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层次
⑴ 急求!道德内在结构是由哪三个层次组成
我们实际上把古代传统道德理念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本体”层次,实际上是对伦理道德的最初根源和最高理想的抽象认识,包括道、德、王、圣四个最基本的范畴。无论道家还是儒家或佛家,“道”无疑是最高的范畴,天道、天理成了万有的根源和原则。“德者,得也。”“德”即是“性”,即是“心”,都根源于天道或天理,因此“道”、“德”二者构成了中国伦理道德的根据本体。“王”和“圣”分别指向目标本体的内圣境界和外王境界。在政治哲学和伦理上,国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就是实行“王道”而非“霸道”,而作为个体的道德人格理想自然便是成为“圣人”。
第二是“工夫”层次,是对社会礼教和个人德性的基本原则的概括,包括“礼”和“仁”这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其各自又分别在知行两个方面涵括诸多具体的德行概念。《礼记》云:“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宋代李觏讲得更为明确:“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修身正心,无他,一于礼而已矣。”(《礼论·第一》)“礼”可以说是整个古代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和群体生活的最高原则,是古人对维持群体秩序与人际和谐的文化创造。至于忠孝、廉洁、谦让、直恕、正义等等,都只是对“礼”的原则和精神的一种遵循和具体体现。而“仁”则是立足于个体的道德完善和境界超越。“克己复礼曰仁”,自孔子第一次把“仁”从“礼乐”文化中独立出来,它就成为人的道德践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到宋明理学家更把“仁”提升为人格的最高标准。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因此,“仁”就是个人融贯宇宙万物、天下国家于自我的最高原则和理想境界。
第三是“本体-工夫”层次,这是对由工夫实现本体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的把握。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之间的关系,通常认为,仁为至德,而其余四德是对仁德的体现。正如程颢所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显然,他把五者看做同一层面或同一维度的道德范畴,这一看法一直延续至今。事实上,从上面的结构图示来看,“智”和“信”并不是什么具体的德行或一般的伦理原则,因为它们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道德内容,然而却是所有具体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之所以能够成为道德的必要条件,而其自身却是无条件的。“智”或者“明”就是道德主体对道德情境的认识与判断,是对道德行为的选择,简单说就是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和选择。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实现道德;没有这种判断和选择,任何行为都不能构成道德行为。而“信”或者“诚”则是道德主体对道德认识与实践的一种确信,表现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没有这种“诚”与“信”,就不是真正的道德,而只能是一种伪道德,一种最大的恶。这一点在《中庸》里说得非常明确:“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可以说,“诚”、“信”是一切原则的原则,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原则,相当于康德意义上的绝对命令;从本体之天道的角度看,是“诚”是“明”,从工夫之人德的角度看,是“信”是“智”;归结起来说,就是“中庸”的原则,“中和”的原则。“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的这几句话充分揭示了以“诚明信智”为内容的中和中庸原则之体之用:既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又是一切德性的最终根据和最高理想,更是一切道德实践工夫的最基本的原则和衡量一切德行真伪的最终标准。
⑵ 哪位现代伦理学家将儒家传统道德分为三个层次
罗国杰将儒家传统道德分为三个层次。
罗国杰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人们的道德境界分为三个类型:自私自利的境界、先公后私的境界、大公无私的境界。属于自私自利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他们的行为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唯一的要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属于先公后私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他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注意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们有自己正当的利益,但又总是以集体利益为重,为社会而诚实地、积极地、忘我地劳动,同时也要从社会领取应得的报酬。属于大公无私境界上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唯一准则,一事当前,总是先为集体着想,对同志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负责,概而言之,他们的整个言行,都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集体第一。
⑶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版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权标。
2、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3、是公私兼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3)道德层次扩展阅读: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这样的道德定义及其展开阐释,把经济关系置于起决定作用的地位,并从经济关系中引申出道德关系,从道德关系中引申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道德现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⑷ 中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包括什么
中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包括一个核心,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一个原则,即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五个基本要求,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个建设领域,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个总目标,即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指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处于最低层次的、也就是最简单、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起码道德要求,它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两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具体概括为“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
处于第四层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这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层次体系,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利益主体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是多种层次并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出现多种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私人利益、个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个人利益,但这不是一般的个人利益,而是对社会财富占有量相对较大的人的个人利益。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40%以上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里。这1%的人的个人利益与一般的个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由于存在着多重经济成分和多重利益主体,决定了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必须要有适应多重利益主体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封建道德糟粕残余的影响,还存在着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这些影响的程度,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而要有适应不同觉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极左”时期,我们曾经企图用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个人,结果造成道德要求与道德现实脱节,道德承诺与道德行为背离,并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⑸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哪几个层次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具体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三是公私兼顾。
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道德层次扩展阅读:
集体主义原则是与个人主义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并谴责把个人利益凌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更不允许用个人利益否定国家和集体利益。
在实际生活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并不等于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三者的利益都完全相同。三者之间在利益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一方面,要求国家和集体不断调整各种政策和措施,关心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尽量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导人们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保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⑹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包括哪三个层次
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体系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它由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集版体主义道德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权民服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爱护公共财物、热爱科学和坚持真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五条道德规范,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四个道德范畴及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三个特殊领域的道德要求所构成。
⑺ 道德层次包括哪些道德
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基本五戒都做到了,才能称为善人。
⑻ 社会道德体系分为哪些层次
坚持马克思主义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源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