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企业
㈠ 如何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法治文化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
(一)网络平台
随著现在人手一手机,手机已内离不开任何一名员工,所容以可能给企业建立公众号,利用公众号来宣传企业的法治文化。
2.在企业的内部网站上加入法治文化,进行法治宣传。
(二)宣传栏
利用公司的宣传栏,定期进行法治方面的宣传。
利用公司的广播站,定期进行法治方面的宣传。
利用公司的图书室等,进行进行宣传。
(三)培训与教育
新入职员工的法治教育。
在职员工的法治教育。
㈡ 如何对待“依法治企”
宏观把握 立足操作
贯彻“依法从严治企”思想,抓好制度建设是前提。企业制度建设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还应以开放的思路把握企业外部的大环境与条件,即宏观把握。
宏观把握,意义不在于解决具体制度问题,而在于解决制度建设“指导思想”层面的问题。制度的生命在于“可操作性”,因此,制度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突出针对性。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努力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绝不可做表面文章。同时,制度要切合企业实际,是非界定明晰,便于“对号入座”,不可大而化之,含糊其辞。总之,把握宏观,立足操作,才能有效推进制度建设。
刚柔相济 思圆行方
依法从严治企,必须突出一个“严”字。规章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实施过程中需坚持严肃性和原则性,这些都体现了制度的“刚性”。但从实施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效果出发,制度的实施方法又有辩证的柔性色彩。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若缺乏刚性,则成了“橡皮框子”,难成“规矩”,完全丧失其规范和约束功能。规章制度对员工不仅是规范和约束,也是一种引导,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和氛围。
因此,在制度实施方法上就应当体现适度的柔性。如:对从严治企理念及各项制度,应当在员工中进行深入有效地宣传引导,让员工看到其对企业对自身的好处,赢得认同与支持。对违章者,在按章处罚的同时,应当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耐心地疏导员工。这些都是有效解决矛盾,防止刚性反弹、矛盾激化的必要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坚持“思圆行方”的原则,即谋划制度时,对其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思考周密,并注意实施方法,体现“圆”的柔性。对于经思考成熟形成的制度,则应坚决实施,体现“方”的刚性。简言之,要刚柔相济,突出刚性。
合法合理 突出合法
从严治企,要求依法管理。企业管理中的“法”,狭义的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广义的是指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在管理实践中,以广义理解居多,其实质意义在于贯彻“法治”的管理理念。在从严治企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制度,常常会涉及合法与合理的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合法与合理,本质上应当是统一的,但在实际操作上,有时又表现为一对矛盾,所以常有“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之说。
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矛盾呢?
企业的“法”,本身应当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下,从企业的实际和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出发,并经法定程序而制定形成的,体现和保护的应当是企业与员工的整体利益。因此,管理上“合法”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是绝对的。
“合理”则是相对的。实践中,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相对于“法”而言,“理”往往表现为局部的、个别的和特殊的,具有局限性。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追求的效果应当是整体的“合理”,体现的是对企业所有成员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个别“合理”的要求,通常应让位于满足整体“合理”的要求。一个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秩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作,必须坚决贯彻“依法管理”的思想。
严格管理 严中求“公”
在从严治企中,要真正体现“严”与“公”,首先是企业领导者要做到严字当头、敢于负责。
在严字当头与敢于负责的关系上,首先要突出“敢”。没有“敢”,就无从谈“严”。对国企领导干部而言,“敢”字精神,是党性原则的要求,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更是求“严”求“公”的前提和保证。
实践中,员工对“从严治理”,常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受到制度的合理程度、“执法”公正程度及对制度的功利评价等影响。在员工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员工追求公平公正的愿望十分强烈,常有“不怕严格,就怕不公”的心理。因此,企业领导者抓从严治企,当以身作则,既要坚持原则求“严”,又要客观公正求“公”。否则,搞无原则的“灵活”与宽容,或凭个人好恶搞多重标准,就难以实施严管,最终只会葬送管理。
㈢ 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依法来治企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源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依法治企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举措,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争创一流企业、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依法治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现代企业进入市场的保护伞。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到职工都应当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企业在改革、改制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涉法事务。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走依法治企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
㈣ 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依法治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一、企业全面开展依法治理,建立诚信守法企业,是群众的需要。企业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广大群众。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缺少严谨的法律服务概念和客户责任感,缺乏规范的依法治理操作和正确的法律服务处理,导致“霸王小企业”的出现,不仅破坏市场良性发展,更影响了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二、企业全面开展依法治理,渲染法治氛围,是企业的期盼,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涉企法律在我国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新的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在外部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形下,企业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诸如《劳动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公司法》、《合同法》等。除此之外,法律风险防范、控制与化解的机制建设,也是企业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法律常识。我市企业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企业普遍还缺乏既懂法律、又懂管理的专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需要用法治护航自己的发展。
三、企业全面开展依法治理,是构建和谐城市,推动安康突破发展进程的有效动力。一方面,诚信守法的企业能够为实现安康突破发展吸引更多专业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诚信的、依法治理的企业是员工选择企业的基本要素,人才的聚集将为我市突破发展提供一个更具潜力的平台。另一方面,诚信守法企业的创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举措。没有诚信守法,就不能以人为本,也不能可持续发展。再次,企业依法治理,对企业和社会具有双赢成效,不仅推动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而加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性,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㈤ 依法治国企业该怎么做
第一,依法治企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一方面,目前政府对国有企业自主权干预内过多,通过依法治企还权容于企业;另一方面,当前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不太好,特别是社会信誉度低,通过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将会改善经济运行大环境。
第二,企业的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培育消费者和社会信得过的品牌,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第三,依法治企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过去的一些“拍脑袋决策”等人为的因素也会大大减少,企业将会更加民主、科学的依法决策。
第四,依法治企有利于建立企业正常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法治来规定方方面面的权利与义务,调动企业这一市场主体、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第五,依法治企有利于反腐倡廉。通过法律制度约束权力,可以限制权力寻租的腐败。
㈥ 现代企业加强依法治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主体,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在较为具体的层面,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我们的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忽视法律问题,忽视对法律思想、法律逻辑的借鉴意义。即使那些标榜已经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公司,可以说制度化建设还是很差的,很多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借鉴法律思维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现代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制度,甚至一些大公司的各项制度都能编成几本书那么多。但我想说的是,这些成书的现代企业并不是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志,也可以说这些成书的制度质量并不是很高,甚至很多是流于形式的。综观这些现代企业的制度,可以说多出自秘书之手或出自各个部门,制度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对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体现并不是很不充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下,我暂举几例,让大家看看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制度,老板个人的单方任性很强,在权利与义务分配上缺乏制衡
法律制定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来规范人的行为。可我们的企业的制度,是由老板的个人的单方任性所决定的,在权利义务规范上是非常缺失的,制度的设定很多地方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企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和慎重。这在现代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优为突出。
二、企业规章制度忽视法律法规
有的企业老板认为,只要是企业定的条条框框,员工就得遵照执行,就得服从。因此。在有的企业规章制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违规、违法,甚至侵犯职工基本权利的条款。其实,企业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之上,除了诸如劳动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之外,一个直接的法律依据就是企业章程。从股东权利的行使到董事会的责任制度;从财务规章到生产规章,都应该是企业章程的具体化。但在实践中,较少有人从法律的角度去研究和把握企业章程,并把它作为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这往往直接导致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的随意性。个别有限责任公司,甚至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中竟然将企业章程中股东会议、董事会的职权,都归于总经理,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性名存实亡。
三、、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和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体系
实行制度化管理,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是推行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根据法律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起草好企业的章程。章程被称为企业的“宪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定企业的宗旨、权利义务、组织机构、各类人员的权利与责任等内容的最基本的规章制度,是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基础。现在,我们许多企业和公司对章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为了应付工商注册而按照工商局提供的统一格式而编制,千篇一律,根本没有起到章程应有的作用。其次,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企业的合同、资产、财务、生产经营、采购、担保、安全生产、人事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法治”代替“人治”。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方面的规章制度体系,包括重大合同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咨询制度、重大决策法律意见书制度、重大法律事项联合审议制度、企业涉外文字材料审查把关制度、法律事项督办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与市场竞争、企业管理息息相关,对规范企业行为、保护企业利益有至关重要作用。此外,在有了规章制度以后,还要细化各项管理工作和各项法律事务工作的管理和处置程序,并纳入日程考核管理,使规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建立好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才能真正把依法治企工作落到实处。
四、缺乏法律的三权分立和公司的治理结构
虽然我们现代企业的治理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宪法,借鉴了现代公司的基本匡架,也可以说民营企业的老板就是公司的总统,总经理就是总理和首相,股东会犹如议会、人大,监事会就象法院。但在公司内,对于公司章程,普遍认为公司章程就是办理营业执照时不经意填写的,就是在履行个手续而已,有谁认识到它的公司宪法地位的?对于股东协议,说穿了也就是调整股东权益的基本文件。因此多数人在合作开公司的时候,特别是遇见股东争议时,对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的执行是毛病百出,歧义遍横,各说各理,从而导致章程和协议失去了其实际的法律意义,为此而打官司的并不是少数。原因是什么?缺乏法律的三权分立和公司的治理结构合理设置。
三、对合同的实际意义缺乏重视
生意人的合同,实际就是生意人之间的法律,可以说财富的一半是合同。企业的利益,大多数是通过合同实现的。但我们企业对于合同的管理,是多么的忽视!可以说,现在的企业,多数的公司经营合同是由业务人员定的,普遍存在下列几个方面问题:A、合同的质量不高,不严谨、挂一漏万,B、普遍认为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没那么重要,不需要如此的严格执行,C、在执行合同中,普遍存在不能意识到合同的法律意义,一个电话、两个传真,就改变了原定交货方式等等。而这一切,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却是优为重要的。
四、缺乏法律证据意识
法律讲究证据,但现在很多企业,文件是分散保管的,有的分散在部门,有的甚至分散在办事人员手里。结果是,用到的时候却找不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证据,是发生纠纷和打官司才要用,却不知道,在内部奖惩个员工时,证据同样很重要,凭权势压人算不了本事,员工也不容易服气的。考试大收集
诸如上述几类,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不但需要法律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将法律思维贯彻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贯彻到企业的决策、管理、激励、监管、执行、裁处等方面,并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只有规范企业的各种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流程设计,才能真正视为现在企业。
五、不重视法律工作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的法律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依法治企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缺乏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治企的自觉性不强。
(2)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仍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法律事务的状态,而不是主动地预防、规划、应对。
(3)企业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对合作方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了解得不够深,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不审查被担保方的主体资格、偿债能力而盲目担保;发生纠纷后不及时依法主张权利,造成经济损失等等。
(4)甚至有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违法经营的状况。
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法律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研究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企业法律工作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和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强企业法律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企业是市场中的一员,而且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都应该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此,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首要要求就是按照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自己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要做到内部管理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治”现象,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都必须按照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
第三,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世贸组织在过去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为世贸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多边经贸协定和协议。世贸组织规则是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的基本“游戏规则”。这就要求广大企业更自觉、更严格地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局面,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新的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面对市场经济转型和加入WTO的挑战,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靠法律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