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良好道德范畴

良好道德范畴

发布时间: 2022-06-01 19:07:45

『壹』 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贰』 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抄道德行为中所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叁』 道德品质包括什么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专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属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3)良好道德范畴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肆』 良好的品德有哪些如何培养求解答,谢谢

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其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的体现,道德人格是一个和一种自由自觉智慧的实践,是之所以区别其他动物的关键所在.因此,改革我国道德教育思路和方法,把“道德灌输”与“德性养成”有机的结起来,是当前德育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古希腊特尔阿波罗神殿墙上,刻有这样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仍然是一个谜。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尽管有脑力风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类研究课题风靡全球,但是我们还远远做得很不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论述要建设我们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显然,“四有”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畴,都属于道德教育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思品与社会》教学,谈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几种途径。

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当前我们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时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任务摆在首位,从小学到时中学把德育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完整体系,使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目前,有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不高,超前、过高、或不按教育规律进行德育,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无法承受;有的教师脱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想当然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只求形式、不讲内函。致使学生无法接受,达不到内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四、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

英国学者莱基在《欧洲伦理生活晚》一书中,曾将人的德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严肃德性;第二类是壮烈德性;第三类是温和德性;第四类是实用德性。尤其是第四类德性,它是促使人们走向事业成功的德性。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一次“清洁沱江河——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连串行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与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世界观,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那样这样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七、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冲突,增加其混乱性,从而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性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面对当今社会要尽可能地优化当今的德育环境,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协调,使小学生成为新世纪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家长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单独留家就读或实行隔代管理,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单亲子女的增多,给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难度。为培育合格建设人才,全社会都应动员起来,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网络教育。

『伍』 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专,简称“品德”。由道德属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5)良好道德范畴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陆』 良好道德有哪些

我国儒学大师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断。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出生到六岁是人生最中要的一个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大都要在此打好基础,如果基础答好了,那健全的人格,成功的人生也就随之而来。”这些道理无不证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所以教育对幼儿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3家3儿童
“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富,习惯养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决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需要我们不失时机的把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成人要捕捉各种教育契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幼儿起床、盥洗、吃饭睡觉待人待物、整理日常生活用品等生活当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道德的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4家4儿童
那么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幼5家5儿童
1、 通过游戏,2、 知行合一。幼6家6儿童
人的道德面貌必须经过一定的道德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其道德行为习惯上。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情感体验、榜样示范等方法,幼儿在热闹和体验行为现象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劳等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知行合一,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成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对游戏的强烈需求和浓厚兴趣,成为他们自觉的巩固正确的道德认识
。在游戏中学到正确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会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利与幼儿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遵循和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幼7家7儿童
3、 善于发现,4、 抓住契机。幼8家8儿童
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契机。比如有的幼儿吃饭的时候,把饭菜撒的满桌满地。拿点心的时候,在点心盘里挑来挑去,洗手的时候为了抢水龙头和同伴争吵……这时老师最容易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时机。幼儿能否与同伴团结友爱,能否爱护公物,能否尊重承认的劳动等,都是生活中点滴形成的。幼9家9儿童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即使进行随机教育,就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10家10儿童
5、 行为先,6、 不7、 断实践。幼11家11儿童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说明陶行知非常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好习惯。他主张在做中养成好习惯。他更认为要养成某种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写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幼12家12儿童
某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种下去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性格,收获的是命运。”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违章开头的一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晚场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日积月累才能完成。幼13家13儿童
8、 家庭教育,9、 以行导行。幼14家14儿童
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习惯的形成。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一个良好的家风为根本。才能培养出美好的品德习惯并持之不懈地地促使其成长。家风不好而想使子女心灵好;道德美好,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心灵好,道德美好的,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泼,犹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尘不染,不事耕耘却望芽苗成长一样,简直是一种奢望。”因此,“对于尚未成熟的幼儿,家风是最好的老师。”幼15家15儿童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父母的天职,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行异行,为子女作出榜样。要想给孩子培养出好习惯是不可能的。总之,好习惯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幼16家16儿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一前。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以适当基础。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两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

『柒』 道德范畴包括哪些

1、道德范畴的基本定义
道德范畴是伦理学中的一些较大的基本概念,也是日专常生活中进行道属德修养和道德评价经常涉及的概念。
道德范畴一般是成对的。
道德范畴有些也是其他学科或论域的范畴,例如,权利与义务、动机与效果等等。
2、道德范畴的逻辑顺序
①善与恶;(善是最高范畴,基准点)
②权利与义务;
③正义与邪说;
④公正与偏私;
⑤良心与恶意;
⑥仁爱与残忍;
⑦动机与效果;
⑧光荣与耻辱;
⑨诚实与虚伪;
⑩勇敢与懦弱;
⑾勤奋与懒惰;
⑿节俭与奢侈;
⒀恰当与淫乱;
⒁睿智与愚昧;
⒂谦虚与傲慢;
⒃幸福与痛苦;(幸福是终极范畴,落脚点)

『捌』 道德得范畴是什么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复制他人答案并说明是自己原创 ,不仅有失道德,也违反著作权法

『玖』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什么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分别是指:对社会、对职业、对家庭、对个人的一种良好品德。
1、社会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社会层面,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3、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4、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

『拾』 道德包括哪几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交际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谦逊,不道德有骄傲,虚荣和虚伪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爱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恋和谄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10)良好道德范畴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事业单位 发布:2025-01-18 09:52:13 浏览:127
过有道德的生活 发布:2025-01-18 09:47:05 浏览:433
法治云端 发布:2025-01-18 09:46:08 浏览:560
委托代理经济法 发布:2025-01-18 09:45:21 浏览:196
司法局三下乡 发布:2025-01-18 09:44:41 浏览:370
坚持统一立法 发布:2025-01-18 09:35:30 浏览:236
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09:31:40 浏览:362
司法考试主观题题型 发布:2025-01-18 09:13:25 浏览:816
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8 08:36:27 浏览:777
中国古代经济法判例 发布:2025-01-18 08:20:17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