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景观带

法治景观带

发布时间: 2022-05-30 21:39:31

1. 与长安CS35 PLUS打卡勒流法治文化公园

勒流法治文化公园位于顺德区勒流镇,是一个宣传法治文化的一个公园,公园还做到了法治文化与公园景观两不误,让游客在游玩、散步之余同时学习法律知识,切身感受到法治文化氛围,这样的方式是当今社会传播法制文化的一个新载体,并进一步提升了勒流法治公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一边游玩可以一边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微笑]自从有了35PLUS之后,每天都在兴奋自驾游中,由于它拥有1.6LGDI缸内直喷全铝合金发动机,这发动机以其高性能、高扭矩、低高耗油的优异特性,将每一滴燃油的潜能尽情释放,实现喷薄而出的强劲牵引力,搭配爱信第三代6AT变速箱,换挡平顺,响应及时。它的外观也新颖时尚,内饰精致美观,配置丰富,而且耗油也很低,目前处于新车阶段,堵车的时候在8个油,正常路况可以维持7个油左右非常满意,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是日常代步家用旅行的良好选择。[微笑]

还有锦鲤观赏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微笑][微笑]

2. 十个人用同一线路

保护历史之根传承文化之魂
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历史悠久的城市文脉、江南特色的水乡风光、灿若星辰的名人文化、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和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在现有10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7种类型中,兼具古都
、山水风光和传统建筑风貌等三种文化类型,享有“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的盛誉。
近年来,绍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名城保护作为一种历史责任和历史追求,深入实施《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多赢格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博导阮仪三教授称,“绍兴在名城保护方面创造了宝贵经验,探索了保护与利用相和谐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做法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古城保护路子。
1、在古城保护的重点上,突出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古城风貌、无形文化这四个方面。一是保护历史文物。全面调查城区内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园林、杰出人物纪念地等,根据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共确定102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83处未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登记和保护。二是修缮历史街区。把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有完整的历史风貌、有一定建筑规模的历史地段,作为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划定越子城、鲁迅故里、八字桥、西小河、书圣故里五大片和石门槛、新河弄二小片历史街区,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三是延续古城风貌。重点保持和延续古城空间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保护和延续古城自然环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区的重要地形地貌和原野特征;保护和延续古城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体量、高度、材料、色彩、纹饰等。四是传承无形文化。着力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2、在古城保护的思路上,做到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相结合。一是重点保护。对列入文保单位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拯救保护的主要对象,以保留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如总投入10亿余元,重点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及其周边环境,保护范围从“故居”扩大到“故里”,保护面积从14公顷扩大到52公顷。二是合理保留。对富有绍兴特色的建筑物和较为典型的宗教性建筑、台门街坊、石桥古庙、河埠头、青石板等进行合理保留,以体现古城文化个性。如在保护修缮仓桥直街、西小河等街区时,对70多个台门分别划出一类和二类保护台门加以修复留存,展现“外面小台门、里面大世界”的传统建筑文化。三是局部改造。对与历史街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改造、整治,对影响观瞻的各类管线实施地埋式改造,以体现古城整体风貌的协调性。如对历史街区、城区主要通路和水乡风貌带两侧的600余幢楼房,实施建筑立面改造,实行墙面“旧包新”、屋顶“新加坡”、色彩“黑灰白”。四是普遍改善。就是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精心建设和改善古城内的基础设施,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3、在古城保护的时序上,坚持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终极目标。一是以“点”的保护为基础。就是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实行保护,使古城范围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近现代的文物单位都得以较好保存。近年来,先后修复了王羲之故宅、蔡元培故居、大通学堂,扩建了沈园二期、周恩来祖居(纪念馆),新建了周恩来广场,重建了贺秘监祠。通过加强对“点”的保护,二是以“线”的保护为纽带。就是对古城范围内由“三纵、二环、六线、八池、一百六十八桥”构成的河湖水系和历史街道实行保护,把河湖沿岸和历史街道的文物古迹串联起来,从整体格局上为实行“全城”保护打下基础。投入12亿元,对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进行改造整治,环城河成为集防洪、环保、城建、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以“面”的保护为突破口。就是对规划确定的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7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既巩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也从根本上破解了文物古迹周边风貌协调的难题。专门出台《绍兴历史街区保护实施办法》,先后投入11亿元,通过保护、修缮、恢复、保留、整饬、更新等六种方式,对7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到目前为止,已修缮80多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000余户。四是以“全城”的保护为终极目标。就是把“点”、“线”、“面”保护与古城格局、传统风貌的保护结合起来,使得保护空间扩大到8.32平方公里的整个古城,将孤立的“文物大树”连缀成片,打造原生态的“文物森林”,体现古城保护的完整性。重点是保护和延续唐以前形成的水城格局和宋代确立的街巷格局,保持传统水系特征,延续小巷小弄的传统韵味;保护和延续古城空间形态,以城区府山、塔山、蕺山三座小山为制高点,新批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确保古城空间轮廓和视廊的通透性;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统风貌,保持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的生活环境,体现粉墙黛瓦坡顶青石板的建筑格调。
4、在古城保护的方式上,强调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人文自然融合性相统一。一是展现历史的真实性。尽可能多地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即使是对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的维护修缮,也做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如在修复八字桥历史街区破旧不堪的民居中,整个街区16余万平方米建筑中有60%的古建筑得以保留,34.8%也是做到“修旧如旧”,并与整体风貌相一致。二是呈现风貌的完整性。坚持以整体协调的风貌展现城市某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脉络。在老城区内,以三座小山为制高点,根据不同地段的环境状况,分别严格控制新的建筑物高度,逐步恢复“黑、灰、白”的建筑色彩基调,推动民族风格的回归。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禁止修建形式、高度、体积、色彩与文保单位不协调的建筑物,使整个古城的环境风貌和谐、整齐、美观。三是体现生活的延续性。在古城保护中,除了因人口密度过高而对五分之一的居民外迁、疏散外,其余居民都生活在老城区。同时利用腾出的空间,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并增设了手工工场和商贸、文化等设施,经营绍兴传统工艺品、地方名特产和酒店、茶楼,让人深切感受到这是活生生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名城。四是显现人文自然的融合性。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两大优势叠加起来,进一步彰显绍兴“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保护城区府山、塔山、蕺山的原始风貌,并在山上分别重建、修复了飞翼楼、应天塔、文笔塔,营造了城在山中、山中有城的独特景观。加强对城区水系的规划、保护和利用,大力整治水环境,使城区水系畅通,清水长流,保持了绍兴“东方威尼斯”的水城特色。结合文物古迹和旅游线路进行扩绿、播绿、增绿,营造了“天人合一、水绿相依、城园一体”的城市景观。
二、主要成效
古城保护也是一项有回报的重大工程。我们通过持之以恒、扎实有效的古城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有力推进了绍兴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的建设步伐。
1、传承了历史文明,彰显了历史文化的生命力。特别是经过修缮保护的7个历史街区,以整体协调的环境风貌,展示着城市某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修缮后的仓桥直街200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评委会专家认为,“仓桥直街成功地展示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力,成为中国遗产的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的展示地”。
2、拓展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随着古城保护工作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有力拓展了城市的居住、休闲、文化、旅游、商贸等功能,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公祭大禹陵、鲁迅文化艺术节、国际兰亭书法节、水乡风情旅游节、中国越剧节等节会活动,也有效扩大了绍兴的对外交流合作,为经济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绍兴市相继被评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在中国城市竞争力50强中位居第29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1名、浙江省第3名。
3、优化了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在古城保护过程中,修缮了沿街居民住宅,改善了市政设施,增设了配套服务设施,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绍兴市相继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称号,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500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中位列浙江省第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18位。
4、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有效保护古城,由于把城市发展中的增量部分移到古城之外,为古城保护腾出了空间,有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近年内,按照《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实施“城市北进、旅游南延、沿江开发、多向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导向,坚持组团式发展,越城、柯桥、袍江、江滨和镜湖新区建设扎实推进,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的综合商贸新城迪荡新城已开发建设,建成区面积已从“九五”末的31.9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加快了绍兴城市发展由“山会时代”迈向“鉴湖时代”、“杭州湾时代”的进程。
三、几点思考
古城保护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绍兴古城保护的实践和探索,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一个范本,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启迪。
1、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做到科学规划,依法管理。古城保护工作必须纳入法治轨道,遵循和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新修订的《文物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等精神和要求。绍兴的古城保护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古城保护规划经历了三轮修编,指导思想一以贯之,思路不断完善。第一、二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明确了“点、线、面”保护的量化指标,提出了实行整体保护和风貌保护的思路。1998年开始单独编制《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使古城保护走上了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专门成立了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履行名城保护、修缮、改造、管理和建设等职能。制定出台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意见》、《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等,对街区风貌管理、街区违章建筑查处、沿街店面招牌广告规范化制作等作出规定,并与住户签订民居修缮保护协议,做到依法管理、制度管理、友情管理、社区管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2、必须坚持特色原则,做到传承文化,弘扬个性。城市特色本质上表现为各种文化形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交流、渗透不断加剧,保护文化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也是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保护独特的民族个性和特色,就是保护历史和民族的本色。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历史文化,爱护城市个性,切实承担起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薪火传人的历史责任。在古城保护中,我们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以大禹和鲁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越都城为代表的古越文化,以黄酒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以越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兰亭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乌篷船、乌干菜、乌毡帽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环城河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已有越剧、绍兴黄酒酿造工艺、梁祝传说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国家级遗产,留住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展示了城市的独特个性,激发了城市的内在活力。
3、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没有人的活动,古城就会凝固和僵死。坚持以人为本,让古城保护成果惠及所有居民,是古城保护的文化追求。我们在古城保护过程中,始终关注和尊重人的现实需求,为每家每户增设了卫生设施,将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路灯、自来水等管线实施地埋式改造,把历史街区的污水统一纳入城市排污网,拆除有碍历史风貌和街区环境的违章建筑,允许居民在室内进行现代化装修,有效保证居民享受现代文明。同时,我们还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古城保护、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历史文化创造者、享用者、承载者的主体作用。如在历史街区私房的修缮中,政府和市民负担55%和45%的费用,让居民参与中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投资12亿元的环城河整治工程建设中,政府仅出资5000万元,其他就通过市民捐款、企业资助和盘活沿河土地存量等措施解决。
4、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做到激发活力,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发展空间创新。我们要坚持机制创新。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古城保护的投入能力、建设能力。我们在古城保护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市民参与、企业资助、银行贷款的多元投资机制,已累计投入古城保护建设资金130多亿元,同时还引入世界银行贷款4400万美元,用于古城民居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要坚持文化创新。城市文化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和延续。我们把传承历史文化与彰显现代文明结合有机起来,积极建设绍兴大剧院、鲁迅电影城、绍剧艺术中心、中国黄酒城、绍兴名贤馆、越王城、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等现代标志性文化设施,创作了《大禹治水》、《真假悟空》、《越王勾践》等一批文化精品,为古城充实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要坚持发展空间创新。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布局,避开历史城区,到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建设,实现历史名城保护和新城开发的相得益彰。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坚持城市组团式发展,将城市发展的增量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跳出古城保护古城”,使古城原有的功能性负担得以减轻,过重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过重的环境压力得以宽松,为“做精古城”创造了良好条件。

3. 谁知道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去区的景点如何规划啊

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三年一中变”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市原则,以迎接九运会为契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文明法治的同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2010年一大变”,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确保城市建设、发展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快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营造卫生整洁、安全文明、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加强以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实现“一控双达标”;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构筑凸现山水城市特色的花城风貌;推进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建设,塑造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明新形象;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依法治市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以文明社区建设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提高市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到2001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全省文明城市。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1.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向东、南部地区发展。2000年完成广州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战备研究、城市绿化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南部地区(大石、钟村一带)发展规划研究、新机场周边地区控制性规划、城市组团隔离带规划。2001年完成东部地区(南岗、新塘一带)发展规划研究、花都新华片区、番禺市桥片区和南沙片区总体规划修编。
2.加强园林绿化规划。2000年完成白云山东南部绿化休闲带规划、珠江(华南大桥至虎门大桥)两岸绿化景观规划、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海心沙文化广场规划、东风小洲公园规划、麓湖半山公园城市设计、中央广场城市设计深化方案、海珠桥南广场城市设计、丫警沙岛城市设计、海珠果树生态保护区规划实施方案。2001年完成南湖国家旅游渡假区规划修编、帽峰山生态公园规划、箩岗香雪公园二、三期规划、麓湖公园规划。
3.完善城市中轴线、城市中心区和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设计。2000年在新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珠江新城段中轴线城市设计和赤岗段中轴线城市设计、城市传统中轴线保护控制规划、天河体育中心至黄埔大道段城市设计。2001年完成整体空间城市设计、主要街道空间特色规划以及旅游体系规划。
4.完善旧城传统人文景观保护规划。2000年完成海珠石保护规划、聚龙村保护规划、西关传统街区与荔湾风情保护规划、华侨新村保护规划、文德路传统特色街道保护规划、五仙观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华林寺历史地段保护规划、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2001年完成旧城历史风貌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与建设规划。
5.深化道路系统规划。2000年完成“九运会”期间交通专项规划、城市次干道路网深化规划、城市近期交通改善实施方案、城市道路断面改造规划、停车场布局规划研究、芳村区交通规划、港前路等拓宽规划、轨道交通线网深化规划、京珠高速公路广州东线布局部线路调整规划研究、流花火车站北广场规划研究。2001年完成全市立交桥规划方案、客货运枢纽规划、城市进出口道路规划。
6.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规划。2000年完成工业用地布局调整规划、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2001年完成科学城中心区及各功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仓储用地布局调整规划。
7.完善环境保护规划。2000年完成沙河涌、马涌和花地河沿线整治规划、广州氮肥厂原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完成荔湾涌、黄埔涌和沙基涌沿线整治规划、划定流溪河沿岸控制保护区并提出整治与保护措施、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用地调整利用规划、调整环境功能区布局规划、制定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系统规划。
8.完善市容市貌综合治理规划和村镇规划。2000年完成沙和路、龙溪路、广花路、广园路等四条城市进出口道路的沿线环境整治、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环城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规划、沿江路商业复兴与建筑立面整饰规划、流花火车站和环市西路地区、火车东站地区和中山路、珠江两岸、内环路、外环路、机场路、广州大道沿线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搞好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制定三条城中村重建试点规划、城乡结合部三条新村建设试点规划。
9.完善城市综合配套设施规划。2000年完成全市加油(气)站布点规划、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地铁二号线沿线即三元里至琶洲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灯光景观系统规划;全市商业网点布局系统规划。2001年完成地下空间(人防)综合利用规划和居住区空间体系规划。
10.完善现代化中心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竞赛机制。2000年继续完成广州歌剧院、广州报业文化广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工作,同期开展广州北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和新客运港客货运大楼及观光塔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工作。2001年完成广州博物馆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工作。
11.强化城市规划管理。2000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研究、法定图则编制方法与审批规定研究、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管理与实施研究、分区规划调整前期研究和城市规划成果建库。2001年完成分区规划调整工作和法定图则编制试点工作。
(督办牵头部门:市规划局;督办协作部门:市建委、国土房管局、市政园林局、环保局、工商局、市容环卫局、经委、交委、科委、农委、水利局、文化局)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0年完成城建投资140.23亿元。2001年城建资金投入及部分工程项目待定。
2.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和主要道路改造工程。2000年完成东南西环高速公路、丫警沙大桥、新机场高速公路三元里立交、禺东西立交、东晓南路(地面及排水工程)、黄埔大道、增搓路方向联络道、广园东路(禺东西路一丰乐立交)等新建道路。2001年完成北二环高速公路、新机场高速公路一期、珠江两岸景观工程及道路(沿江路侧人民桥一珠江大桥、芳村长堤路)、广园东路(丰乐一增城)、广州新体育馆和黄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道路交通配套工程建设。2000-2001年完成旧广从公路、大金钟路、小北花圈、天河路(天河立交一天河东路)、童心路至麓湖路、旧广花路、广汕路等道路改造工程。
3.交通枢纽和电信建设。2000年完成新机场建设投资23.76亿元、地铁二号线建设投资14.47亿元。2000年-2001年分别安装1万门IC卡电话和30万门有线电话,配合主要道路、繁忙区域地段的整治要求安排通信线路下地工程。
4.环保基础工程和绿化工程建设。2000年完成沿江路截污渠箱工程,完成珠江公园(广场)工程建设;2001年完成猎德污水处理厂二期、兴丰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建设,动工建设西朗和沥沼污水处理厂,并开始动工东濠涌、新河浦涌西段截污工程。
5.城市交通和消防设施建设。2000-2001年完成60个路口渠化改造;2001年增加一批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灯,更新改造及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志内容采用中英文对照,扩展交通监控设备,增设可作拍摄违章、宏观监控用的移动球型摄像机和数码监摄仪。2000-2001年,完成特勤一中队、吉山和珠江新城消防站的建设;购置各类消防车10辆,建造消防船一艘;修复和补装1200个消火栓。逐步整治疏通全市的消防通道。
(督办牵头部门:市建委;督办协作部门:市交委、规划局、市容环卫局、公安局、公安消防局、交警支队、环保局、市政园林局、公路局、电信局、道路扩建办)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1.整治市容环境卫生。2000年一、二级马路16小时保洁率达100%,2001年三级马路16小时保洁率达2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00年为73%、2001年为75%。市区常住住户上门收垃圾率达到95%,并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垃圾分类收集率2000年达20%、2001年达40%;力争建成垃圾分拣中心。2000年实现城乡结合部和广深、京广、广三等三条铁路广州市区段及广佛高速、广深高速、广清高速、华南快速干线四大出口垃圾统收统运。2000年新建公厕11座,改造公厕75座,建垃圾压缩站10座,2001年公厕总数达652座(其中流动公厕110座),垃圾压缩站总数达100座。2001年100%实现“门前三包”,有偿代管。按市政府通告(穗府〔1999〕72号)规定完成全市防盗网清拆和改造工作。逐步解决变压器入室问题。(督办牵头部门:市市容环卫局;督办协作部门:市建委、市爱卫办、工商局、市政园林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电信局、电力局,省、市有线电视台)
2.清拆违法建筑。2000年10月前,各单位按照1999年5月20日签订的《责任书》任务要求,继续完成各项清拆任务;全面完成机场、车站、港口码头、公园、体育场馆、高速公路、立交桥底、客运货运站场等清违整治任务;完成宽26米以上规划路两侧200米和连接规划道路出口的内街(巷)纵深200米、两侧200米,九运会赛事必经路段和高架路、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清拆(包括屋顶、阳台)整治工作,并进行绿化、景观建设和整饰。2001年10月前继续进行上述主要路段的清拆和复绿工作。制止和拆除在建中的违法建筑,带农村的区达98%以上,其它的区达100%。(督办牵头部门:市规划局;督办协作部门:市城管办、国土房管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电信局、电力局,省、市有线电视台)
3.整治乱摆卖、占道经营。2000取缔主要道路、人行天桥、过街隧道、商业步行街、跨江大桥、站场等窗口地段和省、市、区机关、部门等单位周边200米以及城市中心区农贸市场周边200米乱摆乱卖行为,基本实现无饮食大排档占道经营及非法个体饮食摊档随街设档;2001年城区基本消除“六乱”现象。新建和改建高标准肉菜市场,2000年新建19个、2001年新建10个(见附表一);利用闲置空地建立一批临时摆卖点,引导街头摆卖者入内摆卖,做到管理、卫生、公平三到位;规范三车修理摊档,取缔一、二级马路两旁的三车修理档。(督办牵头部门: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督办协作部门:市商委、交委、工商局、市政园林局、公用事业局、卫生局、环保局)
4.整顿交通秩序。实施广州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2000年强化摩托车管理,全天禁止非广州市区牌照摩托车进入市区范围,并在中心城区选择一、两条道路试行摩托车禁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市区交通秩序整治,主要道路(具体名称见附表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的遵章率分别达95%、85%,其它道路遵章率分别为90%、75%,行人遵章率有明显的提高;2001年基本实现行人、车辆各行其道。200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广州市公共交通改善方案》,改善市区公交整体布局以及与地铁交通的衔接;试行公交优先制度,开辟中山路等9条公交专用车道;“一区三边”的交通标志(含公交站牌)采用中英文标识,逐步采用统一标准。2000-2001年结合道路改造,设立一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更新和淘汰已到报废年限的出租车,建立公共交通电子收费系统,提高城市公交的安全服务质量;推进绿色交通工程(电车),新开及调整电车线路6条。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全面整治市区道路停车秩序,严格处罚乱停乱放车辆违章,重新划定道路禁停标志线,在符合条件的路段设立2000个泊车咪表,实行收费管理。按规划逐年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2000年撤消所有违章车辆保管站;2001年基本实现道路停车秩序规范化。(督办牵头部门:市公安局;督办协作部门:市建委、交委、公路局、公用事业局、市政园林局、交警支队、城管综合执法支队)
5.整治珠江沿岸。2000则年10月前,重点整治珠江前航道,完成珠江沿岸纵深200米范围的清拆违法建设任务,按计划展开沿岸客、货运码头的撤销、拆迁工作,规范允许保留的码头,整治沿岸影响景观的各类摊档、飘蓬、广告、标语、指示牌、招牌及违法建(构)筑物;整治珠江沿岸视线范围内的防盗网、“三线”;按统一规划完成重要标志性建筑物的灯饰建设;2001年10月前完成珠江两岸景观工程(沿江路侧人民桥一珠江桥,芳村长堤路)和灯饰建设及各项整治工作。(督办牵头部门:市建委;督办协作部门:广东海事局、市水利局、市容环卫局、规划局、工商局、公用事业局、道路扩建办、珠江共建办、绿委办、电信局、电力局,省、市有线电视台)
6.整治铁路沿线。2000年10月前拆除广深、京广、广三铁路广州市区段沿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的80%,2001年全部清拆完毕。建立、健全铁路环卫管理机构和制度,按照环卫作业标准配置环卫队伍,以解决垃圾出路为重点加强沿线环卫保洁工作。2000年完成铁路沿线排水系统改造工程的80%,2001年10月前全部完成。并全面完成路树改造,增种绿地绿篱、花带景观建设和路灯、路标、护栏及岔道口翻新整饰工作,确保沿线市容美观、洁净。(督办牵头部门:市规划局;协作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市爱卫办、市容环卫局、市政园林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绿委办)
7.整治城市进出口。2000年10月前,完成公路、高速公路15大进出口道路(见附表三)红线退缩范围内及两侧200米违法建筑的清拆工作;完成旧广从路、沙太路二期改造和绿化工程;2001年完成广汕路(北环至龙洞)、106国道、广佛出口、广深公路(开发区至南岗段)改造和绿化及沿线两侧立面整饰工程。2000年、2001年分别建成一批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和景观点。整顿和撤销不规范站场,2000年建设2个、2001年建设5个交通站场。2000年建成芳村滘口客运场和黄金圈、白云、沙太货运场,并完成这些客货运站场与市区公交站场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2001年建成海珠、黄埔客运场及大朗、长安、黄埔集装箱货运场,待公路中心枢纽建成后即撤消5个过渡性的客运场和14个临时货运场。逐步实现长途客运与市区公交在郊外接驳。(督办牵头部门:市交委;督办协作部门:市城管办、交警支队、市政园林局、规划局、公路局、公用事业局、市容环卫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电信局、电力局、华南路桥实业公司、省公路建设公司,省、市高速公路总公司,省、市有线电视台)
8.整治建设工地。2000年建设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95%以上(中心城区工地达标率100%),文明工地率40%〈其中样板工地率25%);2001年文明施工达标率98%以上,文明工地率50%(其中样板工地率30%)。2000年整顿停工、闲置工地100个,2001年整顿50个。建设工地无“四害”滋生,“四害”密度符合所在区标准。2000年10月前完成余泥渣土运输车辆的查验工作,取缔挂靠车辆,杜绝“野鸡车”偷运余泥渣土现象。加强夜间施工噪声管理,严格审批制度,落实巡查制度,重罚违规者。按计划强化对闲置地、块的清理和整顿工作。(督办牵头部门: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督办协作部门:市建委、交委、国土房管局、爱卫办、计生委、城管办、交警支队、市容环卫局、环保局、卫生局)
9.整治河涌。按照“管、修、建”相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2000则年1月至10月重点完善24条(市政管辖7条、水利管辖17条)河涌的整治、清淤和管理工作。全面清拆河涌两岸违章建设,2000年基本完成市政管理的沙河涌、沙基涌、司马一澳口涌、荔湾涌、东濠涌、新河浦涌、马涌的清疏和两侧200米违法建筑清拆任务;整饰市政管辖的七条河涌两岸建筑物立面,清拆防盗网,规范横跨两岸“三线”。2001年基本完成水利管辖的景泰涌、新市涌、南岗涌、乌涌、沙河涌上段、猎德涌、深涌、黄埔涌、塞坝涌、西禄涌、瑞宝涌两侧违法建筑清拆任务。市政管辖的河涌重点做好防洪截污、绿化景观建设。同时兼顾环境、文化建设。2001年河涌清淤、保洁和堤岸改造扩大到40条。(督办牵头部门:市水利局;督办协作部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容环卫局、环保局、工商局、规划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电信局、电力局,省、市有线电视台)
10.整治城区主要区域市容景观和创建市容达标路。各区选定一个商业、文化、旅游中心区域,进行市容景观整治建设,2000年3月前报市规划局确定,2001年10月前按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全面完成。分步实施主要道路沿线,内环路沿线、新、老城市中轴线等专项城市景观整治建设规划,至2001年10月前基本完成。2000年10月前完成南越王墓、六榕寺、镇海楼、五仙观、陈家祠、三元里抗英纪念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农讲所、圣心大教堂(石室)、沙面等历史文化古迹周边200米、清拆违法建筑工作。2001年全面完成上述区域“三线”规划、防盗网清拆和改造、立面整饰、古迹翻新整饰及绿化美化工作。各区在现有市容达标路的基础上,提高标准和档次,完成两旁200米违法建筑清拆、防盗网整改、“三线”规划管理和立面整饰,门牌号码清晰醒目,做到“路平、灯亮、楼洁、线齐、牌明”,花株绿地问种,形成绿化景观带;2001年各区再创建2000米市容达标路。(督办牵头部门:市建委;督办协作部门:市城管办、综治办、市容环卫局、市政园林局、工商局、公安局、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电信局、电力局,省、市有线电视台)
11.整治户外广告、招牌。2000年完成对全市窗口地区、主要进出口、珠江两岸、主要道路违章或有碍景观的户外广告、招牌的清拆工作。巩固户外香烟广告的整治成果。完成全市候车亭广告设置的整治和规划工作,原则上停止审批张挂横额、标语等形式发布的商业广告,并加大对乱张贴、乱拉挂广告的处罚力度。2001年完成对其它道路广告、招牌的整治工作。(督办牵头部门:市工商局;督办协作部门:市规划局、市容环卫局、市政园林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
12.城区除“四害”工作。2000年继续巩固灭鼠灭蝇灭蟑达标成果,并全面开展灭蚊达标活动;从4月至11月每月开展一次除“四害”统一行动,全面清理电缆沟、下水道等卫生死角,消灭蚊蝇滋生地;加强防鼠防蝇设施的基础建设,合格率2001年达95%以上;2001年10月份前机关院校、服务单位、九运会馆场周边、旅游风景区200米范围,物业管理小区以及中心城市实现灭蚊工作达标,除“四害”工作资料齐全,监督检查经常化。公共场所除“四害”经费由市、区、街共同投入,每年人平不少于2.5元。(督办牵头部门:市爱卫办;督办协作部门:市建委、商委、体委、人防办、卫生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电信局、电力局、公用事业局、国土房管局、旅游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
13.加强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2000年完善出租屋、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建立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部门责任制,加大对屋主不履行治安责任的处罚力度,增加科技管理的投入,建立起全市暂住人口信息库。对出租屋的数量、面积、暂住人数和外来人员基本情况,各区每半年进行一次清查、整治,全市每年进行一次普查、整治。2000则年继续清拆城乡结合部、山边闲地内的盲流窝棚,2001年全面拆除完毕。继续加强遣送“三无”人员,重点在“一区三边”范围打击利用乞讨营利的为首分子,做到繁华区域,省、市、区府及部队机关周边200米范围内无盲流乞讨人员,重大节目和九运会前后街头基本无盲流乞讨人员。(督办牵头部门:市综治办;督办协作部门:市公安局、计生委、民政局、国土房管局、劳动局、城管综合执法支队)

4. 景观带与风光带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景观带就是种了几棵树种了一点绿色植物,而风光带需要有风景区才可以叫风光带

5. 吉安在建一座公园,以法治文化为主题,占地多大呢

说起江西,很多人会想到江西的红色文化,江西红色文化远近闻名。除了江西的红色文化,人们会想到南昌这座城市。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境内经济实力较为强悍,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座英雄城市。在江西,除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还有一座城市被称为“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它就是吉安市。

吉安市法治公园的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游玩的好场所,还将为人们提供免费学习法治的好地方,进一步普及法治。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吉安市法治公园的建成呢?

6. 如何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1年至2015年,是持续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事业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期,大力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全市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镇、和谐魅力之镇、幸福实力之镇,提升“法治仙女”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按照中央、省、市“六五”普法规划精神,根据《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深化认识,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要求
2006年至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的指导下,全镇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我镇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助推全镇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法制保障;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法制规范;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法制引导;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法制推进。发挥法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规范引导作用,必须通过深入持久地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保障和促进“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法治江都”建设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广大公民学法用法的实际需求,以服务工作大局为已任,以建设特色法治文化为统领,以优化体制机制为保障,以狠抓普法措施落实为重点,求真务实,创新争优,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广泛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普法工作新格局,为把我镇建设成为创新活力之镇、和谐魅力之镇、幸福实力之镇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更加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全镇公民进一步掌握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全镇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法制宣传普及率达90%以上。
——全社会法治观念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不断确立,法律的权威得到更广泛的尊重,全社会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法治文化建设成果更加丰富。法治文化各项基础建设大幅度进展,形成更大规模、更深影响、更高层次的法治文化品牌效应。
——法治实践活动成效更加明显。全镇各领域各层面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到2015年末,达到扬州市、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的村(社区)的比例分别为98%、30%,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复检合格率100%。国家公职人员法律素养全面提升,依法履职、依法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法治仙女建设、服务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大局,部署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举措,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推动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地位,不断推动法制宣传工作深入。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法治惠民”的普法理念,紧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有针对性地开展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方便参与的普法活动,使法制宣传的整个过程成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成为维护、实现和发展好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把握规律,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认识,把握民主法制建设对法制宣传教育的客观需求,研究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特点规律,牢牢掌握法制宣传工作的主动权,积极开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机制、新载体、新举措,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常抓常新、充满活力。
按需施教,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部门、行业、对象的情况、需求和特点,选择易于接受、富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做到“需什么普什么,缺什么普什么”,既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又注重培育法治精神,努力体现法制宣传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普法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四)主要任务
1、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法制宣传。紧紧围绕我镇“法润仙城、服务发展”的主题,突出宣传有关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发展、资源环境建设、节能治污减排、低碳循环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改制等法律法规。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深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活动,突出宣传有关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平正义、诚实守法经营、政府信息条例、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政府和广大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的法治环境。
2、围绕培育公民意识开展法制宣传。培育公民意识是更深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点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宪法精神和宪法意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涵。要结合公民生产生活的实际,继续在全镇深化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特别要把学法用法与培养法治精神结合起来,把主张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定义务结合起来,增强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引导群众依法规范言行,依法参与并管理各项社会事务。
3、围绕推进法治实践开展法制宣传。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法治仙女”建设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推动各层次各领域的法治实践活动。突出抓好《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夯实法治政府的建设基础。大力推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总结经验、健全完善制度,有效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实践的质量和水平。把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法治思想作为法制宣传的关键,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内在动力,有效推动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的各类法治实践。不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引导广大公民自觉有序地参与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村、依法治企等法治实践中来,不断扩展法制宣传工作的外延和内涵。
4、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法制宣传。让人民群众在法制宣传中得到实惠,是法制宣传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用工合同、医患纠纷、城镇改造、土地承包、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思维调节利益关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纷争。突出宣传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法律法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对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为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济困助残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5、围绕繁荣法治文化开展法制宣传。要结合形势任务不断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进行研究探讨,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文化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具有仙女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强化法治文化熏陶功能,将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有机融合,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辐射效应,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形成较为完备的基层法治文化设施体系,建造一批有特色、品位高、功能全、规模大的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展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进一步塑造法治文化品牌。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水平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实践中要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着力夯实青少年的法律基础,促进和带动全社会各类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一)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是法制宣传的重中之重。要把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作为法制宣传的关键,创新机制,优化形式,严格实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邀请专家学者讲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制度,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评比检查,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动性。要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治思想、法治精神、法治能力和法治实践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参谋作用,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走上更高的境界。
(二)深入开展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公务员日常法制教育制度,把法律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次40学时。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定期对公务员学法情况进行考试考核,每季度组织一次网上学法考试,有效实施中层干部任前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将法律素质作为任职、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要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公务员的法律知识考核力度,坚持法律知识考试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实施公务员学法登记和学法用法通报等制度。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格局。大力加强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法制教育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考卷,保证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的“四落实”。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广泛组织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调整充实,健全完善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手机等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式。坚持以每年九月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月,开展多形式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同时,有效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四)深入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严格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把法律知识纳入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切实保障法律顾问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扎实推进广大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外讲诚信、依法经营,内讲制度、依法管理”的企业法治文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个体、私营及外资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制培训。
(五)深入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与农村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活动。深入实施“法律书籍送农民、法律服务到农家、法律文化进农村”工程,继续完善村级“普法中心”、“农家法制书屋”和农村法律图书角(柜),并与司法调解站、调解室紧密结合,推动村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升。着力提高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法律素质,充分利用农业合作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开展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村务、防范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全面推行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制宣传员的做法,不断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至“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创建活动中,拓展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六)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法制培训学校(站、点),紧密结合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继续强化“农民工法制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以及各服务管理环节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帮助流动人口合法有序融入当地社会。整合资源,在流动人口聚集单位建设“普法中心”,方便提供法律知识学习、查询、救助等法律服务,不断满足其法制需求。
三、贴近实际,开拓创新,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特色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全面实施法治文化引领战略,大力推进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切实转变宣传方式,努力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塑造普法工作品牌。实施法治文化解读工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一系列融历史、人文、休闲、普法于一体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阵地,建成一批有特色、品位高、功能全,标志性的法治街区、法治广场等,创作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精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举办法治文化论坛、法治文艺调演、法治文化节等。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
(二)丰富主题活动内涵。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结合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加强普法教育,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适时开展形式灵活、实效突出的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12·4”法制宣传月活动,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围绕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及时开展各种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活动。全镇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把主题宣传活动与年度宣传重点,与各项具体任务、与新法颁布实施、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协调宣传力量,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不断推进各项普法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三)构建“法律六进”新模式。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通过物化、固化“法律六进”载体,全面构建和完善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单位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协调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新格局,力求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有新突破,使“法律六进”工作更加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促进和谐,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四)拓展法制宣传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城市、乡村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构建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观,大力建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法治文化广场、法制一条街、法治画廊、法治企业、普法中心等新阵地。加强电视、广播、报刊以及普法网站法制宣传专栏、专版、专题建设,优化栏目,提高质量。加强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和法律服务热线等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运用新媒体。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数字出版、手机报等新型业态的普法功能,重视运用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法制宣传网站、网页,注重加强学法网校、网上学法考试平台、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站的建设,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形成“舆论全覆盖、媒体全联动”的传播态势。
(六)推动法制宣传理论创新。结合我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特点规律,加强对法制宣传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举办法治文化论坛、召开理论研讨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法学理论研究优势,指导和推动工作实践创新,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四、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合力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基层组织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三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规划、同考核、同落实。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镇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视察、检查和督促。健全各级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和组织功能,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领导机构的各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规划的实施工作,日常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依照《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具体规定,完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互动联动工作机制(领导干部普法牵头部门:组织科;公务员普法牵头部门:宣传科;青少年普法牵头部门:文教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牵头部门:安监办;农民普法牵头部门:农经站;流动人口普法牵头部门:派出所),各牵头部门要建立领导组织和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计划和措施,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工作,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各类媒体应当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公益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广大公民积极参与、支持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根据《江都市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情况考核验收办法》,进一步完善各种指标体系,细化各项考核内容,引入社会评价功能,建立系统、实用、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察。强化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能意识,建立工作综合评价、绩效管理机制、重点对象牵头部门述职制度,年初分解落实任务,年中随机检查督促,年底抽样考核,责任部门定期报告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各部门要将法制宣传工作纳入年度整体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明确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落实,不断总结提高、推广典型经验,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落实经费基础保障。在保证普法经费不低于省有关部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划拨、专款专用,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予以增加。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要结合普法工作的实际,安排落实相应的专项经费,保证法制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公益性投入。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职数和编制的规定,配齐配强各级专职法制宣传干部队伍,通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在职学习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各项业务技能。切实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制宣传联络员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学心中心户、法律明白人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热心于普法事业的人士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加强培训、管理、支持和指导。
(五)努力推进工作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上半年。各村(社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五年规划,报镇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各村(社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督查和表彰。
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工作。

7. 养狗有什么规矩你知道吗

养狗不是只把狗狗养好就可以,我们也时常见到报纸媒体上一些报道,某某狗主人和它的狗狗做了某些令人不齿的事情遭人谴责,所以,养狗还是个关乎道德的事儿,想把狗养好,可有不少规矩呢!

1、养狗的技术不能差

据媒体报道,时常有人被宠物狗咬伤,因此而死的也不在少数,仅北京每天被狗咬的人就有将近200人之多,其中就有得狂犬病而死的。俗话说“养不熟的狗”,有的狗会咬主人,特别是春天发情期,日前本报就报道过这种糗事。据温州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也显示,近几年来,温州市每年因啮齿类动物咬伤而就诊的人数均超过4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案例是被狗咬伤。如果养狗者技术不好,养狗就是害人害己。

2、不能让犬狂吠乱叫

不能对犬宠爱过度,让犬明白你是犬的主人,犬听话有奖励,不听话有惩罚〔犬往往通过第一次叫声达到目的,还要叫第二次、第三次〕。如果发现犬叫不应该,就要制止犬叫声。主人应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犬叫声高、低、长、短表达的意思,做出处理反应,并对爱犬安抚。如果发现犬咬人,应立即制止。如果犬咬人的坏习惯不能改变,主人要毫不留情地将咬人犬处理掉。

3、宠物外出的规矩

宠物如若放养到(公园、绿化景观带等)公共场所,就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如出门遛狗要带报纸或狗便袋、训练小狗按规矩排便、与孕妇幼儿保持安全距离等。如果不守规矩,理应受到批评,甚至处罚。

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国外一些文明养狗的举措,如在加拿大,不论购买或领养,都需办理相当复杂的手续,并接受“是否适合养狗”的资格审查,如审查失业者是否有条件养狗,只有审核通过者,才可养狗。在德国,小狗都要上“狗学校”,学习有关的礼仪,如果不学礼仪,就要吊销狗证。

宠物如若放养到(公园、绿化景观带等)公共场所,就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如出门遛狗要带报纸或狗便袋、训练小狗按规矩排便、与孕妇幼儿保持安全距离等。如果不守规矩,理应受到批评,甚至处罚。

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国外一些文明养狗的举措,如在加拿大,不论购买或领养,都需办理相当复杂的手续,并接受“是否适合养狗”的资格审查,如审查失业者是否有条件养狗,只有审核通过者,才可养狗。在德国,小狗都要上“狗学校”,学习有关的礼仪,如果不学礼仪,就要吊销狗证。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养狗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对狗的放任带来的危害,积极提高个人素养,将文明养狗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此外,还要有所担当,对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环境承担起更多的社会义务和经济责任。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要用法治规范养狗行为,通过制定法规、加强执法、开展宣教等方式,引导市民文明养狗,这对于我们的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8. 开着长安CS75漫步新桥平安法治主题公园!

新桥是一座悠久历史的城镇,也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城,新桥有很多的历史景点,比如说新桥古村,清平古墟等等都是很有名气的。今天我们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环境优美的新桥法制主题公园,这也是我们今天前去玩耍的一个好地方,公园的环境非常秀丽,景色宜人。我们开着小七一同前往新桥法制公园,只需要短短的半个小时车程就可以到达,路途虽然不远,但小七的优良操控和舒适的驾乘体验却给同行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也深感欣慰。

凉亭边上的法制宣传建筑很有特色,它像一本书一样给大家介绍法制的重要性。

法制主题公园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主题公园,法制建设关乎着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保障我们合法权利的有效武器,可以确保我们生命及财产的平安,所以说法制建设至关重要。好了,本次分享到此结束,最后祝广大车友车长安,人长乐。

9. 景观带是什么,景观带是什么知识

1、景观带是一系列的景观设计。

2、人们的审美在不断改变,景观设计风格也会像流行色一样,变化不断,从之前盛行的新中式,到现在很多项目会慢慢的向现代简约风格转变。当今别墅景观设计形式已经从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国园林艺术中吸取精华,过渡到从世界各地其他景观建筑风格中取其优为己用,如美式、欧式等等。

热点内容
国际经济法判断题 发布:2025-01-16 05:29:31 浏览:739
两会民法典草案 发布:2025-01-16 05:25:29 浏览:542
刑事诉讼法对应的实体法是 发布:2025-01-16 04:38:02 浏览:286
武进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1-16 04:28:07 浏览:760
中介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6 04:05:03 浏览:413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发布:2025-01-16 03:59:08 浏览:624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
基层党员组织条例 发布:2025-01-16 03:40:04 浏览:271
公司注销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6 03:02:42 浏览:282
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 发布:2025-01-16 02:54:26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