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同理心
Ⅰ 从道德角度看,人们最缺少哪哪一项
从道德角度上看,人们最缺的是哪项最缺的就是诚实守信。如果人们都诚实一点,守信一点,那么会更好。
Ⅱ 思修作业:什么是人类的美德,道德的力量是什么
同情制心是人类的美德,道德的力量在于纠正人的行为,使人向善,使人变得更好。
同情心,首先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感情的表露。这是同情心的基本含义和初级层面,人人都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
但同情心又是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这是同情心的引申含义和高级层面。
(2)道德和同理心扩展阅读
在社会潜意识里,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提倡一种自制的、积极的态度。
道德感是美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更多地显示出一种人类对他人、自然、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的强烈意愿,世界上所有具有过重大贡献的,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美德的人物。
而美德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也可以看作是使人更美的品德,人们因为具有美德而显得更加帅气、更加漂亮。
美德是一种从内而产生出的力量,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时间与万物的珍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德。
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人人都可以具有美德,而当一个人具有美德的时候,看起来就会更年轻、更有活力,为人也更亲切,美德除了能使我们看起来更美以外,也能使它的拥有者更加幸福。
Ⅲ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笔者认为,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首先,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如,有的家长一听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或顶撞老师,就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训斥,也不给孩子讲明道理。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并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也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向很溺爱,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觉得孩子什么都好。一旦孩子对老师有意见,就不加思索地指责老师。家长这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一味地批评老师的作法,将助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并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其次,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如:小学一年级的小刚在课堂上纪律比较差,不仅小动作多,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经常批评他,甚至让他站着听课,久了,小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的表现越来越糟糕,下课还躲着老师。老师找小刚的父母谈话,反映小刚在学校违纪的情况,小刚的父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胆子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在课堂上捣乱
Ⅳ 同理心是什么意思
在人际的相处和沟通里,“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切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同理心”在商业社会中常被忽视。运用於此的“同理心”是指领导者在决策时会认知员工的情绪、感受及需要。因为企业趋向以团队作为工作模式,小组领袖更需要理解员工的观点,愿意聆听员工的需要、开放自己与员工对话。“同理心”,能让领导者明白团队中的情绪组合,超卓的人才也会因领导人具备“同理心”而愿意留下。
随着企业的环球化,“同理心”在现今的商业社会中的地位将越益重要,因为领导者就是要对各国不同文化有一定的理解,而“同理心”给予他们包容种族文化的不同,并能化解冲突,达至商业上最高的效益。
Ⅳ 同理心泛滥,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什么都没有错,错在了你的生活环境,这个人心冷漠的社会,有同理心,反而成了自己的一个软肋,保持同理心,也没有什么不好。
Ⅵ 增强自己的同理心中,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深层同理心的人
增强自己的同理心,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深层同情心的人,就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你要有很强的情商体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