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道德
⑴ 礼仪的四要素是什么
培养礼仪情感、丰富礼仪知识、训练礼仪技能、维护礼仪环境四个要素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交往时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乖生活习俗的反映。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需要深入有效开展礼仪教育。从培养礼仪情感、丰富礼仪知识、训练礼仪技能、维护礼仪环境四个要素方面来深入探讨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09-06-08
|
添加评论
⑵ 礼貌礼仪礼节之间的关系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礼貌、礼节和礼仪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
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从本质上说,三者是一致的,但又
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和要求。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和行
为。礼貌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
文明修养。礼貌总是在一个人接人待物的过程中,通过仪表、仪容、
仪态及言谈举止来体现的。礼貌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
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观条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难免发
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能够讲究礼貌,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矛盾
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会充满友好和温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
民族,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行为环境中,表达礼貌的形式会有所
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在诚恳、谦恭、
和善、适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逊、
冷漠自负、动作粗俗,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那么他肯定是没有礼貌
的。礼貌应当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真实体现,对人的尊重友好
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表面虚伪的客套不是礼貌。讲礼貌应当做到彬
彬有礼、落落大方,热情过度、过分殷勤、低声下气,并不是礼貌。
礼节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
则和形式。礼节是表示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外在行为规范,是礼貌
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与礼貌相比,礼节处在表层,
礼节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动作、行为。但这并不是说,礼节仅仅是一种
表面形式,而是说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
现出来。比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
来体现;欢迎他人的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时起立、握手等礼节来
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借助这些礼
节,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的表达。不懂得礼节,在与
别人交往时,心中虽有对别人尊重的愿望却无法表达。因此,礼节不
单纯是表面上的动作,而是一个人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的外化。
礼仪与礼貌、礼节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礼貌侧
重于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那么礼节强调的就是这种品质的外在表
现形式。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就容易失礼,虽有对他人尊敬友好的心
意,却不知怎样去表达,因而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尴尬、紧张、手
足无措等。不懂礼貌只学些表面的礼节形式,就难免机械模仿、故作
姿态,让人感到虚情假意。因此,讲礼貌,懂礼节应当是内在品质与
外在形式的统一。而礼仪的文化内涵要相对深些,它侧重于社会交
往中,人们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多用于
较大规模或较为隆重的场合。礼貌礼节多指交往过程中个别的行
为,而礼仪则是指社交活动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
的完整行为。一般说来,礼节产生于礼仪之前。最初的社交活动规
模较小,礼节也较为简单,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化和现代化,交往活
动越来越频繁深入,礼节也越来越复杂,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
成的礼节程序,礼仪就从礼节中自然而然地游离出来。因此,礼节是
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程式化了的礼节。
⑶ 在生活中如何体现我们的礼仪规范
当然在生活中注重各种行为言行,不可以太过粗鲁,学习相关的礼仪规范知识,并且在生活中作用这些礼仪规范知识就可以体现出我们有教养懂礼仪
(一)家居农村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农村招收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军人。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按照本条第(二)项规定安排工作。
(二)家居城镇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区内统筹安排。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置退伍军人的义务。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允许复工、复职。
(三)城镇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
(四)城镇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五)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优待。
二、士官退役后一般由入伍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安置,也可以由地级市或省级民政部门安置。初级士官(一、二期)复员后,按照退役义务兵安置政策安置,非农户口入伍的一般作自谋职业安置,政府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助,农业户口入伍的回农村安置;中级士官(三、四期)作转业安置(选择复员的除外),可以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选择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政府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助;高级士官(一、六期)一般作退休安置(选择转业的除外)。
各地安置退伍军人的具体政策不尽相同,建议你向入伍地民政安置部门咨询
⑷ 宿州好人道德模范礼遇卡能不能在省内用吗
⑸ 个人礼仪与个人的到的没有关系,可以不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约束对吗为什么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个人礼仪的规范和要求有些
“做人先学礼”,个人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个人礼仪的规范和要求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要时常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
平等。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
⑹ 社会礼仪有哪些
社会生活礼仪,是人们在
公共生活
和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涉及个人和人际交往中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和惯用形式。作为公共生活的“通用语言”,社会生活礼仪重视小节,以小见大。从握手到称谓,从出行到购物,从着装到用餐,从使用电话到网络交流,都能反映公民的文明素养,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
知礼
”、“
明礼
”、“习礼”进而“达礼”,既展现自我的修养,又体现对别人的尊重。举办湖北省十三运会这样的
体育文化
盛典,拓展了我们的社会交往空间,更需要每个公民自觉学习社会生活礼仪知识,提高社会生活礼仪水准。学习、践行社会生活礼仪应体现这样的基本要求:
──相互尊重、真诚相待。既要通过良好的
礼仪修养
,展现自尊自信;也要常怀敬人之心,给他人充分礼遇,不伤他人尊严,不侮辱他人人格。要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以真诚为纽带,促进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
──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要心胸豁达,宽以待人,多为他人着想,多做助人之事,容人之短,谅人之过。要按照
礼仪规范
待人处世,注意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握分寸、尊重差异。要以平等态度对待交往对象,一视同仁,大方得体,把握好度。要了解不同的国情、民族、文化背景,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禁忌。
──身体力行、注重养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在实践中体验和养成礼仪规范,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形成习惯。
⑺ 什么是礼貌原则
一、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这是礼仪的重要核心,是指以礼待人要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持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对所有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2、真诚原则:诚信原则是指遵时守信,“人无信不立”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礼仪时,要诚信无欺,保持言行一致,要表里如一。
3、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宽以待人。能够为他人着想,能原谅他人过失,也是一种美德,是现代人的一种礼仪素养。
4、自律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礼仪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对照着它,你会发现自己的品质是真诚、高尚还是丑陋、粗俗。能够真正的领悟礼仪、运用礼仪,主要是还要看你的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