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白玉蟾道德经

白玉蟾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5-31 19:42:13

A. 老子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解释:

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大道,至高无上,极尊至贵的道。无情,没有偏爱及私情。运行,旋转运行,此处指化生万物。

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间万物。此句言人有喜、怒、哀、乐等表现,都是从一个“情”字中而来,然而不可名状的大道,虽然万物都在她的包容之中,但她则是一视同仁,没有半点偏爱和私护。

出处: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译者:

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

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释义:


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


大道,至高无上,极尊至贵的道。无情,没有偏爱及私情。运行,旋转运行,此处指化生万物。

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间万物。无名,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因无形无象,所以叫无名。《道德经》云:“道常无名。”

无名指有功是而不为名。《道德经》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不有指不为已有,也是指无名之意。

长养,生长养育。万物,指世间万事万物。此句言大道自生万事万物而不为己有的博大胸怀和无私。

(1)白玉蟾道德经扩展阅读: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介: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

经文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戒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清静经》在后来的道教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由於一般人思维的局限性,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并无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

正因为”道”本身是难以言说,所以在《清静经》里写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抽象。

但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道,是「一」之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而生生不息即是道体的作用,道存在於天地之间的生命意义。

《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

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B. 道家哲理诗词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C. 本人不才,读不懂老子所著《道德经》,后来在朋友指引下知道《憨山大师注老子道德经》这本注,求现代文版

憨山大师就是明代的释德清。同时著有《庄子内篇注》。现代文版就难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繁体竖排本我比较看好。只能那样看了。

D. 道教最著名的书籍有哪些

太平经,道德经。

E. 《道德经》较好的注本有哪些

《道德经》主要注本有哪些?
《道德经》言简意深,自秦汉以后被历代道家学者奉为根本经典,为之注解者极多。仅现存《道藏》中的《道德经》注本,就有50多种,这些注解因时代不同而不断变化其宗旨,因此研究老子学的变化,可以了解道教义理发展演变的历史踪迹。
现存最早的老学著作,是西汉末年严遵的《道德真经指归》,本书以“自然无为”为宗旨,以修身正法与仁义道德相统一,用以经世治国,养物生民,实人君南面之术。《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相传为西汉文帝时河上公传授,实际上是东汉黄老学者假托之作;本书阐发以道治身治国之旨,而以治身养性为本,是东汉黄老学从经术政教之道向神仙道教转化的象征。《老子想尔注》,相传是东汉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所撰,本书是早期道教思想教义注解经文,反映道教神化老子,以宗教神学改造《道德经》的特点。
魏晋玄学家注解《道德经》的代表作,有王弼的《老子微旨略例》和《老子注》,都是以玄学本体论哲学解经为其特色,表明道家哲学从汉代黄老学宇宙论进至魏晋玄学本体论,影响极大。自南北朝至隋唐,道教哲学从玄学本体论演变为重玄双遣论,当时出现的《道德经》注本有数十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道士成玄英《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和李荣的《道德真经注》。宋元时代,老子学的新发展是以内丹学说注经,如南宋白玉蟾的《道德宝章》,以道教内丹学融会佛教禅宗思想,书中杂有不少炼丹药物和火候图像。

F. 描述道德品质诗句

描述道德品质的诗句:
《偶见吟 其一》

作者: 邵雍
富贵多傲人,人情有时移。道德不傲人,人情久益归。道德有常理,富贵无定期。蒿莱霜至萎,松柏雪更滋。...详情
《李伯阳赞 其二》

作者: 白玉蟾
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详情
《李伯阳赞 其三》

作者: 白玉蟾
蓬莱三万里,道德五千言。一自青牛去,函关烟雨昏。...详情
《书邓先生石几》

作者: 项传
昔闻河上公,今见濠上翁。姓名氏时易,道德经解同。...详情
《散花词 其九》

作者: 宋徽宗
洞案炉烟起,无为道德香。同根无异气,喷鼻更芬芳。...详情
《提举太尉张求颂》

作者: 释如净
平生道德迈前贤,著汉衣冠拜汉天。自是名高闲不得,阿难依旧世尊前。...详情
《缘识 其八八》

作者: 宋太宗
冲和道德勿相违,圣事超凡好仗依。但有阴功存世界,何疑白日化身飞。...详情
《题李子高虞部园四首 其二》

作者: 范纯仁
脩鍊工夫合自然,河车潜引玉池泉。老君道德人难识,复见云孙达二篇。...详情
《力仙 其一》

作者: 徐积
崆峒道人良多识,易以真为难以力。岂无羣圣可相师,亦有一篇言道德。...详情
《董楼》

作者: 白玉蟾
文章道德今谁似,事业功名我不无。十载江湖一杯酒,夜深说与董归奴。...详情
《慧聚寺》

作者: 杨备
驻锡栖云石室中,楼台一片画屏风。禅师道德知多少,不尔山神肯助工。...详情
《老子像》

作者: 张良臣
函谷关头紫气浓,独教关尹喜相逢。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载周家藏室中。...详情
《缘识 其九○》

作者: 宋太宗
经到玄科大法中,先持道德济阴功。三清有路人难到,但守虚无一迳同。...详情
《又寄二阕 其二》

作者: 韩琦
到处园亭列画屏,四时如只在仙扃。归来便是无为乐,不必重笺道德经。...详情
《赐和蔡京》

作者: 宋徽宗
道德方今喜迭兴,万邦从化本天成。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详情
《刘待诏老子出关图卷》

作者: 刘意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详情
《崔祐甫》

作者: 徐钧
道德驰声满建中,岂无人可继馀风。最怜贞观开元治,付与奸邪蕞陋翁。...详情
《闲居述事 其六》

作者: 邵雍
花木四时分景致,经书千卷好生涯。有人若问闲居处,道德坊中第一家。...详情
《题顺宁壁 其六》

作者: 王遂
道德文章满足翁,曾将佳句咏茅峰。烧丹炼药非吾事,孝友神仙第一功。...详情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三》

作者: 蘇泂
浪说思家不我听,萧斋闲对竹青青。若为解释妻儿念,读尽欒城道德经。...详情
《长城》

作者: 柴望
漠漠沙场万里遥,千夫一日起临洮。若无道德为干橹,更是秦人筑欠高。...详情
《颂古 其一九》

作者: 释慧空
百书不如一归家,千闻不如一见面。既归归见复何为,解道德山无佛殿。...详情
《东坡先生挽词 其一五》

作者: 释道潜
画图虽不上凌烟,道德芬芳满世间。辽鹤已归东海去,列仙风骨若为攀。...详情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九》

作者: 释道潜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馀泽风流俱擅美,那云玉树倚兼葭。...详情
《仙迹巖题诗二十三首 演教堂》

G. 白姓 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览群书,善书,工画。有《海琼集》等。

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关于白玉蟾的补充介绍:

白玉蟾(1194-1229;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宋开禧二年(1206)冬,随金丹大师陈楠(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后隐居著述,遍游江南名山胜地,致力于传播丹道。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白玉蟾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他擅长草书,兼善篆隶。《天朗气清诗贴》是白玉蟾的传世之作,从该幅作品看,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天朗气清诗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蟾还是一名画家、诗人。他的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他的诗文集自南宋至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先后刻印6次。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有学者评之为“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是研究道家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后由元代书法家赵孟俯以楷体抄录,清时被收入《四库全书》。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

关于白行简的补充: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又名《国夫人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娼女李娃,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见《太平广记》)。《李娃传》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成就。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

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中华文化信息网)

据诗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状,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裔。《姓纂》一书上也有一段记载说:“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这两个说法相互印证,则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公族,推溯起来是上古颛顼帝后裔。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胜,因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到了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

这个成名了两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状和《姓纂》的考证,是源自楚国的公族已如上述。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历史还要更早些,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他们的姓氏的历史,远远超过了五千年。不论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如何,而后来白氏家族发展确是相当复杂的。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为氏”而姓了白。

关于白氏家族,有以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H. 诗人中最著名的道士不是李白,道士中最著名的诗人是谁呢

像很多著名的人一样,葛长庚的出生被附上了传奇的色彩。

葛长庚生于琼州。据说他母亲梦中吞了玉蟾,觉后就生了他,所以葛长庚小名就叫玉蟾。后来父亲病死,母亲改嫁的那一家恰巧又姓白,他干脆就自号白玉蟾。

这故事听起来就好像他前生就是仙童道子似的。宋代道教昌盛,宋徽宗自号“道君皇帝”,修《万寿道藏》,改寺庙作道观,还拨田亩供养,道教几乎就是宋朝的国教。生于荒僻海南家庭贫苦的葛长庚把道教作为信仰追求是很自然的事,毕竟人在苦难中是需要精神支撑的,尤其对于一个天资聪颍的少年,更会早早思考类如“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级别的问题。而和陈楠的相遇则为他的人生打开了一个出口。



词作也好: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深情绵邈,简直不像个方外人。比这个刚血热肠的还有:

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江山寸寸量。

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也许这样才是真实的葛长庚:一只眼看海山缥缈,一只眼看众生草草。

说到底,他是道人面目,儒家本色。

I. 道德经 指玄篇

《指玄篇》诗注吕 洞 宾

白玉蟾注自序余精儒业,应试,路逢正阳仙翁,悯岩,指修大道,遂弃功名。始生疑惑,后蒙指出,余方省悟。再访圣师,登山涉水,游至终南,稽首讯问根由。不责前愆,授余《太上无量度人妙经》,及《丹房秘诀》,反复丁宁告诫,命余珍藏,密修大道,采炼还丹,以逃生死,入希夷门,游长生境。余既得闻,喜而敬之,叩头谢恩,别圣师,云游尘境,誓度百人成道,皈奉真风。不料世之迷徒,只知恶死,不肯求生;不悟玄机,殊昧妙理,反生谤毁。或有执著而怀邪妄者,或服金石草者,种种痴愚,入于迷境,及至老死,犹不知悔,深可惜也。吾固怜之,无能拔济,特作《指玄篇》一册,留于青城石室之中,稽首告天,拂袖而去。倘后之君子,得遇此书,乃三生有缘。收吾秘诀,务必严整衣冠,具香火灯水,于静夜面朝北斗,致谢高真;日逐虔诚,感格仙圣。自有明师剖决简奥细微、水火进退、药物斤两,明后,下手隐身、锻炼龙虎大丹,脱胎入口,接命延年。驱魔剪怪,修得三千行满,倏诏飞升,逍遥物外,与天齐年,与吾无异也。是为序。指玄三灿上篇其一叹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送英雄。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玉蟾曰:纯阳仙师慈悲,大开接引。故叹世人险曲迷昧,自丧其身。后览书者,当见仙翁之言,的无虚也。正好回头悟道,切莫错过光阴。非大慈悲,谁肯苦口劝人?其二昔年我亦赴科场,偶遇仙师古道旁。一阵香风飘羽袖,千条云带绕霓裳。开言句句谈玄理,劝世声声唱洞章。我贵我荣都不羡,重重再教炼黄房。玉蟾曰:此诗自叹遇钟离老祖,讲道劝化之意也。羽袖云裳,乃仙家所穿之服;玄理洞章,乃仙家所修之业。黄房者,非世之黄房,乃中央属土,黄帝所居之位也。其三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江。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此个功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玉蟾曰:阴阳二字,极有妙理。若欲见形,龙虎是也。一粒者,乃混沌之初,先天之炁。故能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半升铛者,乃是炼药鼎器,非铁鼎之铛也。青龙在东,东方属木,木能生火,故谓之驾火。非凡之水火也。若求大药,有足能行,是个活物。莲室乃丹房之所。白虎在西,西方属金,金能生水,故曰兴波。波非海水,金非凡金,若求金水,有手能拈,亦是活物。近世多执凡水火,锻炼金石草木,以修诸身者,深可惜也。洞房者,乃出丹之所。噫!观此书者,当知神仙称赞大丹。若能得之,升天入地,不可测也。其四寻天撅地见天光,种得金花果是强。那怕世间诸饿鬼,何愁地下老阎王。正心收住黄龙髓,张口擒吞白虎浆。不是圣师当日诀,谁人做得者文章。玉蟾曰:老子云:先天地生。若欲见之,必寻天掘地。寻之得手,何畏鬼神?龙髓虎浆,乃是药名。纯阳得钟离之传,能知玄妙,方作大丹诗歌,以留于世。读者参究,信受玄言。其五一三五数总皆春,后地先天见老君。花发西川铺锦绣,月明北海庆风云。好抛生计于斯觅,莫逞浮华向外营。念念不忘尘境灭,静中更有别乾坤。玉蟾曰:一三五,乃阳数;二四八,乃阴数。修仙之士,能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有还丹至宝,不可错过。后地先天者,得地中一阳之气,上升于天;天有一阴之气,下降于地;二气相交,发生万物,则为泰卦;二气不交,则为否卦。真阴真阳,隐于天地之中无影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能擒得,便是花发月明,总一意也。花发于春,月明十五,修丹炼药,要识其时。不遇真师,纸上难得。若得师指,将家业抛去,趁其时而急修,不可迟延。苟或迟延,药物过矣,即无用也。炼药之时,念念不忘,道心如铁,莫被尘境所牵、色欲所蔽,动中得静,便是幽微。所谓有动工,有静工。噫!妙哉,意也!学道本无先与后,新笋生同旧竹高。其六世间无物可开怀,奉劝世人莫自埋,好趁风云真际会,须求鸾凤暗和谐。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会得此玄玄内事,不愁当道有狼豺。玉蟾曰:世间荣华富贵,都是漫天之网。众生被他罩住,故不开怀。只有上圣高真,有大智慧,将浮华扫退,炼就还丹,以超三界永无忧矣。故真仙劝世,莫自沉埋。噫!未遇真师。何人识得天地阴阳?其意玄微,惟有神仙,能穷本,得返还之理,何愁虎狼当道。蛇虫遍地?自在逍遥,与天间寿。噫!神仙都是凡夫做,只是凡夫不信心。 其七前弦之后后弦前,圆缺中间气象全。急捉虎龙场上战,忙将水火鼎中煎。依时便见黄金佛。过后难逢碧玉仙。悟得圣师真口诀,解教屋下有青天。玉蟾曰:修丹之士,莫问弦前弦后,止看月缺月圆。月圆玉蕊生,月缺金花卸。生时好用工。卸即无用也。龙东虎西,间隔甚远。学者趁圆缺之时,捉之相战。水火,盖龙虎中之元气。取于金鼎,仔细烹煎。水冷须进火,水滚须抽火。进退之理,方保成也。仙师再说依时二字,反复丁宁,指示后来慕道贤士,能趁月圆之时,正好行工,非寻常也。黄金佛者,乃释氏之大觉金仙。真身丈六。同大丹理。至于《周易》数,深有幽微。魏伯阳老仙,得丹之后作《参同契》,流传于世。其言似解《周易》,其实大丹之诀。顽石中藏宝,时人眼未明。卞和若一见,怎肯不相亲。过后难逢者,乃月缺之时,有何用也。屋下有天者,非虚浮之事,以世理譬喻。天之在天,屋下岂能藏之?神仙之道,多般颠倒。火里栽莲,水中捉虎,死处逢生,故有登天之灵梯。其八(三韵并用)修仙善士莫痴迷,于此宜当早见机。花发拈花须仔细,月圆赏月莫延迟。得来合口勤烹炼,既济休工默守持。从此不须心懊恼,管教平步宴瑶池。玉蟾曰:花发月明,前已漏泄。花不在山,月不在天。要知著(音着)实,家家有之,人人可修。水火不合,卦爻未济;水火一合,道得既济。休工默守,然后修炼,以复其初也。日满工完,皆同众仙,游宴瑶池圣境,其实不虚也。噫!洞宾一得真铅后,弃却瓢囊碎却琴;传与后学牢把念,六根有耳不闻音。其九要知大药妙通神,不是凡砂及水银。世间药材俱是假,人烧水火总非真。有形有质何须炼?无象无名自可亲。一得便超三界外,乘鸾跨鹤谒枫宸。玉蟾曰:大丹妙药,至灵至神,非世间金石草木,黑铅水银,亦非炉釜水火,俱是有形有质可见之物。盖灵丹妙药,乃是生天生地之祖炁,无形无影,难执难见,隐于空洞玄牝之中。唯有神仙参透阴阳造化,旋斗历箕,暗合天度,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天地动静,方得元始祖炁,化为黍米,降见浮空,采而服之,还元接命,以作长生之客,升入无形,故有无穷变化,自在逍遥。后之学者,切莫听信邪师惑误性命,必仔细参求,投明弃暗。噫!迷者自迷,各宜穷理,覆鸡用卵。其十天机不泄世难知,漏泄天机写作诗,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人须人度超尘世,龙要龙交出污泥。莫怪真情都实说,只缘要度众群迷。玉蟾曰:同类者,天以地为类,日以月为类,女以男为类,阳以阴为类。契云:勾陈腾蛇。青龙白虎相呼相唤,相扶相舞,颠倒修之,离取坎补。纯阳此诗,真实泄露天机。蟾复解此,惟愿后来万万人,学同长生之域,各当及早修持,莫待今生错过。十一返本还源已到乾,能升能降作(一作“号”)飞仙。一阳发(一作“生”)是兴工日,九转周为得道年。炼药但寻朱里汞(一作“金里水”),安炉先立地中天。此中就(一作“便”)是还丹理,不是真(一作“奇”)人莫浪(一作“誓莫”)传。玉蟾曰:返本还源,须要天地相合,龙虎相交,方得木火下降,金水上升。要识一阳生时,安炉立鼎,掘地寻天,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乱传。若非道心坚固者,虽金玉丛中,视若浮云;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坚,敢轻亡传,天必殃报,九祖沉沦。还丹秘宝《度人经》云:四万动一传。故纯阳告戒。十二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出(一作“去”),龟蛇逆往火神(一作“龙”)来。婴儿日食(一作“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玉蟾曰:一物,是真铅也。盖真铅生于天地之先,号为元始一炁,能生天生地生万物。今者返而求之,须用阴阳交感,逆施造化,故能成仙成佛。上圣已知汞性好飞,遇铅乃结。炼真铅伏制真汞,如母伏子,不致逃失,方结圣胎,以为长生不老神仙。十三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要识汞根寻蒂子,方求铅本问仙姑。人人会饮长生洒,个个能成不死夫。色即是空空即色,朗然飞过洞庭湖。玉蟾曰:先天炁为铅,无形而能制汞。离虚坎实,采而补之,汞精不致飞走,故能结胎神化。妙在心如太虚,色境两忘,忘无可忘,方可求之。若人欲横流,终不能成。十四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府要寻天。龟蝇共穴谁能见,龙虎同宫孰敢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奋火种金莲。丁宁学道诸君子,好把无毛猛虎牵。玉蟾曰:颠倒之机,前篇已露。纯阳复作此诗,惟恐后人信心不坚。知牵无毛猛虎,道不远矣!十五地上灵芝天上安,时中采得结纯乾。无根自有阳春至,有本多因气脉缠。姹女戏时神力壮,婴儿舞处道心坚。可怜世上无知识,我得长生寿万年。玉蟾曰:花果非在天地,不离人身,婴儿姹女,无媒不合。有缘能悟,便可得仙。噫!只待地母花开日,便是黄河彻底清。十六劝君保重一分阴,悟此仙机在用心。只是人身常运转,何劳物外苦搜寻。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济东山老树根。此玄机重漏泄,弹琴须要遇知音。玉蟾曰:以上诗十六首,以为二八一斤之数。古仙尝惜分阴,今人反有休息,将身至死犹不知悔,须将精气顾惜,莫听邪师妄惑,服炼草木药石皆是胡为,去道远矣。有等愚夫俗子,又不知出世间法,不知还丹至理,妄生议论;皆言修道炼丹,必居深山穷谷,必须抛妻弃子。此辈真可惜也!蟾今直指,各宜究参。深山所有者,草木禽兽,皆是非类,岂能修炼还丹?《悟真》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只有愚夫识不全。又云:汞是我家原有物,铅是他家不死方。若将金石草木任猜量,到底枉猜量,必入轮回去。今纯阳云:北海初潮,即是丹井中新出之甘泉,实为难得之宝耳。盖初潮二字,便是先天一炁,真铅之炁,故谓之至宝。无价之宝,可为大丹之母。东山枯木,北泉注之,枝叶重荣,根本永固。歌云:北方正气为河车,东方甲乙为丹砂。两情合养为一体,朱雀调运生金花。《契》云:丹砂木精,得金乃。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花,转而相因。盖此意也。以上丹经万卷,天机不泄,蟾今又注释之。指下琴音,世无知者。此书在处,当有神祗拥护。学仙者有缘得遇,信受奉行,立跻天仙也。指玄三灿下篇其一(三韵并用) 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不免天机重漏泄,灵丹只是气和精。和曰:纯阳仙圣得全真,慈度重宣上品经。后学殷勤加爱敬,只宜修炼气和精。其二道在人为日用常,逆修入口遍身香。便须默养天胎就,稳跨翔鸾谒玉皇。 和曰:无中生有得非常,西海金生丽水香。取得归来铛内煮。待炉丹熟礼虚皇。其三西北东南在两厢,长房缩地合中央。后人好学神仙法,一样丹砂补败场。 和曰:雄虎雌龙各一厢。凭媒牵引入中央。炼时匹休轻视,顷刻终成大道场。 其四(第二句借韵) 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窈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和曰:真中无假假中真,听不闻声视没形。学道知机能著力,得之凡骨变仙人。其五东华姓木老仙翁,独坐长房未有功;忽遇西王金圣母,灵丹一粒便腾空。和曰:家家有过主人翁,只为贪迷昧圣功。若解转头颠倒做,守真志总归空。其六一法通时万法通,休分南北与西东。朝朝只在君家舍,要见须知掘土中。和曰:玄牝之门若会通,百川万派总归东。时人若识真消息,子正阳生月正中。其七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识,只有清风明月知。和曰:铁笛横吹正子时,一轮明月见江湄。此中便是真端的,试问诸君知不知?其八(二韵并用) 法是先天一点炁,将来锻炼作元神。法官存想驱雷使,炼此方能上玉京。和曰:太乙含住先天炁,灵阳藏固养精神。两般若得相和合,指日飞升朝玉京。其九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和曰:无情何怕体如酥,空色两忘是丈夫。识得刚柔相济法。一阳春气为虚枯。其十曾读仙经万卷多,篇篇只教运黄河。此中有盏长生酒,问道时人能吃么?和曰:一句通玄不用多,大家著力挽银河。三花灌上昆仑顶,不是神仙是什么?十一朝游北海(一作北越,又作百越,又作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然(一作吟)飞过洞庭湖。和曰:一对鸾凤戏碧梧,性情相契要精粗。有人识得玄中理,何必登山及泛湖。十二我命从来本自然,果然由我不由天。金丹一服身通圣,可作蓬莱阆苑仙。和曰:道本无言只自然,真铅要识地中天。河车运上昆仑顶,作圣超凡便是仙。十三修仙不问男和女,炼药无拘富与贫。一念不差皆可作,我知不是世间人。和曰:王母本是凡人女,葛洪家道十分贫。二仙有样皆当学,苦口良言不惧人。十四神仙歌诀泄天机,方便慈悲指世迷。见者莫生颠倒见,大家都好学妆痴。和曰:篇篇字字有真机,悟者回头莫执迷。大药丹方难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十五不死金丹种土砂,诸人会得早离家。一心只望长生路,切莫如蜂苦恋花。和曰;非金非木亦非砂,此个原来本在家。释氏初生全漏泄,因何末后又拈花。十六真铅大药本无形,只在人心暗与明。老子怀胎十个月,功行圆满自通灵。和曰:哑子得梦醒无形,有口难言只自明。浓血皮包无价宝,若还人得便通灵。十七鼎炉安立守其心,八两朱砂八两金。和合天平兑定了,便须仔细定浮沉。和曰:昨夜进心要坚心,煅炼顽铜化赤金。赫赫光明侵碧嶂,丹成妙诀定浮沉。十八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和曰:人人天赋此元和,好把真常各打磨。今古上仙成道者,皆缘掘地采铅多。十九一阳气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紧关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和曰:达摩当日用功夫,独坐长芦用酒壶。得了一杯倾灌顶,摘芦脚踏过东湖。二十曲江月现水澄清,沐浴须当定主宾。若得水温身暖处,便当牢固办前程。和曰:采药须知浊与清,饶他为说我为宾。若非猛火汤烹处,端坐休教再进程。二十一龙虎相逢上战场,霎时半刻定兴亡。诸君逄恶当行善,若要争强必损伤。和曰:五炁朝元作道场,三华聚顶万邪亡。嗜美景时须谨慎,切防危险莫被伤。二十二道本无言法本空,强名指作虎和龙。天然一物真元始,隐在阎浮同类中。和曰:须信金丹本不空,成功须用虎和龙。子时运入昆仑顶,午循环沧海中。二十三人言我道是虚浮,我笑世人太没谋。一粒金丹长命药,暗中失了不知愁。和曰:炼丹须要识沉浮,未炼还丹用意谋。指教后人能得手,不须日夜用心愁。二十四龙虎金丹妙合天,风云际会泄甘泉。白头老子能知此,返老还童寿万年。和曰:金丹妙道本先天,隐在坤维化玉泉。松柏因他滋本固,经霜耐没穷年。二十五两口相逄是吕岩,诸人识得莫胡谭。离中力量人难敌,能把乾坤一担担。和曰:伏虎须教入虎岩,吞声忍气绝言谭。得李虎子牢擒捉,配个龙儿一担担。二十六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和曰:亏心亏理即欺天,四物相遮黑似烟。此辈即同禽兽类,如何见得玉天仙。二十七一本梅花十月开,预先待得早春来。木微尚且知时景,人不回头只得呆。和曰:枯木逢春花再开,皆因天地一阳来。诸人年老难重少,只是贪痴呆上呆。二十八方方游化唱仙歌,反被时人笑是魔。不识真金如粪土,老龙把作毒蛇蹉。和曰:颠倒修行唱道歌,篇篇剪怪又驱魔。人人要上蓬莱路,会用工夫心莫蹉。二十九昔年游戏岳阳楼,好个莺花鹦鹉洲。今日重来沽美酒,故人多半丧荒丘。和曰:茅庵静坐胜高楼,耐守功完上十洲。堪叹玉堂诸学士,文章绵绣葬荒丘。三十遨游大地十余秋,劝化时人不肯修。留此一篇真奥妙,飘然直上凤麟洲。和曰:暑往寒来春复秋,人生如梦早宜修。仙家岂有浮空语,悟透玄风上十洲。三十一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音求)。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间得自由。和曰:世人宜早发心修,夫妇恩深总是仇。不信吾言当自省,眼昏背曲为何由。三十二浮名浮利事如风,飘来飘去有何功?诸人各自宜三省,莫把仙方当脱空。
和曰:纯阳袖大惹春风,归去来兮甚有功。留下玄机无价宝,玉蟾解和亦谈空。

J.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你真的读懂了吗

热点内容
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发布:2025-01-16 20:02:11 浏览:39
易制爆化学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9:47:58 浏览:256
公民法形成 发布:2025-01-16 19:39:06 浏览:750
著有道德经为道家始祖的是 发布:2025-01-16 19:29:13 浏览:187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 发布:2025-01-16 18:35:23 浏览:965
天津劳动法赔偿金额 发布:2025-01-16 18:01:14 浏览:262
法院ems骗 发布:2025-01-16 17:45:38 浏览:291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
公司法律制度归纳 发布:2025-01-16 16:22:06 浏览: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