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
① 道德健康定义是什么
首先, 关于道德健康的新概念,即把道德修养纳人健康的 范畴。其内容包括: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 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来 约束自己。
心理学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罪的人,易患癌症、脑出 血、心脏病和神经过敏等症。 有悖于社会道德标准的人,其独断专 行、胡作非为必然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精神负担,引起神经 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并干扰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使身体器官发生病变。
善良 的品行、淡泊的心境,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 酰胆碱等。 这些物质能将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 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有益人的健康和长寿。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应“以道德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定规律、规则、规范等,也是指社会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则.“德”是指个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因此,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修养、生殖质量等.
② 社会道德健康具有怎样的行为标准
首先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可见,道德,主要指处理“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体自身与心关系)”达到“三大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体自身和谐)”的一切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赒人之急,救人之灾:(赒,接济,音:周)他人有困难、有急事,自己要接济他人;他人有灾难,有不幸,要救济他人。
③ 衡量健康的标准,你认为是什么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主要器官无病,体型发育良好,体形匀称,人体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健康最基本的要求。整体健康诊断包括疾病诊断、生理功能检测、体质检测,健康行为诊断包括健康危害因素和健康不利因素。身体健康监测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动态检测、分析和判断,从而掌握身体健康的发展情况。身体健康监测可以为制定健身计划和促进健康活动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和监测。
(3)道德健康是健康的升华。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的利他主义”;基本标准是“为自己利他”;低标准是“纯利己”;不健康的表现是“为私利害人”,“纯粹害人”。道德健康建立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4)社会适应性健康是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为基础的高级健康水平。社会适应主要指社会角色的适应,包括职业、婚姻和家庭角色,以及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④ 拥有社会道德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哪些
社会道德健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
拥有社会道德健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它既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道德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爱祖国主要表现为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和权益等。
⑤ 现代认为健康有三大标准
现代人是这样理解健康的,健康是我们的身体没有疾病产生,精神没有太大压力的状态。而对于一些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健康却包含了多层的含义,包括我们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以及社会关系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有哪三大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健康人类生理的健康
所谓生理上的健康,是指我们人类身体内部的各个组织器官是比较完整的,组织器官间的运作也是正常的,且没有任何的疾病。要想形成自己身体上的健康,我们大家就要合理的去饮食,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什么是健康人类心理的健康
光有了身体健康的人群,如果没能够拥有一个心理上的健康状况,这一个人也不能够称之为健康。我们的精神没有压力,并且过的是一种有效率的生活,我们的心理就是健康的,想要形成自己心理上的健康,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去调节自己的心理处理能力。
什么是健康人类社会关系的健康
我们与自己的家人,同事,以及朋友保持一种亲密合作的关系,并且没有什么大型的社会关系矛盾,那么,我们的社会关系层面也是健康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自己社交的能力,来形成自己的这一健康状况。
⑥ 人体健康四层次是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对于古代人,以及对于落后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由于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生活环境的改善、新医疗手段的发明以及保健方法的丰富,这句古训已经逐渐过时。在现代,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平均寿命超过七十岁,例如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法国以及我国等等。
虽然如此,人们仍在不断地努力加深对自身的认识,进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本章要介绍的就是许多专家学者在探索人生和增进健康方面取得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人体健康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是说,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
现在该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概念是: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等四个层次。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
(1)生理健康层次:指的是人体的组织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是指以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一致的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式。
(2)心理健康层次: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有三项基本原则:①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观现实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②心理和行为的整体性:指一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③人格的稳定性:指的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道德健康层次:道德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人”;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
(4)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社会适应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有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达到自我成就,自我实现。这是健康的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健康不良的表现。
⑦ 达到什么标准,才算真正的健康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健康的新定义,提出健康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只有这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算真正的健康。
所以,要达到真正的健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应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与人格,进行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训练。这些都做到了,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保健占60%;社会因素占10%;遗传因素占15%;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人类的健康长寿60%依靠自己,40%靠遗传与客观条件。所以自我保健最重要,不懂得自我保健的人健康肯定不及格,也肯定得不到健康。
人们的健康观念随着时代的不同经历了不断的变迁,早期认为“不得病就是健康”,发展到“长寿就是健康”,再发展到目前的观念“健康长寿才算真正的健康”。
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污染源严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你呼吸一口空气,身体的细胞就会受到伤害。水中也有很多有害物质,你喝一口水,身体的细胞也会受到伤害。食物中也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您吃饭菜,身体的细胞就已经受到了伤害。
我们的细胞时时刻刻受到了伤害,细胞不健康,由细胞组成的人体就很难健康!所以,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100%健康的人是很少的!
西医学逐步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互相连接的大脑和身体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健康;人体类似于一片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丛林,而不是一台复杂的机器;不再把疾病看作必须用药物或手术进行清除的破坏因素。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先天继承的适应能力和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人体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糟糕的饮食、污染重、充满病毒、过敏原多等),适应能力不足以进行调解,我们就容易生病。
中医学则很早就有整体观念。《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完整的相互密切联系的生命体;人是天地自然的一份子,人类要生存繁衍,就必须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与之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只有避开不利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才能防止病邪侵入人体产生疾病;人体的健康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良好的社会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
健康新概念可以被量化为“五快”与“三良”。五快是用来衡量机体健康状况的,包括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和走得快。三良是用来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包括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更具体的标准:
1.充足的精力,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观,大小事不挑剔。
3.善于休闲,睡眠充足。
4.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牙齿清洁,眼睑不发炎。
8.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有良好的公德和修养。
10.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不影响、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健康,不偷窃,不吸毒。
⑧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任。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1]
社会适应
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1]
道德健康
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1]
健康定义
我国学者穆俊武提出的健康定义:"在时间、空间、身体、精神、行为方面都尽可能达到良好状态。"他对此的解释如下:[1]
时间概念
是指个人或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健康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不能把健康看作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应理解为不断变化着的概念。他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对个人或社会来说,过去是否有过或将来是否有'身体、精神、社会都处于完好的'短暂状态是值得怀疑的。那恰恰不是也不可能是生活方式。"新的健康概念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即健康概念的相对性。[1]
空间概念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健康概念和健康标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可供人们遵循的健康概念。应分为区、国家的不同,尽可能达到各自的良好状态。人们对保健的需要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不同。作为健康教育者,应根据空间来制定保健行为。 健康不是由主观或客观的东西来决定。有些结核病人,没有自觉症状,而胸部X线片发现有结核病变;一些精神病患者,本人没有意识到患病,而是周围人发现他有病;有许多就诊患者认为自己不健康,而多方面检查并未发现异常。对这些没有一个标准来区分。我们不妨从身体、精神、行为等角度,把主观表现,客观征象结合起来去探求健康概念。 身体、精神概念较易理解。 行为,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所采取的动态和动机。行为表现为社会性,每个人的行为必然受到他人的影响。 健康是个体概念。
我们在考虑健康时必须区分是群体的健康还是个人的健康。群体的健康是采用统计学上的平均值,即在一定范围内某一个时期的健康应为正常值,偏离了就不正常;但是,偏离了正常值对于个人来说就不一定不健康,作为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一个人特有的。个体健康是现实的,群体的健康是理想的。 此外,我们必须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和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从国际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享受最高标准的健康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健康是对人类的义务,人人都享有健康平等的权利。[1]
健康标准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 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应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的完美。可以说,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相当广泛的。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