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治胆囊炎
『壹』 有什么好的方法治胆囊炎吗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诊断: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取穴:胆俞(双)。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7)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贰』 胆囊炎偏方能不能治疗
胆囊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胆囊炎属于中医学胁痛范畴。多因肝胆郁结、气机不畅所致,故临床治疗多以疏肝利胆、理气解郁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攻里通下之法。
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初期有中上腹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有右肩胛下区的放射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发热一般在38~39℃,无寒战。10~15%病人可有轻度黄疸。体格检查见右上腹有压痛和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在约40%病人的中、右上腹可摸及肿大和触痛的胆囊。白细胞计数常有轻度增高,一般在10,000~15,000/mm3。如病变发展为胆囊坏疽、穿孔,并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全身感染症状可明显加重,并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一般超过20,000/mm3)。此时,局部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一般的急性胆囊炎较少影响肝功能,或仅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值略有升高等。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常不典型。
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方一】冬绿食疗方【来源】民间。
【组成】冬瓜子25克,绿豆25克【功用】消炎利胆,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胆囊炎。
【用法】上药共煎一碗,一次服下,一日三次,连用10天。
【按】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功能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
【方二】柴胡二金汤【来源】罗兴中。中药治疗胆囊炎240例。陕西中医,1994,15(7):305。
【组成】柴胡9克,炒枳壳10克,陈皮、延胡索、川楝子各12克,白芍、赤芍、佛手、郁金、虎杖各15克,金钱草20克,甘草3克【加减】合并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伴胆结石者,加鸡内金;腹胀者,加厚朴;发呕者,加法半夏;胃酸多者,加乌贼骨;胃酸少者,加乌梅;食欲不振者,加佩兰、焦三仙;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慢性胆囊炎者,加当归、生地黄。
【功用】消炎利胆,疏肝解郁。
【主治】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枳壳、佛手、延胡索、郁金疏肝理气,开郁止痛。据药理研究证实,郁金可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佛手可缓解平滑肌痉挛;陈皮健脾和胃,其中含有右旋宁烯,有溶解结石之功;金钱草、虎杖清热解毒利胆;白芍柔肝止痛;赤芍理气活血;川楝子理气止痛,与延胡索合用相得益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刚柔相济,共奏疏肝利胆、消炎止痛、健脾和胃之效。由于本病久则伤阴,疏肝药中宜配伍当归、生地黄顾护阴血之品,以制约理气药物之燥性。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三】舒肝利胆汤【来源】吴盛荣,吴一飘。湖北中医杂志,1995,17(1):11。
【组成】金钱草、赤芍、薏苡仁、茵陈各15克,大黄、白术、川楝子、延胡索各12克,柴胡、蒲黄、五灵脂、黄芩、鸡内金、枳壳、青皮各9克,木香(后下)、玄明粉(另冲)、龙胆草各6克【加减】若身热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天花粉;湿重者,增加薏苡仁、白术之量;腹痛甚者,加重延胡索之量;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生姜;纳差者,加神曲、山楂;黄疸甚者,加重茵陈、金钱草、生大黄之量;有胆石者,加重鸡内金之量,再加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有蛔虫者,加槟榔、使君子。
【功用】利胆退黄,疏肝止痛。
【主治】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枳壳、青皮、木香、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解肝胆之郁,最能条畅肝木,推陈致新以生气血,有助于肝胆功能的改善;蒲黄、五灵脂、赤芍理气行血而止痛,可明显缓解平滑肌痉挛,为痛引肩背必用之要药;金钱草、茵陈、黄芩、龙胆草能增加胆汁分泌,为利胆退黄之圣药,尤其是茵陈能消除残存肝胆之病毒,改善消化功能;大黄、玄明粉荡除积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鸡内金消石顾护脾胃;薏苡仁、白术补脾利湿,增进食欲,且能产生肝糖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与苦寒之剂配伍,可免害胃之弊。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舒肝利胆汤是全国名老中医吴光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之经验方。
【方四】利胆调中汤【来源】李露燕。北京中医,2001,20(1):28。
【组成】金钱草30克,炙批杷叶12克,竹茹、香橼、佛手、香附各10克,炒白芍15克【加减】胁肋胀闷疼痛随情绪变化加重者,加舒肝理气药柴胡、炒枳壳、延胡索;胁肋胀闷疼痛牵及胃脘部不适、气短、善太息、大便不调者,加益气健脾和胃药太子参(党参)、炒白术、茯苓;胁肋胀闷疼痛合并口干、舌红少苔、夜寐不佳者,加养阴柔肝药北沙参、麦冬、合欢花、何首乌藤;胁肋胀闷疼痛伴有中、重度脂肪肝,大便偏干者,加草决明、山楂。
【功用】清解中焦湿热。
【主治】胆囊炎。
【方解】取金钱草能清肝胆湿热;炙枇杷叶清胃热止呕逆;竹茹能开胃土之郁,治痰热互结烦闷逆;香附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脉气分,乃气病之总司,能调气机,行气止痛;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能于土中泻木,理中泻肝;香橼气芳香,味辛而行散,苦能降逆;佛手气清香而不烈,性温而不峻;香橼、佛手共有疏肝理气、和中止痛之效。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五】清胆化痰汤【来源】顾家咸。湖北中医杂志,1995,17(6):52。
【组成】柴胡、瓜蒌皮、法半夏、木香各10克,黄连3~6克,大黄3~10克,金钱草30克,白芍20克【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黄芩;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腹满者,加枳壳;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气虚者,加党参;血虚者,加当归;伴结石者,加鸡内金、丹参、枳实,重用金钱草。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理气止痛。
【主治】急性胆囊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方中柴胡、黄连、大黄疏肝清热、利胆通腑降浊,金钱草清热利湿,瓜蒌皮、法半夏化痰散结,白芍、木香利胆和营止痛。【方六】疏利化痰汤【来源】顾家咸。江苏中医,1998,19(7):22。
【组成】柴胡、法半夏各12克,大黄6克,枳壳、竹茹、郁金、木香各10克,金钱草30克【加减】湿热重者,加黄连、金银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白芍,木香加至15克;脾虚者,加白术;伴有结石者,增加金钱草、大黄用量。
【功用】疏肝利胆,化痰散结,理气止痛。
【主治】急性胆囊炎患者属气郁夹痰证【方解】方中柴胡入肝胆二经,既能疏肝解郁,又能疏泄少阳胆经之邪,肝气调达,则胆的疏泄功能正常;胆禀春木之气,易生火化热,故用竹茹清胆化痰;腑以通为用,故用大黄通腑利胆;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枳壳行气消痰,郁金利胆祛瘀,木香行气止痛,金钱草清利湿热,利胆排石。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七】清肝利胆汤【来源】陈锡刚。山东中医杂志,1996,15(7):300。
【组成】柴胡、延胡索各12克,法半夏、枳实各9克,黄芩、白芍、金银花、蒲公英、川楝子各15克,黄连、青皮各10克,熟大黄6克,甘草3克【加减】如伴有黄疸者,去川楝子,加茵陈、A蓄各15克,栀子9克,以加强利湿退黄之力;如右上腹剧痛,有黄疸或无黄疸,B超证实伴有胆系结石者,加茵陈20克,金钱草、鸡内金、牡蛎各15克。
【功用】清肝利胆,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枳实、法半夏疏肝导滞,行气解郁;黄芩、黄连、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祛腐消肿,实为治痈之法;大黄清肝利胆,通腑泻热;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甘草清热解毒,其甘缓之性又可防止清热解毒药苦寒直折伤及正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金银花、黄连、黄芩、蒲公英皆有广谱抗菌作用,能较好的消除胆囊炎症;大黄、枳实、法半夏具有增加排胆频率作用,可使胆汁流量增加;法半夏、柴胡还具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
【方八】金钱郁金利胆汤【来源】赵壮,崔艳娟。中医药学报,2000,28(3):39。
【组成】金钱草30~60克,郁金、柴胡各10~15克,鸡内金10~2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30克【加减】久病体弱气虚者,加黄芪;脾胃虚弱者,加白术、茯苓;胁痛重者,加延胡索;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胸闷者,加瓜蒌皮;便秘者加酒大黄;自汗者,加浮小麦、麻黄根;以右胁刺痛为主者,加桃仁、红花;湿热重者,加龙胆草、黄芩、茵陈、川楝子。
【功用】疏肝利胆。
【主治】急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金钱草、郁金、柴胡疏肝利胆;鸡内金消食;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利湿健胃。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金钱草煎剂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郁金可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并有轻度的镇痛作用;柴胡有镇静、镇痛、抗菌的作用;鸡内金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运动机能加强,排空加速;蒲公英、紫花地丁具有抗菌、健胃的作用。
【方九】利胆和胃汤【来源】胡剑秋,周映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4):19。
【组成】炒柴胡、枳实、白芍各15克,苍术、厚朴、金钱草各10克,黄芩、虎杖各2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功用】调和肝胃。
【主治】慢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白芍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炙甘草甘缓和中,甘温益气以健脾。此四药互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升。苍术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化滞。加黄芩、虎杖、金钱草以清利肝胆经湿热。全方合用,使湿浊得化,肝气得疏,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则诸症状自除。配合药物局部敷贴能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与内服药配合,内外同治,产生协同作用,疗效更佳。
【用法】每日1剂,取水600毫升,泡上药20分钟,文火煎煮30分钟,取液150毫升,共煎3次,合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温服。配合中药外敷:以大黄、虎杖、延胡索研末备用,以3:3:1比例用醋调匀,做成直径为2厘米大小的药饼,敷于右胁下胆囊所在部位,用关节止痛膏固定,每次敷贴4~6小时,每天换药1次。
【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黄芩、虎杖、大黄、金钱草分别有抗菌、消炎、镇痛的作用,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及排泄,其中大黄的力量最强,从而达到了消炎利胆的作用。
【方十】三金复胆汤【来源】郭新农。三金复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6例。湖北中医杂志,1997,19(1):36。
【组成】夏枯草、连翘、蒲公英、茵陈各30克,金钱草30~120克,海金砂20~30克,吴茱萸、槟榔、乌梅、柴胡、郁金各15克,鸡内金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减】伴发热者,加金银花20克,黄连10克;疼痛较重者,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枳壳各20克;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30克;纳呆腹胀者,加炒谷芽、炒麦芽各30克,莱菔子15克;厌油甚者,加山楂15克;伴有结石者,重用金钱草至120克,加生大黄和玄明粉冲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胆消炎。
【主治】慢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疏肝利胆,理气止痛;夏枯草、连翘、蒲公英清热利湿,消炎利胆,夏枯草、连翘还能软坚散结,对增厚的胆囊壁有恢复作用。加入吴茱萸暖肝和胃,以防寒从中生;茵陈、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为利胆要药,药理研究表明,上药有稀释胆汁、增加胆汁分泌量、松弛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槟榔;乌梅、有收缩胆囊、促进胆囊排空作用;乌梅生津,可避免苦寒伤阴;生大黄、玄明粉具有利胆排石之功。诸药合用,具有消炎利胆、恢复胆囊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叁』 治疗胆囊炎的土方法
如果想保守治疗,可以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溶石化石,结石逐渐减小,促进结石的排除,同时恢复胆囊功能,改善胆囊内环境,预防其复发。当然,这样大小的结石,如果在治疗期间,结石梗阻在胆囊颈部或者胆总管,也不排除急诊手术的可能。能避免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因为结石术后复发率也是相对较高的。一般胆囊炎建议进行中药德浦 御石捅茶治疗来疏肝利胆。
胆囊炎应该注意哪些:
1.低脂饮食或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抗感染.
3.解痉止痛.
4.利胆.
5.病情危重者可酌情应用激素.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有:药物治疗无效、症状加重者可以进食时应食用纯碳水化合物的流食,内容包括米汤、果汁、果冻、藕粉、杏仁茶等.应禁食一切脂肪和刺激性的食物.待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低脂肪半流食或低脂肪软饭,少食多餐,并继续限制含脂肪多的食物.
『肆』 治疗胆囊炎有什么土方法
如果你是确诊了胆囊炎,那么常规的治疗手段是不能间断的,当然你可以在此基础上用一些土办法来促进治疗,你用灌浆了的小麦的鲜嫩杆茎煎汤,再加一些白糖调服,这会有助于你早日回复健康的,另外你在日常的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多食用清淡的食物。
『伍』 胆囊炎怎么治
如果想保守治疗,可以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溶石化石,结石逐渐减小,促进结石的排除,同时恢复胆囊功能,改善胆囊内环境,预防其复发。当然,这样大小的结石,如果在治疗期间,结石梗阻在胆囊颈部或者胆总管,也不排除急诊手术的可能。能避免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因为结石术后复发率也是相对较高的。一般胆囊炎建议进行中药德脯 榆石捅茶治疗来疏肝利胆。
胆囊炎应该注意哪些:
1.低脂饮食或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抗感染.
3.解痉止痛.
4.利胆.
5.病情危重者可酌情应用激素.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有:药物治疗无效、症状加重者可以进食时应食用纯碳水化合物的流食,内容包括米汤、果汁、果冻、藕粉、杏仁茶等.应禁食一切脂肪和刺激性的食物.待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低脂肪半流食或低脂肪软饭,少食多餐,并继续限制含脂肪多的食物.
饮食方面: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1)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3)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胆囊炎好发于中年人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一般多发生在中年人。从医学理论上讲,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为慢性,开始几次发病症状很轻,疼痛不太厉害,常被误认为胃病而不被引起注意,随后病变逐渐严重,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突然表现为急性发作,上腹部靠右边剧烈地绞痛,不敢直腰,只好用手保护腹部,不敢碰,甚至疼得在地上打滚和喊叫。 胆囊炎为何多发生在中年人呢?这得从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说起。胆囊就是普通所说的苦胆,形状像梨,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把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过于肥胖,或是有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胆结石等,胆汁就不容易从胆囊流出而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开始还是无菌的,随后细菌乘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开始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 有一些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动,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特别是逐渐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胆囊炎的保健 一.我国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病因与肠道寄生虫病及肠道感染有关。蛔虫能上窜钻入胆道,引起胆道发炎。蛔虫残体及蛔虫卵可成为“核心”而形成结石。肠道感染可逆行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发炎。防治这两类疾病可明显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二.情志失调,肝胆失于疏泄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而发病。保持情绪乐观、心胸开朗是预防本病及减少复发的重要一环。 三.注意饮食卫生,酌情饮用矿泉水或磁化水。矿泉水以含有硫酸镁、硫酸钠、重碳酸钠的为佳,饮用后能使胆囊收缩,促使胆汁排出。平时应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饮食要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严格控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内脏、鱼卵、蛋黄等。饮食宜多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多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萝卜、青菜、豆类等副食,多食新鲜水果,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应戒酒,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四.对久坐的人应强调进行户外活动,可选择做操、跑步、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提倡腹式呼吸,能对胆胰肠胃起到有节律的“按摩”作用,使肝胆疏泄流畅。
『陆』 怎样才能根治胆囊炎需要注意什么,吃些什么.
胆囊囊肿如果很大,而影响胆汁的代谢,可引起胆囊炎,患者会有腹胀,后背有放射性疼痛感,如果是胆总管囊肿,可引起梗阻性黄疸,呕吐,发热等症状。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
(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
(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诊断: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取穴:胆俞(双)。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7)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参考资料:摘自《生理健康网》
『柒』 胆囊炎药方治疗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胆囊炎”的问题。
胆囊炎系感染、胆汁刺激、胰液向胆道反流,以及胆红蓑和类脂质代谢失调等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炎。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角放射,胆囊区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及血白细胞增高;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的腹胀,右上腹及上腹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症状加剧。
1)西医用药
1. 氟哌酸:每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克)空腹口服。
2.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2)中药成药
1. 去氢胆酸片:0.25克,每日3次。
2. 胆酸钠片:0.2克,每日3次。
……
3)验方、秘方
1. 取茵陈20克,白芍、郁金各15克,香附12克,柴胡、陈皮、三棱、莪术、茯苓、泽泻各10克,青皮5克。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胆囊炎属气郁证者。
2. 用灵仙25克,柴胡15克,青蒿、枳实、茯苓、郁金、陈皮、法半夏、白芍各10克,甘草3--5克(随症加减)。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3. 取干玉米须50克(1次量),煎汤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胆囊炎。
4. 用金钱草50克,大黄粉25--50克,郁金20--30克,茵陈蒿25克,黄芩25克,木香2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胆囊炎。
4)注意事项
1. 饮食宜清淡,最怕吃油腻、蛋及辛辣剌激食物。
2.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保持心情乐观。
3. 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茶和咖啡。
4. 要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要有规律的生活,睡眠要充足。
5. 必须3个月作B超复查1次。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捌』 胆囊炎怎么治好呢!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
(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
(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诊断: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取穴:胆俞(双)。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7)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参考资料:摘自《生理健康网》
『玖』 胆囊炎秘方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