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内涵
A. 谈谈你对法治思维的理解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专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属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至今,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对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就中国当下而言,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1)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内涵扩展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种冲突,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根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国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B.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
法治思维是运用法治的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不仅要成为权力享有者和行使者思维方式,而且还要求其通过日常化的实践来彰显其价值。
与此同时,由于法治思维与以往的关系思维、特权思维、人治思维相悖,而后者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会损害到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公信力;因而主张替代以往思维的法治思维,无疑会提升和增强法律的公信力,助推社会的法治化程度,进而最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2)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内涵扩展阅读
树立法治思维,也是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广大群众应逐步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尤其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要学会依法办事。
近年来,在一些劳动纠纷中,很多劳动者以法律为后盾,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方式依法维权,避免了矛盾激化,也使合法诉求得到了支持。要使更多人懂得,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才能更好地维护每个人的权利,让普通群众“不怕事也不惹事”。
法制建设,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建设;法治思维,是高素质国民的重要体现。政府坚持依法办事,群众懂得依法维权,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才能走得更稳更实,各项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让法治思维更加深入人心
C. 简述法治思维的含义、要求与主要内容
法治思维的含义就是比较科学严谨的理念指导着你前进。要求你能够用。守法懂法。
D. 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它具体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定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2、基本特征(基本内容)
1、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2、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3、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4、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E.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怎样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回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答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一般来讲,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正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明确“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学会依靠程序办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观念;增强平等意识,自觉维护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没有特权”,坚持公平正义。
(5)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内涵扩展阅读:
严谨的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思维能力要求。法治思维是现代国家治理应当确立的基本思维模式。大学生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学会和运用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模式,就是运用法律的思维,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运行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与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行政思维等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在治国理政、社会治理和行为方式上,它更侧重于对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的运用与重视,强调法律的权威、依法行动和依法办事。
F. 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一、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至今,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对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
就中国当下而言,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二、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简单地说,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
可以说,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法治方式与原来人们常用的法律手段一词,在意义上相近。但,手段一词过于工具化,而方式则是更恰当更中性的描述。
(6)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内涵扩展阅读
一、法治思维四个层次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例如饮酒驾车是违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是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
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二、与法治思维相应的法治方式,其外延更为宽泛。通常人们所说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都是属于法治方式的范畴。
凡作决策、处理问题,都要先找法律依据。有法律依据的,看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所提出的处理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没有法律的具体依据的,看看上位法、宪法中有没有原则性的规定,有原则性规定,要按照法律原则进行办理。
有些事情可能是全新的,也要按照法律的基本原理进行比照处理,使之符合法律精神、合乎法理。有些情况下,出现法律规则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则要按照下位法服从与上位法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来处理。
G. 法治思维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在依据上,法治思维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②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③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④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法治思维
H. 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
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是一种可靠性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