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思维和廉政思维

法治思维和廉政思维

发布时间: 2022-06-17 12:16:59

1. 如何提高领导下部法治思维和思维方式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下部法治思维和思维方式能力?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

1、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 会主义法 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治思维与权力行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价值,使领导干部能自觉用法治理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维护社 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领导干部要形成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法治思维定势,就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法治思维时的一种心理定势和法律价值趋向。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选择运用法治思维,还是行政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领导干部形成运用法治思维的定势,就是让选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思维选择,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
1、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储备。从现实情况看,苛求领导干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样,系统掌握法律体系,熟练使用法律条款,准确把握法律关系,是难以实现的。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 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特别要重视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学习。其次要熟练掌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各种法律关系及法律程序,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法律逻辑、反腐倡廉、平安中国、综治维 稳等社会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2、在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 制。要通过初任培训、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专题交流、学习考试等多种形式,使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
养成法治思维不是简单的学习法律知识,而是要注重优化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要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 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发展市场经济。二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定分止争,维护法治机制、法治权威,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把握多种法治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和价值判断,依法决策正确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问题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解决,实现决策科学化。

2. 法治思维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在依据上,法治思维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②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③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④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法治思维

3. 谈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必要性政治

A 谈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必要性


在法治框架下查处腐败,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我们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

1、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通过法治反腐,加强改革限权,强化监督制约,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彻底压缩腐败滋生空间。

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反腐也意味着制度反腐,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中,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达到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

2、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我们就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能从源头上、根本上遏制特权思想、预防权力腐败、维护法律尊严。

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更加强调一切皆断于法,权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注重发挥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对于公权力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作用。这一方式,也符合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制度安排:通过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产生威慑效应,及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和社会公众对反腐‚一阵风‛的担心;通过巡视监督、干部约谈、报告抽查等密集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恒,激发公众反腐热情,建构社会反腐信心。

3、在反腐这场艰巨战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气,缺乏法治思维,不可能取得反腐决定性胜利,也无法为改革保驾护航,打虎者同样也应受到监督。

4. 增强廉政法治意识的关键是什么

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要认真做好并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知识,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5. 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建设的区别和关系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回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答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

6.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一要不断完善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要通过废、改、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要善于将党的反腐败主张和决策转化为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国家立法将反腐败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轨道。在十二届人大已将反腐败法列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的基础上,要就尽早着手、科学论证、开门立法、广聚民意,加快制定出台反腐败法、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法、公共信息公开法、预防和处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法、举报人和证人保护法等法律。要在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罚力度。要做到预防与惩治、治标与治本,监督与查处、实体与程序、运作规则与一般程序并重。要加强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协调配合。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进行清理,过时的及时废止,不完善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紧制定,切实提高法律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为制度刚性运行夯实基础。
二要大力培养反腐败的法治思维。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具变化性的因素,只有大部分社会成员具备了法治思维,反腐败法律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因此要加强法治文化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涵养制度为要、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努力提升法治理念。使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体现法治精神,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纪政纪法纪教育,组织干部学习法律,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一切立身行事都以法律为准绳,自觉忠于法律、遵守法律,增强公务人员执法、守法自觉性。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切实解决好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使领导干部真正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岗位。
三要依法监督保证法律制度刚性。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通过不断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和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刚性运行。推进反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盯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治方式引导和规范群众有序参与监督。鼓励实名举报,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处理涉腐网络舆情,做到积极应对,正确引导。要进一步加强“三转”,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以权谋私等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维护法律制度刚性。
四要坚持使用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惩,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同时必须要坚持用法治方式查办案件,坚守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这一原则。要坚持实体正义和程序合法的统一,健全办案制度、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要规范办案流程,正确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绝不能随意性执纪、选择性查处和越权违规办案。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职能部门间协同办案、信息沟通、案件移送,做到“快查快结”。要严格遵守案件线索规范管理、办案安全事故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细化办案标准,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纪恰当、手续完备,使查办的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要打造过硬队伍提高法治能力。要按照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要求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防止“灯下黑”,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推进反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教育,进一步增强纪检干部的法纪意识,夯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定期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核,并运用好教育考核结果,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干部。要强化管理,促使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违反审查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的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和规定。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坚决制止,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坚决调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袒护、决不手软,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最大的毒瘤,而法治是人类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好的社会治理方式,是治疗社会弊病的良药。纪检监察机关只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工作,才能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旋律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7.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这句话对吗

错误。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7)法治思维和廉政思维扩展阅读: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

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处理、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领导的才智治国理政。

2、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方式调节社会关系;人治思维漠视法律、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情感进行治理。

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思维;人治思维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

4、在标准上,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8.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如下

1、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四个层次。

一是认识和判断层面,即运用法治概念原则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和初步判断层面。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判断社会上的一些行为或现象是否合法,例如,喝酒和开车是非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是逻辑推理的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分析判断问题,综合推理,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层次。法律职业的思维大多处于这一层次。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个案的法律解决。

三是综合决策层面,在上述法律认知与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做出符合法治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法治思维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四是制度层面的建设,即在前三个层次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化,使通过法制建设或改革能够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法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高级领导干部应有的。因此,在检验法治思维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主体设置不同的标准。

2、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观念。

二是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层面。

(8)法治思维和廉政思维扩展阅读:

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不同之处

1、于法治思维蕴含着价值意义上的思考判断,即在法律思维中必须贯穿以人为本或者人权的基本价值标准。

2、法律思维往往更侧重于强调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方式,为法律职业者所掌握运用,而法治思维更侧重于强调一种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是为执政者或者公权力的执掌者掌握运用的思维方式。

3、所以,与法治思维所对立的是人治思维、特权思维,后者将权力置于法律之上,视法律为虚有之物。

9. 什么是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1、定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2、基本特征(基本内容)
1、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2、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3、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4、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10. 如何理解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

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个相似却有区别的概念.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为出发点,要求维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视权利为本位,以保障权利的实现为核心,让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两者虽然都推崇法律至上、都注重程序正义、本质都是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但两者还存在着主体、对应概念、侧重点方面的差异.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 (1)权利义务相统一 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必须要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 (2)重证据 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搜集证据。 (3)讲程序 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因此,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热点内容
航海条例影响 发布:2025-01-25 06:42:59 浏览:151
社区两委班子法律知识培训 发布:2025-01-25 06:19:44 浏览:673
民法自救行为 发布:2025-01-25 06:19:06 浏览:366
诛六族刑法 发布:2025-01-25 05:56:49 浏览:521
第五版国际商法翻译 发布:2025-01-25 05:40:12 浏览:599
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好考吗 发布:2025-01-25 05:23:18 浏览:244
额头的闭合性粉刺应该用啥防法治疗 发布:2025-01-25 05:05:41 浏览:605
名词解释立法机关 发布:2025-01-25 04:38:00 浏览:721
劳动法司法考试真题2012 发布:2025-01-25 04:37:48 浏览:25
道德经密法 发布:2025-01-25 03:56:02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