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第六

道德经第六

发布时间: 2020-12-23 12:24:38

❶ 王丽岩关于道德经第六章解读如何理解,用伽利略的结论有什么作用

他们的结论作用就是证明了西洋关于道德经的正确解读。

❷ 关于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
谷: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神,神灵、灵验。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
牝,畜母也《说文》。门,出入口。存,绵绵,接连不断。
存,存在。勤字本意,短期内格外用力。不勤,不短期不用力、恒久稳定。

译文:
山谷神灵永生,这叫做不断繁育的母体。
不断繁育的母体的出入口,就是天地的根源。
延绵不断般的存在,用起来恒久稳定。

理解:
山谷总是处在山脉低处,从山上往下看,草木总是在山谷处最茂盛,然后海拔越高草木越少。同时草木年复一年的荣枯循环,就好像永生的山谷再不断繁育万物,所以可把山谷称为不断繁育的母体(玄牝)。
玄牝之门,就是山谷的最低洼处。这些大小山谷的最低洼处所形成的连续的巨大脉络,从天上向下看就像大树的根部脉络一样,所以比作天地根。
同时因为山谷处于天地根部,山谷才能不断吸收天地精华。万物繁育在延绵不断般的山谷脉络中,好像怎么用山谷的精华也用不完。
吸收能量,哪怕最小的能量也都能聚集,向山谷那般,虚心守下吸收世间一切,才能成其繁育万物之大任。正所谓厚积薄发。

注意:
谷,就是山谷,整个道德经八十一章,都是一个意思。玄牝之门,就是是母性动物生殖器。“玄牝之门”“天地根”和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中的“一”是同一个东西。本章呼应第二十八章、第六十六章。

❸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按王弼本)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也下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有不妥,请见谅:
世人太重个人荣辱,于一荣一辱间,每每似受惊一般;世人太重一己私利,将这些身外大患,看得跟本我一样重要。(宠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受宠,而是指荣耀;大患,也有人认为就是指上句的“宠辱”)
什么叫“宠辱若惊”?无论得到还是失去它们,都好像受到了惊吓一般,不能淡然处之。其中,荣比辱更为卑下,更容易引起人心的起伏。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会有名利得失这些大患,是因为我有“私利之身”。如果我委己一身以为全天下,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我哪来什么大患呢!
因此,以“委己一身以为全天下”为贵的人,方可寄之以天下;以“委己一身以为全天下”为志的人,方可托之以天下。(贵以身为天下,即以“以身为天下”为贵,贵作为动词理解,以……为贵,下句“爱以身为天下”义同)
查看全部4个回答
老子的道德经超值低价,尽在淘宝!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亚马逊书店,亚马逊Kindle海量电子书,超低价格!

关注亚马逊图书的人也在看
亚马逊亚马逊书店,每日精选特价电子书,使用Kindle设备或者下载Kindle App均可阅读!
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当当网上商城书店「当当图书」百万图书,正版低价,快速到家!
「当当图书网」汇聚百万本图书,各类图书应有尽有,来当当低价任性go!买书当然是当当!
572020-05-05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意思就是: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急管繁弦使人震耳欲聋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使人口不辨味射雕逐鹿,骑马打猎,使人精神疯狂金银珠宝,钻石玛瑙,使人犯法背德因此,圣人治理天下,首先让民众吃饱肚子,而不在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东张西望. 所以舍弃繁华奢侈,而选取淳厚朴素.
3 浏览3352017-03-25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❹ 究竟真实傅佩荣 慎终如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专散。为之于未属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❺ 关于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应解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版。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权。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缘由:
严可均曰:“轻则失臣”,王弼作“失本”,大典作“失根”。
谦之案:此文当作“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与上首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相对成文。遂州本、傅、范本“失臣”均作“失本”。毕沅曰:“王弼同河上公作‘轻则失臣’。”范应元曰:“‘本’字,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轻则失臣’,与前文不相贯,宜从古本。”马叙伦曰:“老子本作‘根’,‘根’写脱讹成为‘木’,后人改为‘本’以就义。”又永乐大典王弼本作“轻则失根”,吴澄、焦竑、李贽及释德清诸本同此。俞樾曰:“当从之。盖此章首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终之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言不重则无根,不静则无君也。”至“君”“臣”对立之文,则为后之尊君者所妄改,当非老子本文。

❻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 守静笃
如果人能够致知 达到虚无妙境 虚空妙有的时候 便可达到大智慧到极点 达到大智慧的极点 又能诚心诚意的守静 达到最高止境之时
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复另本作后)
那麽万物的生长 孕育 死亡 我们就能从无形的气胞 观察到有形的物体 又能从有形的物体 观察到无形的气胞 这些生生化化的过程 我们不难去发现它周而复始 循环不息的奥妙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因此虽然万物是众多的 但是最后 还是要回归到生命的根源 万物回归到自己生命根源的 叫做静 静也就是回复到自己真我的生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回复到真我的生命 才是真正的长生 知道什麽是长生的人 可说是明白 什麽是假我 什麽是真我的人
不知常 妄作凶
如果不明白 灵性不灭的人 大都是胡乱想 或是异想天开的人 因此容易轻举妄动 一旦轻举妄动 往往就要招来灾殃了
知常容 容乃公
因此想珍惜真我的人 他能容受一切 无所不包 所以这种人的心胸开朗 更是大公无私的
公乃王 王乃天
像这样至公无私的人 就会将挽救苍生 视为己任 这就是圣人了 所以圣人也称为王 既然是王 必然是顺天行事了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殁另本作没)
能够顺天行事 就合乎真常之道了 能够合乎真常之道的人 就是假我的肉体死了 也不会六道轮回了

❼ 道德经第6篇的意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1:生回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答)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译文2:道”这个生养天地万物的神奇物,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混的,这就叫做形而上的微妙的母体,微妙深奥的母体的门户,就叫做天地的根源。它冥冥地存在着,对宇宙万物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词汇解释
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玄牝(pin):玄,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❽ 《道德经》第二章第六节如何理解“圣人无为

文化国学《道德经》元派详解

第六节如何理解“圣人无为”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实际掌控者就是“道之用”,而且至始至终都以阴阳太极的法则掌控着一切的生灭变化。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个比较复杂。我们还是先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吧,因为这个大家有个共识,就是“不妄为”。

社会就是一个大森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有的人私心重、有的人又大公无私、有的人善、有的人又是十恶不赦、有的人老实巴交、有的人又尖又滑??。如果真正的无所作为,那么,人们就会“自由发展”。那些善的、老实的、公心的人如何能够是那些恶的、奸猾的、私心重的人的对手。在这个状态之下,以博弈论的模型推理,社会会自发形成一种良性默契(长期的交往,利益最大化的状态是以信和善为基础的),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不至于消亡,才能利益最大化。但这个社会默契,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的,所以,这个社会会在宏观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形象,但微观上却是风起云涌,动荡不安。当微观的波动,影响到了宏观层面,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被洗牌,血洗一遍或者几遍,直到新的默契形成。这是一个没有政权的模拟社会,而政权的建立却是必然的。

在资源匮乏的时候,大家或许抱团取暖,推举出领导者。在资源丰富后,因为私心或者其他原因,自发的要去争夺领导地位。有领导者,有良性的社会默契,那么这个领导者依照这个社会默契执行,就会像大树一样,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因为良性的社会默契根植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说白了,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根,政权就是枝叶。

但即便是大家起步一致,也总有人过得更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更何况站在制高点上。如果领导者胸怀天下,知道政权的根脉所在,本本分分的依照良性的社会默契行事,那么社会整体必然良好,至少宏观上是不错的。如果领导者自己就不是善类,或者懒得恪尽职守的按照良性的社会默契行事,那么根脉就会断绝,大树就会凋敝。这不是一颗树的结束,是一场太极的倾覆,血的倾覆。

这一切都是阴阳的规则,自然而然,要想枝繁叶茂,就必须根深蒂固,要根深蒂固,也需要枝繁叶茂去统筹管理。但要使得整个社会都依照良性的社会默契运行,那么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管理了。整个宇宙的生灭变化都归于阴阳规则,是规则主事。所以,管理不是肆意妄为,而是把这良性的社会默契以规则化的形势制定法。“道”以规则生灭万物,人以法度规矩四方。

所以,君子无为,是以维持社会自身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太极之道当中去把“默契”规则化,以法定天下(这就是黄老法派的源点,元派学说坚决支持黄老法派)。

而作为个人,无为的表现在于“合于道体”,以“无极”同。却又能够效法天地,效法道,不动而动,显化生灭之情造化万物。做个比喻,像是两个维度,入了无极,不动不静,是恒常如一的,而在这个空间中却又不是枯木,是活生生的人(这个比喻有了分别,所以完全按照这个比喻理解就不是“无极”了,不动而动才是关键)。

请点击关注

??

上一节:《道德经》第二章第五节一无是处的“道”和万能的“道”

下一节:《道德经》第二章第七节“无为”的基本面貌

??

关注

请关注

请点关注

请点击关注

??

❾ 老子道德经第7章的解释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从无法计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这个天。地仍然是这个地。可见它的生命是长久的。那麼天地为什麼能够如此的长久呢。就是因为它不是自己生长自己。而生长万物。不为自己而为别人。所以它能够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因此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也学著天地一样。将自己的事放在后面。将别人的事放於前面。可是他的灵性。却永远在别人之上。
▼外其身而身存。
他虽然将自己置之度外。但是他的真我。反而永远长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这就是圣人。他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他的伟大。而且等到他的身体死了以后。他的灵性永远超脱三界。不再受到六道轮回之苦。还受到后人的敬仰。这就是他没有私心。反而得到了好处。
另,天长地久。
注:天地长久不灭。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注:天地所以能有这麼长久的寿数,就是天地无私不择贵贱高下亲疏。
故能长生。
注:所以天地能这样的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注:是因为圣人之处事,体
天地之道
,先人而后己,不为先於天下,而天下之人莫不推尊而仰为圣人,故其身未有不先於人。
外其身而身存。
注:圣人以道德为本,以假体色身为末,不求显荣於身,而天下之人莫不尊亲於圣人。
非以其无私也。
注:圣人以诚而无私,而成其私,所以无私之人反成其私。
故能成其私。
注:圣人因为大公无私,所以成为圣人,故成为其私。

❿ 道德经第2段解释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使行为变美,才是美,这就丑恶了;都认为使举动变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本来有和无互相生长,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相互形象,高和低相互充盈,音和声相互协调,前和后相互伴随。是常态。
所以圣人要抱着无的心态,去做事,行动不能灌输教条:
教育万物劳作却从不言辞,创造东西不据为己有,做事不依赖别人,功业完成而不居功。
只有不居功,所以才永不逝去。

理解:
大家都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美和善的标准,就都故意做作的追求形式上的美和善,就太虚假太伪善了,就会物极必反。

因为包括美和善、有和无、难和易等等都是相互转化、对立互补的统一常态存在。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人的心中一旦固化某种善恶标准,甚至追求自己理念的完美,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甚至精神痛苦。
所以人们认识事物就应该考虑到矛盾的对立统一,不能片面的给某种举动下定义。

因为“名”的这种物极必反的转化随时存在。
比如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甚至某些伟人都定义:“给乞丐钱是一种善举”。如果每个人都给乞丐钱,一定会养成乞丐不劳而获的错误价值观。那么给乞丐钱就不是善了,而是一种纵容的恶举,如果那个乞丐是伪装的,那你极有可能被骗或者受害。而且当你给乞丐钱后,看到别人不给乞丐钱,那么不给钱的那个人也许会在你眼里成为亵渎圣言的、罪恶的人。同时这句话这种价值观也束缚了人类思想,甚至被异化成吃人的礼教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偏执的认为某个价值观是正确的而造成的。这也就是老子指出对立转化之道与矛盾之相反相成这个规律的原因。

所以圣人除了要考虑到事物的对立统一以外,还要报着无我的心态,去做,行动做事的过程中不要总灌输教条:
教万物劳作的过程中,不要总是到处夸耀自己的功劳;生发创造新东西而不要自私的占为己有;做事的过程中也不要总想着依赖别人;大功告成后不要总沾沾自喜、不要到处炫耀、不要居功自傲而止步不前。

圣人只有不骄傲不止步,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所以他的圣迹才永存于世。

注意:
呼应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美之为美,译文为使之美是美。如果译为美就是美,那第二十一章的“道之为物”,就变成道就是物了,这是不对的。“功成而弗居”呼应第九章“功成身退”,呼应第三十四章指出“大道”生养“万物”,但大道却从来“不辞”“不明有”“不为主”“无欲”。呼应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
知,知识、知晓。美之为美,第一个美是动词“使。。美”,第二个是名词美好。之,这件事。恶,厌恶,憎恨。善,善于、善良、善待、喜爱。已,多义词:止,句末通“矣”。
生,产生、活命、生命。成,形成、成就、完成。形,对照、表现。和,调和、协调、和解。
随,依顺、跟随。是以,所以、因此。处,置身、引申为处理。无为,不违背。
恒,常也《说文》。事,侍奉,事件。言,主张、号令、话。作,兴起,劳作。
辞,说法、借口、口实。有,占有。生而不有,倒装句,不有生。恃,赖也《说文》。
不恃,不依赖、独立。居,停留、止步、休息、处在、处于。
是,这、表肯定对的正确的、连词。唯,因为,是以,所以、因此。去,逝去。

热点内容
工作的条例 发布:2025-01-28 00:42:40 浏览:45
行政法中利害关系人 发布:2025-01-28 00:42:38 浏览:767
中级经济法一周能过吗 发布:2025-01-28 00:29:23 浏览:270
总经销商与分销商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8 00:20:57 浏览:657
法律硕士会有补助吗 发布:2025-01-27 23:48:49 浏览:631
襄阳法官受贿 发布:2025-01-27 23:39:11 浏览:971
四川农业经济法 发布:2025-01-27 23:18:01 浏览:574
2015年中级经济法教材 发布:2025-01-27 22:11:51 浏览:206
增加法律条例 发布:2025-01-27 21:51:34 浏览:321
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7 21:49:42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