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法律优先原则
① 法律优先原则有哪些含义
法律优先原则,又复称为法制律优位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一切行政决定都要服从宪法和法律。
在我国,法律优先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高于行政,即法律效力高于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必须从属于法律,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不得在事实上废止、变更法律;另一方面,行政行为至少不得与法律规定相违背。具体来说,法律优先的内容包括:第一,在效力上,法律高于行政法规、规章及行政机关做出的任何行政决定。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机关的任何行政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第二,在宪法之下,法律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法律优先于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优先于本级政府的规章,行政法规优先于地方性法规等。
第三,就某一事项,在法律尚无规定而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时,这些法律规范有效,而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后,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都必须服从法律。
②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法律分析: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其含义为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其作用在于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而给法律适用带来的为法律的更新与完善提供法律适用上的保障。该原则的适用,以新法生效实施为标志,新法生效实施以后准用新法,新法实施以前包括新法公布以后尚未实施这段时间,仍沿用旧法,新法不发生效力。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的法律再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也有新的法律制定出台。那么,对于新修改的法律和新制订出台的法律相比于旧的法律,那个效力优先的问题就涉及到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二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九十四条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衍生问题:
法条竞合的原则有哪些
法条竞合的原则有: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即不同效力的法律规定相冲突的,适用更高位阶的法律。2.新法优于旧法。即新修订的法律与原法律规定相对冲突的,适用新修订的法律。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普遍适用的法律与特别规定的法律规定相冲突的,适用特别规定的法律。另外,新法的一般规定与特别的规定相冲突的,如果法律没有明确如何适用,也应当适用特别法的规定。
③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在适用上是否有先后顺序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顺序主要有:
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④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哪个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法律。
应该要适用环境影响评价专法,因属为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法律,而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则是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法律条例,前者是上位法,而后者则是政府条例,前者大于后者,应先适用,且不说两者没有冲突,即使有的话,也是要适用人大颁布的法律,而不能是国务院的条例。
⑤ 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
法律优先:从狭义上说,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从广义上说,法律优先是指上一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法律规范。
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法律尚未规定,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其他法律规范必须服从法律。法律优先在于保证国家法制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法律保留:是指凡是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则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行政规范中予以规定。其目的在于禁止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对公民的个人自由、财产权等涉及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事项予以干涉和侵犯。
(5)立法法法律优先原则扩展阅读
保留标准规定,《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1、国家主权的事项。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犯罪和刑罚。
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7、民事基本制度。
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9、诉讼和仲裁制度。
10、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⑥ 1什么是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什么是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1)法治原则。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实体方面;既包括对事实的认定也包括对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平等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不论其政治、社会地位有何不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独立原则。即国家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它任何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干预。
(4)责任原则。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承担责任。
2、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1)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法律优先于行政立法,即强调法律对于行政立法(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优越地位。
(2)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法律优先原则还应包括司法活动优先于其他活动,以体现社会对法律的遵从和敬畏。
(3)对于一个公民。但参与司法活动和其他活动出现时间冲突时,应当优先参与司法活动,使司法活动得到优先的保障。
(6)立法法法律优先原则扩展阅读
我国的法律位阶描述如下:
1、宪法处于法律位阶的最高层。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3、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高于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4、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规章。
6、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规章。
7、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范围内施行。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⑦ 法律法规优先级问题
这个叫优先级也行,一般叫法律渊源的位阶吧。我国的法律位阶基本参照《内立法法》(宪法性法律)容
第七十八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七十九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八十二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综上:从效力上说,法律>行政法规 > 地方法规 >地方规章 ,然后,部门规章=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这个要注意,不能用单纯的数学比大小的逻辑,去认识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规章的关系。原因是,各自制定的主体不同,地方人大和国务院及其部委的微妙关系,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要用心体会一下。
⑧ 法的效力层次一般遵循原则有
法的效力层次 法的效力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根据我国回《立法法》的有关规答定,我国法的效力层次可以概括为: 1. 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层次决定于其制定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2. 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同一事项,两种法律都有规定的,特别法比一般法优先,优先适用特别法。 3. 新法优于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