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立法的目的是
Ⅰ 消保法与产品质量法之间的适用关系
《产品质量法》 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区别和联系
《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是维护市场秩.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法律,它们通过对对经营者加经监督管理,制裁侵犯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以过到恢复正常市场秩序的目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1《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联系
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使得调整这些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此法与彼法交叉。《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突出地反映了这个特点。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明确生产者、销售者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其生产、销售行为的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品质量法》就是一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产品质量法》制定在先,在《消费者保护法》未出台之前,它实际担负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消法》制定后,它的制定也充分考虑到与《产品质量法》的衔接;这次修改产品质量法,也充分的借鉴《消法》确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根据消法的规定,扩大了因产品存在的 缺陷 造成受害人损害赔偿的范围。因此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有着级为密切的联系。具体说,二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质量法》与《消法》在调整对像和适用范围有重合,二者都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经营者与消费者因生活资料资料而发生的民事关系,也调整政府部门与经营者因生活资料的质量而发生的行政监督管理关系。
第二、《产品质量法》与《消法》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质量法》就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的责任及义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这些规定也适用经营者向消费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时应当存在的义务。因此,《消法》对经营者的义务没有用面面具到的规定,只对其它法律没有规定的内容作出了规定,对于其它法律有规定的内容未作重复的规定,只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报务,应当依照《产品质量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二是、在民责任的承担上,《产品质量法》对于因产品质量引起的民事责任作了全面的规定,包括责任种类、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责任形式、损害赔偿范围、诉讼时效、争议的解决途径等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的许多内容,在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发生争议时同样适用。因此,《消法》第四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以下九种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之外,应当依照《产品质量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这九种情形是:商品存在 缺陷的,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在采用的商品标准的,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三是在行政责任的承担上,《消法》与《产品质量法》和其它法律的关系的处理上,也如上作了规定;经营者对于其列举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行政责任的,《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这是优先适用的意思。只有在有关这些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未作规定的,才依照该法的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措施。
2《产品质量法》与《消法》的区别。
任何一部法律都有明确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调整不同的法律关系。不能相互取代,这也是法律之间的区别所在。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是立法宗旨不同。《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这个宗旨,它主要确立了产品质量的监督制度,包括检验制度、认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产品质量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消法》则着眼于全面确立消费者权利、经营者的义务,以及国家和消费者组织保护消费者的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制裁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调整对像和适用范围不同。《产品质量法》一方面调整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平等法律关系,同时也调整管理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它的适用对像仅限于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但不包括初级农产品和建设工程;主要适用于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消法〉主要调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处于弱者的地位,需要在法律上预以特别保护。因此,它是侧重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制定的。它的适用对像限于生活消费品和服务,初级农产品和建设工程参照《消法》执行;适用于消费者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三是在民事赔偿范围不尽相同。《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瑕疵或缺陷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生产者、销售者要赔偿损失,这种赔偿是补偿性质的。而《消法》对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残疾、死亡经及财产损失后的赔偿作了同样的规定。与此同时,还规定了惩罚性赔偿金,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一倍。
Ⅱ 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区别与联系
可以从三个法律的第一条来考察这个问题。
区别:
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侧重点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着重调整的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重调整的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产品质量法着重调整对产品的监管。
联系:
从立法目的上讲三法都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制定。
从内容上讲都规范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
三个法律从各自的角度与其他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消费权益保护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产品责任制度、市场监管制度等。
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 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Ⅲ 学习《产品质量法》有什么重要作用
一是为了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更加广泛,大量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国家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以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适应“打假治劣”的需要.当前,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国家须运用法律的强大威慑力量,严励惩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是为了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佥权益.产品质量涉及千万户,广大人民群众对商品质量问题极为关注.因产品质量使消费者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以后,理应投诉有门,得到合理赔偿.国家通过立法,保护消费者的佥权益.
四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产品质量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管理的道路,这对于建立产品质量公平竞争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制裁产品质量的 违法行为,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Ⅳ 求各位大仙给解!!谢谢!!!
产品质量法明确指出该法的立法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1.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做好这方面工作是政府的责任。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产品质量,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3.加强统筹组织领导。运用法律手段,强化政府及个人的责任。
产品质量法是调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和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新增的两条法规,对于生产销售环节严格把关,对政府部门的引导监督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从而也体现了国家立法部门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及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Ⅳ 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1993年2月22日通过,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0年7月8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建立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产品质量法》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产品质量法律,也是我党十四大后颁布的一个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的产品质量工作进一步迈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一)制定《产品质量法》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为了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更加广泛,大量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国家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以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适应“打假治劣”的需要。当前,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国家须运用法律的强大威慑力量,严励惩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是为了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佥权益。产品质量涉及千万户,广大人民群众对商品质量问题极为关注。因产品质量使消费者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以后,理应投诉有门,得到合理赔偿。国家通过立法,保护消费者的佥权益。
四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产品质量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管理的道路,这对于建立产品质量公平竞争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制裁产品质量的 违法行为,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二)《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内容。
《产品质量法》是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法律,主要包括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产品质量责任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关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体制,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的热潮职能,系统地规定了生产者、经销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法律的另一方面是产品质量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限期改正、没收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民事责任(对产品实行“三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要赔偿)、刑事责任(依据刑法和补充规定,对犯罪者处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
(三)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一是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对产品的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所采用标准的要求,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具备应有的使用性能。二是产品的标识必须符合要求。产品必须有合格证、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等;限期使用的产品必须有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涉及使用安全的产品必须有警示说明、警示标志。三是企业的禁止性行为。企业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产品;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不得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得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等。
(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生产者和销售者进行查询,向技术监督部门申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是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有权直接找商店要求修理、更换、退货、实行“三包”。
三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中的任何一方提出赔偿的要求,赔偿范围主要包括直接损失(医疗费、误工收入等)和间接损失(生活补助费等)。消费者享有诉讼的选择权利。此外,法律为消费者解决产品质量纠纷规定了四种处理问题的渠道,即通过协商解决、清消费者协会或技术监督部门调解、向质量仲裁机构申请裁决、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五)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又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学好、贯彻好、实施好《产品质量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民族的产品质量意识,是全民的责任。《产品质量法》规定了国家对产品质量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宏观管理措施和激励引导措施,规定了生产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其目的在于推动生产者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有远见的企业家要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产品质量法》,做到依法从事生产活动,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产品质量法》是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公平竞争,明确销售者的质量责任衙义务,保障市场的健康发育的重大措施。有作的经营者,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产品质量法》,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中,依法经营,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佥权益。《产品质量法》从四个方面体现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是当前打假治劣的重要法律依据,它同其它有关法律一起,形成一张恢恢法网,紧紧缚住制假售假的黑手,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广大消费者必须认真学习、熟悉掌握《产品质量法》,积极支持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为强化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作贡献,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产品质量法》规定了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和广大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产品质量法》,运用法律手段,扶优限务,严励惩处违法行为,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实现我省赶超“四小龙”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提高质量、发展品种、增加效益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我国的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第二步、乃至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使中华民族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 之林的关键。学习、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法》, 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人人关心质量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族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产品质量法》的作用,是解决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形势赋予我们的责任。
Ⅵ 产品的认定标准
《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从法律规定里可以看出,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主要参考两个标准:其一,该产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险;其二,产品本身是否符合国家已有的相关强制性规定。
法学界通常将产品缺陷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说明缺陷和跟踪缺陷。
制造缺陷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合理的危险。导致危险的原因很多,包括质量管理不善、技术水平差等。如三鹿奶粉就是这种情况,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加入了三聚氰氨。
设计缺陷是指产品的设计,例如产品结构、配方等存在不合理危险。例如前些时间发生的汉兰达“爬坡门”事件,作为一辆越野车,竟然爬不上30度的坡,有专家分析这是因为该车重心设计太后。如果真是如专家分析的,这车就具有设计缺陷。
警示缺陷是指产品存在的合理危险,销售产品没有适当的警示与说明。这是针对产品的合理危险而言的,产品的合理危险是指产品虽然包含危险,但该危险只要依照合理的方法使用,危险就不会发生。例如果冻,大人吃一般没有问题,不会有危险,但是如果给三岁以下小孩自己吃,就特别危险,因为容易发生窒息的危险。因此,凡是具有合理危险的产品,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警示说明。所以你现在看到果冻包装上都会印有请示说,不要给三岁以下小孩食用。如果是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那么生产商就是警示消费者也不能免责。例如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商不能在轮胎上贴个警示说本轮胎在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速时会爆炸。如果有人不小心买了这个轮胎并出事故了,生产厂商就不能说,是你使用不当,没有按照说明来使用。生产者还是得承担责任,为什么?因为产品本身不合格,这是不合理的缺陷,正常的轮胎不可能在行驶速度超过100公理就会爆炸。
跟踪缺陷是指生产者将新产品投入市场后,违反对新产品应当尽到的跟踪观察义务,致使该产品造成他人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害的不合理危险。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6条规定“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消停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条规定就是生产者的跟踪义务规定。世界各国的产品责任法一般都规定“将产品投放流通时的科学技术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生产商就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也是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之规定。这个立法目的是鼓励产品生产者努力开发新产品,鼓励科技创新,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这样的规定同时也就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不能得到赔偿。因此,立法者为了平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确立了生产者的跟踪观察缺陷义务。
Ⅶ 核产品质量问题用什么法律来调整
产品质量问题适用的实体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是我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规范。我国制定产品质量法的目的就在于:
(1)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制定和实施产品质量法就是为了加强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促使生产者、销售者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责任,就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包括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我们社会公众来说,打产品质量官司主要指的是民事责任。制定产品质量法,也是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严厉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以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不合格产品的
泛滥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汀和适用产品质量法就为消费者合法消费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
(4)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经济秩序包含很多内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既是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又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制订和适用产品质量法,就能够加强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督,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Ⅷ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Ⅸ 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1)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即各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行使行政惩罚权时与市场经营主体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2)产品质量责任关系,即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因产品缺陷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害在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所产生的损害赔偿法律关系。
(3)产品质量检验、认证关系,即因中介服务所产生的中介机构与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因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不实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二)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
1.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加强财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是政府的责任。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产品质量,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2.明确产品质量责任。要提商产品质量水平,必须明确研制、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所担负的责任;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监督,则必须分清政府有关部门、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及各个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
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使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