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河上公

道德经河上公

发布时间: 2020-12-17 08:53:04

❶ 河上公此人

河上公的最主要贡献是为老子的《道德经》作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回至有几位皇帝都为答其作注,但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由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

❷ 评价韩非子/河上公/王弼注《道德经》

韩非子《解老》、《喻老》是借老子的话来支撑他的思想观点,版没有尊重老子《权道德经》的本意来解释。王弼注《道德经》是按他的玄学思想来玄化了《道德经》,即把《道德经》神化、复杂化、更加难懂了,本来,直接读《道德经》原文,还能读懂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看了王弼的注解,你可能这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却减少了,总之,帮助少阻碍大;2000多年来,采用王弼注解的最多,而受他阻碍的也最多,许多明显不合情理的解释也跟着照样解释,比如《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恒)道”,跟着王弼说(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道不可说;什么样永恒的道不可道不可说,只有我们没有搞清楚的永恒道不可说,凡是搞清楚了的永恒道都可说;如果硬要说老子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说,这也是睁着眼说瞎话嘛,老子明明对它进行了很描写描述嘛!

❸ 求翻译河上公《道德经》第八章注解

你好。
易性第八
上善复若水。制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
处众人之所恶,
【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
故几于道。
【水性几于道同。】
居善地,
【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
心善渊,
【水深空虚,渊深清明。】
与善仁,
【万物得水以生。】
【与,虚不与盈也。】
言善信,
【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
【无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
【能方能圆,曲直随形。】
动善时。
【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
夫唯不争,
【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
故无尤。
【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注:【 】内为河上公之译文。

❹ 道德经河上公:夫唯世人之无知者,是我德之暗,不见於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这段话怎么理解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❺ 河上公 道德经章句

道德眞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汉专文帝属时,陕州隐者河上公注。按唐陆德明《老子道德经音义》谓:“河上公为章句四卷,文帝徵之不至,自至河上责之,河上公乃跃身空中,文帝改容谢之,於是授汉文以《老子章句》四篇”。一说出於东汉。
河上公,西汉道家学者。姓名不详。在河滨结草为庐,因号“河上丈人”。精研黄老业,以《老子》教授。葛洪《神仙传》载,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好《老子》,有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遣使问之。答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自至庵责问,乃踊身空中。帝稽首谢,於是授以素书道经章句,谓“熟研之,所疑皆了,余注经一千七百馀年以来,凡传三人,连子四矣”。言毕失其所在。《隋书•经籍志》著录曾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此注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题名。

❻ 河上公的传说故事

文广通是辰溪县滕村人。这个县归属辰州。从辰州乘船逆流而上约一百里处,在河的北岸有个叫滕村的地方,广通家就住在那儿。辰溪县在汉朝时叫辰陵县。
《武陵记》中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24-454年),文广通看见有野猪吃他家地里的庄稼,就举箭射野猪。野猪中箭后,流血而逃。文广通循着血迹追了十几里地,进到一个洞中,在洞中行走了三百多步,豁然开朗,眼前忽然出现了几百家房舍,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再看看他射中的猪,已经跑进村里人的猪圈中去了。过了一会,有个老翁从屋里出来,问他:“是不是你用箭射了我的猪?”文广通答道:“我并不是有意射它,是它吃我的庄稼,我才射它的。”老翁说:“牵着牛踩了人家田里的庄稼是不对,可因为这样就得把人家的牛抢走,就更不对了。”文广通忙走向老翁叩头赔礼道歉。老翁说:“知错就改,就没有过错了。因这猪命前世的罪过,今世该得这样的报应,你也就不必谢罪了。”
老翁请文广通到厅里坐,只见屋里有十几个书生,都戴着章甫冠,穿着宽袖单衣,有位博士独自坐在一个卧榻上,面朝南谈论着《老子》。又见西屋有十几个人相对而坐,弹着琴,音律优美动听。这时有位童子上来斟酒,招呼着广通饮酒。文广通喝得半醉半醒,身体十分舒坦,就辞谢不再喝了。他走出屋子,仔细观察路上的行人和物事,其与外界并无两样,但是觉得这里远离尘世,清静虚空,是个难得的胜地,不愿离去。 可老翁不肯收留广通,就遣派了一个小孩为他领路,送他出去,并嘱咐小孩关紧大门以防外人再进来。在回去的路上,文广通问那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小孩说:“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圣贤,他们当年为躲避夏朝的国君桀的暴虐无道来到这里,因学道而得道成了神仙。那位独坐卧榻谈《老子》的博士,就是河上公。我是汉朝时山阳人王辅嗣,到这里来向河上公请教《老子》中的一些疑义。我在他门下当了十纪(十二年为一纪)的扫地仆人,才作上这守门人,至今我还没有领会道经的要诀,只能在此守门。”说话间,他们已走到来时的洞口,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皆知从今以后后会无期。
文广通到了洞的入口处,发现射野猪的弓箭都已腐朽断裂。他在洞中只呆了那么一会,世上已过了十二年。文广通家中以为他早已逝去,已为他办过丧事,如今见他又回来了,全村上下大吃一惊,深感疑惑。第二天他和村里人找到那个洞口,只见一巨石已将洞口堵住,怎么烧凿也凿不开那洞口了,巨石与山已融为一体。

❼ 道德经王弼和河上公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很大吗,求下载

推荐中华书局《直排繁体-老子帛书校注》里面有,马王堆(甲,乙)本,通行(王弼)本,即历代诸本

❽ 吕祖注道德经与河上公注道德经是一回事吗

1923年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 但各写了一篇散文 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而吕祖跟河上公都读了《道德经》 但各写了一份注解 都叫《道德经解》

❾ 关于中《道德经》河上公给的注释的一些问题

两者来都不矛盾,无形源的道是根本,因为它可以生化万物,所以它就要有变化一切的可能,所以必须无形无相,从而加以别的规定才会定形下来。为本的东西如果是有既定形象,那么就被老子认为是有,而有生于无。

老子是在宇宙观的层面说有欲和无欲,无欲时人与自然合一,可以感受到变化的妙处。而限于有欲,纵然可以观察到表象,但是从个人修养角度来说,欲望会导致沉溺于欲望中不可自拔,忘却了自然无欲的根本,终而导致亡身,所以河上公注的针对角度是人的自身养身,老子是说人与天地自然的变化相通或相违。

楼主sorry,我的见解不一定对,我所阅读的版本注解欲乃是欲求,不知解释为“实有”从何而来,因为原文说二者同出于心,如果解释为实有出于心的话,似乎和老子哲学不符。中国哲学里面只有欲望出于心的传统,心却不是存在的根源。有疑问可以继续提问,相互切磋。
再补充一个,该段有两种断句法,一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二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帛书本”欲“字后面有”也“字,故应该第二种读法为是。仅供参考哦

热点内容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
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2024-09-20 07:35:27 浏览:727
私人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9-20 07:29:00 浏览:61
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4-09-20 07:07:36 浏览:762
司法考试超难 发布:2024-09-20 06:50:01 浏览:391
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 发布:2024-09-20 06:45:48 浏览:427
罗云法院院长 发布:2024-09-20 04:50:17 浏览:660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 发布:2024-09-20 04:30:59 浏览:678
如何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发布:2024-09-20 03:29:33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