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反腐是什么
1. 谈谈对依法治国与反腐倡廉的认识
反腐倡抄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袭
反腐倡廉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改革开放事业能否继续推进,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力举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反腐倡廉既需要从思想上、作风上下功夫,更需要从制度上、法制上着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战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规范权力、约束权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现实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莫不是以权压法、以权越法、以权替法、以权傲法、权大于法的结果。经验一再表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才能使各级党政干部在铁面无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
2. 为什么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反腐新篇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主题,提出许多遏制贪腐的措施,开启了反腐工作进一步朝着法治化、制度化方向迈进的新篇章。
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我们党对于反腐败的坚决态度和有力举措是一以贯之的,同时,我们党多年反腐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又清晰地呈现出从运动反腐向制度反腐的前进轨迹。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思维下反腐治权的必然要求。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稳定性。法治反腐突显的手段和目标就是“治权”,法治反腐是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建设法治中国设计了一个宏大蓝图,蓝图的核心就是约束、制约、监督权力,并为遏制和预防腐败构建出路线图。从法律层面提到法制建设,设计出由上到下的一系列法律和相关司法体制改革以及法律教育的方方面面。腐败归根结底是公权力的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正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成果之一,也是以法治权将腐败真正斩草除根的治本之道。涉及权力产生、运行、监督和问责的系统化过程,需要让权力的产生、运行每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并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系,使权力运作具有可控性。以法治权,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需把握和落实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法产生权力。权力产生时充分体现权为民所赋,尊重民众的选举监督,在民众选举中实现权力的让渡,形成监督权力的主体。使公共权力的使用者真切地感受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真实地“向下”负责。同时,民众选举的过程就是选择群众信任的、有责任心的代表者的过程。这就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形成党内选举与人民选举的互动,着力开发民主选举建设的空间。
二是依法保证运行。对公权力而言,行使职权的行为自始至终须有法律依据,法无规定即禁止。要加快制定权力标准和运行规范。针对当前权力边界不够明晰的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和层次的领导机关及职务类别的权力需求,对权力的内容、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程序,以及超越职务权限用权或违规用权应受的惩处等,从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从法律上做出明确解释。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为各种行政行为提供最基本的权力边界和程序规则,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确保每项权力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
三是依法保障监督。有权就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法律可以对权力加以限制,并且落实到国家制度设计和公权力配置上,建立对公权力和公权力行使者的制约监督机制,有效压缩腐败活动可以利用的“灰色空间”。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要通过公开约束规范公权力。完善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公权力全过程的公开。要创造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的条件,拓宽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的管道,充分利用现代新兴媒体监督的便利,实现对公权力行使的全时空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失控。
四是依法规范问责。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规范对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有效机制。要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是让权力在权力间形成制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仅要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制度,让权力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还要让权力在权力间形成制衡。因为权力是不具自律性的,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权力会自动钻进制度的“笼子”。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种制约机制应当是“自动化”的机制,是制度不执行不行的机制,是责任明确、有错必究的机制,是破解“谁监督监督者”死结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让每一项涉及人民、国家、党的利益的重大决策,都不可以由一项权力独自完整地作出。要寓制衡于各权力之中,使每一项重大权力都是在规定的程序下、在约束的机制下行使,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
3. 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党推进法治反腐的政治生活依据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回心,起着总揽全答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共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其中依法执政是基本执政方式,就是要将党的主张,按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4. 反腐败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你好!
1.应当加快法律的完善,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的发展期,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法制的不健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讲,就是官员腐败所获得的收益与之后受到惩罚的不对等,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缺少对法律的敬畏。因此加快法律的完善是有必要的,让法律有足够的威慑力,减少因腐败而产生的损失。
2.应当加快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减少乃至避免权力寻租的出现
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市场主体—企业会出现通过向政府官员贿赂以实现自己的利益,不进行公平竞争,官员也会为了实现权力效益的最大化而与此类企业合作。因此,我们不仅要发展市场经济,也要通过成立证监会等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如中科创业的K先生吕梁与官员相互勾结,在股市上覆雨翻云,导致股市的混乱。最后,公安机关介入,才结束了这个闹剧。因此,可以看出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使腐败的途径得以减少。
3.加强官员自身的修养,提高他们的法律和道德素质
由于我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官员有着“官本位”思想,在古代,官员更是以“父母官”自居。因此,要减少腐败还要从改变官员的思想开始。例如,可以让官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优秀官员的先进事迹,同时,在教育上,要更加广泛、深入宣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如央视播出的反腐倡廉的公益广告,不仅让官员受到感染,也会让公众改变自己的思想,即官员与群众之间是相互信赖的关系。官员能做好本职工作,不会伸手要钱;群众也不会有不给钱,官员不给办事的想法。也许这样,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会更快,腐败这一问题也会变得更少。
4.加快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更为强力的反腐机构,并赋予它们更大的权力,减少其所受掣肘
在反腐的过程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反腐官员在监察过程中会受到其他权力的干扰,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在我国,地方司法机关除了要对上级机关负责以外,还要被地方政府限制,因为地方司法机关的财政来源得自地方财政的支持。这就让司法机关进行工作时会受到除法律以外的阻碍,同时,纪委虽然可以对官员进行调查,但往往会使调查行动暴露,使犯罪分子逃之夭夭。所以,为避免因权力不够而导致监督机构无法很好的履行职责,就要加强它们的权力,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办案方式,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如香港的廉政公署和新加坡的反贪污调查局(CPIB),这两个机构的成立使香港和新加坡的腐败现象大为减少,使两地得到安宁。这两个机构都有极大的权力,大到政府首脑,小到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它们都有权力对其进行调查。同时,它们还具有“秘密调查权”,对官员的调查不需要经过其他机构或个人之手,这样就避免了官官相护的现象,使腐败不能被隐藏。香港便是在反腐败多次失败后,于1974年通过《廉政公署条例》,成立了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香港有大多数的警察腐败,影响了香港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之后,新机构的成立不仅纠出了一大批腐败分子,还形成了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使香港社会得到稳定。
5.反腐败的成功还需要领导者的政治决心
领导者掌握着国家和社会的大部分资源,有着足够的能力去解决一些社会顽疾,而解决腐败,同样也需要领导者的关注和决心。新加坡的腐败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早期,而其反腐败历史也是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然而一直没有太大成效,直到1959年自治及人民行动党执政,才得以改变,这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则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坚强决心。他决
1/2页
心反腐,完善法律,快速的实现了法治,并且成立CPIB。保护调查局的独立性,不受任何人干涉,对于举报的市民也有保密条例,并且犯罪嫌疑人也有进行告知自己所知的义务。同时,为了防止公务员包庇或是参与腐败,公务员也有进行检举的义务,否则知情不报也是犯罪行为。正是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一扫腐败的乌云,维持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和香港一样的“亚洲四小龙”。
6.建立财产公示制度和高薪养廉制度
为防止官员腐败,就有必要提高透明度,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还必须是官员的个人财产也透明。公众了解了官员的财产状况,才可在平常的监督活动中判断了解官员是否腐败,形成有效的监督。从成本—效益角度,建立高薪养廉制度,可以增加官员腐败的后顾之忧。在建立此制度的新加坡,最高领导人即总理的薪水在2010年为230万美元,是世界薪水最高的领导人。同时,颁布了《行为与纪律》准则,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选拔。这样,官员就必须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受贿,面对腐败的高风险,一旁是非常高的、足以使自身有非常高的生活水平的薪水。在这方面的选择是可以预料的,官员必定不会涉足腐败,而腐败现象也必然减少。
7.反腐败还应重视外部监督,应得到更多人民大众的支持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反腐败成功的重要的条件。如2012年下马的诸多高官中有陕西原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广州市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
5. 法治反腐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急!
坚持依靠“立法建制”反腐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法制体系,加强反腐败立法,这种立法越完善、越规范,就越能有效预防、遏制和治理腐败。
同时凸显司法独立。
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5、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可以督促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可以为人民谋利,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
6、我们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7、公民行使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以事实为依据,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9、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0、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6. 十八大后党和国家反腐败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哪些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 中 央 领 导 集体在反 腐 败 上发实招、出重拳,一连串“虎贪”、“蝇贪”落网,民心为之一振、风气为之一新。透明反腐、责任反腐、节日反腐、治奢反腐、法治反腐、网络反腐、国际追逃、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举措诠释出十八 大 以来反腐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凸显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是一句空话!“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是一句口号!
7. 谈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必要性政治
A 谈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必要性
在法治框架下查处腐败,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我们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
1、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通过法治反腐,加强改革限权,强化监督制约,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彻底压缩腐败滋生空间。
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反腐也意味着制度反腐,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中,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达到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
2、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我们就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能从源头上、根本上遏制特权思想、预防权力腐败、维护法律尊严。
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更加强调一切皆断于法,权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注重发挥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对于公权力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作用。这一方式,也符合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制度安排:通过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产生威慑效应,及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和社会公众对反腐‚一阵风‛的担心;通过巡视监督、干部约谈、报告抽查等密集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恒,激发公众反腐热情,建构社会反腐信心。
3、在反腐这场艰巨战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气,缺乏法治思维,不可能取得反腐决定性胜利,也无法为改革保驾护航,打虎者同样也应受到监督。
8. 中国法治反腐网是最高检察院主办的吗
中国法治反腐网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吗?主要关于反腐的都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
9.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一要不断完善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要通过废、改、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要善于将党的反腐败主张和决策转化为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国家立法将反腐败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轨道。在十二届人大已将反腐败法列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的基础上,要就尽早着手、科学论证、开门立法、广聚民意,加快制定出台反腐败法、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法、公共信息公开法、预防和处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法、举报人和证人保护法等法律。要在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罚力度。要做到预防与惩治、治标与治本,监督与查处、实体与程序、运作规则与一般程序并重。要加强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协调配合。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进行清理,过时的及时废止,不完善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紧制定,切实提高法律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为制度刚性运行夯实基础。
二要大力培养反腐败的法治思维。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具变化性的因素,只有大部分社会成员具备了法治思维,反腐败法律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因此要加强法治文化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涵养制度为要、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努力提升法治理念。使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体现法治精神,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纪政纪法纪教育,组织干部学习法律,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一切立身行事都以法律为准绳,自觉忠于法律、遵守法律,增强公务人员执法、守法自觉性。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切实解决好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使领导干部真正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岗位。
三要依法监督保证法律制度刚性。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通过不断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和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刚性运行。推进反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盯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治方式引导和规范群众有序参与监督。鼓励实名举报,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处理涉腐网络舆情,做到积极应对,正确引导。要进一步加强“三转”,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以权谋私等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维护法律制度刚性。
四要坚持使用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惩,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同时必须要坚持用法治方式查办案件,坚守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这一原则。要坚持实体正义和程序合法的统一,健全办案制度、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要规范办案流程,正确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绝不能随意性执纪、选择性查处和越权违规办案。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职能部门间协同办案、信息沟通、案件移送,做到“快查快结”。要严格遵守案件线索规范管理、办案安全事故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细化办案标准,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纪恰当、手续完备,使查办的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要打造过硬队伍提高法治能力。要按照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要求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防止“灯下黑”,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推进反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教育,进一步增强纪检干部的法纪意识,夯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定期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核,并运用好教育考核结果,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干部。要强化管理,促使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违反审查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的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和规定。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坚决制止,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坚决调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袒护、决不手软,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最大的毒瘤,而法治是人类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好的社会治理方式,是治疗社会弊病的良药。纪检监察机关只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工作,才能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旋律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