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民立法
1.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出自:北宋张载《横渠语录》
原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替历代圣贤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
(1)为生民立法扩展阅读:
天地本无心,因为人有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大公无私的圣人之心,而使原本无心的天地有了心;孟子的立命思想”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直天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继承和宏扬孔孟的儒家思想,并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国家和人民开创一个盛世太平的天下;很多读书人将这四句话,作为终生抱负!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十岁时,私塾先生教他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功名。
王阳明说”我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人“,王阳明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真正做到了三不朽,五百年后仅此一人,王学不但被中国人学习,也被日本人学习。
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的名言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张载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开拓了儒者担当新局面。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作《圣哲画像记》一文,从数千年灿若群星的中华历史伟人中精选32位,作为子孙治学的门径:
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
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
(2)为生民立法扩展阅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第一句: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第二句:儒家将外在与内在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最高统治者应为有圣人之德者,实现王道。
3.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1、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3)为生民立法扩展阅读:
“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叶采解:“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述道统;
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按: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学道统自尧、舜、禹、汤、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没,其道不传。至宋儒兴,才倡明了千载不传之学。故称“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道,《横渠文集·性理拾遗》作“为生民立命”。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什么意思啊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但这四句话并不好讲。今特稍作解释,或者於青年学子不无助益。
(1)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2) 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3) 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体制,却正是政治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
[1] 张载,既张横渠(1020-1077)。名载字子厚,
陕西扶风人。为二程先生之表叔。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
生以千数,其著作凡而十三卷。因讲学于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
生。屏居南山之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宋史.张载传》)。 有
横渠书院,始建于元朝元贞(元成宗铁木耳,元贞1295-1297。)
年间,占地十余亩。张载墓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凤翔县、横
渠镇、大南大振谷口。
6. 请解释一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
含义:天地为万物造化,为天地立心就是说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儒家学说关注生存的状态,不谈怪力乱神,而命有理命和气命两个层面,现在来讲就是物质和精神,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原句来自北宋思想家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6)为生民立法扩展阅读:
1、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
7. 为天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意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载的著名名句,这名句叫“横渠四句”.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
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
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
这句话是北宋大儒张横渠说的。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这四句的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9.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意思是: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这句话是北宋大儒张横渠说的。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10. 请解释一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
张载(1020-1077,字子厚)是中国北宋时期哲学家。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居横渠(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他的名言“横渠四句”广为流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天地立心”就是“学者要用精神力量(心)认清客观世界(天地)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确立坚实的理性基础。”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生民立命”就是“学者要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人民的心声、消解人民的苦难,增进人民的福祉。”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学者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创造新的科学理论,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推广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下去。”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学者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维护社会中积极的进步的因素,抨击社会中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并向人们指明通往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