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从法治角度评析地方政府重赏招商

从法治角度评析地方政府重赏招商

发布时间: 2022-05-30 05:23:15

⑴ 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谈谈你对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认识。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共识。政府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和核心所在,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的实行,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行政权利的肆意侵害,有利于发挥行政权利的积极作用。依法行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依法行政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活动,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依法行政的本质就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违法行政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是治“官”,而不是治“民”的。依法行政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规范,防止权力滥用,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补偿,而且也在于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和效率,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政府行政机关要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应该从理念上、制度上、机制体制上、队伍建设上,从依法行政的程序控制上即行政行为的设定、执行、核查、过错责任追究上加强建设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我认为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加强和改进依法行政。 一、正确处理“行政”与“法”的关系 要依法行政,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与“法”的关系。依法行政中“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先优位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也就是行政法定原则。失去法律约束的行政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行政活动中的人治必然抬头、寻租必然出现、腐败必然滋生。依法前提下的行政,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时,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管理相对人采取行政行为。“忠于国 家法律,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是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应该牢记的行政工作原则。 二、明确提高行政能力的目标 政府依法行政,就要提高行政能力,因此要明确提高行政能力的目标,那就是:坚持行政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团结、务实、高效型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制度约束,规范行政行为,精简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间的沟通和衔接,形成政府工作的整体合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把政府的行政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政府行政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行政 许可法》、《行政 处罚法》、《国家 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 讼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法律、法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提高行政能力的目标明确了,政府在实施依法行政之时,就能朝着目标迈进,改进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三、加强教育培训,树立依法行政意识 加强学习、教育和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水平,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大家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政府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作到依法行政。 首先通 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政府机关公职人员树立法律支配权力的观念,纠正权力支配法律的错误思想。公职人 员都必须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被追究、侵权要赔偿的执法思想,自觉学法、用法、守法,自觉将行政权严格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自觉从公民义务本位和政府权力本位向公民权利本位和政府责任本位转变,自觉从以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依法规范和制约行政权而非扩大和强化行政权,所有的行政行为都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 其次是通过教育树立责任意识,使广大政府行政机关公职人员必须从片面强调公民责任向强化政府责任转变。现行的行政执法有的过于重视行使行政权力,不太重视承担行政责任;少数地方和部门形成了以权力为资源,以执法为手段,执法护违法,违法养执法,执法与违法相互依存、恶性循环的“执法产业”;内部监督由于部门“利益关联”,往往出现“相互礼让”,外部监督尽管主体众多,但不易形成监督网络,使得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逐渐淡漠,权力意识逐渐浓厚,这是不符合依法行政的思想和要求的。以上的这些不良现象都应通过教育,解决权力本位这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决操作上的不合理性,使其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责任意识,自觉维护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自觉依法行政。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队伍 在我国推行依法行政和依法 治国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起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法纪严明、吃苦耐劳的行政队伍,才能做到依法行政。由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法律意识的不同,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事情经常发生,有的十分严重。如有的行政失职,应该作为的不作为,该管的不管,不履行法定义务;有的行政越权,不该管的乱管,违反法定职责;有的滥用职权,从个人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甚至有的干部贪污受贿,成 为人民的罪人,等等。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地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行政人员业务素质低、政治素质低、道德水平低的表现,这就要求要有一只业务素质精湛、政治素质过硬的行政队伍来改变这种状况。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队伍,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培养、选拔、任用、考核体系,让我们的政府公职人员愿意提高素质,让高素质的公职人员能进入更高的行政队伍,让公职人员的依法行政成为自觉行为,这样的良性循环一旦形成,依法行政就有了可靠保证。为了保证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还应该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定期轮岗、不合格者下岗制度等用人制度,要用制度管人。 五、坚持 政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政 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行阳光行政。政务公开能很好地解决行政中的不依法的问题。公开就能杜绝暗箱操作,公开就能透明,就能让行政行为人、行政相对人形成被监督和监督的关系,让行政人和行政相对人明确地共同遵守同一个法律法规。政务公开需要创新公开方法和途径,如公开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行政人员、公开监督办法、建立行政许可网上公示制度等。通过公开,让政府行政行为敞开在阳光之下,使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是阳光行为。 建立科学的行政程序并公开,严格做到依程序办事。建立完善而公开的行政程序,使各种行政行为都有具体而明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有明确的操作依据,有明确的行为人,使行政相对人知道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标准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使他们能明明白白地接受行政行为,支持行政行为,使行政行为各个环节都能受到监督。 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监督体系是依法行政的保障。行政权力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单方面性。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作出各种行政行为都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志表示,不需要与管理相对人协商,这极易造成违法和越权,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行政权的实施需要加强法制监督,使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监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党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二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国目前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专门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从不同的渠道监督行政机关对行政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对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监督工作仍然不够有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加强监督体 系的建设,改进监督机制和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全面监督、全面规范和制约,才能使行政专横、独 裁、滥 用和腐 败得到遏止,才能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 六、实施责 任追究制度,防止乱行政 由于行政权的特点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犯法等不依法行政的现象,这些损害国家行政机关形象,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要予以追究,所以要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使行政行为人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行政行为人自觉约束自己,自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党和国家以及政府负责;使行政行为人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知道不作为、乱作为应付出的代价。国家颁布了《行政 诉讼法》、《国家 赔偿法》等,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对违法行使职权、侵害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追偿和追惩。政府行政机关应执行好这些法律法规,并可以在这些法律框架下制定适合本政府机关的实施细则,加强责任追究,杜绝乱行政行为。 七、积极推行以德 行政、以情 行政 我们在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之时,还应积极推行以德行政,以情行政。江 泽 民同志曾经提出了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建立法治国家,就要依法治国,但是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历史潮流中,我们同时也应加强以德治国,同样,在依法行政之时,我们还应以德行政,用行政人员良好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行为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我们考核干部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这个“德”要贯穿于各项工作,从各项工作种得到体现,同样要贯穿于行政工作,从行政工作中得到体现;我们在依法行政工作中,还要以情行政,我们现在一再强调以人为本,首先就是尊重人权、人格,那么在依法行政之时,还应以情行政。以德行政和以情行政就是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在依法行政之时,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能粗暴执法,野蛮执法,既要讲法,又要依理,要文明执法,例如暴力拆迁就受到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即不是依法行政,也不是以德行政,更不是以情行政。我们就是要通过以德行政、以情行政来推进文明行政,文明执法,使我们的依法行政行为能更好地得到行政相对人的理解和支持。法律无情却有情,只要政府机关在依法行政、以德行政、以情行政中找到平衡点,我们的依法行政工作就能得到更好地推进。 总的来讲,政府要依法行政,就应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自觉体现科学、民主、依法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促进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局面的形成,为依法行政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就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通过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行政队伍的执法水平。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是政府依法行政努力的方向。

⑵ 解答:谈谈你对法治政府的理解

法治政府应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那个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制政府。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含义
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权力主体和管理者,政府部门极易主观行事,而多年来又没有形成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度约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调整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的立法角度,即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性立法转变为允许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做法律法规允许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允许的一律视为不允许。与此同时,要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改革,必须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但也要看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重要的是坚持方向,把握原则;重要的是不浅尝辄止,延搁拖沓。
编辑本段四项制度
(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方面:决策机关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无正当理由不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的,未答复听证申请,造成不良影响;听证机关在公告听证事项、遴选听证代表、主持听证会议、撰写听证报告和办理听证事项的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听证报告严重失实的;决策机关或决策发言人不出席或不派员出席听证会,或者在听证会上作不实陈述,以及提供虚假信息或虚假、错误资料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就要启动问责。 (二)重要事项公示制度方面: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对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事项,公务员录用、职称评定、重要的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事项,在实施前是否向社会进行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采纳合理部分。如果该公示未公示,或公示内容虚假,或不采纳群众合理意见和建议的,应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三)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方面: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布的服务承诺事项和落实情况,公众关注以及其他应当向群众通报的重要事项等。其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其成效、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政府部门服务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等,要求每季度通报1次,公众关注以及其他应当向群众通报的重要事项,要适时进行通报,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通报。对应当通报或按时通报但没有通报的,或通报情况失实、信息错误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形,要进行问责。 (四)政务信息查询制度方面: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要通过“96128”政务信息电话专线、政府网站、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等场所设立的政务信息公告栏和电子信息屏等设施、信函和来访等方式,为公众查询政务信息提供服务。县(区)政府和市、县(区)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要求,认真办理和解答公众查询事项。对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的,不积极开展政务信息查询服务工作的,不提供或不及时更新政务信息目录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隐瞒或者不提供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的,公开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政务信息的,有偿或变相有偿的方式提供本机关已经决定予以公开的政务信息的,故意提供虚假政务信息的,在提供政务信息时,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等情形,应当进行问责

⑶ 如何用法律手段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1、律师加入招商引资工作,能更加树立招商部门和地区形象
更多投资者愿意看到政府及企业是严格依法律办事、重规则、守诚信的招商的形象。有见识的投资者看重的决不是相对优越的地理、资源等物质环境,而最为看重的是投资环境。即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法制环境。软环境才能让投资者产生投资安全感,资本安全才有可能使他们下一步所期望的投资利益能落到实处。而软环境中,法治环境又是重中之重。政府官员应在提升法治环境和行政高效服务上下工夫,而突出法治和行政高效。法治的建设和促进行政高效,律师的广泛参与是不可缺少的。
2、律师加入招商引资工作,可以有效防范招商引资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个别部门及企业领导不少还存在律师招商引资的参与是在找麻烦、挑刺的想法,从而听不进律师的正确意见,或者盲目认为律师在项目洽谈、签约中作用不大,反正有关所签合同正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范本。其实,这些看法存在很大误区,因为认识误区,我们的政府及企业已交了不少学费以买取经验与教训。律师介入招商引资,他们可做的具体事情包括:可行性法律论证,出具法律意见书、诚信状况调查、起草审查法律文书、办理有关法定手续、受托办理争议问题。对招商引资的企业为其提供日常法律顾问服务,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预防风险,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按照法律的规定发展。
3、律师加入招商引资工作,可以帮助妥善解决招商引资中优惠政策与法律问题
很多地区虽然竞相推出优惠政策,但到区、县领导这一层面时,对政策的解释很随意,让投资者难以放心。而当企业按这些政策投资以后,一旦遇到问题又往往投诉无门,使得外来企业畏首畏尾,自然不能安心留下。相似的情况在税收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与税法相违背的减免,使依法征管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更有甚者,竟然有不少地方为了局部利益实施所谓的引税工程,将税法和征管法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使依法征管变成依当地政策征管,造成局部利益总体短收并侵蚀国税税基的局面。各地招商竞争白热化,优惠政策随时变化。但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公开透明的、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高效率的政府办事机构,以及让人舒心的人文环境。
4、律师加入招商引资工作,具有一定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律师既懂法律又了解国家政策和当地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在为外地区投资者提供法律服务时,不但要宣传应遵守的法律规范,还要向他们讲明当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尽可能的介绍一些当地的经济自然优势和政府公布的投资项目,增加本地区规范性文件及发展政策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消除疑虑,大胆投资。有的外商投资者因为在国外的投资惯例,对律师咨询和顾问作用的信用度,有时要超过政府官员。比如有的地方,国外大型企业方不仅聘请律师作法律可行性论证,还聘请律师作为公司顾问和公司董事。
5、律师加入招商引资工作,可以为招商企业提供更完善的企业法律顾问服务。
律师加入招商引资工作,从项目论证到签约,到项目基础建设,都有律师的参与,企业全部投入生产经营后,律师对企业状况经过前期的服务和交流已比较熟悉,这使律师可以全面专业的为企业提高生产经营上的法律顾问服务,企业在投产后,因自身的所处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管理模式,都有涉及更多的法律问题,比如劳动用工管理,特别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调法生效后,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涉及知识产权,日常经销合同的管理和应收款,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进出口贸易等,更需要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⑷ 写一篇以法治建设为主题的论文

制约我国法治建设前进的因素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曾经的辉煌文明造就了我们这个优秀而伟大的民族。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华民族也正在不断创造着人类的辉煌历史。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的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然,法治建设在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遇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本文将就此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从中国目前法治建设的基本现状来看,我们感觉有以下几大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行:

第一、我国的司法不够独立,各级共产党的机关和行政的司法的干预过大。

除全国人大在立法方面较为独立之外,各级司法机关均被置于党委和政府的控制之下。这些司法机关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力都掌控在地方党委和行政的手中。因此在涉及国家机关和党政要人违法时,这些机构在行使职权时常常感觉阻力巨大,甚至工作人员都不敢涉足。这样就造成了地方党政部分的法律盲区,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现的诸多腐败案件,制度的根源也就在此。

第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司法公正的天平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广大的贫困阶层最需要法律的保护和帮助,由于经济的因数,他们无法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而被迫选择忍受伤害和侵犯。当这种忍受达到一定限度时候,他们会为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解决侵犯和伤害,从而成为法律惩罚的对象。因此,法律对他们来说就成一种专制的工具。从这一角度来说,法律实施过程中根本谈不上“平等”。

第三、中国传统的法文化严重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国家有5000年的文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国民的影响巨大。在处理日常的法律关系或相关问题时,我们常常习惯于 “私了”、“算了”,这样的行为模式一方面使个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人的让度,使得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自觉遵守无从实现。因此在我们国家经常出现公共权利受到侵犯而无人出面制止,大家都愤愤不平但又都选择忍气吞声。

以上我从法律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当然,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决不仅仅受这些因素的制约。

挑战就在眼前,当我们正确的把握和认识了挑战,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法治建设比较实现长足进步和发展。

⑸ 如何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目标既定,重在践行。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坚持发展为上,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经济动力和基础。市场经济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法治紧密相连。法治要得以坚持,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体制之中,惟有市场经济才能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法治也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与市场经济的启动大体同步的,是在改革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时,即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取向于市场经济后,1996年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这说明,法治是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联系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对法治的需求层次也越高,市场经济是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经济动力。所以,要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当前,我市经济结构层次还不高,民营企业发展相对不足。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市场开拓,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着力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要在加快改善投资硬环境同时,着力加强以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环境建设。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主体;要按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自由;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坚持“一切从客商出发,一切为客商着想,一切对客商负责,一切让客商满意”的原则,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要树立诚信是兴商之本、依法办事是最大的诚信的思想意识,善于从法律的角度与外商洽谈项目,依法签订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依法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要以公正执法为重点,强化对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事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肃处理向投资者进行敲诈勒索和吃、拿、卡、要的人员。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效地吸引投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鹤壁经济发展。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施政,积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是与民主相生的,是与专制不相容的。没有充分而广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制度越发达,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必须推进和发展民主。当前,我市少数地方、少数单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还存在。这是人治观念在实践中的反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推进民主建设。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要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对一些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要完善听证程序,提高听证质量,重视听证结果。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社会影响大的规范性文件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观规律,体现社会正义,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作用,充分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体现民主精神的方法实施行政管理。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实行政策法规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工作流程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时限公开、工作纪律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开、监督结果公开,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着力打造“透明政府”。真正做到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容,又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所以,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我市行政管理领域还存在着交叉管理,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少数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市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三个优先”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下决心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市已完成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除依法保留的234个项目外,凡是没有合法依据的项目一律停止执行。这要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一条政治纪律来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执法执纪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我市行政执法主体。在加强调研、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真空问题,切实推进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城市管理。三是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解决“皇粮”、“杂粮”并存的现状,使行政执法权与执法者的利益彻底脱钩。要全面推行“罚缴分离”和“收缴分离”制度,坚决杜绝“以权生财”、“以权谋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带头依法行政。要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贯彻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确保《纲要》落到实处。贯彻实施《纲要》,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单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事情,而是政府所有部门的共同职责;不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所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⑹ 辩论赛求一辩资料(陈词+攻辩小结)中国对外招商引资政策是否合理就经济和环境问题做辩论

一、我国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角色错位,职能未转变

招商引资说到底是一种市场行为、经济行为,其主角是企业和有关中介机构,政府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坚持政企分开原则。招商引资指标成为其工作绩效完成情况的最主要、最硬化的指标。为了完成指标,有些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大包大揽、全程参与,实际上成了“企业搭台、政府唱戏”,这是政府角色的错位、越位,使本应在市场导向下的企业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合而为一,扭曲了市场信号,不仅增大了招商引资成本,降低招商引资效益,而且政府行为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专制倾向,政府及其官员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的行为极易产生各种不规范行为,滋生腐败。

我国招商引资的审批体制虽经改革,但仍比较繁琐和复杂,致使部分投资者望而生畏。加之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大量存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多头管理,缺乏有力的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重视项目的审批,忽视项目审批后的管理,外资管理出现漏洞,致使一些外商在项目启动后不履行合同。

(二)法治环境不尽完善

我国的法治环境建设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

1、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在招商引资中,一方面忽视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对开发方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2、相关立法不完善。急需的投资融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对外资企业的优惠过于依赖税收政策,没有把产业开放做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

3、法律的权威性不高,行政执法和司法不公现象仍然存在。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法律的权威性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往往成了可以随意践踏的“软法”。地方保护主义突出,为了一方的利益可以置法律于不顾,随意分割或者封锁市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统一性。

(三)单靠税收优惠招商,造成竞争无序

近年来,为了吸引外资,各地区和部门都纷纷出台了土地、地方税收减免、产业领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搞起“优惠政策大赛”,竞相对外让步,出现了种种不公平交易。许多地方均以土地成本价以下的价格招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零地价”或者“土地买一送一”。这种土地政策的优惠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各地区和部门的过度竞争导致引资门槛降低,致使一批产业层次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纷纷落户在我国,最终加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在税收政策方面,按我国现行税制规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名义税率都是33%,由于减免税优惠和费用扣除政策的不同,造成实际税负相差一倍多(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为33%,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大约为15%)。然而,各地突破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中央政策的底线,竞相出台“土政策”,单纯依靠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这一方面助长了外商投资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另一方面税收优惠给国家税收利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据统计,1995年,中国对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收收入减少66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1.2%。

(四)市场机制不灵活,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政府直接投资责任缺失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还普遍存在,权责利相统一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体制尚未真正形成。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资本扩散的制度。由于市场经济法规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大,有些地区市场秩序混乱,信用状况较差,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活动较为猖獗,合法经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五)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社会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较低,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不足,一般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难以管理。此外,我国中介机构总体服务水平低,缺乏会计、审计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

二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

1、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环境出效益"的理念。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地区间竞争集中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发展环境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数量、规模和水平。

2、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把改善投资软环境及其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使投资软环境的好坏是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的观念深入人心,逐年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为市场主体创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搞好环境建设,根本在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转化社会管理职能,为整个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2、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在注重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政府应从招商引资的主角中退出来,从“台前”走到幕后,并利用政府对外联系渠道广、范围宽的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

3、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应依法改革外商投资审批体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从外资企业的特点出发,简化许可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完善许可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搞好对外资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引进更多外资,留住外资。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税务、商检、海关、金融、电力等垂直部门的领导和协调,确保外企经济的顺利发展。

(三)优化招商引资的法治环境

1、完善招商引资法律制度。在WTO规则的框架内,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特别是投资融资等法律法规体系;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符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不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法规、规章和行政措施,依法及时进行清理。

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政府既要保护企业和客商的合法权益,又要支持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要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得有任何歧视行为;树立文明、效率、公正的执法形象,维护和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3、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严格法律法规,特别是严格土地、营业执照、环保、安全生产以及兴建工业园、开发区等审批手续,严厉打击招商引资中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对招商引资涉及购买、盘活国有资产的,在拍卖时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群众合法利益要坚决维护,涉及群众利益损失的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补偿,依法保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4、规范收费行为,加大治理“三乱”的力度。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制度,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对现行各荐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

(四)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

1、从整体投资环境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在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时,必须结合我国实际,从整体投资环境来考虑各项优惠的程度。各级政府应按照"十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特点,制定引资计划,特别是要制定和完善吸引外商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应注意税收等优惠与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性相一致,避免为吸引外资而进行税收优惠竞争,从而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受损。

2、实现从税收等优惠政策走向国民待遇政策,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单纯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既与WTO基本规则存在矛盾。从目前来看,要研究外商投资的心理,确定本地利用外资的目标定位;要严格控制滥用土地政策优惠为引资手段,坚持“寸土必尽其用”的原则,鼓励“无地招商”新模式,用尽量少甚至不占有土地的方式来吸引外资,拓展内涵式利用外资之路;由于取消优惠政策会造成较大的波动,因此,在需要继续保持一些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实行内外统一的政策,在保留外资企业优惠条件的同时,对非外资企业给予同样的待遇,以尽可能体现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要求。

(五)建立新型的干部考核惩戒机制

以招商引资数量的多寡来考核基层干部政绩是一种急功近利、违背资本流动规律的做法,会破坏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秩序,其危害性不可低估,应当予以纠正。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确立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与用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的干部政绩考核和惩戒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政绩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历史、辩证地看待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既要看外资引进的数量,又要看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或先进性;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有激励措施,也要有惩戒办法,特别是要推行要建立行政首长违规追究制。

(六)维护统一规范、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

1、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依靠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机制。积极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应当重点加强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强化产权交易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构建现代意义上的银企关系,建立良好的融资体制。

2、营造和维护统一规范、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应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加大对恶性降价、制假造假、不按时履行合同、拖欠贷款等问题的整治力度;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断规范和完善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⑺ 从法治角度评析政府重赏招商行为

招商是很多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招商行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招商的决策、程序、形式、手段等环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招商有关民生,涉及部门多。招商决策是想当然的拍桌子决定还是经过深入调研;出台政策法规是否经人大审议;优惠政策是否和现行法律法规有冲突;涉及的征地、资金、建设、宣传等涉及的各种问题......这些才是关键。只有处理好这些才是正确的决策,惠及民生的招商;否则只是祸国殃民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⑻ 思品请从法制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法制政府建设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各级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主体,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并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如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化解行政争议等,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建设法治政府十分重要。

热点内容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
重庆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15 16:39:58 浏览:636
榆次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15 15:49:54 浏览:163
法官考察材料 发布:2025-01-15 14:58:25 浏览:475
合同法违反合同 发布:2025-01-15 14:48:08 浏览:825
北京资深拆迁律师 发布:2025-01-15 14:26:40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