。而对于职业行为的具体化、规范化,不论是图书馆员的社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在“规范”问题上都有文章可做。如前面提到的主动服务行为,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规范化。某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在某些行业,某些部门和单位都有相应的规定,如:礼貌用语、回答专业询问用语、主动服务用语、个人着装、发型、化妆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高校图书馆是教育领地中的一块特殊阵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在这里均有体现。
特别是图书馆内高雅、和谐、宁静的环境,不知不觉地熏陶了人们的情操。而图书馆员既要为人师表,又要热情服务,他(她)们的某些职业行为得以规范,就更能增加这里优雅、平和的气氛,就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制定一些职业行为规范。试想如有的图书馆员穿拖鞋、准拖鞋(既象凉鞋又象拖鞋),背心、准背心(低胸、吊带装、露背装)、睡衣、准睡衣(休闲内衣),超短裤、超短裙上班,或者着怪发、不梳理,那图书馆高雅的氛围是不是受到影响了呢?特别建议的是,高校图书馆应有自己的服装,并应挂牌上岗,这样可增加图书馆的气氛,增强图书馆员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凝聚力。规范图书馆的某些职业行为,可促进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而当高尚的职业行为已成为图书馆员的自觉行动时,也就必然加快了职业道德建设速度,并使遵循职业道德更具体化。
综上所述,对图书馆员职业行为的探讨,可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管理工作,增强图书馆的自信心,增加图书馆职员的凝聚力,并能在规范图书馆员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加快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Ⅷ 杭州图书馆服务公约是什么

杭州图书馆服务公约是什么?

一、 杭州 图书馆的职能、服务理念与服务对象

1. 职能:杭州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以保障每一个公民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为己任,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终身教育、自主决策、文化发展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2. 服务理念:奉行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思想,向各类人群提供“平等、免费、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

3. 服务对象:杭州图书馆向所有在杭州市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个人、机构、团体提供服务。

二、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承诺

1.杭州市所属市、区(县、市)公共图书馆利用本行业原有的各服务馆(站)和城市数字化网络,构建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县、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室)为亚分馆的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并维护读者的隐私权,并有义务提醒读者尊重知识产权。

3.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遵循联合国《公共图书馆宣言》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准则,以“平等、免费、无障碍”为办馆理念,致力于建设“无边界图书馆”。

4.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尊重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权利,不以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信仰、语言、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为条件设置任何使用限制,保障读者免费利用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权利。

5.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参加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以进一步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

6.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应严格遵守行业道德,并应积极要求其工作人员恪守《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7.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注重地方文献、特色文献等珍贵文献的收集与保护。

8.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承诺为读者营造舒适、愉悦、安全的学习、娱乐环境,及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9.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承诺开放时间每周应不少于70小时,少儿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3小时。

10.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人文讲座与培训活动,为读者进行继续教育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搭建供读者展示才艺的活动平台。

11.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国内不同类型图书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支持多样性文化的和谐共存,向读者提供更丰富的资讯服务。

12.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还应培养市民的公益与慈善意识,接受并鼓励个人、机构和社会组织向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捐赠资金、文献及其它实物。

三、文明阅读

1、 自觉遵守《杭州市市民守则》,《“六不”行为规范》及杭州市相关文明守则,做文明市民和读者。

2、 请自觉遵守杭州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劝告。

3、 杭州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服务设施为公共财产,人人有保护其不遭损失和破坏的义务。

4、 未办理借阅手续的文献资料不能携带出馆。

5、 尊重知识产权,请勿私自拍摄、刻录文献资源或恶意下载数字资源,如造成后果的将依据相关规定处理。

6、 用杭州图书馆网络与计算机设备上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严禁点击政府明令禁止的有害、非法网站,禁止用杭州图书馆的网络与计算机设备玩网络游戏。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加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读者每人每日上网时间原则上累计不得超过2小时,成年人在电脑空闲的情况下可以再次登记上网2小时,未成年人每人每日上网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小时。

7、 图书馆为无烟区,严禁吸烟。

8、在馆内区域请保持安静,将通讯、电子设备等置于静音或振动状态。

9、 读者随身携带的有色饮料、食品请寄存在存包处,不得带入其他区域,工作人员如有发现将予以劝阻。

10、读者离馆时请自觉将座位上的杂物带走或扔入垃圾箱,不得随意乱丢,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Ⅸ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介绍

本会的前身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925年,1927年成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发起单位之一。1979年7月9—16日,本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同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81年5月,本会恢复了在国际图联(IFLA)的合法席位。本会是由全国图书馆及相关行业或机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引导图书馆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管理,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Ⅹ 李国新的科研项目

1.国务院古籍小组批准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常务编委,1994~1997
2.北京大学光彩出版资助项目: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独立完成,2000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图书馆法治环境研究,主持人,2001~2005
4.韩静远哲学教育研究资助项目:“服务于中国图书馆立法的图书馆事业经费投入指标体系研究”,独立完成,2002
5.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项目:《中国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编写,独立完成,2003~2004
6.日本住友财团2003年度日本相关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图书馆事业立法的国际经验借鉴——图书馆法律体系及若干重要问题的中日比较研究,独立完成,2004~2005
7.北京大学2004年度桐山教育基金研究资助:中国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以日本的“纳本制度”为中心,独立完成,2005
8.中国图书馆学会项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制定,主持人,2001~2002
9.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文化部项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负责人,2005~2007
10.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项目:图书馆法立法建议研究,主持人,2007
11.中国科协项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编制、推广与工作经验研究,主持人,2007~2008

热点内容
财政拨款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发布:2025-01-12 20:29:09 浏览:577
什么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发布:2025-01-12 20:26:00 浏览:336
招商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20:12:39 浏览:931
王哲律师 发布:2025-01-12 20:09:00 浏览:161
一村一法律顾问责任 发布:2025-01-12 19:59:30 浏览:964
中国电影关于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9:18:02 浏览:681
属于商法的是什么法 发布:2025-01-12 19:00:48 浏览:595
法是以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 发布:2025-01-12 18:49:24 浏览: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1-12 18:47:49 浏览:358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远在身边二 发布:2025-01-12 18:46:50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