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管法治交通建设
⑴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9项重点、6项难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摘要 以下为9项重点,
⑵ 围绕依法行政,建设法制交通的目标,谈谈如何更好地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
法制交通,主要是依法管理交通。首先行政机关要依法进行管理,严格依法办事;第二,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管理相对人提供服务;第三,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第四,要加强行政机关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执法人员队伍。
⑶ 交通运输部制定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目的意义以及你认为如何贯彻落实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随之尤为重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是代表国家行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管理工作的行政执法机关。那么,如何落实好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任务,如何适应和谐社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好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三个服务”,积极稳健地做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此,这已成为交通运输部门当前和今后新的工作重点和新的课题。结合目前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现状,经过与兄弟省(市、县)同仁的交流沟通,笔者谈及以下粗浅看法。
一、充分认识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重要意义
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2004年国务院在出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就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至此,2008年12月交通运输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文件,并明确要求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不断加强本系统的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不仅反映了交通运输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也是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作用的体现,更是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的具体再显,更是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严明执法纪律、杜绝和查处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设高素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的重要保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交,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做好“三个服务”,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向更高台阶迈进的重大举措。
二、对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对执法风纪、执法用语、执法检查行为、行政处罚行为、执法文书的制作、交通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等采取得力措施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按照交通部制定的5个规范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责成专人负责执法工作,确保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达到管理规范,取得实效。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是反映执法水平的重要凭证。在对执法人员培训的同时,要将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执法文书的制作质量。未经培训合格或不具有执法资格的不得进行执法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各交通运输主管机关要加强对本系统执法人员的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经常性执法检查,其性质就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内部监督和行政执法的事后监督,最终实现及时查找和解决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规范促进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行政执法不当带来的行政争议和行政诉讼。
(四)健全制度,常抓不懈。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后,要把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和执法责任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并实行执法评查制度,其本身就是规范执法活动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同时也是其他制度所不能取代的。为此,只有坚持自查与执法监督机关评查相结合,把执法评查结果纳入日常的考核之中,将评查制度作为监督机制固定下来,不断加大评查制度的宣传、学习培训,将评查标准从粗放向精细化过度,将评查方式从常规式向灵活性转变,由一年的抽查式转为定期、不定期的,由上级主管部门从通报落实执法建议向落实执法责任制、培训执法人员转变,并不断强化对评查出的问题的整改督查,努力提高执法人员对执法评查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常抓不懈。
(五)、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激励约束机制,对全员实行依法行政的落实和使用相结合,把学法和用法结合起来,紧紧联系本职工作,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定期进行考试考核,实行执法人员个人执法活动考核,将执法评查结果作为年度评优、任免、晋升和奖惩以及记入个人档案的重要内容。逐步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建设达到制度化、细致量化和规范化。一旦成为规范,就与法律的实体权利义务一样,形成一种权利义务,从而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起到了监督制约作用,也就有效地预防了滥用权利和行政机关失职的行为。
(六)、做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不断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配合,共同探索创新和谐社会下即依法行政又体现人性化执法的新办法、新途径。广泛加大开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宣传力度,采取讲座、咨询、新闻媒体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家喻户晓,以一流的执法形象展示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的社会风貌。
(七)统一案卷格式,规范立卷标准。一切的执法工作最后都要体现在执法案卷之中。因为整个案卷都是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形成的,经过分类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资料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执法档案。它既是记录行政执法机关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查处行政违法案件的资料凭证,也是体现行政法制原则,反映本系统行政执法水平、质量的重要文书。为此,一定要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加强对执法案卷的管理,每个案件结案后都要及时立卷归档,按照要求分类保存。全国、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尽量制定统一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卷归档立卷标准和案卷评查制度,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卷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执法案卷更加全面精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向管理规范化的迈进。
⑷ 为尊手交通法律法规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的交通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在公共交通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现化建设的要求、同建立完备的交通法规体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尤其不能适应市场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公共交通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的行业。科学地搞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建立现代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年来,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得以相应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逐步改善。但长期以来,公共交通没有明确的发展政策,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的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公共交通管理的立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公共交通管理法规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拥挤状况也迅速加剧,交通拥挤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这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知道,公共交通管理是一个高度综合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策、机构、体制、管理、收费与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等各个方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应从公共管理的法规建设入手。公共交通法规建设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加强交通法规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中共十五大提出“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这一立法目标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必须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其中门类齐全就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起到调节的作用。交通行业尤其是公共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交通法规理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健全和完善。 (2) 加强交通法规建设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交通的需求。随着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观念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法律的导控功能已成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交通的一个前提是“有法可依”。目前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执法依据数量很少,几乎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其中还有相当数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交通管理执法的实际需要,所以要尽快加强交通管理法规的建设。
(3)加强交通法规建设是交通运输实现大发展的需求。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交通行业也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交通体制改革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公共交通的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允许私营部门可以在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和经营领域中补充和替代现行的政府职能,公共交通服务的合理定价、公共交通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法规等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动,这对公共交通管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竞争机制的引入必定会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出现大发展的局面,而如果想要成功地跨越这道坎,实现大发展,交通法规建设势必先行。
二、我国公共交通管理的立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开始重视交通法制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交通事业和交通法制工作已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交通部分别制定颁布的交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共1100多个,各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制定了一批地方性交通法规和规章,使交通行业行政管理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治交通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我国公共交通立法方面已经跟不上我国公共交通建设、管理的步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有了很大的距离,其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交通法规体系尚不完备,多数法规系统缺口明显。依法治交通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活动,是交通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毫无疑问,实现这一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虽然交通法规的研究和制定逐步走向科学和规范,并且初步形成了交通法规体系的大框架,但是仍有一些交通法规体系不完备。在公路、水路交通法规体系表现明显。一个完整的法规体系必须是不同的法律规范的系统和不同法的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纵观我国现行有效的公路、水路法律规范,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只是“初步搭起了交通法规体系框架”。公路、水路交通法规体系是由不同公路、水路交通法律规范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有的尚有缺口,有的尚不明确。
(2)部分交通法律规范系统的立法层次偏低。交通管理涉及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就需要多层次的立法,但是我国目前多数的交通法规体系缺乏普通法律,法律体系不完善,权威性很差。在现有执法依据中,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法律外,其余均为国务院行政法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仅有两条关于交通管理的内容,其余都是数量庞大的部门规章和内部规范性文件,缺乏正规法律的统率和支撑,使得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3)交通立法工作在某些方面跟不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交通市场的许多方面也要求开放,这就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需要发挥法律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但是这些市场急需的交通法律却迟迟没有出台,这势必会影响改革的进度,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立法工作的滞后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4)交通法规的缺失影响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加入WTO之后,各方面都要逐渐和世界接轨。国外公共交通较发达的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法规,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立法除上海、武汉、大连等几个大城市外,许多城市没有立法。在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很难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与我国加入WTO的原则冲突。
三、公共交通管理法规建设相关对策和建议
交通法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交通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也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完善公共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和保障交通运输大发展的需要。上面分析了公共交通管理立法的必要性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建立和完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势在必行,针对这一点,笔者有以下的建议:
(1)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统一立法的指导思想。我们
不仅要加快法规建设的步伐,而且要建立起一个完备的适应和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需要的,体现人民利益和意志,符合客观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法规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交通立法工作就必须以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的要求,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明确这一要求和指导思想才会使其他的工作有所依据。
(2)要理顺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各部门的职权分工,明确任务,协同作战。在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依赖政府机关的协调和行政干预,对交通管理发展不利。加强交通立法工作就是要改善这一状况,使得交通管理部门有法可依。同时交通管理纷繁复杂,规范、管理公共交通企业的经营服务质量、价格政策、投资渠道和经营方式,保护公平竞争都尤为重要。这就要理顺管理各部门的权限分工,各司其职,使公共交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3)研究制定交通立法规划,提出道路交通近期远期立法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立法进度。交通法规体系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应以统筹安排、全面规划、重点突出、急用先立、分项实施、逐步配套为原则,争取在“十五”规划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交通法规体系。这就要求加强交通法制工作的领导,完善各级法规建设的领导机构,做好法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任务的部署,分清楚近期和远期目标,并且及时协调和解决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力求按期完成,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立法工作做好。
(4)立法要搞好调查研究,更好地发挥地方交通法规的规范作用,保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于现行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尚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国家难以及时制定适用于全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再加上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及时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交通管理地方性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制定各种地方规划,使地方立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管理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保障交通畅通和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积极借鉴国外公共交通立法经验。西方公共交通较发达的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法规,而我国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更要缩小差距,向发达国家看齐。例如法国在公共交通法中明确规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要体现优先的特点,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在票价政策上制定了“考虑低薪阶层、边远区域和交通不便地区国人的承受能力”。为发展公共交通,在必要时地方政府可依据特殊法律向国有和私人企业征收公共交通税”等等。还有日本在法规建设上依据《城市规划法》分别制定了《道路法规》、《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法规》、《电车法规》和《停车场法规》等,把城市交通法规严格置于《城市规划法》之下。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完善公共交通管理的立法。
⑸ 如何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路之一。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努力提高制度建设水平,还要增强治理能力,从而使治理适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今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提出,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我国将基本形成交通运输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
本期选择部分省份,分别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完备的法治制度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等三方面,梳理今年及今后五年的改革重点,以供借鉴。
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机制 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没有好的体制机制,行业难以实现善治。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将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与协同发展,作为改革主攻方向,不断激发交通运输发展内生动力。
“十二五”期,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市交通委员会在铁路、民航等方面的职能职责作出明确界定,并增设铁路处和民航处,交通部门全面实现了对铁公水空的统一管理,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十三五”期,重庆将扎实开展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点,完善交通“大部门”运行机制。
浙江、广东、湖北等省份,也将开展试点。浙江今年将充分发挥省交通综合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在构建“大交通”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实现由一个部门统筹负责综合交通管理职能。
广东“十三五”期将以深圳“大交通”管理体制为示范,开展“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将经验复制推广至全省,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大交通”管理体制。今年将重点优化完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职能,在河源、潮州市开展“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湖北今年将积极争取获批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验区,积极构建省级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共建机制,稳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各地推进“一城一交”试点改革。
辽宁、安徽、山西、甘肃等省份着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多种运输方式加速融合,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辽宁“十三五”期将建立交通运输和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等部门多规衔接的规划编制机制,加快建设“一省一交”、“一城一交”的交通运输“大部门”管理体制,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应急联动机制,优化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安徽今年将努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提请省政府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研究解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融合。
山西“十三五”期将抓住太焦、大张等高速铁路建设机遇,推动建设公铁综合运输枢纽,并加强公路、城市公交等与铁路、民航、道路客运站场的有效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组合效率。今年将围绕建立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加强与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运输组织协调机制、运输服务应急保障机制、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甘肃今年将以“6873”交通突破行动为抓手,逐步探索“大交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区域内公路、铁路、民航、水路、城市公交和邮政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融合。
深化投融资改革 防范债务风险
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将跟上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探索应用专项债券等融资模式,加快设立交通运输发展基金,防范和化解交通运输债务风险。
社会资本在交通运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山东、湖北、贵州、江西等省份探索更多样的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各领域。
不少省份的交通运输工作会均提出设立相应的交通运输发展基金。如甘肃将加快甘肃交通投资基金、甘肃丝绸之路交通发展基金和甘肃公路建设基金落地,宁夏将发起成立交通建设投资发展基金,湖南将推动设立高速公路发展基金,内蒙古将加快建立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基金。
同时,各地还探讨通过其他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领域。例如,山东将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加紧推广PPP模式,探索捆绑招商、土地入股、资本金补贴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湖北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发展,并鼓励社会资金通过PPP、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将深化高速公路建设模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PPP+EPC+运营期补贴”等模式。江西将探索运用“省市共建”模式、PPP等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高速公路建设。
一些省份还采取鼓励地方政府自筹、加快交通建设与其他资源的捆绑开发等措施,拓宽融资渠道。
湖南今年将突出抓好高速公路融资,推动设立高速公路发展基金,盘活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广告位、管线等优质资源;推动由高速公路总公司归集控制政府投资高速公路出入口优质土地资源,通过一级市场开发筹集资本金;支持市县交通投融资平台做实做强,争取财税、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缓解交通筹资压力;支持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航电枢纽、水运物流和港口开发为依托加快发展;推动建立省管干线航道船闸“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的运作模式;坚持“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开发”,争取建立水电发电收益反馈水运发展新机制。
贵州将鼓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高速公路,对建设需求迫切、资金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高速公路项目给予立项支持,加强银、政、企合作,鼓励交通企业探索交通建设与土地、旅游、矿产等资源捆绑开发模式。
云南将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两个积极性”,进一步强化“省州市联动、以州市为主、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鼓励和支持投资主体与沿线各级政府合作,加快沿线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推动省公路投资公司、港航投资公司转型发展,加快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扩大金融机构合作范围,拓宽融资渠道。
江西将支持省高速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大力推动各设区市建立普通公路建设养护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发公路沿线资源,筹集资金发展普通公路事业,并探索“以电养航”等投融资模式。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法治是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形成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法治制度体系、高效的交通运输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交通运输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交通运输法治保障体系,力争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
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的关键环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河南今年将巩固交通运输执法体制改革成果,开展对编制、经费、人员、制度落实情况大检查,执法队伍培训考核,执法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等;建立公安、交通运输执法、运管等部门协作机制,形成高效联动的执法体制。
重庆“十三五”将巩固高速公路“一家管”的体制成果,完善区域化、扁平化的执法监管模式,规范自由裁量权,优化快速出警处置勤务模式,今年将加快70余套高速公路固定测速系统、主城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刑事司法机关、地方政府和相邻省市的执法协作,依法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并创新优化失物招领等服务举措,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河北今年将建立与京津两市的沟通机制,修订违法超限案件移送办法,统一超限车辆认定标准和处罚裁量标准,实现京津冀道路运输和港航审批统一。
此外,广东“十三五”将建立完善执法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模式应用;四川今年将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网上办案;江西“十三五”将探索开展执法业务网上培训和考试,推进基层执法单位“三基三化”建设;甘肃今年将加快县级交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权责一致、高效有序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
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各地结合实际出“妙招”。广东“十三五”将加快建立以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生产等领域信用体系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重庆“十三五”将开展信用信息共享与互认,全面实施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今年将实现信用信息在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间的共享与互认。
甘肃今年将对交通建设、道路运输等领域建立信用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各项措施,强化诚信评价结果运用。
云南今年将健全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健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部分省份2016年其他改革亮点
广东
将在佛山、惠州、东莞等地分别开展公路养护、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城市公共交通专项改革试点;在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开展监理改革试点,探索交通建设管理市场新机制。
山西
深入推进交通企业与高速公路资产债务重组改革。积极推进太原至佳县西段、忻州至阜平、忻州环城3条省政府已批准的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履约工作,力争早日履约到位。
贵州
采取“建养一体化”服务采购模式,引入央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以市(州)为单位“打捆”农村公路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央企进入,由央企承担项目的实施(含资金筹集、总承包施工)及交工验收后5年的养护服务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支付“改造+养护”费用,改造完成的公路交还地方政府。
河南
加快普通干线公路建养管一体化改革,全面铺开第一批4个试点县(市)的改革,加强对改革的主动跟进和政策服务,及时总结试点改革经验;年内再确定一批县(市)作为第二批试点,持续推进改革。
陕西
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改进传统模式在宝鸡至坪坎、山阳至柞水项目,自管模式在吴起至定边、宝鸡过境凉泉至苟家岭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旬邑至陕甘界项目上的试点工作,并选择几个干线公路项目进行试点。
河北
加快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港口公共调度中心建设,把唐山港作为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浙江
深入推进杭州、宁波、义乌出租汽车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先培后付、计时收费”驾培改革。
⑹ 交通局 运管站,公路站,乡管站,质监站,公交公司,路政大队,他们的职责是什么,管理什么。请详细回答,
交通局主要职责是:交通建设整体规划,布局和平衡比例关系,资金投入总量的宏观管理以及调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交通法制建设和运输市场的培育;运政、路政监督管理,交通规费征收管理;全县交通系统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强外资引进和对外技术协作。
运管站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道路运输源头安全管理。负责辖区内道路客货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相关业务的行业管理,依法开展运政执法。根据区所安排,组织协调重点物资、大宗物资、重点港站集散物资的运输工作,组织实施重要节假日旅客运输,做好战备、救灾、抢险等物资的运输组织工作,保证指令性计划的完成。调解辖区内重大的运输纠纷,处理重大的违规、违章行为。负责道路运输管理费、养路费催收、征收工作。
公路站的职责:负责维护和养护县级以上的公路。
乡管站的职责:负责维护和养护乡道及村道的公路。
质监站的职责:负责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的质量监管。
公交公司的职责:负责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路政大队的职责:
1、负责管理和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2、实施公路巡查;
3、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止、查处各种违章利用、侵占、污染、毁坏和破坏路产的行为;
4、控制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
5、审批从地面、公路上空或地下穿(跨)越公路的其他设施的建筑事宜;
6、对在特殊情况下利用、占用公路和超限运输车辆通过公路进行审批;
7、维护公路渡口和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现场的正常秩序;
8、为处理违反公路管理法规的行为,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询问、取证,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和原始凭证;
9、对损害路产或发生侵权行为又拒不接受查处的车辆,责令停止行驶;
⑺ 江苏出台全国首部省级法治交通五年规划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近日,全国首部省级法治交通五年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法治交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迈出新步伐,法治行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法治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部署了健全综合交通法规制度体系、提高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水平、强化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交通运输法治行业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法治监督效能、夯实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基础、全面加强党对法治交通领导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为确保任务落到实处,《规划》确定了法规制度融合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执法队伍素质提升、法治行业服务提升、综合执法强基提升等五提升的法治交通专项工程,以及“十四五”期间37件地方交通运输法规规章立法项目、58件厅规范性文件项目和25项事中事后监管试点示范项目。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