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立法审议
㈠ 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
第一条为了促进、保障和规范公众有效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众,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办法所称公众参与,是指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公众主动或者受邀参与表达立法意愿、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起草单位开展立法活动,以及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适用本办法。第四条开展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便利和有序的原则。第五条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第六条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由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组织。
其他国家机关或者组织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做好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相关工作。
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起草单位应当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便利条件。第七条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公开征求公众立法意见和建议的主要方式:
(一)将重要的法规草案在媒体上公布征求意见;
(二)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开征集法规草案建议文本;
(三)通过媒体向公众征集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
(四)组织公众参加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相关会议;
(五)将法规草案发至有关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第八条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的主要方式:
(一)向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提出立法项目建议或者法规草案建议文本;
(二)受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委托,提出法规草案建议文本;
(三)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四)应邀参加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相关会议。第九条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征集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应当发布与公众参与相关的立法信息。
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起草单位公开征求公众对法规草案的意见的,应当发布与公众参与相关的立法信息。
征求公众意见、建议的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第十条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公众参与立法的相关信息。
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所发布的信息,应当完整、准确,有利于公众有效参与。第十一条编制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或者对地方性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时,应当召开由专家学者、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利益相关方的代表及其他公众参加的论证会。
拟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或者直接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或者公众对有关内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应当召开立法听证会。
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必要时,可以委托教学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召开论证会或者其他形式的会议。
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可以根据立法工作实际需要,采取其他方式,听取公众意见。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召开公众参与的座谈会等立法工作会议,应当在会议召开十日前,将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通知参加人,并提供相关的立法参考资料。
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召开公众参与的座谈会等立法工作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第十三条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应当对征集到的公众意见和建议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对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应当予以采纳并作出回应。
提交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审议的法规草案,提案人应当在草案说明中对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予以说明。
地方性法规统一审议机构应当在法规审议结果报告中对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予以说明。第十四条公众认为已经生效的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不一致,或者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可以依法向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提出修改、废止的建议,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第十五条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公众予以表彰奖励。
公民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时,其所在单位应当提供便利。公民应邀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所支出的差旅费、误工费等费用,由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承担。
㈡ 庆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参照《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修改、废止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事项的地方性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本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解释、公布和施行以及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备案与审查和转地方性法规适用本规则。第二章立法准备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地方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拟订年度立法计划,并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要求,完成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项目在实施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定期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项目。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均可以直接或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项目。
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同时提供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据和法规拟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和相关资料等及法规草案稿。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项目,在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的最后一年拟订下一届五年立法规划建议草案,由新一届的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立法计划应当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拟订,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并将拟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在每年十二月中旬前报送省人大常委会。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规草案起草工作;对地方立法事项,可以由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立法事项,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第七条起草法规草案,应当听取各方面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书面征询等形式。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起草的法规草案中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行政管理权限或者其他重大问题有分歧意见的,市人民政府在提出法规案前应当负责做好协调工作。第八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组织法规草案起草的有关调研论证活动,也可以参加由市人民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团体组织法规草案起草的有关调研论证活动。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第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第十条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㈢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2008)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号)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7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7月22日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修改《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
(2008年7月22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对《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作如下修改:
1.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议事活动,保障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2.删去第四条第一款中“评议”二字。
3.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主任会议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研究制定常务委员会下一年度立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计划在实施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
4.将第五条第二款、第六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十六条第一款中的“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委员会”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各工作部门”。
5.将第六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二款和第四款、第十七条、第二十三条中的“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
6.删去第八条、第九条。
7.第十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开会日期由主任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
8.将第十四条第一款中第二项、第三项合并修改为:“不是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在本款增加一项规定:“常务委员会的部分立法顾问和立法联系点的负责人,”作为本款第六项;将第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列席会议的人员,应当按时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通过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向秘书长请假。”
9.删去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10.第二十一条第三款修改为:“拟任命人员应当参加法律知识的考试,考试结果在考察材料中予以说明。”
11.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五款,同时增加一条规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撤职案;主任会议、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也可以依法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撤职案。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撤职案的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作为第十八条。
12.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下列工作报告:(一)省人民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三)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四)常务委员会组织的代表视察组的视察报告;(五)常务委员会关于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六)主任会议认为其他应当听取的报告。”
13.删去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
14.增加五条规定,第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专项工作报告文本,一般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二十日前,送达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征求意见;修改后的报告文本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十日前送达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专项工作报告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第二:“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时,应当由报告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到会作报告,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第三:“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经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部门整理后,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分别转交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办理。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办理情况。”第四:“常务委员会听取的执法检查报告、代表视察组的视察报告及其审议意见,一并交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办理,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办理情况。必要时,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也可以接受常务委员会的委托,组织跟踪检查。”第五:“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代表视察组的视察报告及其审议意见,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办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决定情况的报告,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分别作为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
15.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所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决定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作为第二十六条。
16.删去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中“所属”二字,将第二款修改为:“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17.第三十条第三款修改为:“过半数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对质询案的答复不满意时,经主任会议决定,受质询机关应当进一步研究解决质询案提出的问题,并重新作出答复。”
18.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规定,即:“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作为该条第二款。
19.将第三十五中的“议案”修改为“法规案”。
20.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规定:“有关法规案的提出、审议和审查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作为该条第一款。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后,重新公布。
㈣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08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议事活动,保障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常务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职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努力掌握行使职权所必备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联系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议事和决策水平。第四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常务委员会组织的调查、检查、视察等活动;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议案,要充分发表意见,认真进行审议;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对需要表决的议案,应当参加表决。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第二章会议的准备第五条主任会议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研究制定常务委员会下一年度立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计划在实施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
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各工作部门应当根据常务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适时组织调查研究,提出调查研究报告,做好审议前的准备。第六条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各工作部门,应当在每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五日前,根据常务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下次会议的议题,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题,由主任会议决定先交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题。第七条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一个月前,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应当将开会日期、会议建议议程等事项,预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有关列席人员。第三章会议的召开第八条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开会日期由主任会议决定。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第九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召开全体会议、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分组会议、联组会议的召集人,由主任会议确定。第十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要按时出席常务委员会会议,认真履行职责。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通过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向主任会议请假。会议期间,不能出席全体会议的,应当向秘书长请假;不能出席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的,应当向其召集人请假。第十一条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和会议日程由主任会议提出,议程草案提请全体会议通过。
已经通过的会议议程,确需变动的,应当经过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下列人员列席会议:
(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
(二)不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
(三)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四)各市、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负责人;
(五)部分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负责人;
(六)常务委员会的部分立法顾问和立法联系点的负责人。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可以邀请在我省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列席会议的人员,应当按时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通过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向秘书长请假。第十三条常务委员会会议设立公民旁听席。
公民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或者常务委员会办公厅邀请等形式旁听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旁听会议的人数和有关事项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确定。会议期间,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形式征询旁听人员的意见。
㈤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适用本规则。第二章立法准备第三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本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编制本届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项目在实施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第四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社会团体、公民等,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项目。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项目,在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的最后一年拟订下一届五年立法规划建议草案;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拟订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建议草案。第五条起草法规草案,应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书面征询等形式。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起草的法规草案中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行政管理权限或者其他重大问题有分歧意见的,省人民政府在提出法规案前应当负责做好协调工作。第六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可以组织起草法规草案的有关调研论证活动,也可以参加由省人民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团体组织起草法规草案的有关调研论证活动。第三章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第七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第八条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第九条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依照本规则第四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第十条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规草案送交代表。第十一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第十二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主席团提出书面审议意见。第十三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第十四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第十五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第十六条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㈥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听证规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立法听证活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促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需要举行立法听证的,适用本规则。第三条本规则所称立法听证是指以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收集信息,为常务委员会立法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第四条本规则所称听证机构是指实施听证活动的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听证人是指被听证机构邀请参加听证会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听证陈述人是指听证机构确定参加听证会,并在听证会上陈述事实、发表意见的公民或者法人代表。
听证会由听证机构负责人主持;联合举行听证会的,其主持人由各听证机构协商确定。第五条听证机构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下列情形举行听证会:
(一)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
(二)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行政处罚罚款数额较大的;
(三)对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有重大影响的;
(四)在审议中有重大分歧意见的;
(五)其他需要举行听证会的。
具体听证问题由听证机构确定。第六条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提出举行听证会的,由主任会议同意后组织实施。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举行听证会建议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举行听证会,决定举行的应当确定听证机构组织实施。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举行听证会建议的,由主任会议先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再决定是否举行听证会。第七条举行听证会时,听证机构应当根据本规则制定具体的听证方案。听证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问题、听证目的和听证机构;
(二)听证人、听证陈述人和旁听人员的范围及人数;
(三)听证会的实施步骤和组织落实措施。第八条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应当在听证会举行二十日前发布听证公告,听证公告内容包括听证会的时间、地点、目的和听证问题,参加听证会的条件、报名办法等事项。
听证公告和涉及听证问题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在新闻媒体及网站公布。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听证公告的要求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听证会。
报名参加听证陈述的人员应当表明对听证问题所持的观点。第十条对报名参加听证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听证机构遵循以下原则确定听证陈述人:
(一)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有利害关系和不同观点的各方人数基本对等;
(三)报名的先后顺序。
听证机构根据需要也可以邀请法规案起草单位的代表、有利害关系的单位的代表或者有关专家、学者作为听证陈述人参加听证会。第十一条听证陈述人确定后,听证机构应当在听证会举行十日前通知其相关事项,并提供法规草案文本和参阅资料。
听证陈述人应当按时出席听证会,因故不能出席的,应当提前五日告知听证机构。第十二条听证会应当设立旁听席。旁听人员由报名参加的公民、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第十三条对参加听证会的听证陈述人,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应当给予支持,提供便利。第十四条听证会应当如期公开举行,确需变更的,听证机构应当事先公告并通知听证人、听证陈述人等有关人员。
举行听证会时,应当邀请新闻媒体参加。第十五条听证会开始后,由工作人员宣布会场纪律,并由听证主持人介绍举行听证会的目的和听证问题,以及听证人、听证陈述人等有关情况。第十六条听证陈述人应当围绕听证问题,按照确定的顺序和时间发言,如实提供情况和信息,阐明所提意见的事实和依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言没有结束的,听证主持人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延长其发言时间。
听证陈述人应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听证陈述人发言偏离听证问题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提示,必要时可以终止其发言。第十七条听证陈述人发言结束后,可以相互提问,进行辩论。第十八条听证人对听证陈述人阐述的观点和依据有疑问的,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可以向其询问。听证陈述人应当回答询问。
㈦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及其相关的立法活动。第三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本州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第四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州实际需要,在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甘肃省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规定本州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五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足本州实际,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活动。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州级财政预算。第二章立法建议项目第六条自治州内各级国家机关、政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均可以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项目。第七条立法建议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第八条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送交立法项目建议书。建议书应当明确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据、需要立法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采取的对策、措施。提出废止法规案建议时,提供废止该法规案的必要性等说明。第三章立法规划和计划编制第九条常务委员会应当编制本届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并在任期第一年的上半年完成。第十条常务委员会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分别征求自治州人民政府、政协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有关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建议。第十一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各有关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审核、筛选、编制本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提请主任会议审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常务委员会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督促本部门联系的单位、部门承担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的落实工作。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五年立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第四章法规起草第十三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规案起草工作;对涉及本州立法权限范围内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项,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第十四条对个别综合性、全局性、专业性较强的法规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委托起草的法规案稿,由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主任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该法规草案稿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按照主任会议的意见应退回原起草单位或者专业人员进一步修改完善,再向下次主任会议提交。第十五条法规起草单位应当加强与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衔接沟通,保证起草工作按时完成。
起草法规案,应当听取各方面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以书面、网络等形式征询公众意见。第十六条自治州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负责起草的法规案,应当由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再送交相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提请主任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第五章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第十七条大会主席团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㈧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的决定(2007)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则”。二、第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定期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第二款修改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项目。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均可以直接或通过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项目”;增加规定第三款:“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同时提供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据和法规拟规范的主要内容等说明”。原第四条第二款作为第五条。三、第六条修改为第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对涉及本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重要立法事项,可以组织起草法规草案,也可以委托大专院校、社会团体或者公民起草”。四、第九条修改为第十条,并增加两款,第二款为:“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第三款为:“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立法依据和主要内容”。五、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在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的同时,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书面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作为第十三条。六、删去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研究审查”一句;将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专门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七、增加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为:“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应当安排充足的时间,保证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第二款为:“常务委员会审议重要的法规案,经法制委员会提出、主任会议决定,可以隔次审议”。八、将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就法规草案的必要性和专门性问题等提出审议意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就法规草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和有关专门性问题以及法规案主要问题等进行审议”;“常务委员会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报告,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后,法制委员会提出关于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由分组会议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进行审议,对法规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分歧较大的,应当组织分歧各方进行辩论”,分别作为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九、将第二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三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进一步审议”,作为第三十六条。十、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废止案、法规修正案和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法规案,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并增加一款:“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废止案、法规修正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印发法制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由全体会议对废止或者修改法规决定草案进行表决”,作为第二十七条。十一、删去第二十七条。十二、删去第二十八条第一款中的“或者有关的工作委员会的研究审查意见”和“或者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及第二款中的“或者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等字。十三、将第三十条修改为:“专门委员会之间对法规案中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法制委员会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由主任会议作出决定”,作为第三十一条。十四、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书面征询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将法规草案发送有关机关、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立法联系点及有关专家征求意见”,作为第三十二条。
㈨ 甘肃省关于拟订法规、规章程序的规定(97修正)
第一条为了使我省制订地方法规、规章的起草、送审、颁发工作程序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拟订法规、规章的范围:
(一)以省政府名义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地方法规。主要包括:
(1)为贯彻国家宪法、法律、法规需要制订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2)对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公共秩序与安全等方面关系重大的法规;
(3)需要司法机关贯彻执行的地方法规;
(4)其它需要报省人大常委会审定的法规。
(二)经省政府审议批准发布的规章,包括命令、通告、布告、规定、办法等。主要有:
(1)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制订的规章;
(2)国务院发布的法规中明文规定由省政府负责制订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3)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由省政府颁发的规章;
(4)法律规定省政府职权范围内可以制订的规章。第三条省政府各部门在拟订法规、规章之前,应当订出分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应于上年底前送省政府办公厅,由办公厅综合汇编成全省的年度计划,报省政府批准执行。长远规划由办公厅负责督促和组织各部门编制。规划需要调整时,有关部门应事先将书面意见送办公厅统一安排调整。第四条凡送省政府审定的法规、规章草案,必须附《说明》及主要资料。《说明》应当包含拟定的依据、目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对主要条款的解释,起草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协调情况等等。第五条法规、规章草案的草拟,主办部门事前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文字要简明扼要,并要征求本系统和有关部门、地区的意见。如有问题,主办部门要积极负责协调解决。第六条法规、规章草案送审时,必须由起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审核签署,以正式文件报送。几个部门联合起草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要会签。第七条省政府办公厅对送审的法规、规章要认真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及有关法规规定;
(二)是否有制订颁发的必要;
(三)是否合乎立法技术要求,文字结构是否严谨规范;
(四)应该由哪一个部门颁发;
(五)涉及有关部门的问题,是否经过协调,必要时应将各方面的意见向省长、或主管副省长汇报决定。第八条法规、规章草案经审核定稿后,必须及时提请省长、或主管副省长审核,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审议颁发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定。
省政府颁发的规章,除以正式文件下达外,必要时可在《甘肃日报》刊登。第九条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需要重新草拟或修改的法规,由省政府办公厅及时研究修订或通知原起草单位重新草拟或修改。第十条省政府各部门对省政府及本部门颁布的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要进行检查了解,对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必须修改、补充、重新制订或废止的,应提出书面材料,按照本规定的送审程序办理。第十一条自治州、自治县政府拟订本辖区内地方性的自治法规、规章,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办理。对省政府颁发的规章认为有不适合本自治区域实际情况的,应报告省政府批准变通执行或另制订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兰州市人民政府在法律授权范围内拟订颁发的规章、行政措施等,应报省政府备案。
㈩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03修正)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议事活动,保障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常务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职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努力掌握行使职权所必备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联系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议事和决策水平。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常务委员会组织的调查、检查、视察、评议等活动;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议案,要充分发表意见,认真进行审议;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对需要表决的议案,应当参加表决。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第二章 会议的准备第五条 主任会议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研究制定常务委员会下一年度立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报告、评议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计划在实施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
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委员会应当根据常务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适时组织调查研究,提出调查研究报告,做好审议前的准备。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委员会,应当在每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五日前,根据常务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下次会议的议题,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题,由主任会议决定先交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研究,提出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题。第七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一个月前,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应当将开会日期、会议建议议程等事项,预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有关列席人员。第八条 列入下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案,提案人应当在会议举行一个月前向常务委员会提交议案草案和参阅资料。
参阅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有关调查研究报告或者背景资料;
(三)其他有关资料。第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报告,报告人应当在会议举行十五日前向常务委员会提交。第三章 会议的召开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第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召开全体会议、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分组会议、联组会议的召集人,由主任会议确定。第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要按时出席常务委员会会议,认真履行职责。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通过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向主任会议请假。会议期间,不能出席全体会议的,应当向秘书长请假;不能出席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的,应当向其召集人请假。第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和会议日程由主任会议提出,议程草案提请全体会议通过。
已经通过的会议议程,确需变动的,应当经过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下列人员列席会议:
(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
(二)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三)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委员会和地区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
(四)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五)各市、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负责人;
(六)部分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负责人。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可以邀请在我省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列席会议的人员,应当按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