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法制于多多

道德与法制于多多

发布时间: 2022-06-21 22:52:42

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1、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谐的灵魂,道德是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优良的道德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不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吗?而佛教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吗?老子道德经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就是和谐社会的依据吗?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原材料”就是道德。道德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所以,推进和谐社会,道德自然比法律更重要!

2、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先有道德后才产生法律,进而才有法制。我们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的时间先后互补性,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道德的作用在事先,法制的作用则在事后.其次,法律是以道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道德是人自身的修养程度,而法律是外部的约束因素,它对人的作用是由外而内的。而道德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法律的实施要靠人们的自身修养,如果放弃道德那么人们就不会自觉遵守法律。

3、法律是强制性的,(法制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道德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
由此可以说明,推进和谐社会,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4、法律规定的是做人的最低标准,而且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其次,法律它也不是完美的,而且会过时,它有它的阶段性和局限性。法的稳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滞后性;第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用僵硬的、机械的规则,难以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的“个案”。这就需要道德的补充,无论立法、执法全过程中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所以,相对于法律而言,道德这种力量更具人性化,更有力量,更加完美。

(5、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和遵守,必须依赖于道德的支持。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体现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如果法律违背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不仅得不到公众的承认,而且会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的发展。这样,又谈何而来推进和谐社会呢?)

6、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没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努力,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全民族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在最后,我想说的是,道德是和谐社会的空气和土壤,是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是我们血液里静静流淌着的精神!

②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二者应如何相互促进

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道德与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都可以成为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法律侧重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更多的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二者从不同角度作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调节者,维持社会的公秩良序,使之和谐、文明、健康地发展。

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法律是人们共同生活下所必需的社会秩序保障系统,是调整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思想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巨大整合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功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生活空间,一般说,违反法律的行为也违反了社会道德,但违反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法律作为一种成文的规范,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频繁变动,因此法律对于社会具有滞后性,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在此时的作用就显而易见。

(2)道德与法制于多多扩展阅读:

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机制,是它能够在不良行为发生前阻止其发生,具有前倾性,则重治本;而法律则适应实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后发制人,侧重治标,二者紧密联系,相和益彰。法律离不开道德的支持、配合,道德也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辅导,既要发挥教育的感化育人作用,又要同法制的强制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保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

③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

1、从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即具有自发性。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由国家制定的认可。即具有阶级意志性。

2、从实施上看,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护。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具有强制性。

3、从约束力上看,阶段社会的道德规则,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来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触犯法律。而触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许的。

5、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

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3)道德与法制于多多扩展阅读: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网络-法律

网络-道德

④ 道德与法治多多的春天曹总是谁扮演的

野百合也有春天
主 演:丁海峰,王海燕,牛莉,于又川,李崇霄

道德与法治2016演员表专:
边潇属潇 饰 郑毓敏
赵聪 饰 宋飞燕
马文龙 饰 宝琦
贾延龙 饰 宝砚
江健 饰 宝明
孙聪 饰 宝容
王胜纬 饰 宝如
于彦凯 饰 曹大人

⑤ 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 的辩证理由 大哥大姐们帮忙啊奖励多多

反方好,我觉得反方有利
你可以用马恩的理论,将来共产主义时法律是要消失的、维系社会秩序靠道德,但那必须要人类素质普遍提高,也就是说人人的素质都非常高。
你想想连马恩等伟大人物都说国家、阶级要消失、社会关系高度和谐,那法律就也会随之消失,这说明现在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不是本质的,只有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才是本质。现在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只能看成是当前历史时期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法律维系社会秩序是道德维系社会秩序一种特殊表现,只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表现出来。
你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两者的产生来说明,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而法律却先于道德而消失。这说明什么,说明道德才是本质,法律只是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体分析给你看:原始社会没形成国家、私有制时,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唯一形式。法律是随着国家而来,随着私有制而来。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有了私有制才有法律,法律是人类社会进步才有的,但不能说法律比道德先进。因为你再仔细分析你会发现随着私有制的消失法律会消失,只有道德会留下来。这说明了只有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是本质。法律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再从法律与道德的包含关系也可得出法律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道德的范围大于法律,这也说明法律是道德在当前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一种特殊形式。
那维系社会秩序当然主要靠道德,只是当前这种历史条件下要靠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来主要维系社会秩序,但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法律既然都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那我们说历史条件下要靠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来主要维系社会秩序也就说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本质,说法律维系社会秩序也就是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

⑥ 关于《道德与法制》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难点,说是难点,一是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着一系列的道德困境,二是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长期性,三是道德建设不仅仅是道德建设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民主法制等多个方面,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道德建设的成效。 我想阐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和谐社会是道德化社会,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 先谈第一个问题:和谐社会是道德化的社会 战国时期,司马错对秦惠王讲:“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要成为强国,只有广袤的土地,强大的军队,富裕的生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优良的道德,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优良的道德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牢扎实的社会基础。下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和谐社会是道德化社会。 第一,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 道德属精神的范畴,不仅表现为民众的行为规范,而且表现为民众的价值信仰与精神。很难想象一个缺乏道德精神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持,一个民族或国家同样要有价值理想和精神信仰。缺乏道德精神,就会导致社会成员精神匮乏,就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影响社会安定和秩序,使民族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导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沉沦与分裂。这在历史是有例可鉴的,古罗马帝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因为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价值理念,国家成为少数人获取最大利益的工具,道德瓦解,整个社会陷入庸俗、奢侈、内耗中,丧失了进步的动力,最终烟消云散。 所以我们说,道德是一个国家安定繁荣的保证,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公共财富。 第二,道德对和谐社会发展具有价值取向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道德能促使人们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形成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内在要求”和“外在准则”。这种由人们共同遵守的“要求”与“准则”主要表现为两个统一:一是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强调新型义利观,强调以义统利、义利统一。这种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有利于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二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在集体主义的内涵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它既重视个体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尊严和价值,又强调集体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道德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道德环境。 第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调控力。 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调控。从社会学角度讲,治国的根本在于“治人”,在于通过文化的塑造和道德的调控,使民众摆脱“本能”的行为状态,成为具有自觉道德意识的文明人。任何一个社会的有序与协调、凝聚与强盛,都离不开一定道德的引导与约束。人性既有积极光明的一面,也有消极阴暗的一面,道德的功能就是要沿着健康的方向调控人性,引导和保护人性的积极方面,限制和打击人性的消极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人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风俗影响人们的行动,影响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是非标准,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所认同的善恶理念,按照人们所确认的“应当”原则参与社会活动。 第四,道德在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经济行为主体必须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融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各种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市场经济的运作,使得市场的交换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根本规律,由道德问题产生的“市场综合症”,正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良性发育。《贵阳晚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我们敢吃什么”的文章,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不道德的现象:蔬菜里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工业酒精被勾兑成白酒,大米用石蜡抛光,白面里有大量的增白剂,馒头用硫磺薰蒸,猪肉牛肉注水等等,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已经偏离了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道德法则。再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多少造假现象?假奶粉制造大头娃娃、假酒毒人致死、假报警器造成矿难,

⑦ 你认为道德与法制哪个重要

根据哲学的辩证关系来说,互相对立,互相统一,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道德是基础,法制是保障,道德是一个人做事的最低限度,应该首先从德育入手,然后才能更好的进行法制教育。这个话题经久不衰从很早以前就进行着这样的讨论,法家与儒家的争鸣,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最终是以法家衰败,儒家逐渐成为正统告终,这也说明了儒家德育是当时各位英明统治者的最终选择。即使到了今天,争论仍在继续,但观点仍未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与道德的完美统一。

⑧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意思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8)道德与法制于多多扩展阅读: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⑨ 道德与法治内容: 各方应如何共同努力,确保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父母要多多的关心孩子,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学校老师要加上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国家方面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教育资源,饮食住行等等,而且加上立法工作。

⑩ 《道德与法制》怎样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呢

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课外书籍的储备。每个班级的教室角落都有书柜,要求班主任把有关政治和法律的书籍放在里面,如《法律的故事》《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中国可以说不》《半月谈》杂志等书籍,这样比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环节。
2.课本预习方法的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都分五个部分,分别是探究园、情境体验、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其中,“学海导航”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版块的内容,了解每课内容的线索和重点。然后,对该知识点需要更深的理解,可以通过看“探究园”和“阅读与感悟”里面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构建
1.培养学生主动上台讲的习惯。讲台上讲,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紧张的,有利于对知识的内容的深刻记忆。《道德与法治》课,一个主题都有有关的资料辅助,所以,我基本上,让一位学生讲一个主题。教师要对讲的内容进行筛选,那些简单的、好理解、好把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的课,让学生上讲台自己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作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补充。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单元学会交往,第一课,我爱我家课,第2课时:化解“爱的冲突”教学时,因为该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学生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例子也比较好举。所以,上这课时,我就想通过学生的讲亲身的实例,来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理解。一位学生上台讲时,他说,他与父母关于上网问题的讨论,他父母认为学习最重要,网络不能接触,网上的东西都是不好。最后,关系紧张。他说:“通过今天本课的化解‘爱的冲突,他知道了,需要与父母沟通,向父母阐明网络的好处,网络上也有在线学习,可以提高成绩,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家的大事,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要控制好上网的时间,不要浏览黄色的网站。通过与父母的交流,父母理解他的想法,化解了爱的冲突。”这位的学生上台的讲话,应该可以说,他已经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课本的理解更深刻、彻底。
2.课堂问题的优化。问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的服务,因此,教师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需要优化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内容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有关,而且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运用,最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问题的内容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1.2融入新集体中“如何建设良好班集体”,我就是在所教的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想想自己如何为班集体建设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通过学生对自己班集体的了解,最后,各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再结合有关课本的知识进行总结,建设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树立共同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看,都比较好,因为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在集体中生活的情况,进行总结,而且问题更具体,更符合现实生活。最后,教师进结合教材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达到教与学的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材料的运用,通过自主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得出结论。
三、课后自主复习
1.播放微视频。为了让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枯燥的课本,而是更好的生动的道德与法治的事实,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加强记忆,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课本的知识点,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做题方法的训练。做题方法是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但是,道德与法治的做题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掌握自己训练的方法。道德与法治更加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多多训练,从材料中找找关键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长期的配合,形成自主练习的习惯。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八单元8.3“学会防卫和避险”,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做题练习的训练。如针对“中学生如何行使正当防卫措施”时,我采用三、四个具体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理解了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以及如何行使正当防卫的措施。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要自觉远离各种不法侵害,但当侵害已经不可避免时,应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进行正当防卫。通过这样的做题训练,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对问题的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做题方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与学互助,效果会更加明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至关重要。教师的教的方式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具体分析案例,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

热点内容
吉安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3 17:23:03 浏览:542
喝农药死亡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17:10:24 浏览:462
派出所笔录双方没有签字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23 16:12:33 浏览:208
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分数线 发布:2025-01-23 16:07:19 浏览:913
新旧行政诉讼法对比 发布:2025-01-23 16:06:27 浏览:423
我国现行公司法 发布:2025-01-23 15:35:28 浏览:555
法硕法学好吗 发布:2025-01-23 15:05:55 浏览:373
淮南法院在哪 发布:2025-01-23 15:05:48 浏览:676
朱文军律师 发布:2025-01-23 14:51:05 浏览:295
八项司法举措 发布:2025-01-23 13:53:57 浏览:875