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主义
1. 康德的绝对道德主义怎么翻
Moral absolutism 基维网络上是这样翻译的。
2. 道德的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区别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普遍主义是相对的。
道德普遍主义主张无论民族,宗专教,性别,性取属向,国籍,种族等因素,人性都有着共同的弱点。
道德相对主义主张民族,宗教,性别,性取向,国籍,种族等因素会影响道德的限度,道德只是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成立的。
举例,
在中国过去一夫多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现在就是重婚,男方在外面有小三,这是一个会受别人指责的事情。这个就是道德相对主义主张的,随着文化因素的改变,道德的范围再改变。
美国一直指责伊朗啊,阿富汗啊,朝鲜啊等等国家不尊重人权,限制人权,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自己的文化影响得出的社会形态和美国所主张的自由民主不相符。而美国的逻辑就是道德普遍主义,认为所有国家都应该和美国一样讲究自由民主。它不承认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对社会形象的影响。认为这样的社会形态是不道德,不合法的。
3. 绝对主义道德伦理是什么急求回答,谢谢各位了!!!
道德绝对来主义是一种理论或信自仰,相信存在着判断道德伦理问题的绝对标准,而且并不受社会或者场合的影响。依据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内存于普世规律、人类天性和其他基础来源之内。道德绝对主义有时被拿来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应,并且经常被简单地类型化为类似的语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结果主义又称结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参阅价值学[axiology])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结果论最简单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乐主义的)功利主义,它主张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就总体而言该行为的快乐抵消痛苦之后的净效应是否达到最高。简单地说,造成快乐的行为就是对的,造成痛苦的行为就是错的,而不管动机与否。其他不同于古典功利主义的形式,若非以各个等级事物的内在价值来判定(即G.E.穆尔的理想的功利主义、伦理的利己主义),就是看各类事物的结果是否恰当合适。
结果主义相对于绝对主义。绝对主义(代表人物康德)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只需注重动作的意图,而不管结果如何。
4. 道德主义 历史主义
从道德主义的立场来看革命有两种,从狭义上讲是一种暴力是一种对生命的摧残版和轻视是非人权道的,几千人的命瞬间即逝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但从广义上讲是用少数人的生命去换的几亿万人民的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从历史主义立场来看革命是一种政治意图说好听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说难听点就是某一个阶级发展起来后的对旧的阶级束缚的反抗和不满的必然结果,是新的阶级推翻旧的阶级的为一途径.
5. 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什么主义
我从政治理论(或者说政治哲学:这种区分在这里并不重要)的两种粗略模式开始我的讨论,这里所谓政治理论探讨的是道德与政治实践之关系。一种是制定模式(enactment model)。按照这种模式,政治理论系统地表达原则、概念、理想和价值;而政治(至少就理论对它的期望而言)则试图通过劝导、权力的运用以及诸如此类的手段在政治行动中把它们表达出来。这种区分并不必然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区分(虽然通常是这样)。而且,有一种可以被双方共享的处于中间地带的活动:这种活动根据环境形成关于原则和价值的特定观念,并设计出有可能表达那些观念的纲领。
一种蕴含制定模式的理论范式就是功利主义。除了采取那种声誉扫地的“看不见的手”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放任自流并让别人放任自流,政治就一无作为),功利主义也呈现出了对于通常蕴含在制定模式中的全景式观点(panoptical view)的一种非常明确的看法,这种全景式观点是指:这种理论对于社会的观点是一种审视和改善的观点。
不妨对比一下制定模式与结构模式(structural model)。按照结构模式,理论(只)确定在权力条件下共存的道德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权力才能公正地行使。罗尔斯的理论是这种理论的典范。鉴于应用差别原则所带来的后果,《正义论》(以下写作TJ)中的理论也包含着某些政治行动目的,虽然即使在那种情况下,它也较少采取一种纲领的形式,而更多地是采取一种必要的结构的形式。在《政治自由主义》(以下写作PL)以及导致此书之写作的著述中,这个方面表现得不太显著了。[1]这是因为罗尔斯希望在以下两种观念之间做出比《正义论》所允许的更明确的区分:一是权力被正当地行使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的观念,一是满足自由主义对社会正义之抱负的社会的观念。(这种区分也许还蕴含着各种其他的区分:人权/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等)
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别无疑是重要的。但我现在关注的是它们的共同点,它们所表征的是道德对于政治的优先性。在制定模式下,政治是道德的工具;在结构模式下,道德提供对于正当的政治行为的约束(在《正义论》中是相当严厉的约束)。在两种情形中,政治理论就像是应用的道德。
6. 道德多数主义是什么
完全朝黑暗倾斜,因此再也没有方向
浮向深湖底有一星期之久。
超脱于凡尘.
旋转
详细询问
常的户外亮亮嗓哈哈
7. 道德主义行善和神本主义行善区别
道德主义行善
和神本主义行善
没什么大的区别
8. 道德绝对主义的危害
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又称结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参阅价值学[axiology])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结果论最简单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乐主义的)功利主义,它主张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就总体而言该行为的快乐抵消痛苦之后的净效应是否达到最高。简单地说,造成快乐的行为就是对的,造成痛苦的行为就是错的,而不管动机与否。其他不同于古典功利主义的形式,若非以各个等级事物的内在价值来判定(即G.E.穆尔的理想的功利主义、伦理的利己主义),就是看各类事物的结果是否恰当合适。结果主义相对于绝对主义。绝对主义(代表人物康德)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只需注重动作的意图,而不管结果如何。结果主义代表人物:边沁代表著作:《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代表理论:功利主义道德理论(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绝对主义:把事物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绝对化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只承认其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不承认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此过程必然转化为他过程,不承认绝对之中存在着相对。绝对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认为某一认识是一成不变的、永恒无误的真理。绝对主义有时也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唯心主义的别称。起源于17-19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统治的国家形态。随着中世纪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渗透农村,以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城市开始发达,绝对主义农民对封建领主的反抗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依靠行会制手工业和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成长起来,加深了同封建领主的矛盾。于是,国内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建立强大的常备军和官僚机构,以此镇压农民的反抗,抑制封建领主相互间的抗争,改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统治体制,确立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在此过程中,通常是王权打破封建割据,促进国民的统一,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扩大殖发地,通过国外市场和掠夺来积累财富。这个政治形态出现在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它不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就是在保存专制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两条道路必取其一。在日本,一种看法认为,明治维新建立的天皇制国家是绝对主义。自日本资本主义论战以来,围绕着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绝对主义形成的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9. 康德的道德观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来因支配的源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9)道德主义扩展阅读: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从感性开始,经过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由于知性以感性为基础,它就不可避免地受感性限制,它获得的知识,一方面只涉及现象,不是事物自身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是不完整的,没有达到最高最后的统一。
理性是人类认识的最高能力,它要求知识的“彻底性”一一不仅要追求关于现象的经验知识,而且要超越经验界限,去追求“终极”、“完备”、“绝对”等等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