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道德观
❶ 人类的道德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1)人类道德观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❷ 对于人类来说道德观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1、有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
从道德修养的产生来看,道德修养是人类幸福的必要条件。道德规范的存在与人们的追求幸福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可以说道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以人们在追求幸福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为前提,如果人们所追求幸福的活动本身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彼此天然地相安无事,那么,道德的存在就是无意义的。
对于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道德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追求幸福的活动的环境的构成部分。社会成员总是在一定的道德规范等制约因素之中从事自己追求幸福的活动,他如果要追求不合于道德、不合于法律的幸福,往往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阻挠,这对于他自己来说就已经是一种痛苦了,因此他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道德教育有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的实现。
2、有助于大学生的素养发展
对于接受道德教育的人来说,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基础,成长为有用的人,还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德”和“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进行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渐完善和谐,是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淡然”转化。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所以,道德教育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最后,道德教育对人生的意义重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❸ 为什么说人类道德观念的产生来源于人类自私的本性
举个栗子吧
比方说你是一个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天才
你可以利用健全的法律为自己谋取暴利并使之不被强盗夺取
那么法律是不是对你而言很有利的武器?
我之所以用法律来映射 是因为法律在大多数人潜在观念里是一个相对无情而且存在漏洞
并不十分可靠的存在
但事实上 法律是基于 甚至是遵从一定的公认道德诞生的
我们的道德是可以保护我们自身的某些“合理利益”不被侵犯的
但对这个世界来说 根本不存在人类的“合理性”
这个世界的合理性就是 适者生存 不作死就不会死
根本没有明确的规定
就像拳击总要分重量级 你真以为体型对拳击不会有影响那就太天真了
但同理 一些非自由搏斗 总有一些规定不能使用禁招
但事实上 对于真正强大的夕舞之人来讲 禁招不是一种有力的保护 反而是一种限制
四两拨千斤的前提就是用技能来弥补体能属性上的不足
人类所追求的公平 实际上是一种符合特定人群或者说种群利益的伪正义
在这世界上 平等因先天的个体差异而不可能存在
所以要用公平的谎言来掩饰这种令人不安的现实
❹ 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什么,怎么理解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为重要的是道德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高,而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观的也是不会得到社会欢迎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生观和道德观,属于更根本的东西。人生观(life,outlook of): 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政治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门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为了自己的需要,每时每刻都同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力求认识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它们。开始时,接触到的只是个别事物和现象,形成对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随着人们在实践中接触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扩大,就由认识个别事物和现象深入到认识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质,逐渐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根本的观点,即世界观或宇宙观。世界观形成以后,对人们的言行起着指导作用。不过,这些世界观一般是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
❺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起源于什么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5)人类道德观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❻ 人的道德观思想要怎样贯彻
1.正确把握荣辱观:荣辱是人们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是社会对人们思想行为褒奖或贬斥的评价。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借鉴和弘扬了民族道德与世界道德的优良传统,把褒与贬、倡导与抵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褒奖性与贬斥性的统一。
“八荣”提出的是正面的要求,“八耻”提出的是反向的限定。“八荣八耻”把褒奖性与贬斥性、倡导与抵制统一起来,为我们确定了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标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了正确的荣辱导向。
2.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公务员来说,还必须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实际上也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
3.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公务员评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考核评价公务员的标准,特别是为组织部门更加准确、全面地衡量公务员“德”的表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应进一步改进公务员考核工作,完善公务员评价体系,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公务员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各个环节。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依靠公务员的自觉,又离不开必要的监督。公务员是否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应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公务员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让群众了解公务员的表现,让公务员接受群众的监督。
坚持关口前移,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分析研究公务员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5.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人用人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改进公务员考察工作,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选人用人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重在认真贯彻落实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以道德品质、工作能力、业绩贡献、群众公认为标准,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标准。
道德作为调节公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行为准则的功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实践性,是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❼ 人类的高尚道德是什么
在以承认人的自利性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制度中,能否建立起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不少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接近于做到这一点,表现为人民群众负有责任感、遵守公共秩序、关心社会公益、热心环境保护、守时守信、尊重别人的权利、敢于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揭露等。在依靠每个人追逐私利而组织起来的市场经济制度中之所以能建立高尚的道德,关键的一点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追逐自利的过程中不得影响其他成员的自利权利。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成为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普遍权利,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特权被人人都享有的人权所代替,这样每个人都可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一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与传统道德观的根本区别。传统的道德观是以约束个人的自利为特征的,自古以来的道德教育就告诫人们不要自利,要为公,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不管是否有利于他人或社会,成为道德的同义语。正因为市场经济的道德有上述特征。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在追求自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好处。 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无私欲,都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这里却包含着一个基本的矛盾:如果人人都没有了私欲,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因为私欲的膨胀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最终加害于每个社会成员,使他们最初追求的欲望不能满足,因而欲望才得以限制。如果把欲望从根本上取消了,还有什么目标可追求呢?因此精神满足归根结底离不开物质满足。之所以为革命牺牲,是因为自己的牺牲能使别人得到物质满足。如果一切的人都无求于物质满足,精神满足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物质欲望不断被更多更好地满足的过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动机来看当然是高尚的,但如果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余少数人正好可以肆无忌惮地膨胀私欲。所以损己利人的原则决不可用来做为制度设计的前提,只有当人与人处于不对称地位时,这种道德原则才有必要,例如富人和穷人、强者和弱者,处于危急情况下和不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人之间,这才能使社会福利有效增长、社会更协调地发展。因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能成为普遍适用的制度原则。因此,传统的道德在市场经济时代应做重大的调整,反对追求物质欲望应调整为允许个人发财;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调整为二者利益的基本一致,以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应调整为社会上每个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等。
❽ 成年人的道德价值观是什么
道德价值观是人类最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 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❾ 人的道德观,是怎么来的
一是先天认知,二是后天赋予。
❿ 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什么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
道德观是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统一体,集中表现为个人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的准则。人的道德观都以个人利益在其行为中所占的地位为核心。
(10)人类道德观扩展阅读: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个人道德观正确与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营销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及营销策略道德水准的高低。
道德作为调节公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行为准则的功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实践性。
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