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魅力法治梦

魅力法治梦

发布时间: 2022-06-03 23:14:31

❶ 法制公益宣传广告词

法制公益宣传广告词:

1、和谐是舟法为桨,普法之歌全民唱。谨记监狱天窗亮,伸手被捉进牢房。

2、学法辨丑恶,懂法明是非,守法知荣辱。

3、法治建设个个参与,平安溧水人人受益;和谐溧水诚信为本,平安溧水法治为先。

4、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气。

5、诚信谱写和谐社会,法治铸就平安溧水。

6、法治精神一面旗,百行共举;和谐社会千重锦,众手齐描。

7、万物皆有序,有法天下和;莲因洁而尊,法因正而公。

8、新溧水,心法治,馨生活。

9、天生秦淮,开放文明心更宽;创新奋进,魅力溧水法当先。

10、以法治国国泰民安,依法行政政通人和。

11、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12、手拉手构筑法治社会,心连心建设和谐溧水。

13、讲文明树新风,始于一点一滴;懂法律知荣辱,重在一言一行。

14、中国梦、法治路、惠民生。

15、共建法治溧水,同铸诚信未来。

16、“法”是平安溧水的“护身符”,“治”是抑恶扬善的“上方剑”。法律在我心中,我在法律之中。

17、诚信润天下,法治安万家。诚信是做人之本,法律乃公平之源。

18、风声、雨声、化心声——遵纪守法;家事、国事、最大事——普及法律。

19、群策群力创建法治溧水,全心全意构筑和谐家园。

20、学法,一点一滴增智慧;知法,一言一行明是非;守法,一事一理显文明。

21、法律意识你我拥有,和谐溧水天长地久。

22、精彩溧水人为本,和谐社会法是根。

23、促社会和谐,法普千行春万里;谋民生幸福,歌飞万户锦千重。

24、治国以法为基,做人以德为本。

25、学法用法始于心,护法用法践于行。

26、有一种宣传益万家,叫普法;有一种力量比天大,叫法治;有一种生活美如画,叫和谐;有一种幸福系心中,叫平安。

27、创建法治溧水,源于一举一动;建设和谐家园,始于一言一行。

28、和谐溧水人为本,平安家园法是根。

29、上联:守法保安宁,法保民生民幸福;下联:维权遵制度,权遵国纪国和谐。

30、人生如船,法律似帆,学法守法,永不翻船。

31、手牵手共建法治溧水,心连心同享和谐生活。

32、你遵守法,法守护你。

33、法行天下行于正,律治人间治向安。

34、法是桨,划动平安溧水之舟;律是歌,唱出和谐溧水新曲。

35、知法人生诗配画,守法家庭锦添花。

36、法是良师,律是益友,有规有矩,和谐有序;有法不用,受人愚弄,无法无天,祸害无边。

37、和谐才是真幸福,守法才是真自由。公德是最美的人品,法律是最大的人情。

38、法治创建源于心,和谐溧水践于行。

39、学法不分年龄大小,守法没有职位高低。

40、你加分,我加分,法治社会一百分;你努力,我努力,和谐社会齐努力;你添彩,我添彩,美丽溧水更精彩。

❷ 求 有关 法治梦中国梦的朗诵稿 最好自创 只要回答合理我会给金哦 !最好推荐几首适合法治朗诵的 背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注定从巨变到渐进,从革命叙事到日常话语,从革命动员回归常识理性。公共权力受到全面制约,司法权力独立运行,公民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不是靠唱高调就能实现的,需要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我们有理由期待现代中国法治之路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成熟

□丁国强
高全喜等著的《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将中国的法治变迁融入了近现代历史考察。中国近现代史既是在中国与世界的冲突中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也是打破治乱循环,追寻法治价值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离不开法治观念的浸染和法治价值的构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实质上也是法治对传统中国进行改造的过程。梁启超认为“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在这种功利状态下,法治注定无法在舒缓、积淀中平和发展,这显然影响了法治的成熟完善。但是,法治作为一种价值和社会理想在消解专制、抵制独裁方面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中国的法治之路是在西方的冲击之下而产生的文明力量。
法治是难以效仿的历史过程
在革命激进主义现代性模式下,法治话语总是在呼吁人们关注权利、秩序和日常生活。实现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的转变,法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法治是人类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没有法治,无论是传统还是革命的成果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福利。革命固然可以瓦解旧规则、旧秩序,但是,如果没有法治建设的努力,仍然难以走出静止社会。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革命,单纯靠传统社会的缓慢变革则无法回应西方带来的现代化冲击。在来不及进行充分的理性启蒙的历史条件下,运用法治改造社会、控制社会、建设现代国家必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着巨大风险。费孝通有言:“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
法治的成功往往不在于法条和书本知识的完美,而在于与实际生活贴切的紧密程度。如果法治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渗透到价值、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层面,就只能是一张好看的外衣。作为一种理性之治,法治不是统治阶级的治理工具,而是整个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的过程。因此,法治是一个不可复制、难以效仿的历史过程。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是在中国与西方的权力冲突、利益冲突、文化冲突中展开的对良好社会的追求。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一书通过对晚清以来所开启的现代法治的古今之变的考察,对激进主义的中国现代性之路进行梳理和检讨,以确立一条更为健康合理的现代性之路。笔者认为,这一努力体现了法治的历史观。缺乏历史观是中国当下法学研究的通病。一些法学研究者喜欢将法学知识从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将法学知识表述嫁接到西方知识系统上,法学知识的历史性、实践性被搁置和疏淡,使得法学知识缺乏历史语境和现实考察,成为一种抽象的真理,一种无所凭依的全球化、世界化。法学本身就是民族国家政治意识生产的一部分,法学知识生产无法脱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法治只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没有复杂的历史过程,也就无所谓“现代法治”。
邓正来先生曾经呼吁结束受“西方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旧法学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其实,追问“中国法学向何处去”首先要思考中国法学从哪里来。社会历史传统不仅决定了法治的源流和脉络,也深刻影响了法治的体系、方法和修辞。法治是历史的形成的,过分强调法律理性的非历史性势必会陷入自我认识缺失的误区。
用法治视角审视中国近现代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一书以法治之变来总结中国现代性的历程,从戊戌变法、晚晴立宪、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政治、国民党训政到建国以后的废旧法运动、依法治国入宪,用法治视角审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说到底是去普遍性之魅、去抽象法治之魅。任何一个国家的法治都是在曲线中发展的。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国家,中国的法治之路呈现出“冲击—反应”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法治完全是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西方的现代性诱因促进了中国法治的启蒙与生长,却并不能替代中国的法治文明探索。中国的传统文明和中国人对生活秩序的理解把握依然是中国法治的基因。
法治既是一种治理技术,否定专制主义的利器,也是一种政治理想、社会价值。法治的常态是稳定的、持久的,而不是变幻的、飘忽的。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有变法而无法治,有变道而无治道。此种状态是历史的无奈。现代中国的发育是被动的,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也根本不可能在平和商谈中进行。变法所驱动的社会政治体制的根本转变。启蒙知识分子认识到,变法是图强无法绕开的路径。只有打破王朝更迭的循环,才能建设现代政制;只有打破“夷狄”之说,才能融入世界体系。戊戌变法、清末立宪和辛亥革命作为现代性意义的变法以激进的形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
康梁的改革计划庞大而缺乏可行性,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受力,只能具有宣言和号召价值。晚晴新政体现了统治者企图挽救清王朝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努力,吸收借鉴了西方和日本的宪政经验,原本可以勾画出一副宪政蓝图,却因清王朝缺乏立宪的诚意而成为“名义性宪政”,堵塞了在旧法统下开出现代法统的道路。
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暴力手段构建现代共和国,却因意外和早产,而造成革命制宪的脆弱,军阀混战、帝制复辟以及党制国家的出现都损耗了“把君权换成民权”的实效。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良好的政府,是中国现代法治孜孜以求的探索。革命固然可以摧毁旧的政制,但只有建立日常的宪政体制才能真正实现革命的诉求。
《临时约法》以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积累了现代国家的制宪经验。创制宪法是一个现代国家最深刻的国家记忆。清帝逊位诏书将政权禅让给中华民国,用契约的方式确立共和立宪国体的合法性,其法理得失值得琢磨。宪政的目的在于限制主权者,宪政意味着人民出场,让人民来安排权力、限制权力、监督权力。
《现代中国法治之路》一书认为,临时参议院和国会参众两院以及众多议员还是多少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是中国政治史的创举,由人民代表而不是君主厘定乾坤,是具有宪政意义的标志性举动。至于贿选事件所导致的人民制宪权的流产,袁世凯的帝制复辟等则反映出宪政道路之艰难。
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说:“宪法史不应是党派史而是制度史,不应该是斗争(过程)史,而应是结果史。斗争是暂时性的,而结果则是长久的。”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宪政构建日常政治,约束权力,制止暴力,都是让权力、秩序回到日常状态。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强调,迈向现代法治必须要消除革命思维、革命逻辑,从革命文化转向法治文化,从革命法治走向常态法治。该书对1975年宪法进行个案剖析和症候分析,称它是“百年中国革命激进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极端表述”。宪法不应是革命的号角,它天性是与革命相对峙的,是革命的终结。回到日常政治、常态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必然。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注定从巨变到渐进,从革命叙事到日常话语,从革命动员回归常识理性。公共权力受到全面制约,司法权力独立运行,公民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不是靠唱高调就能实现的,需要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我们有理由期待现代中国法治之路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成熟。

❸ 中国法治应该怎样向前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法制建设30年”;“法治之路不可逆转”,“人治是死路一条”;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问题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认认真真地讨论,把似是而非的东西搞清楚”;对中国的法治进程持谨慎乐观态度;甚至“法律职业化不可逆转”、“不能为了让人民喜闻乐见,而把法律的语言的专业性去掉”等等,我都同意。

除了中国的法治是否应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外,我与贺的根本分歧在于:法律职业群是否应遵循社会各界共同倡导的道德规范;对法律的理解、适用能否违背一个社会基本的常识、常理、常情;离开了人民的参与,能否最终保证司法公正。简言之,现代法治归根结底应该是 “机械的规则之治”、“法学家之治”,还是 “人性之治”、“人心之治”、“常识、常理、常情之治”。我认为,正是对上述问题的错误回答,导致了较长时期内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目标的渐行渐远。

强调法律与社会基本伦理分离,主张“法律职业并不是要遵循社会各界共同倡导的道德规范”,是(至少长期以来曾经是)我国法学理论界普遍流行的观念。将“法律”凌驾于常识、常理、常情之上,凌驾于司法人员的良心之上,这种观念不仅与“司法人员必须依照良心履行职责”这一世界各国宪法普遍规定的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相悖,更是在实践中导致了法律职业群基本伦理迷失的恶果。记得在一次讲座中,当我谈到 “司法必须讲良心”、“讲法必须讲理”时,一大批来自全国的一流的法学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我:什么是良心?什么是常识、常理、常情?常识、常理、常情到哪里去找?良心到哪里去找?当这些法学权威们普遍不知良心为何物,不知常识、常理、常情为何物时,我们能够奢望“法律在法官之上”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司法人员的犯罪率以大大超过司法人员的职业化进程速度增长,司法腐败成为民众最不满意的社会现象,2003年以前的5年中,司法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率几近普通民众的5倍,难道就真的不足以引起我们法律人的深思吗?

认为对法律的理解可以偏离社会基本的常识、常理、常情,强调合情合理不合“法”的必须依“法”办,这种“讲‘法’不讲理”的主张,可以说是传统法学不民主、假民主、反民主的集中体现,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人治、导致专制,必然结出“权大于法”,“有权就是法”。

为什么主张法律可以偏离一个社会民众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必然导致人治,必然导致专制?首先是因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一个神话。几千年来的法学家们都追求着这样一个法治之梦:好的法学家与好的统治者一起制定出好的法律,然后让普通民众都知道法律的内容;当人们知道法律的内容后,就会按照法律的规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就会因此而建立。这个“法治梦”的实现,显然必须以普通民众都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并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前提。然而,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这个前提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先学“交通法”再上街?又有多少人会先学有关银行、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再到银行存款、取款?多少人可能先学“民法通则”、“合同法”或者“消费者保护法”再到商店买东西?我常说,如果真有一个人先学法,再按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个人一定是精神病!事实上,指导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只可能是买卖要公平、不能无故损害他人利益、做事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敬慕英雄、鄙视小人等一个社会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常识、常理、常情。当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只可能按常识、常理、常情行为,常识、常理、常情就应该是人民利益最基本的要求,人民意志最基本的体现。主张法律可以偏离一个社会民众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是意味着少数人可以将自己意志(少数人对法律的理解)强加到了民众的身上吗?这不是人治,不是专制,是什么?

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我的一贯主张是:(1)观念上,对法律人的业务教育必须与良心教育相结合,良心教育优于业务教育,以良心教育来促进业务;(2)制度上,司法体制的职业化必须与民主化相结合,民主化必须优于职业化,必须以民主化来促进职业化。为什么司法体制的职业化必须与民主化相结合?我只想说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古代几千年,西方近代近200年,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法治发展史无一不在证明:一切没有人民参与的司法,最终必然是走到人民对立面的司法;离开了人民的有序参与,要建立“一种权威的、公正的机制”来解决“谁的权力大谁说的就是‘真理’”等社会问题,要保证“法律在法官之上”,保证“教皇、国王、法院院长、苏丹”这“四种统治者都要在正义之下、在法律之下”,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都只可能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神话!

❹ 法制征文:以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1500字

开头 不管是中国梦,还是你的梦,只要是梦,都会有梦醒的时分,当大梦醒来的时候,天也许就亮了,光明的未来只有在梦醒以后才能看到。

❺ 关于法治的摘抄语段有哪些

关于法治的句子

1、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彰显法治力量,建设法治中国。

2、德行天下,法治社会,人人用法,和谐中华。

3、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治精神成为全民的信仰。

4、学法辨是非,守法践于行,宪法广宣传,社会更安宁!

5、以宪为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共同构建法治社会。

6、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实施依法治国,让宪法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7、学法爱法维护法,知法用法行天下。

8、依宪治国,处处政通人和;依法兴邦,人人安居乐业。

9、古语云:“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只有法律才能保障我们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只有!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母法,也是根本大法。大学生更是要主动知法、学法,带头做宪法的“代言人”!

10、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11、积极学宪,懂法明理,规行矩步,一生受益;人人守法,处处和谐,更好明天,同心协力。

12、普法人甘愿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做法治中国的奠基石,致敬!我们和你们一起奔跑在实现法治梦、中国梦的路上。

13、法律知识很重要,学法懂法不可少!学法入心底,不触高压线!首发过生活,幸福有保障!用法维权益,说话有底气!知法守法做表率,家邻和睦安宁在,人人欢乐笑开怀。

14、忠于宪法,服务社会。

❻ 孙中山的法治梦读后感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读后感《孙中山读后感》.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
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213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公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在失败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败和成功的辨证统一中,铸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这就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遗产.
孙中山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为平民,死为平民,在平凡中见伟大.
读完《孙中山》以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博爱”和“天下为公”.我决心:一定要向他学习,刻苦学习,将来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❼ 赞美法制的句子

1、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意大利·尼可罗版·马基亚维利

2、尽权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释义:对于竭尽忠诚、有益于时政的人,纵然有私仇,也一定要奖赏;对于违法犯罪、怠慢职守的人,纵然是亲故,也一定要处罚。

3、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唐·王勃《上刘左相书》

释义:法律一经订立,凡有违犯者,必须实施惩治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持执行,而不能违反。

4、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美国·罗纳德·德沃金

5、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荷兰·巴鲁赫·德·斯宾诺莎

❽ 马列发言稿:法治中国、公益、追梦(200字左右)

就在不久前,已从央视辞职的青年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强烈而广泛的关注。当柴静掷地有声地发问“拿什么来拯救蓝天”时,“把雾霾装进法治的笼子”已经成为全民之梦,并且这个梦想毫无疑问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今天,法治中国梦强大的能量足以令我们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依然满怀信心,因为这样一个深刻调整社会秩序,促进和谐发展,保证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和尊严的梦想,它正汇聚成磅礴的暖流来滋润每一颗愿意奋斗、愿意奉献的中国心。

治不仅是静态威严的条律,不仅是轰动社会的法制事件,更是全民共有的信仰和平凡充实的生活。而你,是否因制止过他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而觉得欣慰;是否
因传递着法律知识而深感责任重大;是否因走访基层参与公益普法而感慨良多;是否因敲响法槌、维护合法权益而倍感安心;是否因惩恶扬善、保佑百姓平安而由衷
骄傲?是的,这就是我们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演绎出的法治梦,它,就在我们的眼里、肩上、脚下和手中。
正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做出的点滴努力,
甘愿在青春绽放时成为追梦人,法治中国梦才护航着法治社会的建成。在最美的年华,我们要怎样挖掘出最为浓烈的奋斗热情和最有色彩的创造力?我不由想起了
2014年度法治人物许崇德先生,他是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生前全程参与了1982年宪法修改,同时还参与起草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基本法,率先提出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的观点,穷尽毕生所学,完成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许老先生为研究宪法学孜孜不倦地坚持了一辈子,他把宝贵而光荣的青
春都绽放在了传递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在宪法的光芒里,我们将永远记得他追逐梦想温暖的背影。
尽管追逐法治梦不只是青年的重任,可就是有那么一股势不可挡的青春力量在引领着社会进步。站在法治中国的新起点上,青年更应以法律精神为指引,捍卫法治权威,让法治成就青春之梦,让梦想推动法治进步,让青春与法治同行!

青春绽放时,做一个坚定的法治追梦人。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普通干警,我知道,青年法官,一群法庭上的追梦人,他们青春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那些写过的判决书,
审理过的案件和化解的执行难题中。法槌起落间,案卷翻飞中,青春总是太匆匆,更珍贵。面临成家立业、构筑人生关键时期的80后、90后年轻干警们,他们以
蓬勃的朝气和敏捷的思维来激活正义事业,我们的法律服务逐步细化,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正式上线,诉讼二维码服务全市率先,新媒体运用进一步深化……因为青
春,我们积极为新时期的审判事业输送最新鲜的活力,因为青春,我们甘愿用司法公正为民司法的追求来升华梦想!
我一直认为“梦想”是一个有温
度的词语,勇于实践的人觉得它如此温暖,就像生命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走过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人民群众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法治中国梦凝
聚着一代代追梦人坚持奋斗的共识。如果“梦想”是一棵能扎根的树,我想为它的顶天立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而奋斗终生,它深情地扎根于实践的沃土便是我生
命的追求。是的,青春终将逝去,可只要坚持法治梦想,珍惜走过的路,那所有的青春岁月、所有的青春意义都将忠诚地装点那一程追梦之路。所以,绽放吧,青
春!奔跑吧,追梦人!

❾ 法治梦对中国梦的作用

以法治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以法治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回国的基本方略,通过健全答与完善国家的基本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推动依法治国方针落到实处。
国家安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国家稳定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人权得到尊重、环境得到改善、食品药品真正实现安全。国家安定需要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早日建成能够为国家安定提供源源不断的制度支撑。中国梦的核心是人民幸福,而一旦失去国家安定的局面那么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幸福的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包括公平、正义、自由、人权等在内的政治文明已经成为了衡量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

热点内容
房东选任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9 19:16:10 浏览:2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引用 发布:2025-01-19 18:54:39 浏览:483
注会经济法几篇 发布:2025-01-19 18:38:58 浏览:710
合同法签署日期 发布:2025-01-19 18:26:31 浏览:500
居委会选主规章 发布:2025-01-19 18:23:20 浏览:117
企业信用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9 18:14:21 浏览:541
指导意见是部门规章吗 发布:2025-01-19 18:12:57 浏览:796
公司更名后的债权债务法律 发布:2025-01-19 17:15:07 浏览:94
湛江法院新闻 发布:2025-01-19 16:58:02 浏览:265
要有规章制度的说说 发布:2025-01-19 16:48:14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