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依法治省
Ⅰ 10月起有哪些法律法规正式实施,2015
2015年10月起实施的法律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关于修订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公告》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
《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的通知》
Ⅱ 最新实施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网络食品交易、食品添加剂等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都有涉及,让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家承担连带责任;国家工商总局发文规定,电商大促10月1日起不得限定退货条件;民政部将再次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和补助标准,在这次提标中将重点向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倾斜,通过多种手段来确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山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为在职女职工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三十元的卫生费……自今年10月1日起,从中央到地方,一批法律法规开始实施。
中央:
《食品安全法》10月1日起实施
食品不合格赔偿保底千元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诸多热点问题被消费者寄予厚望,消费者最关心什么?食品安全维权还有哪些难点?昨天,北京消协依托消费者网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问题。对于维权难,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消费维权主要难在取证、检测和责任不好认定上。
“您最关心新《食品安全法》哪些内容?”29.49%消费者选择“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排在第一位,之后依次为加大处罚力度、千元保底赔偿和确立首负责任制。
数据说明,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体系,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行为,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其次是关心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效震慑;设置千元保底赔偿,激发消费者依法维权热情;确立首负责任制,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方便。
与消费者不同的是,经营者对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明确网络食品交易主体责任、确立首负责任制等有关制度建设表现得更加关心,而对声明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加大处罚力度及设置“千元保底赔偿”等有关惩罚和监督的条款,却明显缺乏关注与重视。
10月1日起提高抗战老战士优抚补助标准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民政部将在10月1号再次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和补助标准,在这次提标中将重点向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倾斜,通过多种手段来确实保障他们的生活。
近日,民政部刚下发通知,向抗战老兵发放5000块钱的生活补助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其中也包括国民党的抗战老兵。
窦玉沛介绍,民政部所掌握国民党的抗日老兵数量是6000多人。民政部所服务保障的抗战老兵一般都是在乡的。这些人可能生活相对比较困难,民政部发放补助的条件是参加过抗战,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或者参加完抗战回乡务农。目前,民政部服务保障的抗战老兵和老同志是5万多人,给每个人发放5000块钱。
窦玉沛同时介绍,民政部平时对参加过抗战的在乡的老战士都有生活补助,目前中央补助的标准是每年7000多元,有些地方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要高一些。
《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10月1日起实施
工商总局:电商大促10月1日起不得限定退货条件
年末“双11”、“双12”等电商“大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年电商“大促”中,如果再出现“预售不享受7天无理由退换货”、“赠品不享受三包”等限制条款,将得到遏制。工商总局发布《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从10月1日开始,电商平台再进行集中促销活动如出现上述违反“规定”的行为,可能会被查处。
根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即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经营者在互联网上,通过提供优惠条件开展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
其中,作为集中促销的组织者第三方交易平台应当记录、保存促销活动期间在其平台上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同时,交易平台需对网络商户的促销活动进行检查监控,如发现商户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可以停止对其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并予公示。
对于此前“双11”中曾经出现部分店家规定预售商品无质量问题不得退换货,且得到了交易平台的支持等问题,此次《规定》中明确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自行解释商品完好、增加限退条件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关于取消有关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10月1日起实施
两部门取消船舶港务费等七项水运涉企收费
记者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从今年10月1日起,船舶港务费、特种船舶和水上水下工程护航费、船舶临时登记费、船舶烟囱标志或公司旗注册费、船舶更名或船籍港变更费、船舶国籍证书费、废钢船登记费等7项中央级设立的有关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将被取消。
两部门表示,此举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收费清理改革的工作部署,并切实减轻航运企业负担,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根据两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取消有关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两部门要求各省(区、市)财政、价格部门要对省级设立的水运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取消属于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以及主要目的是养人、违背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坚决取缔违规设立的收费项目。
甘肃:
甘肃社会救助条例10月1日起实施
全省年均救助人数达1200万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发布会,通报《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悉,该条例是甘肃省首部、也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二家出台的全面统筹规范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地方性法规,对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民政厅厅长肖庆平介绍,甘肃省情比较特殊,贫困人口相对较多,仅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三项制度性救助就达430多万人,加上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种应急性救助,年均救助人数约1200万,接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为此,条例放眼于依法治省、聚焦于依法救助、致力于助推扶贫,是一部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地方性法规。
肖庆平介绍,条例紧贴省情实际,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等内容深入细化完善,使“8+1”救助体系更具有甘肃特色,更利于助推发展,更便于操作实施,增强了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Ⅲ 甘肃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根据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议,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均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与法制实践、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采取统一规划、分级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进行。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保证必要的经费。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第六条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三)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与公民权利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七条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普及宪法、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广大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二)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
(三)提高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忠实于国家法律,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
(四)推动各行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专业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自觉地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五)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培养具有法制观念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第八条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决议、决定等;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考试、考核;
(五)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经验;
(六)决定或建议实施奖惩;
(七)承办其他法制宣传教育事宜。第九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建立考试、考核制度。
省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考试、考核具体办法,编写全省统一的法制宣传教育教材。第十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都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第十一条司法、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加强对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实行部门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并结合执法活动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第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按照国家的要求将法律知识列入学校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第十三条人事行政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应当把法律知识列为业务考试的内容。培训、考核国家公务员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纳入培训、考核范围。第十四条经济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第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个体经营者的法制宣传教育和考核。第十六条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等部门应当开办法制专栏和专题节目,出版、发行法制宣传教育图书和音像制品,制作、刊登、播映法制宣传教育公益广告。第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并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做好本辖区村(居)民和暂住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第十九条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应当加强对职工、青少年、妇女等联系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第二十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第二十一条具有任免权的国家机关任命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时,应当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考试和执法实绩考核,考试、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任命。
Ⅳ 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事项:
(一)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
(二)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三)财政预算编制中重大财政资金安排;
(四)编制或调整各类总体规划、重要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五)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调整;
(六)政府重大投资和建设项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重大事项;
(七)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或调整;
(八)制定涉及全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九)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行政措施的制定与调整;
(十)其他需由政府决策的关系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事项。第三条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应当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并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决策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尊重客观规律,保证决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
(二)民主决策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决策,保证决策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依法决策原则。坚持各项决策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保证决策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实体合法。第二章公众参与第四条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均应当以适当方式引导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第五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根据该决策对公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采取公示、调查、座谈、论证、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征求公众意见,应当综合考虑地域、民族、职业、专业、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六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决策事项名称及主要内容、基本情况说明、决策依据和理由、反馈意见方式和时间以及应当公示的其他内容。公示的期限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第七条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全面、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反对意见和修改意见,严禁只听取赞成的意见,严禁漏报、瞒报反对意见和修改意见。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将公众参与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决策事项一并提交省政府审议。报告应当提出明确的结论性建议意见。
公众参与的结果作为省政府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对条件不成熟或其他原因未能吸纳的公众意见,视情况以适当方式说明理由或作出解释。第三章专家论证第十条省政府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的职责主要是对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咨询论证。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和相关利益回避制度。第十一条遴选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论证的专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二)学术造诣深,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四)责任心强,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够保证参加委托的论证工作;
(五)具有较高的社会公认度,公正诚信,能够客观、独立、公正、负责地提出论证意见。第十二条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证:
(一)必要性研究;
(二)科学性研究;
(三)可行性研究;
(四)经济社会效益研究;
(五)执行条件研究;
(六)对环境保护、居民健康及生产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研究;
(七)负面影响可控性研究;
(八)其他必要的相关因素研究。
Ⅳ 甘肃省司法厅的内设机构
甘肃省司法厅设8个内设机构和政治部:
(一)办公室。
拟订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监督落实;负责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工作情况的调查与综合;负责机关重大政务活动的协调安排和督查督办;负责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审核;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负责信息、保密、统计、信访工作;负责监狱、劳教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全省司法行政通信信息技术网络建设;组织新闻发布工作;负责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负责有关外事工作。
(二)法制宣传处。
拟订全省法制宣传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公民普及法律常识教育;指导检查依法治理工作;负责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对外宣传工作。
(三)律师公证工作管理处。
拟订全省律师、公证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拟订企业法律顾问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负责全省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核准、变更登记和注销工作;负责全省律师执业许可、律师执业证的审核发放和注销工作;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审批公证机构的设置;负责执业公证员的任职报审、公证员执业证书颁发以及公证员免职提请工作;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四)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处。
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监督和管理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拟订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管理和指导社团组织的法律援助工作;负责中央及省级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的管理、监督与使用,开展社会法律援助资金的筹集工作;承办法院二审死刑案件辩护律师的指派,指导、协调全省重大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负责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及办案人员的年检注册、业务培训、表彰和惩戒;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人提出的异议;负责全省法律援助数据的统计分析、理论调研,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社会宣传;开展法律援助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基层工作处(甘肃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指导、监督基层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监督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六)司法鉴定管理处(甘肃省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拟订全省司法鉴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国家司法鉴定工作规章和条例;负责全省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登记管理工作;负责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管理、质量管理、诚信评估和司法鉴定人专业教育培训工作;监督检查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执业情况;组织开展司法鉴定科学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指导、监督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
(七)法制处。
组织拟订全省司法行政法规、规章、政策并实施;参与相关立法工作;负责本系统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指导、监督监狱刑罚执行、改造罪犯和劳动教养工作;监督检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执行和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负责本系统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负责仲裁机构的登记管理;组织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工作。
(八)计财装备处。
拟订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专项经费和装备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业务经费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管理司法行政系统的枪支、弹药、服装、警车等物资装备;管理、监督司法行政系统国债建设项目;负责厅机关、厅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财产管理、后勤保障及接待等工作。
政治部(下设人事处、警务培训处、组织宣传处)。
负责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及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负责省监狱管理局、省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和省属各监狱、劳教所副处级以上干部的考核、任免等工作;负责因公出国出境的报批工作;负责指导司法行政系统老干部工作;负责考察协管干部并提出任免、交流意见。负责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警务管理、配合做好警务督察工作;负责指导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培训工作;拟订干部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管理司法行政系统的宣传、表彰和立功创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共青团和妇女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Ⅵ 甘肃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2012修订)
第一条为了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第四条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普及宪法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第五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并将其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应当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
(二)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
(三)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考试或者考核;
(四)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的经验;
(五)推动依法治理工作;
(六)承办法制宣传教育其他事项。第八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经费,确定相应的部门和人员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应当报司法行政部门备案。第九条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集体学法制度。
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学法、守法和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第十条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或者考核,并结合司法、执法工作,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系统学习和熟练运用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第十一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特点,开展法制教育,保障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落实。第十二条负责国家工作人员选任工作的机关对拟提拔使用的人员进行考察时,应当将其法律知识水平和执法实绩纳入考察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法律知识学习列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考试。
录用公务员,应当将相关法律知识列入考试内容。第十三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增强其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第十四条公安、民政、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第十五条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当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出、出版和播映工作。第十六条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加强法制新闻报道和宣传,播(刊)法制宣传公益广告,履行好社会责任。第十七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应当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教育职工、青少年、妇女和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法定义务。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指导村(居)民委员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通过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对辖区内的村(居)民、流动人口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农村村民、城镇居民应当依法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和其他社会事务管理活动,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
Ⅶ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一、围绕中心,深入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落实宪法宣誓和宣誓前宪法专题学习制度,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社会氛围。坚持把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结合学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紧扣“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强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民族团结以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权责统一的法治理念,把法律规定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突出重点,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重点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公民努力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坚持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作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把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完善法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制度,因地制宜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强化对务工人员、农牧民、宗教教职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国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解决矛盾纠纷。三、创新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载体阵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培育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进家庭“八进”活动。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新技术等在普法中的作用,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构建社会化法律服务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融合发展。鼓励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培育法治文化精品。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推进法治公园、广场、文化街及法治教育基地等建设。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公民和组织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四、学用结合,努力提升法治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法律规定变成引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推广乡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副主任等制度,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
Ⅷ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规范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的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大事项,是指本行政区域的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第三条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第四条下列事项应当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一)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遵守和执行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二)省人民代表大会交由常务委员会审议并作出决定的事项;
(三)推进依法治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
(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部分变更、省级财政预算的调整和部分变更以及省级财政决算;
(五)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根据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六)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检察委员会多数人的决定的事项;
(七)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申请的许可;
(八)确定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额;
(九)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省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十)法律、法规规定或常务委员会认为应当由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第五条下列事项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常务委员会可以提出意见、建议,必要时也可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一)执行法律、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二)办理省人民代表大会议案、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的情况;
(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省改革开放过程中,采取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法制秩序等措施的情况;
(四)计划生育、人口控制及其依法管理情况;
(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全省扶贫、救灾等重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六)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七)省级教育基金的使用、管理情况;省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的收支管理情况;
(八)涉及环境、资源、文物、名胜古迹等方面的保护建设情况;
(九)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特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的处理情况;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常务委员会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第六条下列事项按照审批权限报请批准时,应当报告常务委员会:
(一)省人民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情况;
(二)本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及民族自治的地方的建立、变动的情况;
(三)同国外建立省际友好关系的情况。第七条下列组织和人员有权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重大事项的议案:
(一)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
(二)省人民政府;
(三)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四)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第八条重大事项的议案的提请程序:
(一)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二)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提出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并提出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三)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联名提出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员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并提出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四)常务委员会各工作机构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为议案提交常务委员会审议。
Ⅸ 依法治省将以何为重
依法治省将以何为重? 2017法治四川建设这样干
发布时间: 2017-02-28 07:17:58 | 来源: 网络
站在全面深化、整体提升的历史新起点,今年,依法治省将以何为重——
聚焦
“四川法治良序总体形成”——2月27日下午,今年首次召开的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会议,如是定调2016年。
2016年依法治省创造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果?2017年又该何去何从?记者奔赴多地采访,探寻“站在全面深化、整体提升的历史新起点”上的依法治省基层实践,重点从四个片段呈现。
本报记者 庞莹
2017法治四川建设这样干
依法执政
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考察使用,依法依规严格问责
科学立法
落实加强党领导立法实施意见,完善立法起草、论证、审议、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征集、评估听证、表决审议、群众参与等制度
依法行政
加快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建成全省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加强“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和碰硬奖惩
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常态化遴选和员额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和违法行权惩戒制度
依法治理
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体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治理体制
监督保障
完善落实会前学法、任前考法制度。将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行年度述法制度和法治问责制度,推行法治考评和法治档案制度
A
抓“关键少数”
量身打造“八位一体”制度
考题——各地换届后,如何抓好“关键少数”,保持法治四川建设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采访镜头】
“谁家是不是贫困户,得按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规定的条件来,还得公示,群众表决了才算。”近日,叙永县委书记陈景强正忙着走村入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他每到一地都着重强调的。
大学所学专业为法律,还从事过律师的职业,陈景强对法治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推进法治建设,我作为党委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陈景强告诉记者,每年市上要与县签订推进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县上也要与部门和乡镇签订责任书。在他看来,这样的责任传导,就是在表明“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学法用法”。
去年,叙永县经过新一轮换届工作,许多岗位人事变动比较大。为推进换届后法治工作的连续性,该县建立了38位县领导承担包保责任,包保联系25个乡镇和72个部门;72个县级部门承担指导责任,联系指导25个乡镇和264个村(社区),并对业务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负责。
【新探】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日前,省依法治省办出台《关于加强换届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分管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频繁变动。记者获悉,今年我省将探索省委带头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办法措施,健全落实“关键少数”学法、考法、考察、考核、评估、问责、述法和法治档案“八位一体”制度,制定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出台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法治职责规定的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点评】
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能否真正依法办事,是衡量法治建设进程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对公权力而言,厉行法治,就是要坚持“法有授权方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治为权力划出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关键少数”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落实的意见,还为“关键少数”量身定制考核“硬杠杠”。这抓住了推进法治的“牛鼻子”,四川的法治实践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Ⅹ 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甘肃省高崖金城水泥有限公司,十年之久欠交职工养老金,4700万元,21年拖欠职工
摘要 您好,这个向甘肃省司法厅是甘肃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管甘肃全省司法行政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