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意义
一、从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关系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看,行政关系的影响都比民事关系、刑事关系的影响更为深远,由此可以说,调整行政关系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行政法,地位相当显著。同时,由于行政法对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的调整直接涉及国家权力的确定、行使,直接或间接涉及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1、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这一点,民法、刑法等无法与之相比。
2、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民法、刑法等往往是实施宪法确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国家政策。正因行政法往往较全面地推行宪法确定的各项基本国策,所以又有“小宪法”之称。
三、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现代国家的行政机关已经越来越多地“干预”民事活动,行政法的调整范围也逐渐扩及某些传统上认为应属民法调整的领域,现在许多国家普遍建立了行政裁决制度,使得行政法也可以调整如民事纠纷、合同纠纷等应属民法调整范围的社会关系了。也就是说,行政法正在不断地影响着其他部门法。综上所述,可以断言,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法。
⑵ 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意义有哪些
行政强制法虽名为“行政强制”,但并不是强化行政权,而 是要通过制度来规范、保障行政权力的行使,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效率,也关 系到公民的人身权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目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行政立法既要保证政 府对经济社会实施有效管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良好 的秩序和环境,又要重视对政府的权力加以规范,切实维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法旨在规范行政强 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与实施程序,促进和监督行政机 关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 此,它是一部规范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行政强 制法的通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完善法律 体系的重大举措,对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制定行政强制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立法工作面临 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变化 的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制定行政强制法是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形成后,完善法律体系、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立法事业 推向前进的重要举措。行政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一般行政法和部门行政法组成。一般行 政法是对行政行为进行集中、统一规范的法律,适用于所有行政 管理领域,我国已先后出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 可法等。行政强制法作为又一部重要的一般行政法出台,对行 政强制这样一项行政执法实践中运用较为普遍的行政权力专门 进行规范,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进一步完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制定行政强制法,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水平、建设法治 政府。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和 谐发展和长治久安。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 键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往,由于对行政强制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既存在滥用行政强制手段,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况,也存在行政机关强 制手段不足,执法力弱,对有些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制止等问题, 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建设法治政 府。行政强制法从规范和保障两个方面,对行政强制的原则、设 定、程序和救济作了全面规定,既从设定权和实施程序上对行政 强制权进行规范,预防并制裁执法人员滥用行政强制手段,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又着重规范、保障政府有效 地实施行政管理,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 水平,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行政强制法注重兼顾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对行政强制权 规范和保障并举,确立了行政强制合法、适当、教育和强制相结 合、正当程序等基本原则,统一 了实施行政强制的基本规则,有 利于解决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强制“乱”、“滥”和“软”等突出问 题,为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执法界限,必将对 广大行政机关更加合法、合理地实施行政强制,切实提高依法行 政水平,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产生积极意义。(3)制定行政强制法,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 神。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是社会主义 法治精神的精髓。行政强制法是二部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一 方面行政强制法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依法实施行政强 制,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 面也要求行政机关文明执法,防止行政强制权的滥用。
⑶ 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
简而言之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办事。行政在英语中,是治理、管理和执行事务的意思。依法行政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的一种行为。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各种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行依法行政作用和意义:
1、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以法律为依据管理各种事务,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受权力、履行义务,对那些不能够正当行使权力和不能够很好履行义务的人们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也必须依法管理各项事务,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必须用法律这把尺子衡量是非对错,而不是施权者的主观意识所决定。
2、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保障。我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工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体现“人民权力人民用”,“赋予权力为人民”的宗旨观念。人民需要行政机关,以实现自己的利益保障,人民授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最终目的是通过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各类事务时不至于偏离“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这一航道。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自由、财产和安全。
3、依法行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只有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保护该保护人群的利益,对那些不履行义务、违法乱纪的人严厉打击,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局。
4、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和违法施政是处理一个问题的两种相反的手段,前者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办事,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出现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减少处理问题中的纠纷和矛盾。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程,避免了处理问题走弯路,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依法行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保证。首先它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的具体体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成功的经济需要市场的驱动,市场驱动除了需要建立经济类型的机制外,还需要建立负责和透明的政府系统,完善的法治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因此,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越迅速发展,对法治化要求就越高。其次,依法行政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表现。第三,依法行政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证。
⑷ 行政立法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从执法与立法的关系来分析。
立法是执法的前提,是执法的基础,没有立法,无法可执,无从谈执法。执法则是立法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没有执法,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等于废纸一堆,立法调控社会关系的目的无从实现。
第二,从执法与公民权利、自由的关系来分析。实现、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自由是执法的目的,离开了公民权利、自由,执法就失去了意义,而执法是公民权利、自由实现的手段,没有执法,公民权利、自由在很多情况下就可能成为“画饼”,而且随时可能被侵犯,被蚕食,被践踏。
第三,从执法与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关系来分析,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是执法的重要任务,离开了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会需要和存在的理由,而执法则是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没有执法,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人们将可能不得不恐惧地生活于某种“无序状态”中。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执法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来分析行政执法的作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执法追求的理想目标,不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执法将失去灵魂,失去方向,而执法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保障,没有执法,文明不仅不可能推进,而且还可能向野蛮倒退,回归野蛮。当然,执法本身亦应是文明执法。
⑸ 请简要阐述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1.“积极行政”的需要
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行政对象的复杂化要求行政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又导致行政对象的变动性加大,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及时、准确和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通过专门的立法机关来创制规范,行政机关只是执行规范的“消极行政”已经很难满足专业和效率的要求,迫使行政机关由“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转变,通过积极主动地创制规范来弥,补立法机关立法活动的不足,快速高效地处理复杂多变的行政问题,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立法正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从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权中演化出来的。行政立法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行政机关的必然要求。
2.依法行政的需要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行政立法虽然不是一种立法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但行政立法具有立法性质,其表现形式属法的范畴。它介于立法机关的立法与行政机关的纯粹执法活动之间,常常起着一种中介作用,实际上是为执行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在这一点上,行政立法具有行政性质,但采用的是制定规范的形式,是行政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3.完善民主的需要
民主与法制是统一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通过对民主成果的巩固和民主行为的规范等从各方面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也就是要把体现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制度和法律,以保证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政立法在国家立法活动中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加强行政立法,完善行政法体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大课题。
4.提高效率的需要
在目前我国行政法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即使有了一些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但现实中往往涌现出新的或仅为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所独有的技术性、专业性或区域性较强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或者虽有宪法、法律原则的规定但缺乏更详细的办法。此时就需要行政机关及时以行政立法的方式加以解决,以使宪法、法律的原则规定得以具体落实,或弥补行政管理领域中因缺少法律而造成的立法“真空”。同时,行政立法的存在还可以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行政立法经验和规律的积累还可以使行政立法的成果在条件成熟时上升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的空间内指导行政管理的实践,从总体上实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⑹ 行政立法的作用
行政立法是我国的主要立法活动。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既要依法保护公民、法人的版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权,又要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和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合法权力,对于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行政立法是政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标志(二)行政立法是实现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法与权的统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的要求(三)行政立法是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需要——中华法律学习网 www.1000fl.com
⑺ 行政法的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是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以及有权机关的授权,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
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抽象行政活动。行政立法的涵义: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其所针对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托立法或叫准立法。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的行为,其主体是法定的,权限是有度的。行政立法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行政立法的结果包括行政法规和规章。在中国,行政立法大致有如下三点意义:第一,减轻立法的负担。第二,现代行政国家的需要。第三,“因地制宜”的需要。 在中国行政法学的框架下,存在着授权立法和职权立法的两分法。(1)授权立法。根据授权的来源不同,又可将授权立法分为以下三类:
a) 替代法律的授权立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为《立法法》)第9条的规定,应当由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事项,在尚未制定法律前,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b) 特别授权立法。例如《第七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的决定》(1989年4月4日第七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c) 法条授权。即在制定的法律中专设一条规定国务院可以就有关问题制定行政法规。
(2)职权立法。职权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组织法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有力的促进了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1) 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a) 为领导和管理各项行政工作制定和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项先行制定行政法规;
c)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批准。
(2)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权:
依据地方组织法和相关法律,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有地方规章的制定权。
(4) 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制定行政政策,发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规并颁布执行。
4. 体制
行政立法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立法主体的设置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是一个国家整个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中国行政立法主体设置:
(1)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2) 国务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门规章)
(3)国务院直属机构立法(制定部门规章)
(4)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5) 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
5. 行政立法的效力涵义:
(1)行政法规、规章的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2)适用力。根据2001年颁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行政法规、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⑻ 行政立法的含义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是指有权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并颁行有关行政管理事项普遍应用的规则的活动。 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国家行政机关接受国家立法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②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亦称“准立法”。 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的国家行政机关。由于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增多和行政权力的相对扩大,单靠立法机关立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法机关以委托立法方式,赋予行政机关以立法权;同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也是一种行政立法活动。 行政立法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法律规范;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不同等级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 行政立法的程序依立法机关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立法主要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活动。全国性行政法律草案,多数都由国务院提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地方性行政法规草案多由同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由政府业务部门起草。如涉及几个部门,则需共同协商起草,并经有关法制机构审查批准。全国性的行政法规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部、委规章经部务或委务会议讨论通过。地方政府规章经该级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部长、主任或省长、市长签署。重要的部门规章在通过和签署后,须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公布,一般规章在通过和签署后报国务院备案。 行政立法的生效要件:①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或经授权制定的法律规范;②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及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相抵触,必须符合法定程序;③行政立法的内容须采用书面表示,注明制定、批准机关的名称,以及首长签署和发布时间等。 行政立法较之权力机关的立法,是一种从属性的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它是一种较法律更具体、更明确、更细致的立法,是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它还是一种适应性较强,比法律的稳定性较差的立法;由于行政管理的复杂和多层次性,使行政立法也在内容、效力和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 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和健全行政法制、使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和严格依法行政的基础和前提。
⑼ 行政法有什么意义
行政法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一、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利益。行政权是建立社会秩序、实现公益的基础,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力授予、运行的法律规范。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方面,行政法具有重大作用。
二、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权力是一柄双刃剑,一旦违法行使,极有可能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补救违法行政给相对人带来的危害。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9)行政立法意义扩展阅读:
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⑽ 行政立法的重要性
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加强治安等各项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必须通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来有效地规范、约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与行政管理秩序,确保行政机关充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2.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的违法和滥用
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
3.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合法权限并监督其行使,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二是通过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为的监督权(如检举权、控告权),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权(如知情权、要求听证权),特别是对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提起复议权、诉讼权和要求赔偿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