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他与期

道德他与期

发布时间: 2022-06-07 01:36:33

A. 道德和青春有什么关系

有..主要是性

B. 道德在不同时期有哪些体现

1、原始社会的道德,以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为基本原则,倡导共同劳动、平等互助,人们无条件地践行公共义务,推崇正直、诚实、勇敢等品格。但同时,氏族间的复仇杀戮、血亲之间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风气则表现出这一时期道德形态的缺陷。

2、奴隶社会的道德,讲求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和人身依附,主流社会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并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这一时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创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伦理观。而春秋时代的孔子开始形成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体系。

3、封建社会,道德被用来维护宗法等级关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的特征。封建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而小农经济需要宗法制度来维系,于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来的伦理文化获得尊崇和弘扬,逐渐演化为以“三纲”、“四维”、“五常”、“六纪”、“三达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道德修养理论。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就是忠君、孝亲。

4、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逐渐传入古老的中国。以严复、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将资产阶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天赋人权论等学说,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的基本道德规范引进了中国。当时的中国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对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2)道德他与期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快乐常常诱导我们选择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则迫使我们选择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并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选择习惯一旦养成,道德的活动本身就能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又诱导我们选择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也可以说并不难。特别要注意乃是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既然特别的有助于增进人的幸福,坏习惯自然也就特别的能够损害人的幸福。

C. 简述个人道德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3)道德他与期扩展阅读:

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介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儿童的品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儿童是从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中逐渐理解道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经常给儿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引起他们的讨论,激发他们向更高的道德阶段不断前进的愿望和动机。

D. 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六个阶段

哈佛大学的劳伦斯·科尔伯格把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儿童必须经由这个过程才能成为能够完全承担道德责任的人,并且,这个过程是可以测量。这六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顺从取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人际关系协调阶段、“法律与秩序”取向阶段、社会契约法律取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取向阶段。

在第一个惩罚与顺从取向阶段,要避免惩罚的“大棒”或者接受奖赏的“胡萝卜”,儿童按照被告知的选择那样做。在第二阶段,基于有限的互惠原则,儿童既做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事情,也做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事情。在第三阶段,基于孩子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和表扬的心理和青春期少男少女服从流行的道德观念,孩子会做一些受人认可的事情。在第四阶段,年轻人开始承担他或她的责任,表现出对权威的尊重,为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而维护它。在第五阶段,成年男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不伤害他人。在第六阶段,成年男女采取本质上康德式的道德观(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一个人只有遵守道德法则时,才是自由的,因为这个人遵守的是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成年男女在这个阶段不再被自我利害、他人意见或道德法规的力量所控制,而是通过自我规范、自我恪守如正义、互惠、尊重个人尊严等普遍原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E. 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行为的思想基础,它产生了社会对人类个体的约束力,又是一种为大家有益的社会规则.任何个体都永远生活于它来之于社会的道德影响之中,道德的基础的人的本性的社会存在.所有人要遵守普遍的道德规则.否则,他可能会被社会所排斥.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道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随着人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一个聪明的人,是会引领社会道德,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可能要付出个体自由或任性的代价.所以就有了道德的选择.每个人所做的选择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结果,它反过来影响这个人的生活甚至一生.格物致智有人说良心是靠不住的向导,因为只是由儿时的训导和模糊的回忆构成的,并不是构成道德力量的有力支柱,那么道德力量到底应该来自于哪里呢?
有人说滥施道德,容易被人利用,易受骗,并且使道德贬值?
对集体的忠诚、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也算是道德的一种?那么例如集体在犯错误时,对组织和集体的忠诚和公平正义道义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如果说道德以自由为前提,那么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那么责任与使命的确定必然有其主观性,不能以广泛的价值追求为基础,与道德价值的普惠性相悖,到底如何界定道德和使命的关系?
当忠诚,情义,道义,使命,承诺.....等这些被视为道德代名词而相冲突时,有没有更高的道德标准(信仰或文化的传统)出来摆平其关系?否则道德岂不是处在无序状态,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标准武断的可以把道德的边界随便挪来挪去?
当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群体的狂热中会失去了效力,群体心理的发作会产生法不责众的错误经验,使人意识到,人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之后,会产生出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能量我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全部意义(尚福尔)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史蒂文生)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F.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作前道德阶段。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对于对偶故事,还无法做出道德判断)。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认为谁的结果严重,谁就应该受罚,且刻板遵守规则)。

第三阶段:可逆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要求平等,例如老师要求学生不能迟到,那么老师也不能迟到)。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公正平等,利他主义)。

相关观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不变的顺序,即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强度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

“儿童是一个道德哲学家”。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程,它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相关性。

G. 道德的作用

法与道德的关系。
(法与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具体反映在法与统治阶级政策的关系上。)
法和道德虽然都是社会规范,但它们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
首先,法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道德规范则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其次,法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任何国家只能有一个法律体系。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它的道德标准也不同,所以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个道德体系。
再次,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调整的范围广。法和统治阶级道德关系至为密切,它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有着共同的阶级本质和共同的目的。
参考资料:http://learning.sohu.com/92/79/learning_article15007992.shtml

H. “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对道德的理解是什么

道德产生的具体时间是不可追究的,好像从人类有意识和文化以来道德就伴随着人类,并且成为了约束人类的一种精神枢纽。每个人对于道德的理解都是不一样,有些人认为道德就是一种公德和私德,应该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而有些人认为道德是应该获得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道德。

不必对他人的做法进行评价,也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道德绑架别人。就好像坐公交车一样,给别人让位是一种情分,而不让位也是一种本分。

I. 什么是道德的他律阶段或者道德实在论阶段

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受到他自身意外的标准支配的。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权权威人事制定的,永久存在和不能改变的。

热点内容
催收死人承担法律责任不 发布:2025-01-22 08:45:33 浏览:591
中医有关道德 发布:2025-01-22 08:23:28 浏览:570
司法厅孙 发布:2025-01-22 08:04:06 浏览:225
张亚坤法院 发布:2025-01-22 07:32:36 浏览:519
大学经济法企业法试题 发布:2025-01-22 07:10:59 浏览:487
伊斯兰法系法官 发布:2025-01-22 06:07:59 浏览:472
公司法合同法关系论文 发布:2025-01-22 06:07:23 浏览:943
钟律师说法 发布:2025-01-22 05:55:49 浏览:785
反恐怖法院 发布:2025-01-22 05:52:20 浏览:248
民事诉讼法第二章第二节 发布:2025-01-22 05:50:49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