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立法
A. 曾,左,李的 中体西用 与洪仁轩的 资政新篇 中的主张有何异同
"中体"即政治体制还是中央集权,"西用"即军事和经济上向西方人稍微学习一点
资政新篇则确立了完善的产权、法权制度,可以算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立法```而且这本书里面还有反对封建迷信的内容``实际上也上对"天王"的一种否定```
B.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呢
作者:洪仁玕
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强调“设法用人”。“设法”也即制定法律、制度,反对结党联盟,加强中央统一领导;提出了一些带有民主色彩的措施:一、一人犯法一人当,不应涉及家属子女,家属只有在同案犯罪的情况下才可逮捕治罪;否则应善视抚慰。二、罪行不同,应分别对待;服刑期满应予释放,以利改过自新。三、死罪必须公布罪行及行刑日期,以教育群众。较之封建刑律中株连九族等刑法,是一大进步。所谓“用人”,即要做到人尽其用,赏罚严明,延揽人才,广采意见,鼓励人人奋力上进。同时反对私门请谒及依恃父兄朋友权势,钻营仕途,发现此类情事,立即审实革职,二罪俱罚。洪仁玕还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办报纸,设立意见箱,在各省设立新闻官,搜集新闻,供天王参酌,以使中央在听取众人意见的基础上,能够“明决断”。他提出护国,必须除奸保良。认为用人不当,足以坏法;设法不当,足以害人。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权归于一”。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制造火轮车、火船、汽船,以坚固轻捷为妙;发展制造、开采、冶炼业,业主享有专利,国家予以保护,凡金、银、铜、铁、锡等矿物,探出者受赏,并允其招民开采;发展金融、邮政事业,国家设立邮亭,传递朝廷文书,民间可办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并准许私人创办银行。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凡轮船、火车、钟表等等“正正堂堂之技”,必须学习;认为文化遗产并非一无可取,但反对骄奢之习。社会改革上,严禁鸦片,取缔迷信,禁止溺婴和蓄奴,兴办医院、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育婴堂等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反对闭关态度,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触犯太平天国的国法,不得干涉天国内政。总之,《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仅代表少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规划,因此未提及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同时,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出的这个建设方案,却丝毫未涉及抗击外国侵略的问题,这是《资政新篇》的两个主要缺点。对上述各项改革主张,洪秀全均表同意,仅对个别条款持保留态度。只是由于太平天国本身不具备实施资本主义建设方案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加以战争环境的限制,故未能实行。
C. 历史上“太平天国”的洪仁玕的“玕”念什么音
洪仁玕的“玕”读【gān】
解释:玕是一个汉字,玕,琅玕也,就是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3)洪仁玕立法扩展阅读: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把他的政治主张分为”设法用人”两个方面。
“用人”方面,他提出“用人察失”,“禁朋党之弊”,主要是针对当时太天平国在内讧之后上下离心、信仰崩溃、信心涣散而言,意在加强中央领导权。
“设法”方面,他提出“以风风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种方法,主张“自上化之”,革除腐败,而着重立法,并举英、美、法等国为例,要求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富国强兵之路。
D. 太平天国领袖洪仁轩提出的强国主张是什么
1(1)政治方面。洪仁轩主张“权归于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一地位,王、侯
不得各自为政,又主张给地方以相应的自治权,加强地方管理。同时给民众一定的
议政、参政和施政和的权力。这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将中央集
权、地方自治与民众议政结合起来,形成“上下情通”的政权机构。他具体建议道:
设乡官乡兵及钱粮税务所以发挥地方自治作用,设新闻馆,给民众议政的途径,对
国家公职人员实行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
(2)经济方面。洪仁轩主张发展交通事业,兴办铁路、公路及邮政,鼓励兴办
金融事业。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兴办保障。他还主张以保障专利为手段,鼓励科
技发明,若仿造别人创作之物,则“罪而罚之”。《资政新篇》允许个人开厂采矿,
将太平天国前期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些措施
也有力地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3)文化教化、社会福利方面。洪仁轩严厉禁止买卖人口、溺婴、蓄养奴婢、
卖淫、缠足、建庙宇寺观、吃鸦片、斗鸡等封建陋习。他鼓励社会现代文明事业的
发展,对设学校、办报纸、开办医院、办慈善事业给予奖励。这一切均有利于社会
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外关系方面。洪仁轩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往来,自由通商。他反对外国
干涉中国内政,反对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但对为天国献策、有技艺的外国人
则持欢迎态度,洪仁轩的对外政策,反映了其开放的一面,但不能否认也有对外国
传教士抱有幻想的一面。
总之,洪仁轩“革故鼎新”以立法原则,确实包含了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的
内容。
2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状况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中国该向何处去?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时代课题。为了拯救国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变法维新运动。他们为了给变法维新寻求理论上的支持,一方面致力于中国传统思想的重铸与改造,另一方面第一次吸收西方的人道主义、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思想。在与守旧派的斗争中,维新派的启蒙思想家们认识到社会的改造首先是对人的改造,只有首先深刻地理解人的本质,了解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格,才能更好地推动变法维新,推动中国的进步。因而,此时的思想焦点就集中在批判旧的人学观、对人的重新发现上面,于是建立新的人学观成为哲学变革的主调。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把握住时代的脉博,对人学观念的变革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前后相继,构成近代新人学观发展的基本线索。
E. 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强调对广大群众要"____,而后齐以国法".
1、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强调对广大群众要"先教以天条,而后齐以国法"。
2、洪仁玕提出"德化于前,刑罚于后"的原则,反对不教而诛,主张"教、法兼行"。
3、金世宗认为"赏罚不滥,即是宽政"。
4、龚自珍认为,腐朽的科举制度是造成清朝官僚集团庸碌无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5、金世宗大力整饬吏治,其选录官吏的具体办法有三:一是考试,二是令监察官员和各级官吏举荐,三是吏部考核业绩,以决升贬
6、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根本大法。
7、我国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启蒙思想家是王夫之。
8、耶律楚材的《便宜一十八事》和《陈时务十策》,实际上成为当时立法的指导原则。
9、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提出了批判。
F. 洪仁玕被称为什么王,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洪仁轩被称为干王,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物和决策者。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洪仁玕,小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官禄熻村人,是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历数,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以教村塾为生。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洗礼入教。洪秀全“出游天下”宣传教义时,洪仁玕的家人不许他同行,未得同去,后在清远一带任塾师。一面教书,一面宣传教义,发展教徒。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筹划起义时,洪仁玕在清远,没有参加。金田起义后,洪秀全驻军江口墟。洪仁玕率50人西上至浔州,太平军已移营,洪仁玕虽多次谋求去桂,都未成功。后来,洪、冯两姓族人在清兵围捕下在谷岭起义,洪仁玕赶到时事已失败。他被乡人捉住,挣脱绳索逃亡,于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到达香港。
在香港,他结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伦敦布道师,学习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有农民意识的人,他已成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他脑海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方案,这就是日后他的《资政新篇》的由来。咸丰八年,他离香港北上,于咸丰九年三月二十日(1859年4月22日)到达天京。这时正值天京内讧之后,早期的领袖或战死沙场,或在内讧中被戮,翼王石达开又率兵出走,天王洪秀全猜忌异姓,朝中无人。天王倚重洪仁玕,不出一月,累累加封而至“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命他总理朝政。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很想有所作为。根据他对世界大势、西方文明的了解,写了一部《资政新篇》,进呈天王,主张接受西方文明,走西方强国富民之路。经天王批准刊行,成为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和珍贵典籍。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把他的政治主张分为“设法”、“用人”两个方面。“用人”方面,他提出“用人察失”,“禁朋党之弊”,主要是针对当时太天平国在内讧之后上下离心、信仰崩溃、信心涣散而言,意在加强中央领导权。“设法”方面,他提出“以风风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种方法,主张“自上化之”,革除腐败,而着重立法,并举英、美、法等国为例,要求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富国强兵之路。此外,还列举了二十八条应兴应革事项,包括发展交通、办理邮政、开采矿藏,兴办水利,奖励制造,开办银行与保险,普设乡官乡兵,设立新闻官,建立公库和税务机关,严禁贪污,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奖励慈善事业,禁止迷信,禁止饮酒及吸黄烟、鸦片,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及使用奴婢等。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工作。他甚至提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可以说,他是当时(不仅仅是太平天国,也是整个中国)最为了解西方、了解世界,开明、务实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洪秀全在多数条文下,都批示“此策是也”,命令“遵刻颁行”。但由于社会条件未趋成熟,又处在敌我对峙的战争状态而不可能付诸实行,只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典籍。 洪仁玕又撰《颁新政喧谕》,《克敌诱惑论》,《兵要四则》等文,合刊为《干王洪宝制》。
在进入天京前,洪仁玕从未接触过军事,但干王、天朝精忠军师的重任,却使他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的主要策划者。他到达天京时,正值长江上游军事吃紧,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正凯觎安庆,清钦差大臣和春、帮办军务张国梁统率的江南大营又以长墙、深濠围困天京,形势危殆。洪仁玕认为在此情势下,“必向湖杭虚处力围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旆自救,必获捷报。”忠王李秀成用此计,与堂弟、左军主将李世贤分攻杭州、湖州。江南大营果然分兵回救,诸将遂破江南大营,立解天京之围。
闰三月二十一日,洪仁玕又提议东进攻取长江下游的苏州、常州一带,然后回师西征,两路大军分由长江南北两岸进军,合取湖北,以稳定大局。四、五月间,太平军占领苏、常。八月,开始西征,初期进展顺利,但由于主帅陈玉成、李秀成决心不足,打到武汉外围后先后自动撤退,西征功败垂成。十月,洪仁玕在香港时的故交、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容闳到南京拜访洪,提出聘用各部行政顾问、创办银行、设立实业学校和陆、海军学校、建设一支良好军队等多项建议,洪仁玕表示赞同,但谓尚需与在外统兵者协议才可实行。容闳失望离去。
在修订天国历法、改革考试制度、办理外交事宜等方面,洪仁玕也作了重要贡献。
咸丰十一年(1861)一月,洪仁玕率军自南京出发,图解安庆之围。四月间,在安徽境内与清军多次交战,均失利,退守桐城。旋回南京,因安庆失陷被革职,不久复职。同治元年(1862)上半年,洪秀全因某事对洪仁玕不满,令其将所掌外交事务移交章王林绍璋。此时洪的权力已大不如前。五月,他率军赴援安徽宁国府(今宣城县),屡战不胜,宁国陷落。同治二年,洪仁玕受洪秀全顾命,扶助幼天王洪天贵。年底,奉命出南京,催兵解南京之围,但各处军队多不应命。同治三年四月,洪仁玕集合数处驻军,驻安徽广德州(今德县)。六月十六(7月19日),南京陷落,幼天王出城南走,洪迎入广德,旋随幼天王往湖州(今吴兴县)附堵王黄文金。幼天王仍以洪仁玕为军师。洪仁玕与黄文金筹议放弃湖州,赴江西会合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军,西上湖北,会合扶王陈得才大军,扰荆襄,取西安。七月二十七日,洪仁玕、黄文金等弃湖州西上,二十八日到达广德,转走浙江昌化县。时侍王等军已南下,消息隔绝。八月初五日,黄文金在昌化病死,军心渐散。洪奉幼天王南走,九月初九日到达江西石城县,当晚被清军席宝田部追袭,全军惊散,洪仁玕被捕,幼天王亦于九月二十五日被执。洪仁玕被捕后作自述,表示当取法文天祥,为太平天国尽忠。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十九日,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冲出重围时被执。幼天王南走,洪仁玕迎入广德。此后,他与堵王黄文金等奉幼天王迤逦于湖州及江西建昌、抚州,安徽宁国,浙江昌化等地,一路为清兵追击。十月二十五日,与幼天王同时被俘 。十一月二十三日,洪仁玕就义于南昌。
G. 简述《资政新篇》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
历史地位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局限性
《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
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
(7)洪仁玕立法扩展阅读:
《资政新篇》中体现了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和先进的近代观念,其思想来源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对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列举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饱学之士。
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从牧师领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识及传教士独特的“基督教文明观”,这些都为他的《资政新篇》打上了鲜明的“基督教现代化”的烙印,是《资政新篇》内容与思想的核心来源。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经历。1853年,洪仁玕到达了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他亲身接触了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经济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
在这个大环境下,洪仁玕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为后来《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构想提供了一个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资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资政新篇》中对于各项制度乃至官职的设定都有当时香港的影子。
三是当时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机会通过传教士接触到1811年后传教士所出的中文书籍与报刊,还广泛接触了国内出版的相关书刊,这些书刊都为洪仁玕编写《资政新篇》提供了思想来源。资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专利思想就有参考、借用当时书刊的痕迹。
H. 《资政新篇》特别有名的一本书,它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是什么
历史地位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局限性
《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
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
(8)洪仁玕立法扩展阅读:
《资政新篇》中体现了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和先进的近代观念,其思想来源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对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列举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饱学之士。
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从牧师领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识及传教士独特的“基督教文明观”,这些都为他的《资政新篇》打上了鲜明的“基督教现代化”的烙印,是《资政新篇》内容与思想的核心来源。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经历。1853年,洪仁玕到达了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他亲身接触了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经济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
在这个大环境下,洪仁玕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为后来《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构想提供了一个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资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资政新篇》中对于各项制度乃至官职的设定都有当时香港的影子。
三是当时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机会通过传教士接触到1811年后传教士所出的中文书籍与报刊,还广泛接触了国内出版的相关书刊,这些书刊都为洪仁玕编写《资政新篇》提供了思想来源。资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专利思想就有参考、借用当时书刊的痕迹。
I. 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内容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审势”、“立法”的思想
洪仁玕
洪仁玕
《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审势”、“立法”的思想,详细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美、法,称赞这几个国家“技艺精巧,邦法宏深”。介绍英国说:“英吉利,……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介绍美国说:“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有事各省总目公议,……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者为公也。”介绍法国说:“佛兰西邦,……各邦技艺,多始于此。别邦虽精,而佛邦不在其下。”又对德意志、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历史和地理等都作了扼要的论述。指出俄罗斯原是落后挨打的国家,自经向西方学习,也强盛起来说:“俄罗斯邦……百余年前,……屡为英、佛、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大兴政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今亦为北方冠冕之邦也。”对日本发展的形势作出准确的预见说:“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
西方国家政教体制的“善法”。
《资政新篇》分析这些西方先进国家和正在兴起的国家,不只是看到它们技艺之精,而尤其强调了它们政教体制的“善法”。俄罗斯与日本的兴起,就是向西方“学习邦法”,“以为法则”,并非仅师其“火船技艺”的长技。它还指出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昧于大势,守旧不变,因而国势衰颓,挨打受欺说:“土耳其邦……不知变能,故邦势不振,而于丙长年为俄罗斯所侵。”它沉痛地说:正是由于不知变通,中国在世界上也沦为被欺凌的弱国,“不能为东洋之冠冕,暂为失色,良可慨矣!”它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吸取土耳其的教训,“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立法定制,否则“悔之晚矣!”力劝天王洪秀全,“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这就是说,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不应当再走中国传统的老路。而必须学习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科学技术。
因时制宜,审时而行
这篇文章的开头说:“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则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国,自国而至万国,亦无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时而行而已。”
“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也是这篇文章的理论上的大前提。从总精神出发,这篇文章又泛论了各国的情况和经济方面的进步,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也就是说西方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所以落后的国家应优先与其交往,向其学习。文章中又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实例以为证明,例如:“俄罗斯邦……屡为英、佛(法)、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法)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无人知其为俄之长子也。及归邦之日,大兴政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暹罗邦近与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亦变为富智之邦矣。”又预言:“日本邦近与花旗邦(美国)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认识到这个程度是很难得的。洪仁玕论及各国情况,就是要点出“因时制宜”的那个“时”字,以见太平天国所处的“时”,这个“时”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化。这是这篇文章在理论上的小前提。
在这种“时”中,所制的“宜”应该是什么呢?照上面所说的大小前提推论下来,应该是走工业化的路,推行一些工业化的措施。这是这篇文章的理论结论。这篇文章通篇看起来是一个三段论法。在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件中,这是一篇大文。
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措施
《资政新篇》也讲了不少向西方学习、推行工业化的具体措施。一个是“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一个是“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天国兴此技,……国内可得无虞,外国可通和好”。一个是“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一个是“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再一个是“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其它还有采矿、发展邮政等具体办法。其基本的精神是,具体的工业化应该交给民间的商人和能工巧匠自己去做,国家可以提倡和鼓励,用政治权力保护私人企业的经济权益和技术专利,并用税收的办法予以调节,但不必插手。这是洪仁玕论述工业的特点。
提出由下而上的道路
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和实行工业化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流。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谁来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并不是一个空谈,它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来带动它。有两种可以走的道路:由下而上的道路和由上而下的道路。这两种道路在开始的时候好像是相差不远,但是越走差别就越大。洪仁玕所主张的是由下而上的道路,可以称为以商带工。曾国藩在清朝政权下所走的道路是从上而下的道路,可以称为以政带工。
J. 在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_____和_____。
洪仁玕。
(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捕杀。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洪仁玕重视“人心公议”,企图通过“意见箱”和报纸把它提到天王面前,作为施政的参考。这可以认为已经有一些民主的因素,和封建专制的精神背道而驰了。他提倡立法,他说:“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有了法律,则“下有所趋,庶不陷于僻矣”。他所谓“法”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实际上就是指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资政新篇》中所称赞的和准备施行的革新法制。由什么人立法呢?他说:“立法之人,必先经磨炼,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大小上下,源委重轻,无不了然于胸中者,然后推而出之,乃能稳惬人情也。”显然他所说的“法”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立法者要熟悉当时各国的情况,就是要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制。但是洪仁玕并没有引进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他所主张的立法者仍是属于行政系统,并没有独立的立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