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村贫困村华丽转身

依法治村贫困村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 2022-06-17 21:48:49

㈠ 乡村依法治理工作怎样能才能做好

一)乡村依法治理工作应合理抢抓时间,内容贴近农村实际,以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一是依法治理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农闲、春节,组织在家的农民普法学习,利用农民工返乡和外出时段,集中组织农民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二是普法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农民兄弟反映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系实际宣讲法律法规知识,以《民法通则》为主的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如何受法律的保护和造成侵权要承担哪些责任。以《婚姻法》为主的婚姻自主,婚姻自由,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成员间享有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促进家庭和睦。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为主的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应尽哪些义务,出现侵权行为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其合法的权益等,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促使农民主动参与普法,通过学法,自觉守法;三是普法在形式上,不但的创新方法,打破常规的宣传形式,尽量采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以案讲法,现身说法,真正做到办结一案,教育一片,调解一件,说服一片的目的。
(二)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应讲究实效,以化解纠纷,维护稳定为出发点。乡村普法教育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偏重法律知识向重视农民法律素质转变。把普法的重点放在增强农民群众的权利义务观念上,从注重农民权利的角度进行普法,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把学法看成生存的需要、生活的必要和护身法宝。二是从阶段性普法教育向经常性普法教育转变。避免上级安排一下,去抓一下,做做形式,走走过场,要将农民被动的学法变为农民主动的学法,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作用,利用解决民间纠纷,广泛宣传法律,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三是认真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抓宣传与抓落实的关系。落实乡、村两级干部工作责任制。乡村干部经常与群众联系,在学法、用法、守法上应当做表率、当模范,做到依法行政、公道正派,这是做好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乡村的每一项行政规划措施,都要用法律来衡量是否正确,是否合法,有无损害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这样,才能使群众信服,自觉地学法、用法和守法,达到普法的要求和目的。第二,处理好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的关系,成千的法律法规知识,数万的乡村群众,在普法的内容和对象上,应当区分一般教育和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开展普法工作。特别是涉及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法律知识普及,使人民群众通过普法教育,学到方便实用的法律知识,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要。第三,处理好专门抓与综合抓的关系。健全法律宣传教育的工作制度,组建乡村普法业余宣传队,常年在村、组、院、户开展普法宣传,结合日常生活把普法教育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强协调配合,纳入工作日程,把普法视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把金钥匙,实现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的协调统一,从而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以“学法律、讲权力、讲责任、讲义务的良好氛围。
(三)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求讲究实用性,以有效推进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发展为目标。由于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习法律的时间难的保证,对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标准难以衡量,对其学法的多少、学与不学又不能追究其什么责任,又没有什么性指标要求,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感到手无抓头,要赢得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积极学法,就要求我们在人民群众中的普法教育就要力求实效性,按需送法,通俗易懂,避免逐条逐款。尽量联系实际,联系生活。通过学法,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使普法的形式多样化、喜闻乐见、有声有色,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法的重要性,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言行统一到法律上来,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服务。

㈡ 福建霞浦贫困村如何走出贫困焕新颜

炉坑村138户738人,其中畲族人口312人。该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是一个靠海无海埕,靠山无林地,靠农无良田的沿海乡镇较为典型的贫困村。此外,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财零收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不高,2015年被列入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此外,牵头创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开发“同心蜜柚”“同心脐橙”“同心蜂蜜”“同心鸡蛋”等“同心”系列农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对贫困户的农产品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同时,对27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2017年底27户128人全部实现脱贫。来源:中国新闻网

㈢ 作为一个村干部要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特点,这给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挑战。村干部作为村里的当家人,特别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必须要紧跟形势,加强学习,增强素质,努力做好“四种人”。

一,要学政策法规,做“明白人”。

农村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关键一环,作为村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准确领会政策精神、把握政策内涵,才能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凝聚人心,才能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建设新村的直接生产力。同时,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凡事都想讨个说法,问个明白。如果村干部遇事仅凭经验,胡乱“拍板”,就会造成群众有意见,影响基层社会治理。因此,村干部必须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不当糊涂官、不办糊涂事,努力提高依法治村、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要学致富本领,做“发展人”。

当前农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脱贫攻坚,群众最盼望的事就是发家致富。作为村干部,要牢固树立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致富的意识,要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责任感,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要有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进取意识,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胆子再放大一些,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围绕如何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多思考、多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三,要学处事原则,做“民主人”。

公道民主是一名干部最基本的处事原则。作为村干部,只有具备了无私无畏、公道民主的高尚品质,才能够让干部信服、让群众满意。首先要处事公道。常怀公正之心、常行公正之举,无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要坚持以心正求公正、以公正服大众,特别是在村财务收支、低保户推选审定、各项惠民补贴发放等热点焦点问题上,更要坚持按程序办事,坚决杜绝优亲厚友、贪图私利等违背原则的行为。其次要民主决策。凡涉及村里重大事项都要坚持民主原则,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好会,多沟通,多商议,确保走好每一道程序。增强党务、村务、财务透明度,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该公示的一定要公示,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

四,要学惠民之法,做“真心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评价一个村干部干得好不好,工作出不出色,不是看他的功绩、政绩有多少,而是看当地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村干部要牢固掌握惠民方法,做到经常深入群众家中,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三个真心”:一是对惠及群众的事要真心办。村干部要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善于从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办一些暖民心、管长远的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对群众的呼声要真心听。真心听,才能了解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盼、群众之所求、群众之所怨;真心听,才能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真正建立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只要村干部多跨群众的门坎,群众就会把村干部记在心坎。三是对困难群众要真心帮。关心群众,首先是要关心困难群众。只有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农村富裕了,村干部才会受农民欢迎,基层政权才会稳固。


资料来源——人民网: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310/c117092-29136687.html

㈣ 如何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增收提升工程”,强化产业带动,实现家家创业。
1、重视农业。一是坚持走持续高速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之路。做大作响蔬菜、草皮、苗木种植,引导农民建立品牌意识,树立市场观念;依托德远食品、建刚食品、凯隆达等产业龙头,打响订单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提升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争创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提升产业品味。
2、提升家庭工业。完善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发展现代家庭工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创业农户数,使百姓的袋子鼓起来,富起来。
3、实施“一村一品”,全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扶持,扎实农民素质培训等工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全面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3个进行“六村联创”和个1个创建富裕乡村的村(北关),年内初步形成富裕乡村的特色产业。
二是大力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文明建设,实现人人幸福。
1、争创县级文明村镇。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常抓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孝”为先,实施家庭美德建设。开展、“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提倡尊老敬老、夫妻互敬互爱、科学教育子女的社会风气。要以“诚”为要,实施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信得过产品”、“信得过摊点”等评比活动,引导人们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要以“善”为本,实施社会公德建设。大力提倡互助互济,动员和组织为鳏寡老人、军烈属及其他贫困户提供帮助,形成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的风尚。
2、扎实开展文明乡村、文明行业、文明家庭等基础性创建评比活动。要与时俱进,提升农村整体文明水平。鼓励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3、着力提升全镇农民的素质。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现代农民群体。
三是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强化生态建设,实现村村优美。四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强化公共服务,实现户户满意。 |

㈤ 如何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要想改变农村贫困的局面,要改变人们的思想就是说,农村的这些土地,你们怎么去利用?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说仅仅是用它去种植一些作物的话,不要说脱贫致富了,可能现在仅仅能满足温饱,按照我们这边的亩产量来讲吧,大概一个家庭拥有5亩地的话,大概每年的玉米产量会达到5000斤左右,按照市价也就是4000块,4000块,你想一想现在的社会能够干什么呢?所以说要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改变人们的经济环境,让人们清楚农业它更多的应该作为一个副业,而不是说你的主职业,你指望这个去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有自己正式的工作,然后工作之余去做这些农活。

㈥ 如何实现对农村的法制宣传,确保依法治村

一是镇街法治宣传服务站建设常态化。该市各镇街区建立了法治宣传服务站,主要负责法治宣传、法律培训、法律咨询及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等工作。法治宣传服务站设在司法所,司法所所长兼任站长,服务站成员由镇街站室所负责人组成。肥城市司法局专门下发了文件,对法治宣传服务站的人员组成、场所建设、工作职能作了明确规定。目前,该市14个镇街全部建立了法治宣传服务站,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该市各村(社区)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3次,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群众性普法活动,并建立了普法教育档案。肥城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各级执法单位和部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期间送法下乡、4月份法治集中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关键时段,到农村集贸市场、休闲广场等人员流动多的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和法律咨询服务。在依法治村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掀起农村普法新高潮。春节前后,已经在该市镇街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16场,现场发放了法治宣传册、法治日历挂图、法治图书、发放明白纸8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15万余人。四月份法治宣传月活动期间,该市司法局在依托桃花节开幕期间游客众多的有利时机,在刘台风景区组织开展了法律进桃花源活动,市直60多个行政执法单位参加了现场普法宣传活动,重点突出了对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各镇街也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开展了集中法制宣传活动。

三是农村普法阵地宣传常态化。该市大部分村(社区)按照要求建立了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图书角,明确了专人负责。宣传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内容,法律文化图书角每年都要补充法律书籍。通过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及时补充法治宣传资料、书籍,使群众不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理念。有的村设立了电子屏幕,定期滚动播出法律知识;有的村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有的村与法庭结合,法官定期到村开庭办案,使广大村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

四是农村法治宣传员、法律明白人培训常态化。肥城市“六五”普法宣讲团定期到镇街区,以村“两委”干部为重点,开展对基层司法人员、村法治宣传员、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培训。今年以来,已举办过各类法律知识讲座36场,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宣传员。

各镇街区法治宣传服务站也通过以会代训、举办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每月对农村法治宣传员进行一次法律培训。大部分村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对“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的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引领村民学法用法。

五是农村法律服务常态化。为提升农村依法治理能力,该市推广实施了“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工程。截至目前,全市8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月至少两次到村(社区)开展工作,为基层群众、村(社区)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起草修改村规民约、审查合同等法律服务。

㈦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依法治村

一、坚持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服务发展大局是统计工作的宗旨。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的生命力在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统计能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能不能成为政府决策的合格的参谋,能不能引导和促进科学发展,都取决于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客观、真实可信。特别是在当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正确制定应对危机的对策和措施,客观观察应对对策的实施效果,需要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更加灵敏的统计数据。当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而紧迫。统计法律法规是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最有力保障,是统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坚强后盾。依法统计就是要遵循诚实守信、合法、合理、公开、高效便民、权责统一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用准确的资料和数据表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状况,为实现政治决策的正确性和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服务。因此,只有依法统计才能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只有依法统计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准确预测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依法统计才能更好地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统计信誉;只有依法统计才能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二、坚持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是统计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处分规定》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作为统计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统计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依法管统计、依法办统计。《处分规定》充分体现了法制要义,进一步强化了对统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权、越权,也不得失职。统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及时准确搜集、汇总、上报统计资料负责,还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不仅要严守国家秘密,而且要对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同时,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是统计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统计工作者必须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敢于和善于坚持原则,实话实说,实数实报,实事求是地做好统计工作。
三、坚持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是统计调查对象应尽的法律义务。遏制统计违法违纪行为,需要所有统计调查对象积极参与、共尽法律义务。依法统计,需要统计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准确、及时地报送统计资料,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调查对象能否依法履行义务、真实准确地报送统计资料,直接决定着源头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广大统计调查对象要积极支持配合政府机关依法开展的统计工作,不虚报、瞒报统计资料,不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拒报、迟报统计资料,并对有关人员强令、授意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为统计法律、法规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和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
四、坚持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工作的明确要求,是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一以贯之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期望,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早在1998年,中办、国办就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必须采取措施,坚决严肃查处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各级统计部门要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对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特别是大案要案,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一查到底。尤其是对那些利用职权非法干预统计工作,利用虚假统计数据骗取个人政治地位和荣誉,谋取经济利益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支持统计部门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袒护和纵容统计违法行为,更不得干扰和阻止统计执法,使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责任约束之下,形成全面、系统的数据质量保障体系。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水平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提高,了解、支持统计工作,为我市依法统计、服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㈧ 有关“华丽转身”的作文素材

稻花香背后故事之一__总经理蔡开云,华丽转身,传承家族千秋业
转载于---消费日报10月27号B4版人物

1972年,蔡开云出生在湖北宜昌龙泉镇青龙村一个日后威名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从三个人三口缸起步,创立了今天的中国大型工业企业、中国白酒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稻花香集团。
在湖北,蔡家可谓富甲一方、盛名远播。然而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富家公子,却信奉“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的格言,他不愿在父辈的荫庇下坐享其成,而是走上一条和父亲经商截然不同的创业之路——读书、报考国家公务员。在当地检察院,蔡开云一直工作到了2006年。
促使蔡开云回稻花香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孝顺”当推首因。2001年,蔡宏柱重病住院,一时间社会上谣言四起,银行纷纷撤资,商家等待观望,员工人心惶惶。所幸蔡宏柱吉人天相,以顽强的意志击退偏瘫,重新站立,这才挽狂澜于既倒。
经过深思熟虑,2006年,蔡开云终于回到稻花香,帮父亲挑起稻花香的重担。
由于和其父亲蔡宏柱气吞江河、大开大阖的豪迈风格不同,蔡开云的性格气质表现出典型的少年持重、沉稳内敛、敏于事而慎于言的特点。正因为此,起初有些人甚至怀疑性格一点都不像父亲的蔡开云能否继承衣钵,发扬光大。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治企如同治国,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几代君主如果在性格气质上形成良性互补,往往都会出现盛世的局面。汉初几代皇帝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奋起有为,才有抗击匈奴的伟大胜利;康熙宽厚人爱,雍正严整吏治,二者互补才有著名的乾康盛世。
蔡开云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凭借其在检察院历练出的勤奋、审慎、聪慧,他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国家公务员到精英企业家的惊艳蜕变,迅速成长为商战场上披坚执锐的少壮派战将。
蔡开云回稻花香工作的第一站是董事长助理,他跟着父亲对外结识政府官员和各级经销商,对内接触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了解业务,熟悉情况。凭借其在检察院历练出的勤奋、审慎、聪慧,蔡开云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很快获得了集团高层的认可,也深受员工的拥戴。
2007年,蔡开云兼任稻花香酒业公司副总经理,酒业公司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给了他更加具体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他参与制定了公司的年度计划、大型促销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使公司管理日趋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他坚定执行董事长蔡宏柱的市场发展战略,一方面深入一线开展市场调研,大力推进营销人员对市场及客户的“星级”服务,增强执行力,另一方面致力拓宽销售渠道与营销网络,进一步彰显稻花香大品牌的扩张力。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从小在家中受父亲熏陶,对做生意并不陌生,但真要当一个合格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环节又岂止是千头万绪,为了尽快成熟起来,蔡开云经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转型的过程是苦了点、累了点,蔡开云却能够坦然承受,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虚心向着每一位干部、员工请教,他慢慢充实自己,飞速成长壮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他如是说,也如是做到了。
2008年5月17日至19日,以“中国名酒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白酒“东方论坛”在西子湖畔举行,时任稻花香酒业公司副总经理的蔡开云在论坛中发表了题为《呼吁白酒立法、实现白酒产品依法管理;畅导以白酒为主,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演讲,他着眼长远,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稻花香模式,对未来白酒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得到了同仁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白酒国家爱三峡,爱三论,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认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是中国的白酒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蔡开云指出,立法是制度保证,是白酒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开创一个酒业发展的开阔格局,要从现有困境中走出去,开辟另一个新天地。在知识经济时代,首要的是通过技术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取竞争优势,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不断地创新与自我创新,只有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他说,我们要转变观念,开阔视野,与其刨根问祖,不如自己创新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当付出努力后,一种开拓者与创新者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会伴随着巨大的利润而一起到来。
2009年3月31日,在稻花香集团第三届二次董事会上,蔡开云顺利荣任为稻花香集团总经理。
在出生的机遇与历时的必然中,蔡开云破茧成蝶,华丽转身,接过了稻花香这个百亿大企的指挥棒。

人物简介
蔡开云,男,2009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湖北稻花香集团总经理。
人物箴言
“工作作风决定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执行成效。”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是中国的白酒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辟酒业发展新天地。”

引言
哲人说:“世界的一切变化并不受任何目的所支配,而是受机遇与必然的支配。”蔡开云,2009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湖北稻花香集团总经理,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就在出生的机遇与历使的必然中,宛如一条初生的蛟龙昂然腾飞。
他高贵优雅,却是宅心仁厚;
他低调处事,却受众人瞩目;
他是绝对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却宁愿自立门户,自力更生;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善孝为先”,为了父辈的荣耀得以延续,毅然回归家族,勇挑家族千秋大业重担;
他虽是中国白酒界的新人,却已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认知和理论体系;
他是中国白酒界的少帅,手握白酒十强企业兵符,正以独特的理念和商战利器,驾驭稻花香这艘鄂酒航母向着百亿大企的彼岸航行。

㈨ 2020年四川教育厅公开遴选公务员体什么时候

体检由各单位负责组织,在我省确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医疗机构进行。
体检按照《回关于修订〈答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执行。公告发布后至本次遴选和选调体检实施时,如国家出台体检新规定,按照新规定执行。
各单位或考生对非当日、非当场复检的体检项目结果有疑问的,可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提出复检要求。复检只进行一次,只复检对体检结论有影响的项目。体检结论以复检结果为准。因体检不合格形成的缺额,可依次递补。
具体的时间还未出,需要关注一下相关公告。

㈩ 怎么写一个贫困村的变化新闻

里外台,里外台。出去大门就是崖,拌死麻雀儿摔死蛇,姑娘媳妇请不来。
——当地民谣

这里是青海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山是典型的大山,绵延数十里而不绝;村是纯粹的小村,里里外外,台上台下,零零散散住了几十户人家。

这个小山村,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里外台村。

因为地处山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十分闭塞;

因为地处山区,这里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

因为地处山区,这里的人们生活困难,经济窘迫。

这里,被外界称为“山上”,光秃秃的山上拉羊皮都不粘草。这里的人,被称作“山上人”,意味着落后。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2001年起,在相继沐浴退耕还林工程、澳援项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春风之后,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变。

退耕还林:靠天吃饭变为靠政府吃饭

里外台村,共5个生产合作社,99户人家,421口人,其中劳动力215名。位于互助县哈拉直沟乡西北部,与东山乡接壤,属浅山地区,耕地全是山地。

这里十年九旱,老百姓纯粹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2001年,对于里外台这个干旱山村里那些靠天吃饭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忘怀的年份。这一年,出于对西部生态环境的考虑,国家决定在西
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让当地山区的老百姓把一些连年谦收的山地退下来,栽树种草,以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对退下来的土地,国家实行补贴,每亩耕地国家给农
民生活补助粮食200斤,折合人民币160元。

起初,这里的人们不理解,“好端端的土地,不种庄稼种什么?”“政府只管8年,往后的日子咋办?”人们议论着,不知所措。

其实,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贫瘠的土地,在养活他们的同时,又深深地把他们拉向贫穷的边缘。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帐:如果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
景,每亩耕地可收400斤小麦,按市场价0.70元算,每亩地收入现金280元,除去肥料钱、种子钱、人工劳力等各种投入,结果所剩无几。如遇旱灾、雹
灾,结果更是格外惨淡。据村干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2001年,全村126户人家,在乡信用社的贷款总额达28.6万元,外帐累计14万元。这些贷款和
欠款基本都是用在化肥、籽种等农业投入上,由于土地收成不好,形成了逐年贷、逐年多的恶性循环。当年,村里有27户农民到海西等地另谋生路,撂荒地达
868亩。

因此,乡、村干部讲政策、比效益,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当年总共退耕520亩。到了年底,仔细一划账,老百姓这才恍然大悟:靠天吃饭靠不住,靠了政府才稳妥。

到2007年,全村退耕3760亩。对此,村支部书记陈得宝仔细算了一下账:退耕地3760亩,每亩国家给生活补助160元,全村421口人平均就有1428元。在哈拉直沟乡政府的统计报表上,我们见到,里外台村2006年的人均收入是2590元。

时值农历六月,站在里外台村高高的山岗上,漫山遍野一片翠绿,已退耕的耕地里很有规则地布满了竹节状、漏斗状的各种雨水集流坑,山杏、柠条、沙
棘、紫花苜蓿等作物在里面欣然成长。寂静的山谷中,不时传来山鸡一两声欢快的鸣叫。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
重的状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澳援项目,让脱贫之路走上快车道

2004年,沿着泥泞的山路,村里来了几个“老外”。他们一路走,一路看,山里的野草,地里的庄稼,学校里的娃娃,村里的巷道,甚至连水窖里的窖水也要仔细看一下。

他们,就是来自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专家。
他们将要在这里实施一个让当地老百姓受益无穷的项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国际援助项目。

为了使该项目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使项目区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哈拉直沟乡党委政府从农科、畜牧、林
业、水利等部门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成立了示范区领导小组。同时,组织群众以提议表决的方式,选出了热心于群众工作且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10名群众代
表组成项目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于是,在省、县项目办及中外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澳援项目的各项工作在里外台村顺利实施:

2004年,投资10余万元,修建17.36公里的田间道路;

2005年,投资29万元,从东山乡大泉村引来自来水;

2006年,项目队长罗兰先生从新西兰争取资金5.6万元,用于村小学危房改造。同年,修筑全长60多米的防洪坝两处;

2004年-2006年,对全村劳动力进行科技及法律培训860余人(次),对56名村民进行电焊、汽车及挖掘机驾驶、烹饪等职业培训。对管委会成员专门培训19次,组织管委会及乡项目办成员150余人(次)赴北京、内蒙等地考察、参观。

购置了脱粒机、粉碎机、条播机、翻转犁、机动喷雾器等农机具及磨面机、榨油机、压面机等,安装91个太阳灶;

购置桌椅20套,购置跳棋、
象棋、篮球等文体器材和文化科技书籍若干……
从2004年到2007年,项目办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治理生态和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于是,里外台村变了:

——山路全部实现“社社通”。田间道路路况得到彻底好转,农业机械化水平得以提高。

——自来水进村入户。全村82户375人、400多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祖祖辈辈驮水吃、吃窖水的事情变成了永远的历史。

——山民身怀技能闯天下。40多名青年农民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能,或在餐馆当厨师,或驾着汽车跑运输,或在工地搞水暖,昔日一身土气的“山里娃”成了能挣钱的大师傅。

——校园里书声朗朗显气象,荒山荒坡披绿装。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让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2007年,里外台村又被列入互助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示范村。

考虑到退耕还林还草后苜蓿等饲草非常丰富的实际状况,同时也为了有效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互助县扶贫办决定为全村96户人家每户投资3500
元,用来修建30平米的羊圈1个,投放小尾寒羊等品种羊4只。还将投入资金19.7万元,用来维修学校围墙、教室、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基础设施。

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会看到一幅忙忙碌碌的景象,村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砌砖抹水泥,精心修建占地30平米的新式羊圈,在他们心中,这些新式羊圈,就是政府帮助他们走上脱贫之路的一个个“金窝子”。

如果说,退耕还林工程、澳援项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是政府提供给里外台村脱贫致富的三大有效载体的话,那么,两免一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等一项项惠民利民政策又为这里的群众加足了油,鼓足了劲。

作为一个贫困山村,里外台村在脱贫之路上艰难地摸索着。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澳援项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里外台村的面貌已经发生
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昔日拉羊皮都不粘草的荒山荒坡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装,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三大项目工程,让里外台村的老百姓过上了较为宽裕的生活。据统计,到2007年7月,全村共有夏利等用于出租的小轿车5辆,农用
车、手扶拖拉机87辆,
摩托车85辆,彩电、洗衣机等普通家电基本普及。值得一提是许多山里人用上了移动电话,全村100多部手机和30多部无线固定电话将“山上人”与外面的世界息息相连。

2006年,在哈拉直沟乡综合考核中,里外台村名列第一,同年,里外台村被互助县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评为“信用村”,86户农户被评为“信用农户”。

热点内容
福建教育督导条例 发布:2025-01-25 01:27:36 浏览:234
法院专送邮箱 发布:2025-01-25 01:23:34 浏览:174
法学考公务员占优势吗 发布:2025-01-25 01:21:23 浏览:780
劳动法对入职人员 发布:2025-01-25 00:47:14 浏览:966
人社系统开展法治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发布:2025-01-25 00:25:04 浏览:506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14 发布:2025-01-24 23:51:00 浏览:788
法学论文的格式 发布:2025-01-24 23:50:58 浏览:286
微法院垃圾 发布:2025-01-24 23:32:58 浏览:288
刑法体系分为 发布:2025-01-24 23:13:43 浏览:563
替身的道德 发布:2025-01-24 22:55:16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