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治疗一切心理疾病
⑴ 学佛可以治好心理疾病吗
阿弥陀佛
真学佛可以,效果多大,那就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学佛要依照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学佛资料,很多错误或不圆满,坏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以修净土法门。网路上很好找到净空法师讲经的“认识佛教”,无量寿经,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等,
问:请问应如何帮助患有精神病的家人?
净空法师答:
精神病是属于业障,这业障有两种,一种是冤业,被冤亲债主找到身上,这一类要化解,要对冤亲债主要跟他沟通,要帮助他们、超度他们。告诉他们,冤冤相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把问题加重,为什么?这个仇恨结下去生生世世报不完的,双方都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不如把冤结化解,不要再放在心上,大家好好的念佛求生净土,将来到极乐世界都是同参道友。绝大多数的冤亲债主都能接受,接受他就离开了,你的病就好了。
第二种是自己造的不善业,造得太多、太重,这要自己真正忏悔,赶快回头,后不再造,那就有转机了。真正彻底忏悔,那个恢复也很快,所以都有方法,只要方法你能够了解、不怀疑,认真去做。如果一家人都帮助他那就更快,效果更大。
⑵ 佛教对治疗心理疾病有什么方法吗
佛法的大乘、小乘、人天乘都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论述。但它和医学里的心理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它的手段比较宽泛,有时也用到一些宗教语言。而医学里的心理学是不能使用宗教语言的。总之要单讲心理学的话,还是医学里的心理学更专业一些。但如果手段宽泛的话,佛祖、老子、孔子这些人在调整众生心理上都会有所发挥的。
⑶ 用佛法解决心理问题有用吗
济群法师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就目前发展来看,也偏向西方式的治疗方法。而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佛学,历来也被称为心学,是心灵的智慧,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称为东方心理学。 佛法修行的目的,一是解脱,一是成佛。 所谓解脱,其实并不玄妙,简言之,就是代表着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每解除一种,心灵就能从这种烦恼制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躁动时代。这种弥漫在城市乃至乡村的躁动气息,正来自我们内在的情绪和烦恼,我称之为“心灵垃圾”。环境需要保护,需要治理,我们的内心同样需要保护和治理,不然就会成为堆积如山的垃圾场。在这样的心灵环境下,怎么可能感知幸福,怎么可能获得宁静? 当所有烦恼被彻底平息,心灵不再有任何躁动、任何不安、任何羁绊,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涅槃”。此时,内心会呈现出无比的寂静,所谓“涅槃寂静”。这种寂静,并不是没有声音、万籁俱寂的静,而是来自生命内在的寂静。当心进入这种寂静状态,我们就能毫无阻碍地感知一切,包括许多微细的声音,可以听到眼睛眨动,听到蚂蚁打架。这种内在的寂静,来自对空性的体证,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所以说,解脱和涅槃都是心灵抵达的终极境界,而非某种生理现象,不是长生不老,不是羽化成仙。 所谓成佛,也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像考职称、获大奖那样,有职称可考,有奖项可获。因为成佛的内涵不是其他,而是生命的彻底觉醒,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这一切都源于对内心的改造。 佛法认为,凡夫因处在无明状态而无法看清生命真相。我们时时都在关心自己,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但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什么是世界真相?大多数人信赖自己的感觉,事实上,我们的所知所见只是主观意识的投射,是由意识构造的影像。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如此种种,是人们追问了千百年至今仍为之困扰的问题。 那么,人类是否永远无法透彻世界真相呢?从佛法角度来说,生命虽是迷惑的显现,但本身也蕴涵着无限智慧。修行,就是通过闻思修来开发内在潜力。一旦启动这种智慧,就有力量破迷开悟,从无明状态中觉醒。今天很多专家讲到生命品质,事实上,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将生命潜在的高尚品质开发出来,成就佛陀那样的智慧和慈悲——这是佛陀品质的两大特征。无限的智慧,令我们究竟解脱烦恼;无限的慈悲,令我们关爱并帮助一切众生。由此可见,佛法所关注的都是心理问题,是以心灵而非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和改善的对象。 说到佛法,或许有人会对那些深奥的典籍和术语望而却步,对众多的体系和宗派无从抉择。其实,佛法虽有复杂的一面,基本纲领却是简单的,如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就是佛陀为众生指出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简要途径。 解决苦,首先要认识苦。就像病人,只有知道自己患病后,才会想方设法地寻求治疗。佛法修行,也是以认识人生是苦为前提。这种苦,是从本质而非感觉来说。在我们的感觉中,人生似乎有苦有乐,尤其在娱乐业空前发达的今天,随便玩些什么,就能把痛苦暂时抛在一边。但佛陀以智慧观照,发现世间所谓的快乐,无不建立在苦的前提下,从本质来说无非是苦。饥饿难耐是一种痛苦,因为这种苦,吃饭才会成为快乐。走路疲劳是一种痛苦,因为这种苦,休息才会成为快乐。 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所有快乐都是以某种需求为前提。如果没有需求,同样的事情,未必能带来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快乐,是建立在渴望见到对方的前提下。如果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人,见面就成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如果没有饥饿感,吃饭会成为快乐吗?即使面对山珍海味,也没有谁能不停地吃下去。如果吃饭具有快乐的本质,那么,无论什么时候吃,也无论吃多少,都应该感到快乐,且应该越吃越快乐才是。事实上,一旦超过身体所需,吃饭立刻由快乐转为痛苦。 所以,佛法是从生命内在寻找痛苦之源,也就是集,即苦的成因。找到疾病的源头所在,就能借此考量解决的结果和方案。灭,是疾病治愈后的健康状态。道,则是治疗的方法。从四谛法门可以看到,佛法修行所做的,就是帮助人们从认识苦到止息苦,是从内心而非外在环境来解决人生问题。
⑷ 佛教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吗
可以。包治百病。就看医术如何了。如果能深入经藏,取得真经,就药到病除了。一切心里疾病皆因心起,如果心本无有,还有什么病呢?一切都是妄想而已。
⑸ 关于佛教对心理疾病的治疗!
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建议你诵持《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云:“若未来世众生,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由此可见只要诵持《地藏菩萨本愿经》,自得地藏菩萨保佑你没有任何身心疾病。
此外,只要你诵持《地藏经》不但地藏菩萨会保佑你,连鬼界的鬼王都会遵守当初对释迦牟尼佛的誓言而来守护你。《地藏经》中还记载,当时有无量无边的佛、菩萨、天龙鬼神齐聚于忉利天,闻佛说法,其时有一鬼王,立刻合掌对释迦牟尼佛发誓要保护所有诵持《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众生,这位鬼王说:“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勅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好,祝身强体健、身心安乐。南无阿弥陀佛!
⑹ 医治心理疾病,应当念佛教的什么咒语怎么念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divil0927 说的很多,经或者咒语,只是一种方便的工具,不知道因和缘的表现而随意使用,并不能起到根本的改变作用。
心理疾病的根源是心因,也就是无明,错误的思维,也就是精神思维上错误的认识和判断;病的缘就是各种情志的反馈出现问题,也就是六根的妄见执著;病的果就是对世间的认识理解出现偏差,是五蕴的整体问题。
针对病的缘,也就是各种情志的过度刺激和错误反馈,也是因不同问题引起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相互转化,互相引起新的变化,有因有缘而成世间的概念。他们的问题又有内因、外因多种情况。
从内因讲,对于眼耳身心等接触外界的器官功能过度的信赖,在自己的思维判断和生活行动中逐渐产生习惯性的加强,这就是业(意识、行为、语言都是行的表现,行即是业)的延续,在意识中产生习惯,叫业习。错误的业习逐步加强,使错误的意识、行为、语言得到巩固,影响了正确的思维判断和行为,不去纠正就成了一种偏执。
从外因讲,眼耳身心等接触外界的器官被过度的刺激,在受、想、行、识中产生妄念,就是错误的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刺激的因素有可能是身体疾病(六根根源),有可能是心理的(想、识)。比如身体问题上,由于疾病引起眼耳身心等某方面功能的缺失,引起在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上的非理性的思维;比如由于外界刺激感觉鬼神的影响、感觉自己过去行为的迫害、感觉自己未来的境界等是内心想、识的问题。
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其实就是我们精神的思维与神经系统的接受和处理的结合,彼此不能得到协调一致,造成或者精神问题或者神经问题。
知道相应的因和缘,再去逐步减少刺激的因和缘,认真思维缘起的过程,这就是治疗的方法。经和咒,只是调节心志的手段,并不是根本方法。使用不当,反而引起更多的精神紧张和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