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律君子

道德律君子

发布时间: 2022-06-19 09:54:22

❶ 儒家的思想是什么

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❷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康德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康德

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体也,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康德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守正直而佩仁义。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志当存高远。

知耻近乎勇。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更多内容了

❸ 所谓“君子义为上”是指什么

意思是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弟子《论语·阳货篇》。

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3)道德律君子扩展阅读:

“义”者宜也。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遵行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依然是不义。

“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义务的本质便是“爱人”,即“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有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一个人一定要与父母兄弟有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辐射到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辐射。

3,一种心理原则: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建立了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与要求,把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❹ 孔子如何论“君子”,一个“君子”究竟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由于孔子是一个讲究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讲的君子的标准,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说的,所以,君子在孔子那里,有很多特质。总结下来,君子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君子能够做到以义为先,在必要时会舍生取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就是君子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是行为的当然的准则。这和康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差不多,属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范围。孔子对君子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意味着,君子为了正义的事业,是要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在正义面前,绝不能贪生怕死。后来的孟子更是提出了舍生取义的道德原则。


2.君子安贫乐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安贫乐道的颜回,孔子经常夸颜回是个君子,因为他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做到安贫乐道乐以忘忧,而孔子就自认是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对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己可以曲肱而枕之,但是乐在其中。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厌恶贫困的生活,且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上的修养和提升,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君子。也就说,孔子是要求一个君子志于道,而不是追求官位和财富的。

3.君子要能够做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既然我们说易经是孔子做了注释,那么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很有可能有孔子的思想成分在里面,即使不是如此,在论语中,孔子是要求他的弟子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他告诉弟子们,自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这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孔子对弟子的要求,对君子的要求

❺ 孔子是用道德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吗

不仅仅是这样 比如才能 学识等很多 望采纳

❻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议论文

本题思路参考:一、可着眼于“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颂扬一种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的精神。二、可落笔于“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阐明人应当“畏”什么(回答可以是“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尊严”“敬畏文化遗产”“敬畏民意”“敬畏法律”“畏惧心中的道德律”“畏惧规则”等;可联系孔子的名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以及为什么要畏惧。三、还可辩证分析,提倡在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勇士的同时,存留一份敬畏之心。

参考拟题:1、勇者何惧?2、敬畏之心不可无3、懂得敬畏是美德4、人道让人“畏”。

❼ 有关道德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英〕雪莱:《诗辨》道德之追求并不出于追求者的利害计较或自爱,不出于他自己利益的任何动机。〔英〕赫胥黎:《论道德上的善与恶观念的起源》道德是真理之花。〔法〕雨果:《悲惨世界》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德〕费希特:《费希特讲演全集》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德〕托马斯?曼:《沉重的时刻》忠实于崇高的理想,这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点。〔苏〕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真正的道德心是为完善我们的生命而被授予的。因而怀有道德心的人,自然有一股洗涤人们心灵的力量。〔日〕武者小路实笃:《人生论》道德就是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之社会的本能。〔中〕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道德为人类之最高精神作用,维系群益之最大利器,顺进化之潮流,革故更新之则可,根本取消之则不可也。〔中〕陈独秀:《答淮山逸民》凡是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来的人,方可算得最可尊崇的人。〔英〕乔叟:《乔叟文集》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的。〔英〕弗?培根:《人生论?论习惯》道德与智慧是实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所以是不可少的。〔英〕雪莱:《告爱尔兰人民书》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论戏剧艺术》人类的生活对于德,正像对于才一样,无疑是一个最终的考验,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们。〔法〕巴尔扎克:《乡村医生》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法〕雨果:《九三年》犯罪的人能够被一个有道德的人指挥就觉得减轻了自己的罪戾。〔法〕雨果:《九三年》只有道德,和能具道德的人格才是有尊严的。〔德〕康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没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瑞士〕蒙台梭利:《儿童教育》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谈人生》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中〕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中〕《礼记?大学》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中〕《文子?符言》恩深必报,德盛必崇。〔中〕柳宗元:《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有德之士,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中〕庄元臣:《叔直子?夕编》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中〕冯远征:《甜蜜的事业,自豪的感情》不要只迷信力量,而更要承认道德,因为道德才是左右人类幸福,决定人类苦乐的关键。〔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我相信世界上有比军队和核弹更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善良、道德和人道的力量。〔美〕波林格:《决不让战争发生》应该不是由于惧怕,而是由于义务,不做有罪的事。〔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如果你的道德观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英〕斯蒂文生:《越过平原》适用于道德经验的东西,必然在更高的程度上也适用于美的现象。〔德〕席勒:《美育书简》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俄〕契诃夫:《回忆契诃夫》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中〕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君子脚跟没乱行,不是规矩是准绳。〔中〕吕坤:《续小儿语》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中〕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用鼓励和洁明的言语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是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智力的和道德的能力也和肌肉的能力一样,是只有经过使用才会得到进展的。〔英〕密尔:《论自由》道德习惯的教育不需要某些专门的手段或方法。这种教育就存在于集体的相互关系的实质之中。〔苏〕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越南〕胡志明:《为了独立,为了社会主义》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中〕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砍树之长,必先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先始学时去夫外好。〔中〕王守仁:《传习录》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批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中〕洪应明《菜根谭》不正当的获利给道德带来损害。〔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胜任的事情。〔法〕拿破仑:《拿破仑传》不要把痰吐在井里,哪天你口渴的时候,也要上井边来喝水的。〔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狮子和老鼠》人们的缺德常常是出于无聊。〔苏〕高尔基《二十六个和一个》败坏道德的东西是愚蠢、贫穷和丑恶的生活!〔挪威〕易卜生《人民公敌》没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还觉得是道德应有的代价。〔中〕钱钟书《谈教训》

❽ 君子有三乐是哪三乐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出自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原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释义: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8)道德律君子扩展阅读:

平凡而质朴的“孟子三乐”的确道出了快乐人生的真谛。家庭平安乃能无忧,问心无愧方才安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是享受,一个人如能获此三者,快乐自会如同清泉汩汩流淌,常伴左右。奈何,有的人迷恋于觥筹交错夜夜笙歌麻将声声,却腾不出时间回家看看,与父母聊聊天,与兄弟谈谈心。

有的人一味追名逐利损人利己,无视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有的人惟恐别人强于自己,受之于人的识见却不愿传之于人……他们忘记了,孝顺父母不能等待,健康与生命千金难买;他们忘记了,人就该活得像一个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心无愧疚才能坦坦荡荡。

❾ 关于道德的诗句名言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晋)嵇康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希腊)德谟克里特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希腊)德谟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腊)亚里士多德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❿ 自律道德 名词解释

关于牟宗三先生对儒学与康德哲学的比较研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可谓见仁见智。我在时贤讨论的基础上,就牟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论诠释儒学的问题谈一点浅见,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一、“仁义内在”的“自律道德”意涵

康德的“自律”原则的提出,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中,康德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道德底原则必然是一项定言令式”。(康德,1991年,第67页)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指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何责任,而且反倒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德性相对立。……道德律仅仅表达了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亦即自由的自律,而这种自律本身是一切准则的形式条件,只有在这条件之下一切准则才能与最高的实践法则相一致。”(康德,2003年,第43-44页)所谓意志自律,是指意志自己给自己以法则。自由意志和服从道德规律的意志,完全是一个东西。在康德那里,通过“定言令式”,把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逻辑可能性的“自由”概念与“自律”联系了起来,从而在实践的意义上赋予了“自由”概念以客观实在性。

牟先生在《心体与性体》、《圆善论》等中,以“自律”这个道德的最高原则,即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来诠释孔子“仁”说、先秦儒家“践仁尽性”之教、孟子“仁义内在”,乃至一些宋明理学家的道德哲学。我们当然可以不用“道德理性”、“道德主体”、“自律”这样一些概念来谈儒家哲学,但我们很清楚,牟先生考虑的是中西哲学的互通性、对话性。在哲学的从业员主要接受的是西方训练的背景下,使用这些范畴、名相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有相应性。

牟先生特别强调孔子的“仁”不是个经验的概念,仁说“是依其具体清澈精诚恻怛的襟怀,在具体生活上,作具体浑沦的指点与启发的。我们不能说在这具体浑沦中不藏有仁道之为道德理性、之为道德的普遍法则之意,因而亦不能说这混融隐含于其中的普遍法则不是先验的,不是对任何‘理性的存在’皆有效的。不过孔子没有经过超越分解的方式去抽象地反显它,而只是在具体清澈精诚恻怛的真实生命中去表现它,因而仁之为普遍的法则不是抽象地悬起来的普遍法则,而是混融于精诚恻怛之真实生命中而为具体的普遍……”(牟宗三,1968年,第117页)

牟先生认为,孟子的仁义内在于超越的(非经验的、非心理学的)道德心,是先天固有的,非由外铄我的,这是先天的道德理性,而且是必须具体呈现出来的。在康德,自由意志经由其自律性所先验提供的普遍法则,是道德行为的准绳。然而在儒家传统,性体所展现的道德法则,其先验性与普遍性是随着天命之性而当然定然如此的。孔子说:“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说:“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这当然是无上命令、意志自律。这些都表示道德人格的尊严。在实现自然生命以上,种种外在的利害关系之外,有一超越的道德理性的标准,表示了“人的道德行为、道德人格只有毫无杂念毫无歧出地直立于这超越的标准上始能是纯粹的,始能是真正地站立起。这超越的标准,如展为道德法则,其命于人而为人所必须依之以行,不是先验的、普遍的,是什么?”(牟宗三,1968年,第120页)确如牟先生所说,儒家的道德哲学,是从严整而彻底的道德意识(义)出发,是直下立根于道德理性之当身,不能有任何歧出的。

在有关康德自律学说与儒家仁义学说的比较中,牟先生特别注重辨析道德情感的问题。康德将道德感与私人幸福原则都视为经验原则、后天原则,是有待于外、依据纯主观的人性的特殊构造的,认为依此而建立的道德法则没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德法则。康德并不是完全排斥道德感,只是不以同情心的感情等建立道德律(因为道德律是建立于实践理性的),而是将其视为推动德性实践的原动力。(参见邝芷人,第185-186页)

2007-3-10 15:19 回复

热点内容
乌苏法院拍 发布:2025-01-24 11:22:13 浏览:185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1-24 11:02:50 浏览:170
房屋销售补充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4 10:00:06 浏览:139
中级会计2013经济法考试题 发布:2025-01-24 09:59:23 浏览: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发布:2025-01-24 09:54:12 浏览:685
沈阳君道法律咨询服务 发布:2025-01-24 08:49:18 浏览:515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4 08:18:38 浏览:443
社区法律咨询活动范文 发布:2025-01-24 07:57:17 浏览:532
老子道德经拼音版 发布:2025-01-24 07:08:55 浏览:209
用道德管理 发布:2025-01-24 07:06:54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