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创建
A. 简述:如何依法治校,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依法治校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青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加强依法治校,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校在实施依法治校近期目标工作中,把依法治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学校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法为准”的宗旨,抓好依法治校各项措施的落实,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推动我校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与教育事业同步发展。通过依法治校,促进学校走向规范化管理道路,创造良好育才环境,主要做法是“五个加强”: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
组织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担任组长,德育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校团委会处室的领导为成员。每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召开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会,回顾总结上年工作,制订当年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学校各个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认真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配发读本、辅导资料、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邀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师生上法制课,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融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加强法制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中央综治委和司法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把法制教育作为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内容。做到每周上一节法制课,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努力使青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更具效果。二是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现有政治课、德育课教材中,深化法制教育内容。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规范日常行为中接受法制教育。特别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法律知识,又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充分运用学校橱窗、墙报等学校最常规的法制宣传阵地普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举办兴趣小组,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四是把法制教育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育素质相结合。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前提。五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我校通过开展“三个延伸”,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使青年学生全方位地受到法制教育和熏陶。第一,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青年法制教育基地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使青年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第二,向家庭延伸。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的形式,使家长形成正确家庭教育观和人才观。第三,向社会延伸。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法制教育。首先通过聘请司法机关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完善管理制度,指导法制教育活动,为学校上法制课。
四、加强监督机制,推行校务公开
我校相应建立了七套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三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实施民主监督,学校决策重民主,办事重民意。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发挥教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审议权,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财务收支行使监督权,提高校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每学年开好1-2次学生代表大会,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五是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位,设立投诉制度,广泛征求民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六是设置家长来访接待日和家校互访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办学治校的建议和意见。七是依法建立家长委员会,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抓好行风建设和依法治教。
五、加强建章立制,确保依法治校的实施
建章立制是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有序高效运作,使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这些措施,有效的激励、督促教师认真执教,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文明教风的形成。
学校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抓治理,促管理,出成效”
的道路,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教书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机统一,才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做保证。
B. 法研堂校园法治教育体系如何建立
开设相关的必修课程就可以。
希望能够帮到你。
C. 学校如何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对于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在校园内的构建,主要得从两方面正确把握:
第一,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助阵作用。将知识点与现代化多媒体展现形式相结合,以化难为简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对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最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尚未成熟,最好以直观的画面呈现于课堂中,多利用视听感官资料辅助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积极主动接受知识;而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这个阶段思维意识初步形成稳定,对于喜爱的事物已经有了明显的趋势,所以知识点的深奥程度,以及吸引力不足的教学,很难让其专注于课程的学习,最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课堂,配合视听感官资料辅助提高兴趣点,同时要逐步加强知识的难度,最好引用一些案例,深入加强法律后果的严重性。
第二,校园第二课堂的建设。建立校园法治文化阵地,利用一些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校园走廊展示窗、情景模拟再现活动,包括话剧、舞台剧、校园情景剧等,模拟法庭等实物,辅助打造校园文化,通过“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渲染校园的法治氛围,从而形成课堂外的移动教学,在无形中帮助孩子们学习法治。
另外,这两方面板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起到无形和有形相结合,对于两个板块的内容一定要有专业的教授团队进行把关,保证内容输出给青少年们的准确性与健康性,一定要从源头把控质量,不良或不专业的内容进入校园内,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建立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导向,虽然不会立刻显现,但会影响深远。
D. 作文《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600字怎么写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今天是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有发生。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遇到问题和纠纷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找熟人、走后门,或者忍气吞声,或者拳脚相加,很少想到用法律途径去解决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无不说明我们整个社会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所有法律之母,更是人民意志最集中的体现,是一切组织和公民最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庄严地记载在宪法之上,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也同样记载在宪法之上。宪法的实施和落实,就是人民权利和地位的落实。从这个角度讲,谁不关注宪法,谁就是不关注自己的权利和应有的主人翁地位。
设立宪法日的决定,不仅体现了党心,更符合民意。从党心的角度看,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带头执行宪法和法律,将自己的一切活动置身于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之内,即依宪执政、依法执政。而从民意的角度看,设立宪法日,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公民期待,我们应伸开双臂,去拥抱这即将到来的第一个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学生,更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如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满怀崇敬地高唱国歌;在校园中,遵守校规校纪,整齐穿着校服;在课堂上,用心学习,尊重宪法给予我们的受教育权;在上下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让……
同学们,选择了法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和自由。让我们每一位淮外人都牢记宪法精神,人人都来弘扬宪法精神,相信法治风尚必将在我校得到广泛传播,民主法治之花也必将在我校处处盛开。让我们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争做文明时代的青少年、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法治的正能量。
E. 如何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近年来, 湖北省武汉市司法局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深化“法律六进”的重中之重,以实现普治并举为导向,以普法阳光行动为驱动,以整合内外资源为助力,打造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与校园法治建设相融合的新格局。
一、注重点面结合,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载体。近年来,武汉市在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的过程中相继涌现出“流动花朵”法治教育园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六大平台、法治文化示范学校等一批工作品牌。市普法办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举办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等方式,以点带面,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普法阳光行动。全市共建立“阳光行动”示范学校37个,实现“四有”:有“阳光大餐”,每月举办一次国旗下讲话、漫画说法、普法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有“阳光门诊”,调动社会、学校、家庭力量,对问题青少年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教;有“阳光阵地”,打造法治长廊、法治楼道、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全方位的法治宣传载体;有“阳光连线”,建立有教师、家长、心理专家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参与的交流平台。近两年,全市共开展青少年法治讲座3000余次,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5万余次。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举措,全市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二、注重内外联系,开辟青少年法治教育新通道。一是联合党政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各级党政机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每月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依托团市委在全市社区组建的“四点半学校”、青少年空间,挂牌建设“社区青少年法治学校”,建立法律图书角,针对每天放学后及寒暑假等“监护真空期”,将学生组织起来,由公安、教育、卫计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有计划地在社区对青少年进行健康、安全、防护、维权等法治教育,形成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二是联合政法部门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帮教。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利用资源优势,对问题青少年开展法律援助、关爱帮扶、心理辅导、跟踪帮教、监督检查等动态管理。全市各区均建立了教师、家长、政法干警、心理专家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参与的QQ群,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帮教效果。近两年来,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下降趋势,未成年人批捕案件及人数、起诉案件及人数逐年下降。三是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合作。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百姓受益的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利用社会力量,在全市所有中小学统一安装法治宣传挂框8000余块,融入法治故事、法治名人、案例分析等内容。利用武汉丰富的高校资源,招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校园,用更贴近未成年人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舞台情景剧等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三、注重普治并举,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新体系。一是建立校园法务室。市普法办联合市教育局,严格按照“四落实”(组织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三有”(有匾牌、有法务工作办公室、有办公设施)、“两上墙”(工作职责上墙、工作人员上墙)、“一台账”(法务室综合台账)的标准,在全市850余所中小学建立校园法务室。校园法务室由学校主要领导任主任、司法所长任副主任,成员包括法治副校长、社区律师、社区调解员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校团干、心理辅导员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处理、法律服务等,帮助解决了一系列涉法难题。二是建立教育法律顾问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武汉市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全市13个区均按要求组建了教育法律顾问团,共聘请律师41人。教育法律顾问团成立以来,共审核合同159份,处理协调各类纠纷307件,完成诉讼案件49件。三是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法治文化书画展、法治文化演出、法治征文活动、拍摄并巡回播放法治微电影等方式带给青少年生动的法治体验。探索将“云技术”运用于法治教育过程中,使多校师生通过大屏幕实现同步听课、互动教学,实现校园法治文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F. 如何建设法治校园,法治班级,法治宿舍
人人关注,各方参与,平安校园建设深入人心。在各方努力下,全县形成了“高位推动、部门落实、学校跟进、家长参与”的人人关注、全员参与法治平安校园创建的浓厚氛围。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政法、教育的县领导任副组长,县教育体育局、县综治办等19个部门单位以及24个乡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泰和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全县性的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二是部门落实。作为主管部门,县教育部门坚持把安全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保障线”,切实将安全工作作为召开会议、下乡督查、每月工作汇报的“保留议程”、“固定项目”,形成了“逢会必讲、下乡必查、每月必报”安全常抓常管工作格局。同时,坚持每学期开学前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一次安全评估,通过实地评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三是学校主导。重点抓好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一方面,用好五个安全教育平台。五个平台,即建好校内法治平安宣传室(长廊),要求每个学校必须建设一个法治活动室、安全宣传室(长廊)等校内宣传平台;用好校外教育资源,要求公安、交警、消防及乡镇公安派出所、林业派出所等单位与辖区内中小学校结成对子,每年必须入校开展一次以上安全普法教育;开好主题班会,组织编印了《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以典型案例、漫画图片、安全小博士、学知园等形式,对课间运动、体育活动、交通安全、火灾应对、食物中毒等45个安全知识进行普及,并结合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时间,对手册进行分章节讲授;用好校园广播、校报、网络等资源,将课间广播和下课铃声录制成安全警示语,结合各地发生的学校安全事故及时刊载安全知识,做到时时刻刻提醒到位;开展学生逃生演练,在“5·12”和“11·9”举行防震和防火逃生演练等。另一方面,履行好安全管理三级职责。一是落实校长学校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每学期逐级逐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二是落实副校长牵头负责的日常管理责任,明确人员每日定期开展值班巡逻,杜绝安全隐患;三是落实教师安全教导责任,坚持每天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两个五分钟”安全警示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四是家长参与。针对春季防疾病传染、夏季防游泳溺水、秋季防爬山登高、冬季防煤气中毒等季节性防御重点,每个学期各学校会召开两次以上的家长会,在每个长假日前及自然灾害发生后,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醒家长重视学生安全,回归家长安全监护责任。同时,在《致家长一封信》附有回执栏,由家长签字后上交,确保学生家长知晓并参与其中。
G. 如何牢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法治校园请帮帮我
牢固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不可能通过几次专题教育就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多项并举,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长期熏陶,才能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消化和吸收。如何建立校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长效机制,可从三个方面上抓起:建立集中教育机制,夯实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建立解难释疑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能力;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法治校园:一是法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融进学生生活。二是法治教育要形成合力,得到社会的支持。三是法治教育要遵循规律,坚持日常性、持久性。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特别是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安排和规划。学校的法治教育要做到有规划、有考核。
H. 加强法治教育,创建平安校园作文
9月5 ,长宁司法所充分利用新学期开学有利时机,积极在该镇中心小学开展以“以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较园”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报告讲座活动。
此次活动长宁司法所邀请我局宣讲团成员以及长宁派出所民警,为该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讲解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该所先后举办法制报告会6场次,受教育人数3000人次。在现场报告中,宣传团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其讲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讲解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和“八荣八耻”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从小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为筑牢平安和谐校园起到积极作用。
I. 如何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1、通过墙壁上绘描大标语,宣传栏定期法制专栏,教室悬挂宣传横幅和标专语牌给学生提供一个校园法属制文化建设氛围。
2、每星期开设一堂法制教育课。
3、要求教师在教授文化课时渗透有关法律法规内容。
4、每学期请公检法系统人员上一堂法制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