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社会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6-18 08:31:14

A.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法律

一、认识道德

(一)道德的定义:所谓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则是指人们对道有所得于己,自己把握了道就是德。这是就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的,把这一关系推广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比较全面的道德关系了。其实,道德一词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所说的“德”主要指人的品德;“以德报德”则指人的行为;而“为政以德”又指某种思想或思想体系,也包含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意义。《荀子》书中有“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的话,这里的“道德”二字指品质、品德;《礼记》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强调了善恶评价和最高目的;《盐铁论》说:“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文王是也,以道德为胄,以仁义为剑,……汤武是也”,这里的道德不但包含有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意义,而且还包含有道德教化和道德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中包含着意识形态方面,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道德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去评价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人,能够同禽兽区别开,成为真正的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道德。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有各自的道德准则,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守道德,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

可见,所谓道德,就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概括地说,道德的调节是以善恶作为评价人与事的标准;它的调节手段是非强制性的;它调整的方向是首先维护整体利益。
(二)道德的作用:
1、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个社会的主体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道德属于上层建筑,一方面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另一方面,它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之上,要求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建立过程中和形成之后,都在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包括自由贸易、等价交换、劳动力的自由买卖唱颂歌;同时,它又对封建社会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封建专制,进行激烈地批判,这些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先进道德对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分不开的,积极性的高低又与道德水准的高低密不可分,道德水平高的科技工作者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只有如此,在科学上才会有新发现,技术上才会有创新,进而为社会创造无穷的财富。

道德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每一阶级的道德都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在阶级社会进行阶级斗争,道德就成了对立阶级斗争的工具,如封建社会统治者宣扬忠君思想,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以此确保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而农民则提倡“等贵贱、均贫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的思想。

道德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斗争,而道德可以在矛盾双方起到调节作用。道德告诉人们行为准则以及评判标准,人们若按统一规范去行动,人际关系就会被理顺,矛盾就会减少,社会就会稳定。

2、道德对个体的作用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其人的个体功能来实现的。道德对个体来说,具有认识、调节、评价和教化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作用,道德才能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1)道德具有认识作用。道德就是要使人认识到个人在社会、职业和家庭中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认识到社会、职业和家庭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天生的,如进食、求生、占有等欲望;社会属性则是后天的,是渐渐形成的。人需要自然属性,更需要社会属性,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存在的。如果人不对自己的自然属性加以必要的约束、克服,人的社会属性就不会形成,社会也就不会存在。要使一个人形成社会属性,对其进行道德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进行道德塑造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社会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要求我们在道德范围内做哪些事情?比如,“八荣八耻”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在道德认知上的参照物。

道德的认识作用还体现在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上。社会对各种角色都有相应的系统的道德规范,如企业家有企业家的道德规范,教师有教师的道德规范……任何一个人只要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使这一道德规范更为具体化和生动。社会道德规范明确了,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其要求去规范自身的角色行为,就会在进行社会行为选择时认识到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能够按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道德选择和行为选择。

(2)道德的调节作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际关系和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怎么交往?用什么态度交往?用怎样的责任心去交往?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果道德调节作用消失了,人们都按照本能去选择,按照人的自然属性去解决问题,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因此,人们必须按社会属性去交往,道德感就是社会属性,如果没有道德感,一切都从本能去选择就容易犯错误。

(3)通过道德的评价而形成社会舆论作用。人的社会属性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善恶评价、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道德舆论。现在,社会的一个隐患,就是人们在道德上的麻木——对社会上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不发言,不表态,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产生道德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对社会行为进行评价,要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如果每个人都来参与道德评价,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就能使社会道德规范更为完善,也就能充分地发挥出道德的评价作用。

(4)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是后天的,人的道德是可以教化的。道德可以把坏人教育好,可以把不成熟的人教育成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的自然属性渐渐缩小和社会属性渐渐放大,可以把不文明、野蛮变成文明。正是基于道德的可教化性,中央、公务院才几次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公民、大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以期通过道德教育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道德为什么能规范人的行为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呢?道德作用的核心是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而是多方面的利益和各种层次的利益。比如,个人、他人、整体、单位和社会的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有形和无形的利益;经济、政治、社会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有不同的利益价值判断与选择,由此而区分出一般道德标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每时每刻都首先维护他人、整体、社会利益的人,不苛求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就是很高尚的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整体和社会的利益则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二、认识法律
(一)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二)法的作用
1、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分为五个方面:
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
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
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
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
2、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1)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调整统治阶级和同盟者之间的关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
(2)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三、法与道德的关系
法和道德虽然都对人的行为发挥规范、制约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正是道德作用的特殊性的体现。

首先,法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道德规范则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其次,法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任何国家只能有一个法律体系。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它的道德标准也不同,所以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个道德体系。法和统治阶级道德关系至为密切,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也是统治阶级道德标准的体现,法与统治阶级道德有着共同的阶级本质和共同的目的。

再次,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调整的范围广。法的强制力量不可能消除所有社会生活中的消极现象。有些大家公认的不道德言行,或者有悖于传统习惯和公众舆论的坏事,不可能全部用法律、法规来解决。法律、规章制度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力量却能管到法律管不到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的作用十分宽泛,它几乎无处不在,并长期起作用。例如,一个讲道德的人背着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从良心上就有内疚的压力,道德的影子始终跟随着他。这就是道德规范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法和道德规范的标准不同。法律标准是基础性的,而道德标准虽然是多层次的,但一般来说更强调高尚性。因此,法律规范的是人的行为底线,是人的行为的最低标准;而道德规范标准要高于法律,高尚的道德标准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第五,法和道德制约作用的纬度和层次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凭借强制力量来实施的,其对人行为的规范制约主要来自于社会制约(虽然个人为了避免犯罪也会自我制约);道德则是通过社会的舆论、风俗习惯、个人良心、自省、教育等方式发挥制约规范作用的。也就是说道德的制约是两维的,包括社会制约和个人的自我制约。良心、自省是一种自我制约。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不仅能够自我制约,而且自我制约会在社会制约下不断加强,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追求会不断提升,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可见,道德制约有很强的精神作用。单就这一点来看,道德作用可以延伸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制约。
四、和谐社会中,秩序的维系需要靠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作用
道德的作用更多体现在自我约束和约定俗成,在大众生活领域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这种约束作用是可以贯穿个人乃至社会生活始终的;但在道德体系崩溃,个人或社会集体无视道德的约束作用时,即可以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

因此,道德和法律应该起到相互辅助的作用。和谐社会的建构,既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B.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社会秩序是指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是社会学范畴。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治”,就表示社会的有序状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乱”则表示社会秩序的破坏和社会的无序状态。16世纪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用社会契约论来解释社会秩序的起源:独立的个人为摆脱“人自为战”的混乱状态,相互缔结契约,形成社会秩序。

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和无序的现象,但把它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是一种社会秩序。根据社会秩序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进步的社会秩序和退步的社会秩序、新的社会秩序和旧的社会秩序。

根据社会秩序的社会性质,可以分为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在同一个社会内部,社会秩序还可以分为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劳动秩序、伦理道德、社会日常生活秩序等几个大的方面,其中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社会秩序是通过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被全体成员自愿地维护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秩序则主要是凭借国家权力,通过强制的手段得以维护的。社会整体的和谐性表现为社会秩序,不和谐性则表现为社会冲突。社会秩序需要大家的维护与执行。

法从属于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法存在和发生的前提。社会秩序分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和理想的社会秩序两类。法律对给定社会秩序而言,是对秩序的描述、强化和发现,对理想社会秩序而言,法是一种创建。立法时必须考虑立法的目的,立法对既有社会秩序的影响。

C. 辩论赛社会秩序的维系是靠法律还是靠道德

正方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
反方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
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也就是说国家主要靠法律来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协调运行。
第一,法律和道德各司其职,日月同辉、道德分善恶,辨美丑,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法律定规则划界限,更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我们热爱道德,崇尚道德。讲道德可以改善民风、民情,影响社会风尚。但要维系社会秩序主要还是靠法律。可以说,道德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关,而法律与社会秩序唇齿相依。
第二,法律作为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法律的作用:评价作用 最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既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法不仅具有判断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而且由于法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所以也能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善良的,正确的还是邪恶的、错误的。发通过这种评价,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

首先我必须指出对方所犯的两个错误。第一,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是现代社会主要标志之一、第二法律并不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马克思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的自律,而法律是人的他律,请不要混淆。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价值评判的总和。“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是由国家强制性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而“社会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社会活动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
第一,道德是社会秩序的依据。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的总和,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观念和立场——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从而也支配了人类日常最基本的行为。任何社会要想处于稳定协调富于活力的状态,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道德的宣化与规范,否则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社会的灾难。同时,道德又常常直面每个人的内心,诉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从而为社会秩序的维系提供最本质的动力和理性,使人们自觉服从。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内涵。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正义与公平,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水恒主题。我方并不否认在社会秩序的维系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无法左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那又如何产生代表正义的法律?又怎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如果一个社会的法律系统不能配合道德的提高与深化,就算它具备各种经典的条文,也终将被废弃。德国希特勒也曾主张法律的庄严与神圣,但没有起码的人性与道德,导致30年代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秩序

D. 急求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四辩陈词

尊敬的评委,主席,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 纵观整场辩论,在对方义愤填膺的措辞中,我发现几下几点不妥之处,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点第一点第一点第一点:对方辩友提出法律有强制性,权威性,高效性等优点。但是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持久性状态,强制权威的法律也许短期内有很好效果,但是单纯地惩治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又如何能维护社会长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自律的,其发挥作用是内在的,自发的,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 第二点第二点第二点第二点:对方辩友强调,法律有统一性,客观性,标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标准不清晰,无章可循。对于这一点我方表示非常遗憾啊。首先,社会中长期发展存在的道德怎么会是模糊的呢,天朝中国和谐向荣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观的体现吗?要说有章可循,胡爷爷的“八荣八耻”还是比较客观的。其次呢,法律执行的妥协性和失误后的不可挽救行对社会秩序甚至会产生反作用,而道德是循序渐进的。法律是死的条条框框,道德是活的规范领域,对方辩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笼之中呢,还是更自由公正的规范领域之中呢? 第三点第三点第三点第三点:对方辩友还很巧地结合实际用现状说话,现状是要提倡法制社会,国家是依法而存的。对方辩友的结合现状我方感到很欣慰!但是呢,首先辩题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这样的偷换概念破坏了辩题的公正误导了观众和评委啊。再者,我们也来谈谈现状: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个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础,还需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体系和知法机关体系。那么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执法者客观公正不也正是道德的主导吗?没有道德这根主心骨,法律的强制辅助作用难以发挥啊! 第第第第四点四点四点四点:我方还认为,道德能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法律的发挥实质上有很大局限性,部分私人生活不适合用法律。我们还是学习对方辩友结合现在来谈吧。从大事件来说,救人先要钱的发生,难道需要一部法律要制裁他们,要求偿命吗?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从道德角度其违背了社会道德观念,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和控诉,这样的精神教育和感化才是治本治根的啊。我是花心的人,做过脚踏两条船的错事,导致了我方二辩现在的怨妇可怜模样。我知道我应该专一一点的。但是如果用法律来制裁我表示愤怒。爱情是自己的事,法律来强制未免太荒唐了!再从小事着眼,上课睡觉,无聊偷拿公共应急箱里的药品,这些明显违背道德的坏事自然需要道德来感化教育,难道还需要高高在上的法律来惩治?社会秩序的维护不是需要又细又密的电网,而是需要宽广的天地加以指路灯的引导啊!社会秩序的维护不仅是表面的行为限制啊,法律能惩治行为,但是社会的精神家园又如何靠法律维护?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

E. 辩论题目,社会秩序主要是靠道德维持,正方不主要,反方主要

正方一: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嘉宾,大家好!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总是离不开秩序。从小的方面说,出门有交通秩序,上班有工作秩序;从大的方面说,贸易来往有经济秩序,参政议政有政治秩序。那么,这些秩序如何维系呢?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也就是说国家主要靠法律来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协调运行。第一,法律和道德各司其职,日月同辉、道德分善恶,辨美丑,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法律定规则划界限,更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我们热爱道德,崇尚道德。讲道德可以改善民风、民情,影响社会风尚。但要维系社会秩序主要还是靠法律。可以说,道德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关,而法律与社会秩序唇齿相依。第二,法律作为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在维系社会秩序上能够标本兼治。
人们自觉立法来约束自身行为,确定社会秩序的内容与规则,使生活有序化,规范化,条理化;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人人自觉守法护法,更保证了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至于少数害群之马,法律可以通过外在强制与惩戒,迅速修复局部受损的社会秩序,使社会航船乘风破浪、永往直前。第三,法律具有保护,预防,惩戒王大功能;三足鼎立,稳固地维系着社会秩序。法律是保护神,保护一切人的合法权利,如阳光、空气、水源,无时无刻不在呵护我们。法律是预防针,可以防患于未然,使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悬崖勒马,雷池止步。法律是无情剑,刀光剑影下邪恶何处立足?铁面无私中罪行怎能藏身?有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癌细胞可能会威胁人的生命,一个社会的毒瘤可能会葬送国家的前程。托尔斯泰说得好“行善需要努力,惩恶更需要努力。”所以,惩恶扬善的法律才是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综上所述,法律在维系社会秩序时,既可以未雨绸缎,也可以亡羊补牢,既可以惩治罪恶,又可以保护良善。所以说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谢谢各位

反方一:谢谢主席!评判,在座各位,大家好!首先我必须指出对方所犯的两个错误。第一,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是完
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是现代社会主要标志之一、第二法律并不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马克思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的自律,而法律是人的他律,请不要混淆。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价值评判的总和。“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是由国家强制性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而“社会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社会活动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第一,道德是社会秩序的依据。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的总和,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观念和立场——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从而也支配了人类日常最基本的行为。任何社会要想处于稳定协调富于活力的状态,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道德的宣化与规范,否则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社会的灾难。同时,道德又常常直面每个人的内心,诉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从而为社会秩序的维系提供最本质的动力和理性,使人们自觉服从。第二,道德是法律的内涵。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
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

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正

义与公平,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水恒主题。我方

并不否认在社会秩序的维系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果一

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无法左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那又如

何产生代表正义的法律?又怎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如果

一个社会的法律系统不能配合道德的提高与深化,就算

它具备各种经典的条文,也终将被废弃。德国希特勒也

曾主张法律的庄严与神圣,但没有起码的人性与道德,导

致30年代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秩序。第

三,道德是社会秩序主要的制约力。从西方伦理学的

“德性论”与“幸福论”,到当代伦理学的“感性主义”,

无不强调个人自律与社会制约双重道德手段。而中央电

视台的“东方的空”弘扬美善、鞭笞邪恶,播出以后推

动问题的迅速解决

正方二: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指出对方辩友犯的两个错误。第

一,对方辩友说法律的核心是道德,可是我们知道,法律

和道德都来源于人类的理性。康德就曾经说过:法律和道

德都是建立在理性命令基础之上的。对方辩友不要搞混

淆了。第二,对方辩友一再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如果道

德教化真的是这样神通广大的话,那我们看—下吧,东郭

先生对狼也循循善诱,仁尽义至,可是结果呢,他还不是

差点让狼给吃了吗?下面我将从社会秩序与法律、道德的

关系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社会秩序的维系需要权威性的行为规则。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颁发的文件,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威性。法律

不是吓唬鸟用的稻草人,它用“和平的暴力”保护人们安

居乐业,真正做到“布大信于天下”。有了法律,社会生

活才能有序化、条理化。而道德是凭借舆论批评、良心谴

责来约束越轨者。但道德无法保护道德,没有了法律,善

良的人们在邪恶的屠刀下只能是沉默的羔羊啊!第二,社

会秩序的维系需要明确具体的言行准则,而不是含蓄抽

象的精神约定。法律通过具体的规则和程序划定个人、群

体竞争的跑道,使每个人都有恰当的位置,都有能拼搏夺

冠的机会。一法在手,道路清晰,目标在前。而道德不为

行为圈点划线,但它能勉励人自信自强。因此以法为主,

辅之以德,将无坚不摧。第三,社会秩序的维系需要协调

一致的步伐。正是法律把人们行为纳入同向一律的轨道

正所谓:“一民之轨莫如法。”法律的统一性还表现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贫富之分、思想家卢

梭说得好:“法律必须具有普遍性,并在其命令范围内对

全体人适用。因为它的基础是理性。”而道德却存在理解

上的差异性,会影响人们行为的协调一致。“一千个观众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

念,大下必定是非不明;天下事非不明,社会秩序从何谈

起呢?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法律直接维系社会秩序,而道

德劝人向善,间接的有助于社会趋向和调与完满。谢谢大

家!

反方二:谢谢主席!评判,在座各位,大家好!对方辩友一上来

就引用康德的话,可是别忘了康德还说过:在人类存在

的社会中,“理性就是道德性。”“国有道,虽加刑,无刑

也;国无道,虽杀之,不可胜也。”道德才是法之根本。

看问题要着本质。不能光看表面呀!对方说维系社会秩

序靠法律。请问法律又是靠什么来维系社会秩序的?那

就是道德。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公

正;只有道德,才能保证守法的自觉。首先,守法是什

么?是法律,还是道德?我们因为怕被处罚而守法,还

是因为觉得那是一种美德而守法?难道对方辩友认为大

多数人去守法不做坏事是因为害怕被判刑吗?要是那样

的话,那可真是危险人物噗!照对方的观点,在一个秩

序的社会,那极少数的危险人物是这个社会主要的,

而我们大多数人守法,有守法的美德倒是次要的了。这难

道是你们的逻辑吗?事实表明,守法观念越强,社会越

强调这种守法观念,我们的社会中危险人物就越不敢冒

险,社会秩序就越稳定。再从执法的层次看,执法的公

正靠什么?靠执法者的良心。良心就是个人品行符合社

会道德的标准。无论是乱世用重典,还是盛世之大赦,重

典不是乱典,大赦不是乱赦。重典与大赦无不归因于执

法者望天下更太平、社会更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就是

个人品行与社会道德的相一致。立法也是道德,立法的

依据首先要有守法的可能性。我们说过,守法本身就是

一种公德,否则立了法又没有人遵守,最后只好法不责

众了。执法要有勇,立法要有才,可是“才而无德谓之

奸,勇而无德谓之暴”啊!现代社会,法律的作用比原

来大了许多,我方从不否认这一点。但是,这本身就是

道德的需求,它随时受到道德的约束。总之,道德不仅

贯穿了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始终,而且是整个法律系统

真正有效运作的保证。对方辩友说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

那么我们应该说是道德保证了法律的维系功能。谢谢各

位!

正方三: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一再说法律就是无形的他律。可

是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青年在结百年之好时都不会忘了

先去登记,请间这不是自律又是什么呢?所以说,法律是

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对方二辩又说,法律要靠道德来维系

社会秩序。我们都想为国家来招财进宝,可是如果没有税

法,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要交给谁?交多少?如何交呢?所

以,对方带友说的守法美德,其实就是法律的意识深入人

心啊!今天对方辩友给我们说例子,可是说来说去却找到

了古代社会,这是不是意味着已经承认了在现代社会部

分,对方已经同意我方的观点呢?好,那么我们就看在剩

下的那一部分,社会秩序是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来维

系)。第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正是法制不断完善

的进程。从《左传》记载的“刑鼎”到罗马《十二铜表

法》,从《人权宣言》到《拿破仑法典》,从英国300

年来的法制传统,到香港一浪高过一浪的“廉政风暴”,请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社会秩序

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贞观一年唐朝只处死29人,这是法

律约束的结果;新加坡一年中7万公务员只发现7例犯

罪,这是法律完善的成绩。所以说 法正则行顺,行顺则

国泰,国泰则民安,民安才有社会的秩序。第二,法律是

伞,为我们这风挡雨。《教育法》让孩子有读书识字的权

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顾客成为真正的上帝,《婚姻

法》“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法律意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第三,法律是剑,伸张正义斩妖孽。该赏

不赏是对善的嘲弄和亵渎,该罚不罚更是对恶的姑息和

怂恿。维系社会秩序当然要选择信得过,靠得住,强有力

的手段。日本政坛金丸信银档入狱,意大利十兰廉洁运动

如火如荼,法律之剑笑傲于江猢,无往而不胜。道德可以

揭示病痛,而无法继续疗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恶,而无法

制裁恶行。人类社会正在法与非法、罪与非罪、义与不义

的较量中认识到,只有以法为主,辅之以德,才能抑恶扬

善,激浊扬清,使文明的演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

各位

反方三:谢谢主席!评判,对方辩友。首先必须提出对方同学的

一个错误。东郭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不可教化

的”,可没说“人是不可教化的”啊!(掌声)按对方同

学的理论,社会秩序包括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法律

呢,就要去维护每个角落的秩序。要是这样的话,我们

什么都要去立法了,那么今天是不是也要立一个“尊敬

主席法”,“尊敬评委法”,否则对方同学站起来时就不会

说“谢谢尊敬的主席”了。(掌声)法律既然是有这样强

大的力量,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第二部《婚姻法》颁布以

后,离婚率却逐步的上升呢?好了,让我们再从事实和

理论的两方面来继续看看我方的观点吧。第一,古今中

外社会秩序的有效维系都是侧重于道德而非法律。从中

国的德政到当前两个文明的提倡,从古希腊的贤人政治

到当代西方宗教精神,无不体现出道德的主导作用。两

千多年前,孔夫子先生虽身处乱世,却心忧天下,发展

出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伦理

体系,为历代历朝所效法,至今,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 为什么古今中外在主要靠道德维

系社会秩序这方面不谋而台呢?这是因为,在任何的社

会,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比法律远要广泛得多,它

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第二,秩序社会的维系主要

靠道德教化。古今中外,一个秩序社会无不将道德教化

作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首要方法,因为道德教化具有强大

的社会诱导作用,它能在社会后代身上形成社会所倡导

的思想品行。中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香港的德、智、

体全面多方教育,不正是不同社会在基础教育中重视道

德教化的最好例证吗?4位优秀的南京大学同学,该不会

忘记“三好学生”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吧!而80年代末,

西方中小学废除体罚、由品性教学取而代之的运动再一

次说明:不同国家都意识到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只能是

人们发自内心的约束。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和诱

因,社会秩序才能得以维系。因此,在维系社会秩序上

法律只是一个副作用,而道德才是起主导作用的。谢谢

大家!

F. 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维持

主要框架:
正方一:维持社会安定当然要靠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先决条件,没有道德则没有法律,道德是每一个人本性中最重要的因素,道德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力也最大最根本,所以我方认为维持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
反方一:正如正方所说维持社会安定要靠道德和法律,讲道德是对社会中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遇到不讲道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光靠道德怎么能够解决不讲道德的情况,没有法律如何杜绝影响社会安定的犯罪案件的发生?没有法律的制裁和威慑,社会将永不安定,永远处于混乱动荡之中,所以我方认为维持社会安定主要得靠法律。
正方二:社会的安定主要靠道德来维系,法律的制裁和威慑作用乃是道德的根本要求,是道德维系社会安定的辅助手段而已,没有道德哪来的法律?法律从制定到使用任何一个环节都脱离不开道德的约束,道德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反方二:法律的制定和使用明显表明道德对社会的影响力尚没有达到维系社会安定的目的,而法律应时而生,对社会的安定起到的最明显最主要的作用,如果道德能够起到制裁和威慑犯罪的作用还要法律干嘛?法律之所以为法律就不是道德能够起到的作用相代替的,我们都知道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治理社会,谁听说过要用道德来治国治家?
正方三:法律是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看得见的手,而道德则是那只看不见的手。事物我们看得见摸得到,而其中的规律规则我们却看不见摸不到,这规律规则就是看不见的手,是上帝之手,这看不见的手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法律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制定和运用正是在道德这只看不见得手的指挥和作用下才得以让我们看见,说到底法律乃是道德的具体表现,是道德在指挥操纵法律的运作,维持社会的安定最终依靠的还是道德。
反方三:法律的产生起源于圣经十条诫命,正是因为人类不能遵守道德的要求,所以才要用诫命用法律来规范人类的行为。道德作为人类不能遵守的准则已经不足以起到维持安定社会的作用,这才有了法律,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法律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不遵守道德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守法律却会影响社会安定从而引起法律的严厉制裁,可见维持社会安定主要依靠的是法律。
正方四:德国思想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件事使我越来越感到害怕:第一是当我抬头看见满天的繁星,第二是低头发现我心里有一个我自己——良心。不法的事情之所以使人们的切齿痛恨、怒不可遏,正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律的真实反映。法律的制裁正是人们通过道德律对不法之事做出现实的反应,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是法律的原则、是法律的根本,是人们维系社会安定的基石。
反方四: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统一,是一种规范、规则、常规、模范、秩序,《吕氏春秋》中说“治国无法则乱”。国家的稳定繁荣、社会的安定进步要靠法律来治理,社会的公平正义要依靠法律来实现,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所以社会安定主要依靠法律来维持。

G.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但是也要知道德来辅助,人类之所在文明,离不开这两样法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秩序的维系要靠道德规范来引导,使人们心中有对与错,是与非的价值观。而法律是作为社会秩序维护的坚实后盾,犹如雷池不可逾越一步,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法宝。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H.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是靠道德还是法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社会的维系主要靠道德扩展阅读: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与道德之关系,只是法律之性质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对法律之性质的看法,蕴含于所有对法律发展的解释之中。当今关于法律之性质的讨论,即将被关于法律之目的或目标的考虑所取代。同样,以往关于法律和道德的讨论,即将被并入关于法律在整个社会控制过程中的地位这一更广泛的考虑之中。

有关法律史的解释,争论也不再以那种假设为基础,即存在某种单一的理念,凭此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解释所有关于法律和法律史的现象。但19世纪的讨论绝未因此而丧失其重要性。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已有的法律材料和法学工具,惟有批判地研究昨日的法学思想,才能把握那些材料及其潜在价值,以及那些工具的潜在价值

I.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

一辩开场陈词
各位评委,同学:
晚上好!首先我要指出刚才对方一辩陈词中的两点错误:一是对方辩友说他们的法律是理性的法律.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法律也有理性和感性之分吗?二是对方辩友说道德有阶级的烙印.对方辩友请不要忽略法律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难道法律就没有阶级的烙印吗?
我方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原因如下:
第一,德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是全体人民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以此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保证社会的社会健康发展.众观历史,统治者在立法时总是努力把一个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挑选出来,通过立法的程序上升为法律,道德不仅仅是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规范也是由道德规范转化而来的.因此,法律就是具有强制性道德.
第二,何为德治?德治包括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必须是有道德的人,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重视道德威,羞耻心,才能从内心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
第三,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宣传与规范.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工整守法的自觉.法的创始人猛德斯鸠曾经说过:”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道德.”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将出现有法不可依,执法无法严;失去了道德的支撑,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失去了道德的支撑,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徒有虚名.
以德治国是时代的呼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倡修身.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希望大家明白,法律只是维护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而道德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的发展主以德治,治疗辅以法治.

J. 辩论赛: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道德

法制与道德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安定元素,那么社会的秩序主要是靠法律来维持,还是主要靠道德来维持呢?就这一主题,在五一期间,我校学子在莲花北村举行了一场主题辩论赛,用辩论这种形式 为社区居民宣传了道德观、法制观。 正方: 社会秩序主要是靠道德来维持 反方: 社会秩序主要是靠法律来维持 正方: 1、社会秩序是指:社会运行过程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态。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以善恶为标准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3、维持是指保护、维护与支持。 首先道德对社会秩序的调整相较法律更广泛,更具持久性。道德深刻反映了人性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并渗透到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无法读懂那些晦涩深奥的法律条文,但他们却靠着祖祖辈辈世代相传道德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其次道德使人自律,修身,行善从而又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持社会秩序。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是其正确执法和司法的先决条件,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严格约束自己言行举止,做文明合格公民。 其三,道德教导人向善,法律仅仅起到威慑和惩罚的作用。如何使一个犯罪分子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重新贡献社会,这还需要道德的教化与熏陶。道德促进人的不断自我完善,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促使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反方: 对方辩友说法律渗透面小,可我们看到法律在政治、经济、娱乐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保障公民的利益,打击违法犯罪。对方辩友只看到法律惩戒的滞后性,却没有看到它在教育方面的超前性,即法律可以使人们预先估计到他们的行为将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且在调整人们的行为时,对受制裁人的影响。对企图违法者的威慑和对一般人行为的示范。 先明确几个定义: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首先,法律在维持社会秩序时具有时效性。法律的重要目是预防犯罪,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人们在实践中容易把握,是相对稳定的;法律在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同样情况同样适用,这些性质保证了直接作用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本身,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而道德则要通过抽象的间接地作用才能对社会秩序进行维持。实施法律是一种直接的社会调控方式,其调整的过程和结果达到了时间和效果的统一,具有时效性。其次,法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它能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它要求国家机关的一切职权根源于法律,并要依法行使;一切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根本上保证了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维护,保证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追究,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热点内容
福建教育督导条例 发布:2025-01-25 01:27:36 浏览:234
法院专送邮箱 发布:2025-01-25 01:23:34 浏览:174
法学考公务员占优势吗 发布:2025-01-25 01:21:23 浏览:780
劳动法对入职人员 发布:2025-01-25 00:47:14 浏览:966
人社系统开展法治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发布:2025-01-25 00:25:04 浏览:506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14 发布:2025-01-24 23:51:00 浏览:788
法学论文的格式 发布:2025-01-24 23:50:58 浏览:286
微法院垃圾 发布:2025-01-24 23:32:58 浏览:288
刑法体系分为 发布:2025-01-24 23:13:43 浏览:563
替身的道德 发布:2025-01-24 22:55:16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