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趣图

道德趣图

发布时间: 2022-06-09 17:51:33

1. 道德漫画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3%FD%C8%CB%C2%FE%BB%AD

http://tieba..com/f?kz=642710015
这个你看一下,关于尊老专的属

2.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的特征: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阶级性

它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征,可也要以和谐为目的。

4、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3. 老子所指的道德指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书,老子所着《道德经》曾被做出过无数种解读。有人认为本书是一本兵书,其中说尽了各种行军打仗及诡谲变化之事;有人认为本书是一本治国之书,其中内容多离不开君王和臣民,更是将为国、为家作为最终的政治理想;也有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哲学作品,老子第一次为“道”赋予了超越的属性,从而使其成为“轴心时代”的东方代表人物。古往今来各家各派的名士对《道德经》一书做出过注解,虽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尽相同,但彼此始终不离二字,即《道德经》的最核心——“道德”。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老子

唐玄宗在《御制道德真经疏》中曾讲到:“《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此观点,作为中国古代皇王社会对《道德经》一书的至高评价,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毕竟,唯有对治家理国有实际作用的作品,才有可能具有流传万世的意义。也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一传世之作的理解往往容易禁锢于“人”的概念上,所有的解读都必定是出于人世的价值和判断。而“道”本身所有具有的生化性和超越性,其实是“无情”的,是表现为“天地不仁”的。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道德经

那么,若想要理解“道德”二字的真意,一则要跳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具有强烈认知的儒家忠孝节义的价值观点,回归到老子从气数将尽的周王朝的时代背景下去认知,由此才会更加明白老子作此书的真正意图所在;二则更要脱离我们当下的语言环境,把“道德”二字与日常中所涉及到的个人品质相剥离,从“道”和“德”之内在与外显的层面去理解老子对整个宇宙世界的认知,而非仅仅只是对人类社会的叙说,否则就极容易把《道德经》对整个生命体的关注降低到以人为主的高度上。

由此,首先要着重强调“道”的属性。老子在《道德经》25章中第一次为“道”下了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在老子的概念中,“道”不再单纯地是人们行走的道路,也不仅仅是我们如今所理解的万物运行的规律,而是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某种事物,或者称为某种具有氤氲、混沌属性的状态,是在人类对其有认识之前就已经亘古存在的。在天地万物中,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生化一切的本源,又是寓于万物之中的本性,同时还是生老病死之周而复始的本质。“道”效法的是“自然”,并非我们常说的大自然,而是万事万物的自我之本然。在道家的思想观念中,只有一切事物都按照自我的规则运行,才是世界“周行而不殆”地运转的内在驱动力。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道法自然

“道”虽然并不是一种有形有相的事物,但万物所具有的道性是共通的。如果在尘世的范围内来阐述的话就会发现,万物在同一道性的生化作用下,则会表现了出了万千种不同的情态。而万物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表现或存在方式,即是道家所谓的“德”。“道”是“德”的内在属性,“德”是“道”的外在体现。但同时,“道”与“德”又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能够触及的物质世界。所以苏子在那篇著名的《赤壁赋》中写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造物者”,即是“道”也;此声色之属,即是“德”也。

从“道”的虚空到“德”的实有,中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便是道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阴阳与五行。“道”的存在,是以阴阳的方式来运化万物。《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整个世界存在的方式正是以阴阳的互相生化为基础的;“德”的彰显,是以五行的概念来昭类万物。金木水火土,并非实指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要素,而是从万物各自属性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相生相克的道理。正是因为有生有克,所以才能保持彼此之间的平衡状态,不会使世界走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极端。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乾坤八卦

所以,在道家的理解中,“道”是形而上的超越,“德”是形而下的展现。在这里提到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又与中学课本中所讲到的观点有所不同。顾名思义,形之上下的概念是建立在万物固有的形态之上的。从“形而上”方面去探讨万物本我属性后的真谛,是所有宗教与思想致力于的终极命题;从“形而下”方面去钻研万物的具体构成,是所有实践与技术致力于去深化的历史使命。以此可知,所谓“科学”,乃是一科之学问,而非仅仅只是指实践科目的“形而下”。若以“形而下”去验证、去怀疑甚至去否定“形而上”,便等于是以人们自我的已知去判断超越形骸的本真是否正确,这无疑是犯了学问上的大忌。南华真人有言:“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在“道”的层面去看这些是是非非的辩解,真乃是贻笑大方之说。

明辨了“道德”二字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也就不难理解《道德经》一书的用意,自然就不会把本书当成是各种方术之流了。“术乃道之末”,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人们用尽术数才使天下大乱,所以作书以明其中道理,希望后来者们可以超越彼此之间的不同,从而使天下臻于“玄同”的大境界。圣人之心,可悲可叹哉!

4. 道德的特点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道德”这两个字最早连起来用,见于荀子著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此人们就一直沿用下来,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德代表了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以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正当合理,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道德一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没有信仰为基础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不堪一击。比如,孝顺父母这一条,就是随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无论儒释道哪家,首先都是讲孝道,孝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你孝顺父母,就是道德;不孝顺父母,就是违背道德。现在很多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为缺乏信仰,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
我们平日经常说的“良心”,也是一种道德,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善的,所以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喜悦,就是因为顺应了我们的自然本性:做恶事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做贼心虚,就是因为违背了我们的本性,这叫不道德。

5. 求啊!!!!学英雄,做有道德的人 手抄报

学英雄少年做有道德的人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服务集体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时期的道德是什么?以什么为标杆?那就是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八荣”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耻”言 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耻的人。人是躯体和心灵组合而成的,没有精神,没有道德,没有荣辱是非的人是一个残缺的人。
在这次地震中, 林浩 同学一人救了好几个小同学呢!他真是我们的小英雄!我们要学习他坚强勇敢,舍己救人的可贵精神,学习他的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走一条自强不息的人生道。
有道德的人应该是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公民 基本的道德规范,这是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也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的基本要求。做到八荣、家荣、校荣、国荣,“八荣”是我们生存发展,开拓创新的生命的基本。
但在社会和校园里,我们也看到一些与“八荣”相背的现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损坏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 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有人思想混乱不思进取;有人顶撞教师,打骂同学;有人说谎造假欺骗家长;有人幸灾乐祸,无事生非,惟恐班级、宿舍不乱。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尽管是极个别,但严重损坏了上海的形象。是坚决不能让其存在下去的。
学校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窗口,是神圣的,崇尚科学文明的地方,应该首先做到“八荣八耻”。抵制“八耻”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做到四个注重:
一、“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二、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
三、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四、亲仁善邻,讲求和 睦相处。
作为英雄少年的我们要树立文明美好的形象,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不断进步,立志成才,就必须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人人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光荣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6. 搞笑GIF趣图:我是谁我怎么了,我在哪里我头上这

我是谁我怎么了,我在哪里我头上这是个什么东西

7. 历史趣图第10期:古人九种境界楷模,你能达到哪一种

1、学者不欲学圣人则已,若欲学之,须(当作非)熟玩圣人之气象不可

9、境界有高下。人生为血肉之躯,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有一定的境界,这就叫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升华就是道德境界。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对人生的超越,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

8. 我国传统道德包括哪些

我国传统道德即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七、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八、勤俭廉政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俭廉政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
九、笃实宽厚
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实在等等,形成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来打动别人,达到任我沟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十、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9. 提供两个关于道德情操的小故事

桔化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故事说:某年,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挖空心思,想了许多诡计想让晏婴出丑,都没有得逞。�
这天,楚王设宴招待晏婴。当宾主酒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时候,只见两个小吏绑着一名犯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故作惊奇地站起来问道: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禀报说: "他是齐国人,作贼的。"楚王转过头来讥讽地对晏婴说: "哦,齐国人。你们齐国人都惯于偷东西吗?"�
晏婴闻言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我曾经听说过,桔树生长在淮南,就能结出桔子;移植到淮北,就会长成枳实,叶子虽说相似,但两者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不同。这个人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成为盗贼,恐怕也是楚国的水土使这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吧?"�
楚王吃了亏,瞪着眼,默不作声,认识到自己不是晏婴的对手了。�
这个故事表现了晏婴的机智雄辩,不过,客观环境、条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也确实是有一定影响的。看不到这种影响作用,就不能理解道德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差异性和善恶标准的相对性。当然,过分夸大这种影响作用,也是会流于偏颇的。�

孟母择邻�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见了,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孟母这才高兴地说: "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 刘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 吕坤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 海涅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 布莱希特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热点内容
中国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现 发布:2025-01-24 16:21:33 浏览:132
我国立法上关于补强证据的规定 发布:2025-01-24 16:15:30 浏览:440
论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发布:2025-01-24 16:00:55 浏览:749
交通法规39条 发布:2025-01-24 15:54:57 浏览:536
劳动合同法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 发布:2025-01-24 15:48:18 浏览:928
劳动法自动离职给工资吗 发布:2025-01-24 15:32:51 浏览:911
合租道德 发布:2025-01-24 14:49:53 浏览:234
重庆产检劳动法 发布:2025-01-24 14:48:23 浏览:252
清华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1-24 14:31:53 浏览:730
合同法解释最新版是几 发布:2025-01-24 14:29:24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