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法治工作
A. 推进民政系统法治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加快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服务质量、服务保障和养老机构管理标准。
——加快社会救助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救助服务、收入核对和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等标准。
——加快康复辅具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康复辅具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产品标准。
——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领域的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促进“三社联动”的各类管理服务标准。
——加快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灾害监测与预警、减灾救灾物资与装备、灾害风险管理、灾害损失评估、社区减灾、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评估、灾害救助等标准。
——加快区划地名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行政区划图编制、行政区划代码、地名命名、地名标志、地名文化和地名信息化等标准。
——加快专项社会事务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殡葬技术、管理与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收养评估、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和救助管理等标准。
——加快优抚安置、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福利彩票、志愿服务和民政信息化等领域基础通用标准、管理服务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
——加快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修订,推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
B. 民政局工作人员贪污群众低保,该怎么依法处理会有怎样的惩罚
哪一级单位,向上一级单位举报就可以,也可以去当地纪委举报。贪污民生保障的钱,会加重处罚,如果金额较大又是党员的话,会双开。
C. 法治政府宣传月总结
乐安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总结
2009年乐安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紧紧围绕着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努力完成《乐安镇关于在全镇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的任务,面向“五五”普法重点对象,加强法治政府教育的形式多样性,以党委、政府各阶段中心工作为核心,适时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宣传,并注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创建法治政府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落到实处
一年来,全镇各党组织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成立了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通过了2009年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工作目标任务,并以乐委发(2009)18号《关于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全镇各单位、各部门贯彻实施。镇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查职能作用,各村(居)、各部门按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强领导,把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和绩效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工作在村(居)、各部门真正落到实处。普法和创建工作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二、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推进六进”为载体,全面推进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进程。
(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镇围绕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举办“建设平安乐安,构建和谐社会”、“3.15”消费者权益法宣传活动、“6.26”禁毒宣传日、《国土资源法》法律知识咨询等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弘扬法制精神,共建文明乐安”。每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镇政府、司法所牵头在场镇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以法制图片展、法制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打造“寓法于乐”的宣传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场镇广播、村(居)广播和远程教育站点作为普法宣传阵地,司法所提供法律法规、规章、法律咨询,拓展了法律宣传的社会覆盖面,增强了时效性,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教育学习平台。
(二)党政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我们重点在全镇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将领导干部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用法制度和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不断创新学法形式,增强学法用法的效果。对全镇2009年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11月上旬,全镇国家公务人员参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网上统一考试。
(三)公务员学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树立法治政府观念,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抓好公务员学业法用法工作,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执法能力。通过法制讲座、集中培训、年度普法考试、年终考核等加强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养公务员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法纪观念。今年举办一期的“五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印发资料150本,分发镇直机关干部学习,并组织全镇公务员参加全市普及法律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网上统一考试,进一步提高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确保执法公正、公平,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辖区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抓好在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法律基本知识列入政治课、思想品种课考试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继续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青少年社会事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工作格局。暑假,由团委及我镇普法办、司法所举办了形式多校的暑假法制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法治实践中提高学法兴趣,增长法律知识。我镇发起的“法律服务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乐安法律服务所、司法所主动定期上门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同时由法律工作者为在校中小学生上法律课,使广大青少年受到生动法制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从而逐步建立健全“校园、家庭、社会、政法”四位一体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五)社区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充分借助各社区中的可利用资源,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在社区中开展法制宣传栏,开设“为您服务”、“法律快讯”、“以案释法”等各种专题的法律专栏,向社区居民、青少年宣传一般性的法律常识,乐安法律服务所与社区签订协议,定期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通过一系列的法制宣传使他们能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针对居民生活实际的需要,三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编印《务工维权必读》、“五五”普法宣传小册——解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共发放1000本给社区居民。
(六)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外来流动人口普法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既是“五五”普法教育重点之一,也是普法工作难点。乐安镇地处三台县城,务工经商流动人口多,流动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素质较低,因此对流动人口普法教育难度较大。我镇积极与各相关部门配合,司法所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他们生活、工作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联合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相关单位举办流动人口、出租户专场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工作列为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长效管理,社区居委会成立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劳动保障所、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同时,抓紧抓好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促进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帮助和引导广大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增强务工人员的遵纪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2009年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活动3场次,受教育人数10000余人。把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和服务三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外来流动人口的学法、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把外口普法教育和建设“平安乐安”相结合,促进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证我镇社会治安的稳定,促进我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深化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提升全镇法治化管理水平。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主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依法严格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促进行政权利规范运行。继续做好行政复议受理、审查工作,促进复议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复议办案保护,努力提高办案质量。进一步严格依法行政考核,重点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职责、是否依法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民生法律需求。政府行政机关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与良性互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司法所要准确把握和了解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符合司法实际和司法规律、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司法制度、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司法为民措施。确保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三)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执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规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行政机关、公共事业部门的行政行为和经营服务行为,切实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完善居民自治,加强村级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村(居)工作队伍建设,实行社区事物公开,依法保障村(居)民的民主权益,增强村(居)民委员会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的作用。广泛开展“平安乐安”创建活动,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维护村(居)治安秩序。继续稳步推进“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创建活动。按照“社区自治组织健全、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监督机制运行良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深入、村(居)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村(居)基层社会安定稳定、村(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标准,逐步把村(居)委会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司法所在加强人民调解、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启动工作,2009年社区矫正经费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成立乐安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社区矫正人员培训以及全镇社区矫正对象摸排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推进矫正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开展;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制定《乐安镇关于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的实施意见》,举办全镇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对全镇28个调委会共计9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专业培训,今年共计排查纠纷108件,已调处纠纷108件,成功调处纠纷103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37%。
四、扎实开展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镇广大公民通过认真学习宪法等基本法律以及与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依靠法律解决各类矛盾,形成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习惯,也推动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依法纳税、依法尽社会义务的自觉性,也增强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
(二)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坚持带头学法用法,积极参加各类法制讲座、普法考试,并做到依法决策。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主动征询各方面意见。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等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推动了行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继续稳步推进“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创建活动。按照“村(居)自治组织健全、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监督机制运行良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深入、村(居)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村(居)基层社会安定稳定、村(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标准,逐步把村(居)委会建设成村(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通过“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今年在抓好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召开镇“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布置工作会议,要求全镇各部门、各单位补缺补漏,认真落实,整理档案迎检软件资料。7月30日县“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考核小组莅临我镇开展检查,我镇普法工作所呈现的“领导带头学法用法,普法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密切结合,法律服务进校园,运用创新和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开展普法工作”等工作亮点给检查组留下深刻印象,为“五五”普法迎检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的法律素质不断加强,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安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1、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普法教育工作抓得不够紧,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2、少数单位在学法用法、法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虽然工作也在做,但是没有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不配套,有脱节现象,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3、普法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普法工作人员少、任务重,难免有时候顾此失彼,特别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D. 就业,市民政局好还是市政府法制办好
当然是政府法制办好,毕竟是政府的金字招牌,福利什么比不上下面,升迁的机会大,而且和市里的公检法关系好。
民政也不错,但分具体部门。
E. 全面依法行政履行部门职责,民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以学习和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进一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部门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加强行政问责,健全纠错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使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
第二,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决定》指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一是要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决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实行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重视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审查把关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发挥政府重大法律事务审查把关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健全责任倒查机制,既要按照责任、标准和期限的要求,保证各项决策的落实,又要对未按要求贯彻落实政府决定及决策,进行追责,予以行政问责,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
第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决定》指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定具体执法细则,规范裁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路径,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决定》指出,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的监督,健全党内的各种监督措施,包括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提高权力监督机构的地位,重点确立人大法制监督的核心,突出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和履行司法监督职能的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强行政监控整体效能,构建严密完备的权力监控网络机制。
F. 法治民政和阳光民政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谓“法治民政”,就是民政工作法治化,让民政部门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作为接受制度的规范。所谓“阳光民政”,就是要让民政部门的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继而帮助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简而言之,法治是硬件,监督是软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G. 如何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民政依法行政实践中
第一,进一步加强政府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政府立法的全过程,体现到法规规章的具体条款中,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聚焦我省“十三五”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重点领域的立法。统筹对法规规章的修改和废止,及时开展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完善改革现有制度。努力破解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制约共享发展的“痛点”、影响绿色发展的“盲点”。
第二,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严格执法,重点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实行行政执法文书网上公开制度,加强执法案卷评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配合做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效果。
第三,进一步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确保行政管理坚守合法性底线。
第四,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指导。科学设置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分值,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法治考核。探索建立依法行政巡查通报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法行政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复议为民理念,提高复议案件审理水平,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健全行政复议作为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的功能,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行政纠纷。
H. 民政部立法工作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政部立法工作程序,保证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民政部立法工作的内容:
(一)民政部或者民政部与国务院以及军队其他部门联合起草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
(二)民政部或者民政部与国务院以及军队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部门规章。
以上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或者部门规章草案在本规定中统称为法规草案。第三条本规定第二条第一项所称的立法工作包括:立项、起草、审查、审议、上报。
本规定第二条第二项所称的立法工作包括:立项、起草、审查、审议、公布、备案、解释、修改和废止。第四条民政部法制部门负责立法过程中的立项、组织、协调、指导、审查等工作。第二章立 项第五条民政部法制部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立法计划,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年度立法计划,经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后,以民政部文件形式公布。
各业务司(局)应当于每年1月30日前向民政部法制部门提出年度立法项目申请。立项申请应当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定的主要制度。第六条民政部年度立法计划公布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调整。对确需增加的立法项目,民政部法制部门进行论证后经分管副部长批准实施。第三章起 草第七条起草法规草案以业务司(局)为主,民政部法制部门也可以直接起草法规草案。
单项内容的法规草案,由业务司(局)起草,民政部法制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提前介入。
综合性的法规草案、立法技术难度大或者时间紧急的法规草案,由民政部法制部门组织起草。第八条法规草案内容涉及两个以上司(局)职能的,由部长办公会议确定主办司(局)和会办司(局)组成起草小组共同起草。
主办司(局)应当制定起草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第九条民政部和国务院其他部门联合起草的法规草案,由业务司(局)起草,必要时,可以吸收国务院有关部门人员共同起草。
国务院其他部门负责起草的内容涉及民政业务的法规草案,民政部可以派人参加起草工作。第十条起草法规,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民政系统人员参加。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机构提前介入。第十一条起草法规,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第十二条法规草案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
法规草案内容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能的,应当与有关部门协商;经过协商意见仍然不能达成一致的,应当在法规草案说明中说明。第十三条起草法规,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应当废止的,在法规草案附则中写明废止。第四章审 查第十四条法规草案由民政部法制部门审查。
法规草案经司(局)务会议的形式审议并由司(局)负责人签署意见后送民政部法制部门审查。第十五条送交审查法规草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法规草案;
(二)法规草案的起草说明,包括立法背景、立法依据、主要内容、可行性分析,以及主要分歧意见的协调情况等;
(三)法规草案的调研、专题论证、会议纪要等材料;
(四)有关部门对法规草案提出的书面意见;
(五)参加法规起草工作的专家意见;
(六)国外同类法规比较研究报告;
(七)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第十六条民政部法制部门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法规草案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宪法,是否符合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是否符合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
(二)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法规草案的意见;
(三)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四)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第十七条民政部法制部门在审查中,认为需要进一步征求意见的,可以将法规草案或者法规草案涉及的主要问题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可以根据需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
法规草案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有重大意见分歧的,经分管副部长批准,民政部法制部门可以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组织听证会应当按照《民政部听证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I. 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房价 医疗 教育 同工同酬 机会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