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道德经
1. 听说空海法师关于道德经讲解的视频有一个是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请问那位知道该视频的网址谢谢!
和尚讲道德经那是什么味?反正大多也不会太好
2. 道德经16集解释根我和我跟什么意识
您如果是道德经爱好者,提问这一章说明您很有慧根,这一章就是老子开悟心法。
我把台湾空海法师(郭永进)道德经妙解分享给您,里面很深智慧,一辈子这一本书就够了。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做到完全放下自我,不带任何成见,身心放松,安静下来,让心处在空明宁静的状态。这时候就能逐渐看清万物杂然并茂、生生灭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运作法则。
虽然万物齐生、齐长、齐茂,但落叶归根,万物最后都会再回归到其根源处。生命从哪里来,就会回归到哪里。回归到生命的根源,生命自然安心、自在、宁静,也就是“复命”——回复生命的本源、与道合一。
生命从哪里来,就会回归到哪里,也就是万物都会回复到生命的本源、本然,这是宇宙运转的法则,这是恒常不灭的真理。(一切万有源自于道,也回归于道。)
了悟宇宙(道)的运转法则、了悟生命实相,就称为“明”……大彻大悟大明白。
如若不知宇宙(道)的运转法则,就会背道而驰、胡作非为,招来灾祸。
宇宙大道……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演化一切万有、养育一切万物,而且平等对待。所有生命也都是由道所化育。
当我们能了悟宇宙的运转法则、生命实相,自然会启发出我们的道性,如道一般……包容万有。
心量广大能包容一切,做人做事自然公平、公正。
为人处世有包容量、公平公正,考量事情自然会周全、全面兼顾。
能周全、全面兼顾、不偏颇的人,其德行就与“天”一样,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生。(如太阳,无私地普照地球上所有的人、动物、植物。)
老天爷(太阳·虚空)……就是道的显相。
人的德行如能做到与老天爷、与太阳一样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生,此乃真得道之人。得道之人,所作所为……德泽天下,其生命自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虽然有形肉体会在世间消失,但其生命不会死亡。其智慧、其阴德与日月同辉;其生命、其心灵与天地共存。
3. 道德经什么时候传入世界各个国家的
1、在唐朝,玄奘法师就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等国。
2、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流传到欧洲,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
4. 空海法师讲道德经讲的咋样啊
讲的非常好,因为他可以将佛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结合来阐述这部经典之作。因为道家和佛家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很多讲师无法将佛学的精髓引用到道德经里面去,而他却可以。
5. 叶曼居士讲解-道德经第一讲里谈到的是“山法师"
是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6. 在空海法师道德经中讲手心是阴然后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又说手心是阳 我没有怀疑他们的意思 我只是被困
学习中华文化精髓抄不能静止、孤立理解。
这个宇宙生命整体就是“一”个整体,整个宇宙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宇宙整体这个“道”在运动,道中的“天、地、人、万物”只是这个运动当中的表现物。
简单比喻,天上云彩漂浮不定,你不知道哪朵云会飘下来雨。
一些学者们讲述的时候其实也是“不得已”而说,因为变化的东西无法静止地说,更不能静止的理解。比如说,现在几点?你说八点。在你说八点的刹那,这个八点已经“逝去了”,不再了。
好,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上,手心是阳还是阴?其实是阴也是阳,是阳也是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说的就是任何物,包括人,都是阴阳共同体。
7. 传喜法师道德经浅释讲的是全文吗
彻底我
8.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恶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27章。
原文(精选):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8)法师道德经扩展阅读:
解析:
这一章旨在讲一个“善”字,即完美。真正的善就是顺道而行。因此对有道之人来说,天下没有可弃之物,也没有无用之人。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都是合乎大道的,人们只有达到上面所说的五善的境界,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行动自如。
此篇处处闪耀着老子的智慧火花,无不展现了他深藏不露的机智和机巧之心。
五善:
第一种是善行。善于行动的人,绝不会留下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迹象,这类人擅长把自己的行迹掩盖起来,以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
第二种是善言。人们往往会因为说错一句话而被别人抓住不放,成为别人非议自己的把柄。所以,善言者不是每逢说话都能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说话时都能说到点子上且不被人抓住把柄的人。
第三种是善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善于心算,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就能准确无误地把结果计算出来。
人类可以默记无形的事物的发展运作和各种变化,并且能从各种变化中找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理想方式和状态。这种用心默识、默算的处世态度,正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老子无为的处世哲学。
第四种是善闭。对于善于封闭的人来说,是不需要利用锁和闩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封闭”,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封闭自己不求更新的意思,而是为了避免同类残害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第五种是善结。善结之人,就是不用绳索就能把人牢固地捆绑起来的人。老子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阐发“善结”,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善结借指对事物的掌控能力。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掌控能力呢?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依大道行事。
9. 明贤法师的《中观见与道德经》出版了吗
《中观见与道德经》,是继《入中论未名疏》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希望借中观见以逐句诠释《道德经》的形式,在道、儒两大文化道统奄奄一息的中国社会,借助佛教智慧,对于复兴道、儒两家文化道统起到些许的作用,并且进而推动中观见在华夏传统文化土壤上“落地”,我们以此向西天东土两大圣人寻求智慧!
本次佛教中观见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所使用的教材,仅是个人阅读《中观》与《道德经》时所作的学习笔记。需要强调的是,个人学习能力有限,多数观点仅为个人看法,各位认为有价值便参考,没有价值则大胆放弃,为了达致究竟中观正见,大家谛听、善思念之、善抉择之!
佛教是戒定慧之道,其终极成果被包装在中观见里面,由“皈依戒”起步而沿“戒定慧之道”走向圆满的佛教中观见,与《道德经》旨趣“不是同宗,已为同体,”皆为载道之文,故而容易移植、容易比附,欲明真谛,佛弟子极需谨慎抉择。
否则,于老子其人其文无参照系,全失依准,定位不明,轻率褒贬,只是妄加点评,全然不与自家本分事相应,如憨山老人云:“譬夫场人之欣戚,虽乐不乐、虽哀不哀,哀乐原不出于己有也。哀乐不出于己,而以己为有者,吾于释圣人之言者见之。”看来,在佛教基础上,我们必先定位其人,方能继而通达其文,定位老子其人,已然成为需要了!
《中观见与道德经》目前在网上明贤法师的新浪博客、优酷视频可以看到。法缘殊胜,目前还未有消息称已经出版。不过,结集出版是必然之势。
10. 哪个内功大师的书解释《道德经》说的比较好
道德经是不错的,不过还有更为圆满的经典,就是众多的佛教大乘经典,既然您想探索宇宙人生,那还不如看大乘经典呢。推荐您看下净界法师的开示,网络视频搜索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