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的途径

法治的途径

发布时间: 2022-06-11 04:30:45

❶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民主方面:1、 要选择正确的方向
民主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而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2 、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 非法腐败可能转化成合法特权,
3、 要选择正确的路线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 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
如何做到法治:
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

❷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有哪些

1、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版不断审视行权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

2、应该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维护法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

3、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

4、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是压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坚决抵御和打击司法腐败。

(2)法治的途径扩展阅读

法治思维建设的基本要求:

1、强化依法办事的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2、发挥好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作用: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践表明,良好的道德风尚既可以减少各种矛盾纷争、净化社会环境。

3、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法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治思维

❸ 如何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正确的教育指来导,自使他们的概念建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培养法治秩序和自由的概念统一,引导他们建立规则意识,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与实践的行为准则,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加快普及素质教育。通过大规模的国家素质教育的普及,社会的所有成员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样社会的成员有一个强壮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能力获得和运用法律知识

3、提高普法水平。普法工作应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为目标,以现代法律的基本概念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诉讼意识和法治意识。

4、完善法制。完善法制,需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水平,使法律更加严谨、具体、可操作性强,从而更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运行。

5、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当今社会法律意识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识普及的结果,而不是深层社会现实和文化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效应和公共性的作用,这也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必要手段。

❹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途径包括哪些

中小学法制教育主要以下四个的途径:
一、学科教学。
1、骨干学科教学: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等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是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增强法制教育,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2、相关学科渗透: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二、专题教育。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三、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四、个别辅导。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针对个别学生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积极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学生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进行法律、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❺ 建立法治社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法治的途径

(一)法治形式的完善

法治有内容和形式之分。法治的内容,是指根据法治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各法律主体应然的权利义务和实然的权利义务。法治的形式,是指根据法治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各法律主体权利义务的实现形式和存在形式。对法治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在以往过分地强调了法治的内容,而忽视法治的形式,并认为西方国家所强调的法治形式只是骗取公众合作和信任的工具。对法治的内容,我们又过分地强调了法治的本质,认为法治就是政治统治和阶级斗争。这种演绎的结果,却是践踏法治。

我们认为,法治的内容及其本质应得到正确的强调,但法治的形式应受同等重视。这是因为:第一,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没有形式的内容是难以捉摸的,形式有欠缺的内容是容易引起误解和争执的。法治的存在,不能仅仅要求人们用思想去感受和体会,而且还要让人们的眼睛看得见、双手摸得着。法治不仅应当真正存在,而且还要让人们相信它存在。然而,人们只有通过形式,才能看清或确认法治内容的客观存在。第二,形式是内容的前提。法治的形式是对法治内容的一种规范。只有通过法治的形式,才能实现法治的内容。例如,回避、听证和表决只是法律公正的一种形式,但只有通过这些形式才能保障法律公正的实现。第三,形式比内容更具可行性。法治的形式是有限的、易行的和确定的,法治的内容是无限的、有难度的和模糊的。例如,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是容易做到的,而当家作主的内容却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连容易做到的都没有做到,那么要做到难以做到的就值得怀疑或就是空谈了。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实现法治的形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法治的内容并不完备,但法治的形式更欠缺。例如,尽管政府在当时为公众提供了许多服务,却既没有用货币来衡量也没有用相应的形式来确认,因而既难以为公众所感受也可随时予以取消。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与法治目标及法治内容相适应的法治形式。在当前,我们首先必须完善司法制度这一法治形式,因为这既是法律主体最后可获得的、可信任的服务形式,也是法律主体间最后的合作机会。如果连这一服务形式都难以真正享受、不可信任,连这一合作机会也被错过或剥夺,那么将没有什么法治可言了。因此,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一切形式都必须得到完善和保障,任何障碍都应被清除。司法腐败不论程度多大,性质上比其他腐败更为严重和恶劣,必须尽快得到彻底消除。司法受党的领导,但党也必须服从法律。党服从法律的形式标志,就是尊重司法审判。

(二)沟通渠道的拓展

“合作是一个过程”,[30]信任有赖于沟通。过程的法制化就是法律程序。法律程序具有可预测性。人们通过法律程序,可以预测他人的意志及其形成过程,从而作好合作的准备。现代法律程序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双方主体的交互作用程序。因此,程序意味着参与。通过参与,可以了解对方主体的内心活动和意志形成过程,并沟通双方的内心活动,达成意思表示的一致和相互信任,消除可能发生的磨擦和冲突,从而使最终结果具有可接受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效率性。20世纪法治进步于19世纪法治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不仅重视法律行为的结果,而且关注该法律行为的形成过程;并不是强制或强迫对方来接受自己的单方面决定,而是要求对方来了解自己的决定过程和参与决定的作出。

根据传统的私法自治原则,私法领域的合作程序和沟通机制并不需要法定主义。但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依赖性日益密切,传统已不能适用于私法的一切领域。我们认为,员工与业主之间的和平合作、信任融洽,在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问题上,就必须有法定的沟通机制。在煤气、电力、交通、教育、卫生、通讯、农产品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垄断领域,有关服务质量和价格调整等问题,仅仅依赖政府部门的监督似乎也是苍白无力的,公众往往被任意宰割,因而必须有公众的参与机会和法定的沟通途径。

在国家机关或政府部门之间的公法领域,沟通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因为,国家机关或政府部门之间只有相互沟通,才能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才能使所作的国家意志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现在的沟通主要表现为会议和文件,尽管有文山会海之称,效果却有限。在立法上,法律规范之间的脱节和冲突并非个别现象,部门立法的垄断主义和地方立法的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在决策上,问题同样存在。例如,“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和依法治某某部门,并不是对依法治国精神的贯彻,而往往是对依法治国的肢解和歪曲。另外,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

与上述公法领域的沟通同样重要的,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这一公法领域中的沟通。这一领域的沟通,近十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建立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机制和行政处罚程序。但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毕竟是一种事后的沟通,并且范围有限、成本过大,事前的沟通途径还很少。尽管事前的沟通途径已在行政处罚领域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个人的参与机会并不充分,作为沟通机制核心的听证制度仅限于个别行政处罚案件。在其他领域,如行政许可和行政征收等领域,事前的沟通机制尚未建立;在内部行政领域即政府与公职人员之间,甚至连事后的沟通机制也还是空白,就工资报酬、编制核定等问题的事前沟通机制似乎尚未列入议事日程。

总之,拓展沟通途径是实现法治的途径之一。

(三)价值取向的转变

统一和对立都是利益关系的运动形式。但是,我们,作为已经取得统治权的人们,在意识形态上就不能只强调或过分强调利益关系的斗争性而否认或轻视利益关系的统一性。否则,只能人为地动摇本政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导致非法治的运动治国。在18世纪,处于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强调了利益关系的对抗性,提倡分权制衡、天赋人权和个人自由,并延续到取得统治权后的19世纪。于是,无产阶级利用了这一武器,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人运动,甚至最终夺取了政权。因此,以狄骥为代表的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为了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几乎全面抛弃了启蒙思想,只承认利益关系的一致性,提倡以阶级合作为反动本质的全面合作,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国家转变法治目标。列宁等社会主义者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经验。在俄国革命时,列宁强调了民族利益的对立性,提倡民族自决权,强调自决权中的分离权,号召各民族从资本主义阵营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在俄国革命胜利后,列宁又强调民族利益的一致性,提倡民族自决权中的联合权,号召各民族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统一的苏维埃联盟。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布哈林也及时提出了消除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秩序的“平衡论”。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也表明,我们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转变。因为,利益对抗和阶级斗争不需要任何法治。

然而,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依法治国观念的确立,并不等于说人们的观念都已经转变到法治观念上来。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全面确立还需要艰苦努力。要使人们间社会联系的观念,从相互间的感情和友谊联系转变到法律联系上来;要把市场经济的观念,从尔虞我诈的竞争经济转变到互利互惠的合作经济上来;要让人们的诉讼观念,从我胜你败的法律对抗机制转变到沟通与合作的法律和平机制上来;要将人们的国家权力运行观念,从权力分立、相互牵制和保持平衡转变到职责分工、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上来;应将政府与公众间关系的观念,从命令与服从转变到服务与合作、信任与一致上来。总之,我们的观念,应当从找领导和组织全面转变到找法律和法院上来。

法治之路是漫长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目前容易做到的和迫切需要做到的,恐怕还是以上三个方面。

五、后记

从认识论上说,人们的认识既有科学性认识的一面又有价值性认识的一面。价值性认识体现了主体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但科学性认识却不涉及阶级性,只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❻ 结合当前形势,阐述依法治国的途径与意义

1、重构法治的人文精神基础。
2、重构法治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基础
3、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1. 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全一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这样就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
2. 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制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保证全国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进行。
3. 实现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维系,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就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4. 实现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从封建专制国家,到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国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实现依法治国,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5. 实现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前进的道路上也必然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就必须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破坏、犯罪活动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能得到正确有效地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依法治国。

❼ 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实现途径有哪些不同

1、地位: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2、法治作用:内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容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依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德治作用:德治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其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从而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

3、实现途径:法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德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❽ 法治思维的实现途径

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该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维护法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任何人不能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选择性执法。尤其是在关涉自身利益时,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纪,不搞特权、不搞潜规则。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是压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坚决抵御和打击司法腐败,加快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法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全社会充分相信法律、依赖法律。最后要带头学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依法维护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❾ 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有哪些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维权。

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制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5、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热点内容
新民法典怎么样 发布:2025-01-26 15:04:13 浏览:156
2018年是否修订了行政法 发布:2025-01-26 15:03:10 浏览:117
董海峰律师 发布:2025-01-26 14:52:10 浏览:249
深圳劳动法辞快工工资怎么算 发布:2025-01-26 11:30:32 浏览:699
离婚律师姚晨服装 发布:2025-01-26 09:35:58 浏览:38
各国环境立法 发布:2025-01-26 08:53:53 浏览:830
社区综合减灾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6 07:50:20 浏览:949
道德建设先行 发布:2025-01-26 06:47:04 浏览:308
下列行为的法律责任中表述正确的有伪造变造 发布:2025-01-26 06:10:53 浏览:19
15年司法考试卷三 发布:2025-01-26 05:51:43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