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法治建设

社会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6-08 12:33:49

『壹』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1、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任务: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贰』 法治社会建设是什么

法治社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

『叁』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要严格执法资质、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把决策、执行等环节的权力全部纳入监督制约机制之中,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防止行政权力的异化,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

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社会法治建设扩展阅读: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肆』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公民当中很多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一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在人民群众当中,公民的法律意识、权益意识、民主意识、义务意识普遍缺失。在领导干部中,一定程度存在着知法犯法、腐败等问题。更有一些司法干部在执法的过程当中忽视了法律的公正意识和效率要求。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社会法制建设。
1、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利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核心意识从古至今都比较单薄,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传统及风气所造成的。在我国古代,人们长期受到宗法制、集权制和自然经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自由、平等观念的培养几乎没有。另外,人们主观上普遍对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思想比较推崇,长期以来受到了深究长远的影响,很多公民仍然以打官司为羞,即使他们的利益受损,居然误以为打官司就是不光彩的事,就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这就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2、公民法律教育的滞后
当代社会对公民的法律教育不是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公民对法律的学习也不是很重视。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没有得到发展,法律教育至今还是沿用较为传统的模式,这也是导致公民法律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律运行机制不完备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制度建设方便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阶段,社会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有的罪犯却因法律漏洞逍遥法外。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社会公平、国家发展都起到了不良影响。
首先,法律体系不完备。
其次,以前所制定的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了。
再次,一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很差,就使部门的利益化不同程度的倾向。
此外,我国当前的许多法律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一个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几个有关的管理部门就可以组成执法队伍,这就造成了行政执法机构粗制滥造。而且执法部门间的职责界限划分模糊,这就分散了执法的力量。现在有很多单位都努力争取成立执法队伍,以便在执法的过程中通过罚款和收费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人员的奖金、工资、福利等问题,通常执法单位以部门的利益为目的去执法,以罚款的方式处理违法行为。并且,执法的程序规定也不健全,执法的责任制、奖励制度和考核也不完备,执法只是一种形式。这使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法律监督不到位
我国法律监督不到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监督主体缺位的问题导致的。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例行公事时监督比较多,但是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在我国之所以一些腐败现象频繁出现,这与我国法律监督不到位有很大的联系。
1、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这一现象在我国领导干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性,常常出现我国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的现象。例如在我国征地用地的问题上,毫不顾忌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2、执法不严、违法办案。
我国司法机关当中经常出现违反程序、按人情办案等严重侵害公民权益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案件审判完毕之后无法操作和执行的现象,以至于出现了官了民不了的一系列问题。
3、以罚代法,重罚轻管。
在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罚代法的现象。比如执法部门在处理诸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仅仅作出较大的经济处罚,但没有进一步的追究销售商和生产商的法律责任。这种处理办法所带来的结果也就直接导致了售假贩假的问题得不到遏制的问题,以至于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是在在市面上销售流通,给我国消费者带来不利的损害。
4、以权谋私,徇私枉法。
由于法制体系的不完善,执法部门执法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了权钱交易的现象。这样不仅仅玷污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形象,而且对执法机关的声誉构成了直接的损害。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对下级执法人员寻思枉法、玩忽职守的问题放任不管,一度竟成为了这些腐败分子的保护伞。

『伍』 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建立法治社会的意义(一)建立法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二)建立法治社会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三)建立法治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5)社会法治建设扩展阅读
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

『陆』 谁可以帮我列举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我国推动社会主复义法制建设的制重大举措有如下几条:
1、2014年10月20号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会议主题。
2、2014年11月1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号定为国家宪法日。
3、2015年3月15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权益。

『捌』 你怎么看待当今社会的法治建设水平应该怎么推进我国法治建设

良法善治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的要求。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良法善治?在新时代应怎么进一步实现良法善治呢?
简言之,良法,即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规;善治,即优良的治理,也就是要实现我国治国理政的最佳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良法善治有着具体的表现:
所谓良法,就是法律体现了人民的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但法律必须保护人民、造福人民。我们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基本政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法条是否公正、平等,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等等。能够保证和实现这些方面的法律,自然就是良法。最近,人们热议的房产税是否开征,网约车可否保障客户的权利,昆山事件后正当防卫是否修法,民法典修改能否满足人民的期望等等,正是表达了人们对良法的期待。
所谓善治,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国家的治理能够充分保障人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国家的治理能否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能否保障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能否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又能否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能够实现这方面的治理,自然就是善治。新中国成立很快就70周年了,我们党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了社会制度的成熟与稳定。
总之,用现代法治理论的话讲,良法善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用完备、科学、有效的法律体系达到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的意愿,获得人民的拥护,确保国家的发展壮大。

『玖』 法制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事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法制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人对我国三十年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后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制建设注意事项

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就是要求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切实把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组织保证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健全重要会议、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网络-法治建设

『拾』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形成五个体系。
1、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具体表述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又新增了依法立法这一新的要求。
依法立法是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首先要依宪立法;其次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统一起来;最后要规范立法,促进立法内在协调。
2、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包括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一直就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甚至被认为是依法治国的突破点。司法改革一直是国家最高层面关注的改革重点。

3、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体系的重心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行政权力具有管理事务领域宽、自由裁量权大等特点,法治监督的重点之一就是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
为了确保国家监察全覆盖落到实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成立监察委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
4、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以此来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党中央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最根本的举措。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新时代在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为依据。
5、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强调“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新时代要求从党内法规的制定、备案、解释、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理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同时,对党内法规在从严治党、管党方面的效用进行评估,为修改完善党内法规提供依据。

热点内容
通辽律师在线咨询免费热线 发布:2025-01-23 09:25:08 浏览:472
新劳动合同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01-23 09:20:33 浏览:898
道德经女门 发布:2025-01-23 08:29:27 浏览:651
经济法练习题董事会的职权 发布:2025-01-23 08:24:19 浏览:510
朝阳几个法院 发布:2025-01-23 07:57:48 浏览:475
商标权利人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07:37:58 浏览:408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 发布:2025-01-23 07:28:29 浏览:228
劳动法团建 发布:2025-01-23 06:38:49 浏览:868
公司法律顾问年度总结报告 发布:2025-01-23 06:30:36 浏览:143
经济法合同法提纲 发布:2025-01-23 06:30:27 浏览: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