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手法学
Ⅰ 真正传统中医的学习方法
中医学习方法
在《黄帝内经》这部我国现存较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学习中医学的方法,曾作了精辟的阐述。此即《素问·著至教论》中所谓之“诵、解、别、明、彰”。《太素》卷十六脉论注称其为习医之道。我们认为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学习中医学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方法与要求。
(一)诵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使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广泛和概略的了解,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二是背诵,即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或重点必须熟读牢记。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学习中医学熟读经典、背诵原文警句的确十分必要,应把背诵当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废。《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可见“背诵”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准确地临床辩证。总之背诵的目的是要实用。如果药物的性能功效、方剂的组成配伍、经络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读牢记,那还能学好中医吗?当然强调背诵但要有选择有重点。前人编写的许多歌赋、口诀等正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在背诵中又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谓诵而能解也。附带说一下许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在背诵记忆上都颇具功底,例如我院的吴考教授虽已年近九旬,但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主要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令人惊叹!亦足见吴老早年在背诵方面的功底之深。
(二)解
晓悟、理解之谓。学习中医学,必须深入理解每一门课程的中心内容,对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因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大多是从直观和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上升为理论的,并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作为架购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理论的不少概念较为抽象,且其文辞多古奥、义理颇精深,所以学习时对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应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并对其之难点、疑点作出分析与解释。
为了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除了必须对教材要勤读、勤写、勤思、善思而外,还应从自学是以学生单方面活动为主的特点出发,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和阅读参考书籍与资料,例如《辞源》、《康熙字典》、《简明中医辞典》及有关方面编写的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借助于这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深入地领会学习内容和《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奠定学员的中医学根底大有助益。另一点是还可以通过社会助学如参加自考辅导班的学习,或求教于师友的指点及相互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鉴别。
(三)别
即分开、区别之意。自学者在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通过书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阅读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方法,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对比、分析、综合、归纳,从而使学生做到一方面既把握它们的共性,以利于对该章节中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总体认识和全面理解;又能鉴别分析它们各自的个性,以利于抓住某一部分内容的特点。这可以用“把握共性,全面理解;分析个性,抓住特点”十六个字来概括。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对比,归类鉴别,就能达到区别异同,以强化记忆的目的。总之须分辨条理,方可区别主次掌握要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如《内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素问·至真要大论》)
(四)明
即在诵、解、别的基础上,能够系统掌握、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精微,明确其义理,谓之“明”。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他读书治学的经验时曾提出,读书要由“厚”到“薄”。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我们认为这由“厚”到“薄”的变化,正是贯串于从诵、解、别到明的全过程。而所谓“明”就正是吃透、消化了书本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的结果和标志。
(五)彰
《著至教论》所谓之明而能彰,是指学员能够通过诵、解、别而明了的医学理论,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并再进一步有所阐发,此即谓之“彰”。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医学既有系统完整的理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古人的医疗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医学是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对它的若干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经,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在实践中又能更进一步丰富充实与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如果脱离实际,崇尚空谈,则既不能解除病人的疾苦于临床,亦无助于中医理论的充实与发展。甚至形成或盲目崇拜,或粗暴否定这两种错误的倾向。所以学习中医最忌纸上谈兵。正如前人所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有不少人是在职中医人员,这部分同志必须善于利用自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中医学知识,特别是临床实践的优势,注意在用中学、学中用,使学用结合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未曾涉足于临床的初学者,即使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亦须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如随师抄方、临床见习等,使理论尽可能多地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素问·著至教论》所阐述的习医之道的“诵、解、别、明、彰”五个方面,又是环环紧扣密切关联的。如清代医家张隐�所说:“由诵而解,解而别,别而明,明而彰,皆渐积曰进之功。”它们的主要精神,概括言之即学习中医一方面要刻苦认真,弄懂弄通,由博反约;另一方面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法至今仍是自学中医者所应当做到的。
Ⅱ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
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点合谷穴可止牙痛。由此可知,推拿不仅是以痛为输,而且还必须根据经络联系的原则,循经取穴。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调理效果。
当然要学到好的推拿手法要选择专业的机构学习,杏林大讲堂是一个以中医药人才及产业为一体的一站式孵化平台,以中医职业教育为主要核心业务,集团业务范围涵盖中医大健康职业教育、技能提升、 职业认证、中医职业人力资源服务、中医大健康创业等。
Ⅲ 中医治疗方法有几种听过一个排列顺序“砭、针、灸……”,请详细介绍一下吧
砭是古时候的一种说法,是指利用砭石对穴位进行刺激,是现在针刺的前身。
现在常用的治疗方法:
推拿,用一定的手法在一定部位施治,手法比如滚法,推法,拿法,一指禅等。
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用针扎刺一定部位(比如腧穴)进行治疗;灸法是指用艾绒或艾条对一定部位进行烤灼治疗。
中药治疗,就是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刮痧甚至现在流行的穴位贴敷等都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
Ⅳ 学习中医的方法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 “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网络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进行。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拜名师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一致。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名医,只有多拜名师,方可能汇各家之长,才可能成为中医大家。
2.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养:医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在一个正规的教学医院接受几年有计划的住院医师培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实践。一般而言,正规的教学医院,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较为先进的设备,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几年,实践几年,肯定能在实践中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临床诊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方法,就能学习一套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就能在观察、思考、推理、判断方面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就能使自己逐渐成熟,尽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纯中医只可坐门诊,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专科专病培训,进行专科专病研究:名医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临床疗效,但临床疗效必须体现在治疗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的独特经验上。所以,选择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接受专科专病培训,终身坚持专项或专病的研究和实践,是成为中医大家的必经之路。接受专科专病培训,可以到国家中医研究院或省级中医医院的国家重点专科进行培训或进修,选择的医院在本专业领域内一定要有权威,治疗上一定要有优势与特色。总之,一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更不能掌握知识为自己所用。
.
Ⅳ 古中医学是什么
天体打宇宙 人体小宇宙
Ⅵ 《中国古代方术》是什么
不知道你想问的是这本书还是什么是中国古代方术 所以有了两种答案
1.介绍中国古代的方术一书 内容有:引言第一章 从《易》占到签占一 中国占卜术的源头二 《周易》签占三 《易》占的衍变:《易林》和《灵棋经》四 民间诸神系统及求签场所的发展五 签占书的问世及其在中国占卜术中的位置六 签占流变种种第二章 签占中所崇拜的神抵第三章 签占的内容与签占术批评附录一 诸葛神算附录二 吕祖神签
2. 探秘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秘方术
中国的文化为神传文化,蕴含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而这神秘的部分、被今天xx党无神论破坏的部分,恰恰是其精髓所在。就拿中医来说,今人继承的汤头、药方等,只不过是一些经验的积累,针灸也不过是继承了一些理论与所谓的手法,根本的东西已经不知道了。
基本的理论各学科都有论述,下面主要想就中国神传文化玄奥神秘的部分,略述自己一孔之见,算是增长大家的见闻,其实这些都是小道、术类的一些东西,就我所知道的一点也已久不染指,现在写出来,是想一起温习一下古代人类文化与生活状态,找回神传给人类应该有的正统文化,改变一下现代人平常看问题的一些思维观念。
一、中医
古代的中医很发达,也很精深,他研究的课题针对人体、宇宙这个整体体系。医术一道,多有能人异术,医术高明之人,也是医德高超之士,研医的过程,相当于修炼的过程。
诊断:
今天人大多只知“望闻问切”,却不知用什么“望闻问切”和“望闻问切”什么。古代医术高明者都有一定的功能,其理论体系又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合一这样的整体宇宙观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的诊断就不仅仅是针对人所说的病、病灶、症状等,所以,才会有中医治病是整体调和人体阴阳、达到阴阳平衡之说。事实上,中医治病是使用功能查看患者的体内巨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体外不同空间物质、生命的存在表现情况,以及由此对人所起的干扰与影响,并查看它的来源与因由及其过去现在将来在不同空间的表现情况,再针对不同的病施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就象在诊治调理一个国家,平衡与处理不同的因素。其实也没什么两样。
治疗:
古代治疗的方法很多,几乎每一种病就有一种针对治疗的方法。过去也有人常说:“一物降一物”,就是每一个事物,都能降伏其针对的另一个事物,这是旧宇宙绝对化的相生相克的理造成的。
祝由科是其中之一。祝由是用咒语、画符等一些手法,调动宇宙中的某种能量,驱邪祛魔,一些低层次的、邪门歪道的也有,但其采用的是一些驱使低灵的东西,对人并不好。
针灸是以针或灸或二者结合的方式,从这个空间对另外的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作用。从而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疏经活络、开关通窍、舒通经脉等目地。
最有趣的是中医的处方,开方用药讲究君、臣、佐、使,有君主、有大臣将佐、还有领路的使者,整个一个国家的架构或者是一只作战部队。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那就是中医大夫有针对性的派出调理疾病的一个生命体系,之所以能起作用,那是因为中草药本身的性质加上中医大夫赋予了药方必要的生命信息……,相信大家多数已明白了,更多的就不需要我细说了吧。
单方是直奔主题,直截了当进行针对治理;大的处方是整体调理,还要在过程中根据情况对处方适当增减。
笔者年少时,邻村有位中医大夫,方圆数十里医术闻名,他一般上午坐诊,接待患者;下午巡诊,上门诊治那些不能去诊所的患者。笔者曾亲见其为人诊治,治疗方法也较特殊,一边诊疗,或草药或针灸,一边历数患病者的种种劣迹,如同亲见,教人改过向善。
体验:
针灸一术,用的人较多,但有关炼针的一些东西,知之者就不多了。九一年时笔者无意中曾炼过一根银针,仅炼一两次,就可以不接触人体隔空使用。当时有位四、五十岁的妇女,大拇指弯曲不能伸直,多年治疗无效,凑巧一试,凌空进针,不过一分钟,马上手指伸曲自如,立见神效。
过去有“小医医病,中医医人,大医医国”之说,那么更大的医呢?最厉害的口诀和手法呢?不说大家也能猜一二。
二、兵法
现在流传的兵法只是一些智谋、策略、技巧等,古代行军布阵是另有内容的。过去没有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因而行军过程是另有讲究的,与现代人的观念根本不同,有些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那是另外一种状态,如采用搬运术、五行遁术等超越时空的方法,今天人或斥之为迷信,或觉得高深莫测,其实古代许多有能力的人经常用。张果老、姜子牙的故事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笔者年幼时,当地有位姓马的修练者,就曾用纸人锄地、将村里数名青年搬运到几百里以外去看戏,一时乡邻轰动,人称马神仙,其故事至今尚在流传。
兵法是用兵之术和阵法的合称,何谓兵?除了大家熟知的士兵,还有草木皆兵,撒豆成兵,剪纸成物,诸葛亮借东风等等,大家是很熟的了,其间的奥妙就不是纸墨所能描写的了。当然,这些也要修练才能得。
布阵一法、阵图,有些早已失传,只留下一些阵名,如:一字长蛇阵、两仪阵、三才阵……七星阵、八卦阵、九宫阵、十面埋伏阵、天门阵等等。一般阵法的使用要有布阵、演练的过程,直到演练纯熟,阵势才能发动。阵中有几个主要的人:布阵发动之人,坐阵镇守之人等等。一句话,就是布阵者采用阵图阵法等与不同空间的能量、生命信息沟通、演练,最后发生一定效应。
人世间就是“王者治国,兵争天下”,有德有道者居之,其实也是神在控制着。关于兵法阵图的一些故事,史书多有记载,细微之处,恕难笔墨。
三、算卦
算卦是根据卦象、天干地支等反映出来的信息,推测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常用的理论依据是相生相克、物极必反、阴阳互变、三才、五运六气、八卦、干支变化等等。
阴阳:表现为天地、男女、虚实、表里、左右等等;
三才:天地人
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生相克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表现为:天、泽、火、雷、风、水、山、地;两两相叠,又可变化为八宫六十四卦,用以反映世间万事万物存在、变化、发展的信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配合纪年法就是中国的旧历。
如:2006年12月13日3时(北京时间)
旧历:二○○六年十月廿三日寅时
干支:丙戌年庚子月丙子日庚寅时
干支纪年法不仅仅是采用的符号不同,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四柱、六爻术中:干支在年为太岁,在月为月将,在日为日值,掌管当年、当月、当日万物生杀大权,也就是说,时间是不同空间的神,对不同空间的事物起着相应的制约作用,而且中国的文字是神传文字,与天上有着对应,那么干支所代表的纪年法,其意义与内涵也就不是一般人知道的那么简单了。如:庚,五行为金,为煞星,称为七煞庚金。而六丁六甲古人列为天兵天将之数。
四柱算命是典型的天干地支的应用,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安身立命,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时空存在、变化的定数,从其携带的信息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推断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就是四柱推命法的应用。实质上一切是神给安排的命运,人是无法逃脱的,唯有修炼,才能改变。
卦象是事物本质象的体现,不是表面事物形的表现,这就是说通过观察事物象的信息能获得更准确的符合事物本质的结论。如人常说:天象变化、观天象、天象变了人必然要跟着变等等。
易经与八卦反映的是银河系以内的理,是古人顺应天命、趋吉避凶理念的应用,其观察事物、看待事物演变的理念与今天人看待事物的观念完全不同。
天象、太极、八卦、干支、五行、六气等等,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事物的不同的观察角度与层次,也是宇宙事物内在生命信息的本质体现,它们反映了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生命、物质的存在及状态。算卦,其实就是借助这些文字、“语言”、信息等,了解事物在不同空间的存在、变化与结果,说白了,就是能理解这些文字信息的含义并知道其所在层次空间的演变规律,从而做出事物在表面和不同空间变化的推断结论。
所以因人而异,这里面的层次、拉开的距离就太大了,小的算人、算事、算物,大的推演世事变化,再大的推演朝代变迁;一般有点能力的算卦人都能通灵(大多是些低灵的东西,对人没有好处),有道行的预言者都有宿命通功能存在。
古代是有用八卦猜物的游戏,称为射虎,有用八卦和六爻等测事测物测人的命运及测出行吉凶等。笔者九零年曾有过一段时间研究,相当准确。初时不甚相信,后由测物到测事,而且专找过去已发生的、自己不知道的同事的事来测,结果令人惊叹,深感古代文化奥妙。后因其只是停留于趋吉避凶,并不能彻底改变人的命运,遂弃而不用。但其观察探究事物的理念与今天科学造就的人的观念相比,更具科学性,更接近真理。
Ⅶ 中医养生之道 古代人有哪些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之道其实真的是很深厚的,想要更好的保健自己的身体,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自己的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开始着手的。 一、头是我们养生的重点,每日梳头帮你祛除百病。 无论是古代的中医还是现在的中医都不得不承认人的头上是有很多的穴位和经脉的,例如百会、上星薛等,这些穴位对于我们身体的控制真的是很重要的,所以古代中医才会用针灸这种很好的方法来治病的,通过针灸这些重要的穴位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血液循环的速度,是我们的神经功能更好,也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古时候的人们总是喜欢用木头的梳子梳头,这样是很养生的,如果可以做到早中晚都梳头,并且每次都坚持的梳头60-100次,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感觉精力变好了,随眠质量也会变好的。由此看梳头真的是中医养生之道的重要一招。 二、足部被成为是第二心脏,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更健康 随着最近几年足疗的流行,我们了解到了我们的脚上是有很复杂的构造的,脚上的穴位是跟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都是有重要的联系的,也就是脚部有我们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的,所以足疗之后很多人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很多问题都缓解了,但是因为脚部在我们身体的最下方,所以很多人容易忽略它的保养的,古代中医认为经常的揉按涌泉穴可以帮助我们滋阴补肾 ,活络胫骨,控制肾脏的火气,同时可以帮助排泄我们身体的毒素。其实足部反射去的知识真的是太多了,好好研究并且做到可以让你的身体更加强壮的。 三、每天咽唾液三百口,可以长寿 我们都知道其实所谓的唾液就是口水,是我们口腔内的重要物质,如果是一个正常人的话每天嘴里的口水都会有1-1.5升唾液,我们可是不能小瞧它的作用的,它含有很多的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物质的,另外还有我们身体需要的各种酶,对我们身体有无穷的好处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说病从口入,我们如果自己的唾液被污染了,可不是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吗?所以说经常的吞咽自己的唾液是可以有长寿的作用的。 四、早晚叩齿三百下,牙齿更健康 所谓叩齿就是我们的上牙和下牙有规律的撞击的做法,中医认为我们的牙齿其实和骨头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经常的叩齿可以增强我们牙齿周边的组织更加的坚强,也可以帮助我们强健肾脏,平衡阴阳的,我们的牙齿更加健康的话,我们的吃东西才会更加容易的,有了更好的胃口,营养才可以吸收的更快的额。 五、耳朵保养好,经常按拉可以强健身体 中医认为我们的耳朵跟我们的肾是很有关系的,我们日常要注意耳朵的保养的,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耳朵上有n多个穴位是跟我们的内脏是连写着的,如果耳朵锻炼好了,可以帮助我们养肾,还对我们的肝胆是很有益的,也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的,重要的是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肝脏的抗病能力是有益的。所以经常的做可以长寿的。 六、情侣互相搓背,好处多多 捶背是一种很有效很简单的健身方法,我们的背部有很多的穴位和经络,所以很多人现在都会去做背部的刮痧的,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我们的腰背疼痛,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我们的神经机能,经常的搓背可以是心情更加的安静,对与睡眠是很有利的,更好的一个效果就是额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抗癌的作用。日常捶背有两种方法可以选用手掌拍或是敲击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记得不要用力太大,手法也要更加协调。 七、每天揉肚子一百下,有好的保健作用 我们的肚子上有很多的身体重要器官的,经常的揉按腹部可以有效的缓解便秘人们的痛苦的,也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血液循环,是很多人减肥都应该选择的小妙方,如果经常的可以坚持的话,可以治疗便秘、肠胃疾病、失眠、前列腺炎、冠心病等疗效的,揉腹方法可以先顺时针揉100次,再将中心移到肚脐下边揉100次,总之这种方法是适合我们早起晚睡钱做的事情,很方便也是很养生的。除饱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腹部患有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揉腹。 八、伸懒腰是很有用的减肥运动 当人们伸懒腰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个人有些懒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伸懒腰是可以帮助我们伸展很多的器官的,人们在伸懒腰的也会有一次深呼吸的,这个小动作不仅是祛除了我们身体的困意,还帮助我们强健身体,美丽身形的。 中医养生之道,其实真的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只有坚持才会有成功的,学会不是目的用到才是目的的。
Ⅷ 自古中医就有针灸救人的方法,但古人是如何练习针灸的
中医其实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科,白发苍苍的医者代代相传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尽管现在出现很多打着中医旗号招摇撞骗的骗子给中医抹黑,但我们大部分人依然是相信真正的中医的可靠性。哪怕是医学发展越来越高级精密的今天,古代中医术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以一个好医生是非常难得的,需要客服各种困难,才能有资格去救别人。我们华夏文明远古神话里就有一位发明医术的神农氏,传说中神农氏就是把自己当做试验品,尝遍百草,才总结出治病救人的方法。
Ⅸ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具体的这四个步骤指的是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上的用语,以前学习历史的时候了解过,像我们现在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其实也一直有这四个步骤的,只是有些人没注意到。那么这四个步骤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望闻问切从古到今一直被沿用,说明其在中医诊断病情上是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的。
Ⅹ 中医推拿法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古代称推拿为按摩、按乔,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